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Zhang QY  Du JB  Li WZ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71-374
目的 探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晕厥组)及1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先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阴性者再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4~6μg/kg,最大量不超过300μg)。结果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在晕厥组的阳性率为48%(12/25),对照组为0;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在晕厥组阳性率为80%(20/25),对照组为20%(2/10);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均为80%。两组患儿中仅有1例在试验中出现头痛,但能坚持试验完成。结论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2001-01—2006-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251例,男112例,女139例,年龄418(12.25±3.27)岁。依临床晕厥发生频次分A组(晕厥发作仅1次,n=54)、B组(晕厥发作24次,n=137)与C组(晕厥发作≥5次,n=60)。HUTT在取得知情同意后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n=251)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n=92)。结果(1)HUTT阳性率与晕厥频次关系:BHUT阳性率随晕厥频次增加而递增(χ2=4.285,P>0.05),SNHUT阳性率与晕厥频次不呈线性关系(χ2=1.316,P>0.05),HUTT总阳性率(指BHUT阳性率+SNHUT阳性率)亦随晕厥频次增加而递增(χ2=3.809,P>0.05)。(2)HUTT反应类型与晕厥频次关系:无论是BHUT还是SNHU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BHUT或SNHUT在不同晕厥频次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别为χ2=3.008,P>0.05;χ2=2.426,P>0.05)。结论HUTT与儿童VVS临床晕厥反复发作频次无明显关系,对儿童VVS临床反复晕厥发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管迷走性晕厥易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易感因素.方法 选择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儿40例为观察组,并设健康体检的儿童4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父母亦均予询问有关晕厥的病史,并做直立倾斜试验.检测两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肌酸激酶(CK).结果 晕厥组22.5%患儿的母亲或父亲有过至少1次晕厥病史,直立倾斜试验中有17.5%的患儿家长为阳性;对照组中5%的家长有晕厥病史,2.5%的家长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晕厥组的阳性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体质指数为(15.75±1.8)kg/m2,对照组体质指数为(17.97±2.7)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值(81.95±33.80)U/L,对照组(165.93±40.62)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遗传因素、体质指数、低肌酸激酶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并以12名正常儿童作对照,在倾斜过程中动态观察心电图、血压、心率,并进行分析。结果:24例晕厥患儿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阳性16例,而对照组为0.诊断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100%,诊断价值为78%.16例阳性反应中,心脏抑制型反应3例(19%),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无变化;血管抑制型反应9例(56%),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混合型反应4例(25%),表现为心率、血压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可作为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显像法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研究对象共20例,均为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儿童,分为VVS组(n=10)及非VVS对照组(n=10),对10例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应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并与10例经直立倾斜试验除外VVS的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础血压及基础肱动脉血管内径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显著增强[(11.93±4.46)%vs(8.46±2.18)%,P<0.05]。结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增强可能是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和血浆、血小板中5-羟色胺(5-HT)的变化.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41例(HUTT阳性组),诊断标准参照基础HUTT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研究,男17名,女24名,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5 ±1.8)岁.匹配健康儿童(对照组):当地幼儿园和中小学36名健康小儿,男16名,女20名,年龄9~14岁,平均年龄(10.7±1.5)岁.分析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HUTT反应方式、晕厥发作时间、VVS患儿静息状态各亚型血压和心率变化等临床特点.全体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3 ml,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ELISA)法对41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及36名健康儿童的血浆和血小板中5-HT进行测定.结果 ①41例血管迷走性患儿平均年龄为(10.5±1.8)岁,女童比例高于男童,为1.4:1.②VVS先兆症状:患儿中33例存在晕厥先兆(80.4%),其中头晕发生率高达78.8%.③VVS发生诱因:儿童VVS发作前常存在诱发因素,包括:长久站立、劳累、情绪影响等.其中长久站立比例最高,达90.2%.④HUTT平均反应时间及晕厥持续时间: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为(20.6±8.6)min;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SN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5.0±2.2)min.晕厥持续时间均短于5 min.⑤HUTT不间反应类型的分布:血管抑制型61.0%,混合型24.4%,心脏抑制型14.6%.⑥血压和心率的比较:VVS患儿和正常儿童静息状态下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VS患儿中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和心脏抑制型静息状态下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⑦VVS患儿基础状态和HUTT阳性时血浆中5-HT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1±1.32)μg/Lvs.(27.28±2.48)μg/L,t=0.518,P=0.606;(27.51±1.32)μg/L vs.(28.05 ±1.40)μg/L,t=2.044,P=0.167],基础状态下血小板5-HT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0 ±6.06)10~9ng/L vs.(79.88±5.79)10~9ng/L,t=1.788,P=0.780].⑧VVS患儿基础状态下和HUTT阳性时的血小板5-H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30±6.06)10~9ns/L vs.(97.90±6.59)10~9ng/L,t=11.26,P=0.00].结论 VVS患儿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VVS患儿基础状态和晕厥(或晕厥先兆发生时)血浆中5-HT变化不明显;VVS患儿晕厥或晕厥先兆发生时血小板5-HT明显升高,提示中枢5-HT系统可能参与了VV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为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应用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角度60度,试验持续时间45分钟)对42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进行诊断研究,并以13名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阳性率为67%,对照组阳性率为0。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分别为67%、100%及74%。阳性反应诱发时间为22±12分钟。在28例阳性反应患儿中,15例为血管抑制型反应,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增快;3例为心脏抑制型反应,表现为心率明显下降,血压不变;10例为混合型反应,其血压、心率均明显下降。提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可较好地、客观地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999-10—2004-07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展斜板试验(TT)(倾斜角度80°,试验时间持续30min)的状况,对不明原因晕厥组74例及正常对照组5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对TT阳性组加做阳转阴试验,予以饮水试验,并随访。结果基础TT在不明原因晕厥组中阳性41例,阳性率为55.4%,对照组为0(P<0.001)。阳性组表现血管抑制型21例,心脏抑制型7例,混合型13例;28/41(68.3%)例患儿经饮水后阳转阴;随访38例TT阳性患儿,总有效率86.8%。结论TT对诊断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有较高的敏感性(55.4%)和特异性(100%)。阳转阴试验为防治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饮水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直立性低血压(OH)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0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的患儿1 158例。年龄3.1~17.0(10.72±2.80)岁;男597例,女561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OH的患儿45例。将45例OH患儿分为≥12岁组与<12岁组,分析2组HUTT的阳性率、OH病程、平卧后站立位3 min内舒张压及收缩压下降量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 1.HUTT阳性率为3.88%(45/1 158例),男女间HUT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4,P>0.05),≥12岁组与<12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1,P>0.05)。2.病程:<12岁组病程为0.03~60.00(8.13±14.06)个月,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7±7.86)个月vs(10.59±17.10)个月;t=0.634,P>0.05];≥12岁组OH病程为0.30~72.00(20.10±22.20)个月,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55±1.80)个月vs(26.03±2.87)个月;t=0.273,P>0.05]。<12岁组与≥12岁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3±16.07)个月vs(20.11±22.20)个月,t=1.932,P>0.05]。3.血压下降量:HUTT 3 min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量在<12岁组与≥12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5、0.079,Pa>0.05),<12岁组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9、1.730,Pa>0.05),≥12岁组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4、0.843,Pa>0.05)。结论 OH的诊断率、病程、3 min血压下降量在儿童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不明原因晕厥诊断及血流动力学类型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及各种血流动力学类型的变化规律。方法2000-05—2006-04,对在北京、湖南、湖北三地就诊或住院的208例不明原因晕厥或接近晕厥患儿[男87例,女121例;年龄3~19(11.66±2.72)岁],进行诊断学研究并对血流动力学类型进行检测,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以女性居多,208例患儿中女性121例(58.2%),男性87例(41.8%);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年龄近似正态分布,平均年龄11.66岁。20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HUT)诊断,155例为阳性;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的诊断阳性率达50.48%(105/208);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SNHUT)的阳性率为74.52%(155/208),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均为74.52%;在诊断为阳性的患儿中,体位性心动过速类型占60例(28.8%),血管抑制型72例(34.6%),心脏抑制型5例(2.4%),混合型18例(8.7%);53例经BHUT及SNHUT诊断为阴性的患儿,其血流动力学类型正常(25.5%)。不同年龄组(年龄<12岁和年龄≥12岁)间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年龄<12岁和年龄≥12岁)血流动力学类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患儿血流动力学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儿主诉症状不同(主诉头晕、未晕倒和主诉晕厥发作)血流动力学类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晕厥持续时间不同(持续时间≤5min和持续时间>5min)血流动力学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血流动力学类型不同,患儿的晕厥诱因、晕厥先兆、晕厥伴随症状及晕厥后状态不同。结论不明原因晕厥好发于女孩,并且高峰年龄接近12岁,直立倾斜试验对于此病的诊断阳性率较高;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血流动力学类型分布不同。对于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应采用HUT进行诊断并判断其血流动力学类型,以便于合理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反应模式及构成比例。方法 对 2 0 0 1年1月至 2 0 0 3年 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 9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或硝酸甘油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 ,持续监测患儿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9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中 ,经典的血管迷走性反应者 4 9例 ( 5 4 4 % ) ,其中血管抑制型 33例 ( 36 7% ) ,心脏抑制型 6例 ( 6 7% ) ,混合型 10例( 11 1% )。正常直立反应者 12例 ( 13 3% ) ,体位性心动过速反应者 2 8例 ( 31 1% ) ,直立性低血压反应者 1例( 1 1% ) ,没有发现自主神经反应障碍型及心脏变时功能障碍型。结论 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经典的血管迷走性反应为主 ,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反应 ,还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其他的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143例,年龄4~18(12.10±3.03)岁,男58例,女85例。电动倾斜床直立倾斜70°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并对其阴性者中的64例在同一角度直接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2mg,再次评价试验结果。用SPSS11.0软件进行微机统计学处理。结果(1)BHUT阳性率29.4%(42/143),其中女性占73.8%(31/42);SNHUT64例,阳性44例,阳性率为68.7%。SNHUT显著地提高了VVS的检出率。(2)出现阳性结果的时间BHUT为(21.31±13.24)min,SNHUT为(5.41±4.23)min。(3)反应类型BHUT及SNHUT阳性患儿共86例,血管抑制型83.7%(72/86),女性占53.5%(46/86);心脏抑制型7.0%(6/86),均为女性;混合型9.3%(8/86),女性占62.5%(5/8)。(4)副反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64例,未见明显不耐受现象或其他副反应。结论SNHUT能提高儿童VVS诊断阳性率,副反应小,使用方便,可在儿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反应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不同反应类型对VVS儿童HRV的影响。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接近晕厥儿童87例(晕厥组),其中男34例,女53例;年龄4~17(10.92±2.62)岁。匹配7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与对照组儿童均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将所记录数据输入TLC 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程序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生成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晕厥组儿童在Holter检查前后1d内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晕厥组儿童HUTT阳性率62.1%(54/87);HUTT阳性儿童中男31.5%(17/54),女68.5%(37/54);血管抑制型38例(70.4%),混合型14例(25.9%),心脏抑制型2例(3.7%)。(2)与对照组比较,晕厥组儿童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降低,其中SDNN、VLF(P<0.05)和TP、LF、HF(P<0.01)降低显著。(3)与对照组比较,HUTT阳性组儿童时域指标SDANN降低明显(P<0.05),其余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稍降低(P>0.05)。(4)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儿童相比,各项时域指标均降低,以SDNN降低明显(P<0.05);频域指标TP、VLF、LF、HF稍降低(P>0.05)。结论VVS儿童基础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血管抑制型是最常见的反应类型,VVS儿童的HRV与反应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内源性硫化氢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在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的变化。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8例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男13例,女15例;年龄8~17岁,平均11.79岁)及82例健康正常儿童(男41例,女41例;年龄9~17岁,平均13.0岁)进行诊断学研究并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量血浆H2S水平。结果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28例经直立倾斜试验检查后,10例血流动力学类型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9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3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5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1例为直立性低血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H2S水平为(50.67±10.48)μmol/L,晕厥组为(24.74±4.57)μmol/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间H2S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浆H2S水平降低可能是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多君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3-07—2004-12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46例晕厥反复发作、直立倾斜试验(HUT)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分为米多君组、美托洛尔组及基础治疗组。首先应用HUT评价患儿的治疗反应及调整药物,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后,如没有晕厥的发作者则停药,并继续随访。进一步评价患儿晕厥复发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米多君组、美托洛尔组及基础治疗组3组患儿HUT转阴率分别为75·0%、65·0%及20·0%。米多君组及美托洛尔组患儿的HUT转阴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P均<0·05),而给药治疗的两组患儿的HUT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随访过程中,米多君组及美托洛尔组晕厥复发率分别为22·2%及30·7%,而基础治疗组的晕厥复发率为80·0%,前两组晕厥复发率显著低于后组(P均<0·05)。前两组之间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多君可有效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  相似文献   

16.
美托洛尔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中的疗效。方法将直立倾斜试验(HUT)阳性的VVS患儿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应用口服美托洛尔治疗)及对照组(n=13,应用复合维生素B或谷维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晕厥发作次数及HUT结果。结果治疗组无发作9例,发作次数减少5例,发作次数增加、无变化各1例;复查HUT 6例转阴。对照组无发作1例,好转5例,发作次数增加3例,无变化4例;HUT 3例转阴。结论口服美托洛尔可有效治疗儿童VV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GNB3C825T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的相关性.方法 晕厥组为不明原因晕厥患儿54例,其中男18例,女36例,平均11.8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4名,其中男20名,女34名,平均11.2岁;入选病例均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HUTT试验结果 ,分HUTT阳性组即VVS组和HUTT阴性组,各组病例均抽取外周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 检测GNB3C825T基因多态性.结果 晕厥组54例患儿,HUTT阳性者30例,其中血管抑制型15例(50.0%)、混合型9例(30.0%)和心脏抑制型6例(20.0%),对照组皆为阴性;GNB3C825T等位基因T在对照组的频率低于晕厥组(18.5%vs 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8,P<0.05);GNB3C825T等位基因T在VVS组的频率高于HUTT阴性组(38.3%vs 1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5,P<0.05);VVS组各临床分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8,P>0.05).结论 GNB3C825T等位基因频率与VVS有相关性,可考虑作为小儿VVS的候选易感基因,提供临床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并探讨TCD对VV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就诊的38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及20名体检健康儿童行直立倾斜试验,并应用TCD进行监测。结果 基础状态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右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指数(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行直立倾斜试验后与基础状态时比较,左右大脑中动脉的Vs、Vd、V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直立倾斜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阳性反应时与基础状态时比较,左右大脑中动脉的Vs、Vd、Vm明显加快(P<0.05),PI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VVS发生时,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调节障碍;TCD检查对于判断VVS患儿脑血流状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胸闷、叹气等儿童157例,男86例,女71例,年龄3 ~18岁,平均(11.34±3.29)岁.在排除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所致上述症状,取得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后,进行HUTT.HUTT前监测患儿基础状态下空腹微量血血糖.结果 (1) HUTT阴性组(n=63)与HUTT阳性组(n=94)之间空腹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40 ±0.52) mmol/L vs (5.35±0.61) mmol/L,t=-0.590,P>0.05].(2) 94例HUTT阳性儿童中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仅l例未纳入统计,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n=67)、混合型血管迷走性晕厥(n=10)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n=16)之间空腹血糖未见组间差异[(5.34±0.54)mmol/L vs (5.07 ±0.64) mmol/L vs (5.49 ±0.81) mmol/L,P均>0.05].(3) 67例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n=16)与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51)两种诱发方式的空腹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32±0.54) mmol/L vs(5.35 ±0.55) mmol/L,t=0.166,P>0.05].(4)空腹血糖<5.5 mmol/L与≥5.5 mmol/L两组的HUTT阴性率[37.63%(35/93) vs43.75%(28/64)]和HUTT阳性率[62.37% (58/93) vs 56.25% (36/6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 =0.585,P>0.05).结论 空腹血糖对儿童HUTT结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儿童直立性低血压(O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且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OH的患儿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6~14岁[(10.25±2.86)岁].予ORS治疗14 ~493 d[(74.50±134.43) d]后随诊复查HUTT.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变化:HUTT开始前平卧位时心率(HR0)、HUTT开始后3 min时心率(HR3)、HUTT开始前平卧位时收缩压(SBP0)、HUTT开始后3 min时收缩压(SBP3)、HUTT开始前平卧位时舒张压(DBP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开始后3 min舒张压(DBP3)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68.42±7.01)mm Hg(1 mm Hg=0.133 kPa)比(57.83±13.98) mmHg,t=-2.344,P<0.05].复查HUTT时OH儿童晕厥、先兆晕厥等症状减轻5例,消失7例.2.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性别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HR0、HR3、SBP0、SBP3、DBP0、DBP3男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ORS能明显提高OH患儿舒张压,改善直立不耐受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