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吸氧导管,解决呼气箱停止给氧以达到节约氧气,提高氧疗的目的.方法:采用自制吸氧导管与普通吸氧导管对比,将48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并有氧疗指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4例,并动态观察其PaO2和PaCO2变化.结果:同等流量给氧,PaO2节氧吸氧导管给氧明显高于普通吸氧导管给氧,差异有显著性(P<0.05);1/2流量节氧吸氧导管给氧与普通鼻导管给全流量氧Pa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吸氧导管给氧两组PaC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节氧吸氧导管在1/2流量吸氧效果与普通吸氧导管相同,可节约氧气50%左右,氧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肖越英  赵京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0-1741
目的探讨不同的吸氧方式获得同样效果的氧流量,寻找吸氧量效关系,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正常人群及严重烧伤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采用鼻管吸氧、鼻塞吸氧、面罩吸氧等不同的吸氧方式,以不同时间点(休克期、术前、术后)、不断改变供氧流量的方法,监测各种氧疗效果的客观指标,描记曲线,获得不同吸氧方式的量效曲线。结果获得不同吸氧方式流量等效曲线,以及各种状况的适用吸氧方式:(1)在小流量给氧时,三种给氧方式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加大氧流量时,鼻塞效果更佳;(2)氧流量改变时,三种给氧方式氧疗效果响应速度依次为鼻塞吸氧〉面罩吸氧〉鼻管吸氧;(3)从舒适度、依从性上看,面罩吸氧〉鼻塞吸氧〉鼻管吸氧;(4)中等氧流量时,吸氧者感觉最为舒适,氧疗效果随流量增加而增强;(5)应用鼻塞吸氧,当流量为2~4L/min时,约等效于鼻管吸氧、面罩吸氧4~6L/min时的氧疗效果;(6)应用鼻塞吸氧,当流量为较大值时,可获得最佳氧疗效果;(7)当患者出现过度通气和低二氧化碳分压时,需应用面罩给氧,此时对比鼻塞给氧应加大氧流量,以达到满意疗效。结论经过监测获得了不同吸氧方式的量效曲线,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危重症患者两种鼻腔给氧方式的效果,为该类患者鼻腔吸氧提供更舒适的吸氧方式。方法选取SICU内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重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改良鼻导管给氧组(以下简称鼻导管给氧组)及鼻塞给氧组各30例,氧流量分别为3L/min。鼻导管组将一次性给氧管前端的鼻塞剪去,连接10号硅胶吸痰管,将吸痰管的前端至侧孔处插入无置管鼻腔2cm,用胶布做好固定;鼻塞给氧组将一次性给氧管的鼻塞直接塞在无置管鼻腔入口。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 CO2、Pa O2、Sa O2)、鼻腔粘膜及舒适情况、以及患者吸氧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鼻导管组患者鼻腔的舒适度、吸氧依从性高于鼻塞组,鼻腔分泌物不易形成痰痂,患者更容易接受。结论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重症患者,在吸氧疗效有效的基础上,选择鼻导管的吸氧方式,不仅能增加患者鼻腔舒适度,而且能提高患者吸氧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两种给氧方法吸氧前后血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塞及鼻导管吸氧对静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 将30例需给氧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鼻塞法及导管法吸氧,两组患者在吸氧前于肘静脉采血1ml,然后给氧。吸氧时嘱患者闭口,一律经鼻呼吸,氧流量为5L/min。吸氧30min后再取同一静脉采血1ml,再将吸氧前后的2次血标本送实验室作血气分析。结果 吸氧后两组患者酸碱度(pH)均有轻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有轻度下降,鼻塞组的静脉血氧分压(PO2)有上升,而导管组反而下降。经统计学测验,两组之间的pH、PCO2与P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导管给氧法可因导管有时被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使供氧效果差,又可因导管插入鼻咽部使患者感到不适,而面罩法给氧虽避免了上述缺点,但耗氧量大,鼻塞法吸氧可以避免上述常见缺陷,临床应用效果好。经血气分析优于其他给氧方法。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萍  殷勤 《护理研究》2004,18(7):1135-1138
[目的]探讨不同氧疗方式对早产儿呼吸和经皮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选择较适宜的氧疗方式。[方法]选取不同型号头罩、面罩及箱式吸氧方式,并给予不同氧流量,利用NAXO2NODELON-25AE型氧浓度测定仪分别测试氧浓度,根据用氧公式计算鼻导管吸氧的氧浓度;另选取20例早产儿,根据头罩、面罩测试的安全范围给予不同方式氧疗,并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及面色。[结果]采用不同型号的头罩吸氧其氧浓度高,容易发生氧中毒;使用面罩吸氧时,面罩距离患儿鼻面部5cm、氧流量1L/min时,SpO2维持在94%~98%;氧流量0.5L/min时SpO2维持在90%~95%.用氧浓度21.6%~45.8%;箱式吸氧和鼻导管吸氧时浓度较低。[结论]面罩吸氧适合低出生体重儿,可替代头罩吸氧,是早产儿理想的供氧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通过对高流量鼻导管氧疗系统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的效果评价,探讨适宜的气管镜检查氧疗决策。方法:近年来,高流量鼻导管已被引入成人氧疗,但迄今为止在成人支气管镜检查中尚未使用。本研究纳入呼吸介入患者60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通过文丘里面罩40L/min(V40,n=20)、高流量鼻导管40L /min(N40,n=20)和高流量鼻导管60L/min(N60,n=20)给氧,在检查前静息状态下吸氧10min(t0, FiO2=0.21)、麻醉后10min(t1,FiO2=0.50)、检查结束后10min(t2,FiO2=0.35),分别采集患者三个时间点的氧合循环指标并记录t0-t2时间段SpO2>95%的时间长度/操作总长的比值、平均心率。结果:t0时刻,V40组、N40组、N60组,患者指标无差异,t1时刻,N60组表现出比V40组和N40组更高的PaO2、PaO2/ FiO2、SpO2,而V40组和N40组之间除心率外其余无差异。t2时刻,N60和V40、N40三组之间的SpO2 是唯一检测到的差异。t0-t2时间段内,N60组的SpO2 >95%的时间长度/操作总长的比值、平均心率明显优于V40组和N40组,N40组和V40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在40L / min的给氧流速下,文丘里面罩和高流量鼻导管在氧合循环的表现上很相似,但后者产生的结果与60L / min流量的结果相关性在临床上更为重要,这一种关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护患有轻度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适宜在后来的气道介入检查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舒氧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单纯哮喘急性发作期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静舒氧和鼻导管给氧,其他治疗方法完全相同。分别于氧疗开始后30min、1h、2h监测2组SpO2、PaO2、PaCO2值,观察氧疗2h缺氧;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2组氧疗中各时间段SpO2、PaO2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aCO2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氧疗2h缺氧症状体征改善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舒氧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低氧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疗时不同氧流量对痰液黏弹性的影响。方法 将93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31例,分别以4,6,8L/min的氧流量给予鼻导管吸氧,比较吸氧前、后第1、2、3天3组患者痰液的黏性、弹性变化及吸氧前与吸氧3d后患者PaO2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吸人不同氧流量组患者痰液的黏性、弹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人氧流量越高,患者痰液的黏性、弹性越大;吸氧前后患者PaO: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后患者缺氧状态明显改善;一定范围内吸人氧流量越高,氧疗效果越好,但B、C2组的吸氧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L/min的吸人氧流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既可以达到有效的氧疗,也不至于使痰液过度黏稠。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萍  殷勤 《护理研究》2004,18(13):1135-1138
[目的 ]探讨不同氧疗方式对早产儿呼吸和经皮氧饱和度(SpO2 )的影响 ,选择较适宜的氧疗方式。 [方法 ]选取不同型号头罩、面罩及箱式吸氧方式 ,并给予不同氧流量 ,利用NAXO2NODELON—2 5AE型氧浓度测定仪分别测试氧浓度 ,根据用氧公式计算鼻导管吸氧的氧浓度 ;另选取 2 0例早产儿 ,根据头罩、面罩测试的安全范围给予不同方式氧疗 ,并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及面色。 [结果 ]采用不同型号的头罩吸氧其氧浓度高 ,容易发生氧中毒 ;使用面罩吸氧时 ,面罩距离患儿鼻面部 5cm、氧流量 1L/min时 ,SpO2 维持在 94%~ 98% ;氧流量 0 .5L/min时SpO2 维持在90 %~ 95 % ,用氧浓度2 1.6%~ 45 .8% ;箱式吸氧和鼻导管吸氧时浓度较低。 [结论 ]面罩吸氧适合低出生体重儿 ,可替代头罩吸氧 ,是早产儿理想的供氧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提高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氧疗效果的吸氧方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96例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的病人按给氧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通过鼻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给予氧气吸入)和对照组(放置口咽通气管同时给予鼻塞氧气吸入).每组各48例,氧流量均为(1.8±0.4)L/min,将其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pO2在两种不同吸氧途径前和吸氧后30 min、60 min监测结果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能明显提高PaO2、SaO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H、PaCO2的影响两组一致;两组不同的吸氧方式在氧疗后2h缺氧症状体征改善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采用鼻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给予氧气吸入,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同时能通过氧疗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值正常、稳定,缺氧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温胜  吴武 《华西医学》2009,(2):278-28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6例经病理确诊的NIP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6年。结果:一次性治愈31例(86.1%);5例复发(13.9%),3例在门诊内窥镜下分次摘除并结合YAG激光治愈,2例再次于鼻内镜结合Caidwell—Luc手术治疗,无恶变病例,结论:根据病变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手术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梁建平  李东云  袁弘  陆秋天  刘蓓  李穗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315-1316,1319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和优点。方法采用局麻下鼻内镜直视行鼻中隔矫正术,对部分鼻腔狭小者,同时开放前组筛窦,扩大鼻腔的通气道。结果对85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无鼻中隔穿孔、鼻腔黏连和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该法较之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直视、微创、精细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塞鼻罩交替法对预防早产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所导致鼻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使用NCPAP治疗的早产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塞组(n=30),鼻罩组(n=30)及鼻塞鼻罩交替组(n=30),3组分别选择鼻罩、鼻塞及鼻塞鼻罩交替作为无创通气连接界面,观察3组早产儿鼻损伤的发生率及通气效果相关指标。结果3组患儿鼻部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替组鼻部损伤发生率(10.00%)低于鼻塞组(33.33%)和鼻罩组(36.67%)。3组NCPAP治疗时间及NCPAP治疗12~24 h后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鼻罩交替法可有效地减少早产儿NCPAP所导致的鼻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王珩 《华西医学》2007,22(4):718-719
目的:回顾分析鼻内窥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总结35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治疗。结果:该组病例治愈率75.2%,总有效率92.3%,无效7.7%。结论:正确的手术操作,术后规范化换药以及适当激素使用是影响鼻内镜手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施行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的患者的病例特点、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半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鼻阻力值变化。结果患者术后半年VAS评分、偏曲侧及总的鼻阻力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宽敞侧鼻阻力减少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善邦通鼻腔洗剂在鼻腔术后鼻腔冲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术后长期分泌物的局部治疗。方法;将194例鼻腔术后包括鼻中膈粘膜下部分切除术(34例),鼻中膈粘膜下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90例),鼻息肉摘除术(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后滴鼻+善邦通鼻腔冲洗)和对照组(术后滴鼻+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进行观察,随访一周至一个月。结果:治疗组鼻腔术后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结论:善邦通鼻腔洗剂是一种有效的鼻腔术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腔疾病与耳爆震聋的关系。方法:对同一次爆炸所致耳聋患者共21例(36耳)根据鼻腔检查分为正常组、疾病组,并对其听力损失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鼻腔正常组与疾病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其的力损失及预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腔无疾病不仅为正常生活所必须,而且能缓冲减轻突发性强噪声对中、内耳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鼻中隔各部厚度的变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为临床涉及鼻中隔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 18具成人头部连续冠状和横断层标本 ,观测鼻中隔及其邻近结构。结果 :鼻中隔各部厚度不一 ,鼻中隔前 1/3的中段最厚 ,达 10 8± 1 2mm ;后部较薄处仅为 1 5± 0 3mm。增厚的部分以粘膜为主 ,达 8 6± 0 7mm。结论 :在行鼻中隔偏斜纠正术、判断鼻腔出血的部位及寻找鼻腔通气障碍的原因时 ,均应考虑鼻中膈增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8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总结87例10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治疗。结果该组病例治愈率67%,总有效率93%,无效7%。结论Ⅱ型3期及Ⅲ型患者疗效较差,说明病变程度和疗效有关。手术技巧的掌握及术中一并解决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鼻阻塞疾病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创伤性C型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C型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研究组(采用鼻内镜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方式)与对照组(采用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方式),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鼻阻力和手术前后的外鼻测量值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鼻外观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鼻阻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C型歪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运用鼻内镜辅助鼻前庭切口技术实施矫正治疗,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