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血透肾内科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血透肾内科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动静脉瘘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内瘘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使用1年后,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1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8%(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增强动静脉内瘘适应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采用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并发症、内瘘完好率、使用寿命、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内瘘闭塞、感染、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内瘘完好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使用寿命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健康指导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早期使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1年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流不足、内瘘狭窄、内瘘闭塞、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林雪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2):115-1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MHD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的生率的影响,给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在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的比率。结果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来降低,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全面护理加红椒通络汤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血液透析患者8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全面护理,观察组则在实施全面护理的同时加用红椒通络汤,比较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内瘘血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P0.05。结论全面护理加红椒通络汤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护性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使用动静脉内瘘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保护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结果观察组的内瘘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保护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瘘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出现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动静脉内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程度上均明显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时,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早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3年2月到2016年3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并将2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董凤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508-150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实施动静脉内瘘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指导,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内瘘闭塞、感染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内瘘的护理进行强化措施,对于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通过动静脉内瘘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穿刺向心穿刺,动脉穿刺离心穿刺。观察组采用动静脉穿刺均为向心穿刺。观察实验前后两组患者CRP、HGB、Ca、i PTH等生化指标与透析充分性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的CRP,HGB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的HGB,差异显著(P0.05),其他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差异不显著(P0.05)。穿刺期间观察组患者血肿、疼痛、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血肿、疼痛、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向心穿刺在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减轻患者的微炎症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许雪芳 《海南医学》2013,24(14):2155-2156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以动-静脉内瘘为透析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的掌握得分为(19.65±2.2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69±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知识的教育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对其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本院接收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50例,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观察组共50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服务。记录2组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例(4.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例(28.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进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接受动静脉内瘘术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血栓、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焦虑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栓、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9.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有缓解,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3.81%、90.48%,观察组满意度更佳(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血栓形成、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减少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透析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治疗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透析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早期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且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5.00%和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如血栓的形成、出血、血管瘤以及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30.00%相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透析的时候进行常规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发生率、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后,其治疗后并发症如血栓的形成、出血、血管瘤以及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5%(3/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透析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显著,对临床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究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内瘘寿命超过10年的58例慢性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心理护理、肢体保护、内瘘使用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护理等方面对患者展开护理干预。结果经过良好的护理干预,该组58例患者中27例的内瘘寿命为10~15年,23例为15~20年,8例超过20年。结论针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早期护理、使用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工作,并指导患者对内瘘进行保护,可有效促进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延长,为患者血液透析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细节优化定期维护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细节优化定期维护干预联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自体AVF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闭塞发生率及动脉瘤样扩张率、护理满意率,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观察组AVF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的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发生率分别为8.00%、4.00%,均低于对照组的32.00%、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躯体领域、社会领域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注意事项指导、用药指导、内瘘日常宣教、服务态度、解决问题方面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优化定期维护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降低AVF并发症发生率、内瘘闭塞发生率及动脉瘤样扩张率,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54例糖尿病肾病行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动静脉瘘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密的把控动静脉内瘘的启动时机,熟练的操作并严格按照无菌穿刺方法,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在结束时正确的按压血管,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促其早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失功率、阻塞率、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堵塞、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