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提到高血压,许多人就会把它与中老年人联系在一起。殊不知儿童中血压偏高的并不少见。据资料表明,美国和日本儿童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14.1%和13.3%;我国北京儿童医院和延安医院对5000名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血压普查时,发现血压偏高者占9.36%。这些儿童就是未来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心脏病协会估计,在1986年,至少有270万6—17岁的儿童和少年患有高血压病。国外资料表明,芬兰儿童患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症倾向的潜在危险最大,发病率居世界儿童之冠。希腊、法国和日本的高血压病患儿,居于芬兰之下。 我国儿童中患高血压病者也在与日俱增。据某城市幼儿园和小学校血压普查结果来看,有7%—13%的孩子血压升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高血压,许多人会把它与中老年人联系在一起。殊不知儿童中血压偏高的并不少见。资料表明,美国和日本儿童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14.1%和13.3%;我国北京儿童医院和延安医院对5000名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血压普查时,发现血压偏高者占9.36%。少儿高血压病不如成人高血压受到重视,原因有二:一是少儿不会或很少能正确诉说症状;二是儿科医生关注不够。据了解,许多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在日常门诊中,很少测量儿童的血压。而小儿高血压在早期症状较少,这就位须多小儿高血压漏诊。事实上,3~7岁幼儿舒张庄超过10.64千帕(80…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 3~6岁集体儿童血压水平, 为儿童正常血压标准提供科学数据, 探讨血压水平影响因素, 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提供可能性线索。方法: 以 2 387名 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以血压为应变量, 心率、体重、身高、父母血压等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①3 ~6岁儿童血压的水平与国内外资料比较, 基本上在本资料 95%可信区间内。男、女童无显著差异, 血压不随增龄而增加。②影响血压水平的因素, 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 对收缩压有独立影响的因素有儿童舒张压、儿童心率、母亲收缩压。对舒张压有独立影响的因素有儿童收缩压、儿童心率、儿童体重、年龄。结论: 3 ~6岁儿童血压水平受体重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预防原发性高血压应从学龄前儿童开始, 防止单纯性肥胖, 是高血压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瑞安市92所小学60 120名儿童的身高、体重和血压,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60 120名儿童中男童31 160人(51.83%),女童28 960人(48.17%)。儿童总超重率为16.37%,男童和女童超重率分别为22.24%和10.22%;总肥胖率为6.42%,男童和女童肥胖率分别为9.11%和3.53%。男童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童(P0.01)。受检儿童的血压偏高率为6.63%,其中男童8.79%,女童4.31%,男童血压偏高率高于女童(P0.01)。随年龄增加,血压偏高率呈上升趋势(P0.05)。儿童超重和肥胖与血压相关,随体重增加血压偏高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对儿童血压升高有影响,控制超重和肥胖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腰围与血压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和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体检身高、体重结果,筛选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再对自愿参加的1082名7~15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的测量。结果男、女儿童血压及血压偏高检出率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腰围偏高组也明显高于腰围正常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MI,WC与儿童SBP,DBP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定期检查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对预防和控制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晖  刘宇丹  康利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254-1256
  目的  分析儿童血压发育的轨迹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血压偏高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自贡基于学校的心血管代谢风险队列研究”,纳入1 177名接受5次血压测量的儿童,使用中国儿童血压参照标准判断儿童的血压状态。基于群组的轨迹模型探索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儿童血压发育轨迹与超重肥胖出现次数的关系。  结果  儿童5次测量血压偏高的流行率分别为1.9%,6.6%,7.0%,12.5%和11.2%。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分为血压偏高的低风险组和血压偏高风险持续升高组。血压偏高的低风险组,其血压偏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较为平稳。血压偏高风险持续升高组,其血压偏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期间出现超重肥胖次数越多的儿童,其血压偏高风险升高(OR=1.34,95%CI=1.17~1.53,P < 0.01)。  结论  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不同,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偏高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需关注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发育轨迹,预防其出现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8.
禤春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58-4060
目的:为了掌握广州市海珠区幼儿园3~6岁儿童血压的现状及影响血压的相关因素,对血压偏高的儿童早期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珠区3所幼儿园,对其中所有的3~6岁儿童进行血压测量,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岁儿童收缩压平均水平为89.62 mmHg,舒张压平均水平为60.33 mmHg。3~6岁儿童血压呈近似正态分布,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孩与女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统计学差异。儿童血压异常的检出率是6.0%,其中男童检出率是7.0%,女童检出率是4.0%,男童高于女童,男女童血压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收缩压作用显著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臀围、身高、腰围。对舒张压作用显著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臀围、体重。结论:儿童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儿童的自身发育、肥胖与儿童血压异常密切相关。高血压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9.
肥胖和血压偏高7~9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及体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特点,为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 777名7-9岁儿童分为肥胖血压偏高组、肥胖血压正常组、不肥胖血压偏高组和不肥胖血压正常组,比较其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结果肥胖检出率为9.11%(男12.65%,女5.63%),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6.29%(男28.07%,女24.54%)。肥胖血压偏高检出率为4.43%,肥胖血压正常检出率为4.68%;不肥胖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1.86%,不肥胖血压正常检出率为69.04%。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形态发育水平较高,肺功能和运动素质较差。结论成年病的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儿童开始,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应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天津市409名11~16岁初中学生血压与年龄、身高、体重、心率、血脂、尿钠、尿钾等18个因素的关系,并结合相关分析、向均数的回归的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儿童最初测量的血压水平与儿童血压的联系。认为,影响该人群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体重、心率。此外,父母的血压,特别是父母的平均血压以及儿童本身最初测量的血压水平是预告儿童将来血压水平的很强的因素。儿童血压水平是有相对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血压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衢州市4县2区抽取城区和农村幼儿园17所,对5649名儿童进行血压现况调查;按高血压儿童与正常血压儿童1∶3配对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男童高血压检出率为3.56%,女童为2.41%,男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高于同年龄组的女童。影响儿童血压的因素有出生体重、儿童体型、母亲生育年龄、挑食、睡眠质量。结论定期监测儿童血压,调整饮食,控制肥胖,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以及保证睡眠质量对预防儿童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血压自然变化规律及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儿童血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为预防成人高血压提供预示价值。方法:采取整群抽样,1988年抽取10个地州市县6种民族3~6岁儿童8 381名,2002年在1988年基础上抽取16个地州市县12种民族3~6岁儿童15 878名进行横向血压调查,2002~2004年在横向调查基础上,选择2~5岁4个年龄组儿童作为纵向研究对象,连续追踪3年的血压变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女儿童血压均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儿童血压与父母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儿童年龄、身高、体重、儿童体重指数(BM I)均呈正相关,并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年龄剔除方程,固定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后,儿童SBP、DBP前后无明显变化。相关系数法显示:儿童期各年龄组无论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并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百分位数法显示:血压偏高发生率2002年和2004年均为11.6%,高血压发生率2003年和2004年均为6.1%,存在轨迹现象。结论:儿童时期血压随年龄上升的现象,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个伴随现象,年龄对血压的影响不是一种必然结果,儿童血压存在“轨迹”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潍坊市城区儿童血压状况 ,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 2 0 0 1年对潍坊市城区 14 69名 9~ 11岁儿童进行血压调查。 [结果 ]调查 14 69名儿童 ,收缩压或舒张压≥年龄组的P95的 2 5 7例 ,血压偏高发生率为17 49%。偏相关分析显示 ,儿童血压与身高和胸围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与年龄、性别、体重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结论 ]潍坊市城区儿童血压偏高率较高 ,在筛选血压偏高儿童时应考虑身高、胸围对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个旧地区儿童血压正常值范围,为儿童保健、儿科临床防治儿童高血压提供诊断依据.[方法]以幼儿园3~7岁健康儿童为观察对象,按规范方法进行血压测量,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以x±2s的方法确定儿童血压95%正常值范围.[结果]该地区3~5岁儿童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95%上限值分别为109 mmHg和78mmHg;6~7岁儿童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95%上限值分别为116mmHg和81mmHg.[结论]个旧地区3~7岁儿童血压正常值范围比标准略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4所中小学校3661名7~18岁汉族儿童少年(男1832名、女1829名)血压调查分析,探讨儿童血压与年龄、体型的相互关系,以便为儿童血压的监测和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宿迁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获得儿童青少年血压分布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宿豫和沭阳儿童青少年,完成调查表,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结果 2个地区低年龄组(0.05)。除2岁年龄组DBP水平较为接近外,宿豫区(城市)儿童各年龄组血压水平均高于沭阳县(乡镇)。同一地区同年龄组男女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人群血压升高者208例,占24.2%,高于农村人群(98例,占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青少年血压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4类儿童血压标准分析1991-2015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数据,选取资料完整的14622名7~17岁儿童青少年。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分别采用2018年国家卫生行业儿童血压标准(行业标准)、《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儿童血压标准》(指南标准)、2016年国际儿童血压参考值(国际标准)和2017年美国儿科协会血压参考值(美国标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1991-2015年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调整年龄、性别、地区和BMI后,SBP从1991年的96.1 mmHg增加至2015年的102.7 mmHg;DBP从1991年的62.6 mmHg增加至2015年的67.4 mmHg(趋势检验均P<0.001)。采用行业标准、指南标准、国际标准和美国标准诊断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由1991年5.7%、8.9%、4.4%和8.1%增长至2015年的12.8%、20.5%、13.1%和17.8%(趋势检验均P<0.001)。结论1991-201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检出率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州3~6岁傣族儿童血压心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双版纳州 3~ 6岁傣族儿童血压、心率的变化规律 ,高血压患病率以及相关因素分布特点。为深化儿童保健质量 ,预防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及儿科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点典型整群抽样法 ,抽取以傣族为主体城乡 2 0 32名 3~ 6岁健康儿童为对象 ,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对儿童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进行测量 ,以均值 2个标准差以上为血压偏高。结果 :儿童血压偏高比例 ,4 .13%收缩压偏高 ,3.94 %舒张压偏高 ,各年龄组血压、心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城乡比较、性别比较、民族比较无显著差异 ,年代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儿童血压测定为儿童常规体检内容 ,及时发现血压偏高者 ;儿童血压与遗传、民族、环境、饮食、发育、运动等息息相关 ;对易患儿童定期测查、及早干预是有效降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与体重指数 (BMI)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9-10月本着方便抽样的原则在乌鲁木齐市分别选取15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41 02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2.75%,男生(13.77%)高于女生(1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1,P<0.01)。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学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114.2、623.0,P<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的血压状况不容乐观,超重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6~8岁儿童不同时期偶测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为揭示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对儿童血压测量真实现况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于2018年10月—2019年6月收集基线身体测量和血压基线及重复3次测量数据,最终纳入1 785名拥有完整数据的儿童进行分析。采用《中国3~17岁儿童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血压参照标准》对基线、重复测量第1次、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血压偏高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间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的波动。  结果  6~8岁儿童3次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57.65%,25.88%和15.46%,男生基线与重复测量第1次、基线与重复测量后2次、重复测量第1次与重复测量后2次血压偏高检出率均高于女生(58.03%,27.49%,17.08%;57.27%,24.31%,13.87%),基线血压偏高检出率明显高于重复测量第1次和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血压偏高检出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基线与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血压偏高的诊断一致性在3组血压一致性比较中最低。3组血压偏高的一致性比较中,收缩压偏高的一致性相对高于舒张压。  结论  基线血压和重复血压测量的第1次均存在血压波动,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值可能会较好地反映儿童真实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