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利手一直作为判断语言优势半球的方法,汉字为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不同,语言优势半球可能也会不同.目的:分析母语为汉语的脑卒中患者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纳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2003-02/2004-06住院的经CT或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400例.男249例,女151例;平均年龄(67.45&;#177;5.67)岁;病程2~4周.方法: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利手判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应用西部失语检查法进行失语症的分类.主要观察指标:脑卒中患者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的关系.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40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右利手366例,非右利手34例.②左侧半球病变237例,有169例失语的患者;右侧半球病.变163例,有9例失语的患者.③右利手366例中,左侧半球病变218例,有158例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48例,有7例失语.非右利手34例中,左侧半球病变19例,有11例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5例,有2例失语.结论:母语为汉语的人种中,脑卒中患者右利手者优势半球多为左侧大脑半球,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非右利手者优势半球仍多为左侧大脑半球,极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2.
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在我院卒中单元住院的母语为汉语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利手判定及失语症检查。揭示其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的关系。方法:对457例首次发病经CT或MRI证实病灶单一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记忆力及智力筛查。排除57例有智力、记忆力受损的患者,对剩余400例患者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利手判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结果:400例患者中,右利手为366例,非右利手为34例;右利手366例中,左侧半球病变218例,其中158例患者有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48例,其中7例患者有失语:非右利手34例中,左侧半球病变19例,其中11例患者有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5例,其中2例患者有失语。结论:母语为汉语的人种中,右利手者优势半球多为左侧大脑半球,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非右利手者优势半球仍多为左侧大脑半球,极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3.
交叉性失语的特点及其PET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右大脑半球的机能有不对称性 ,利手与语言的大脑优势侧向有一定的关系 ,大多数人的语言大脑优势侧在左大脑半球。但右大脑半球是否也具有语言功能呢 ?1889年Brammnell提出交叉性失语的概念 ,使人们从左侧语言优势半球的传统观念开始转向对右侧大脑半球的关注 ,发现右大脑半球也参与部分语言功能[1 3] 。交叉性失语是指任何与惯用手同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 ,但现在一般仅指右利手右侧半球损伤后发生的失语。交叉性失语的诊断需要严格的标准 ,如排除左利手家族史 ,CT及MRI证实左半球不存在结构损伤等。在CT及MRI等…  相似文献   

4.
交叉性失语     
交叉性失语是指右利手者右侧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其存在是对右侧大脑半球具有语言功能的证明。交叉性失语的发生率较低,确诊需要严格的诊断及排除标准;交叉性发病的确切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交叉性失语的类型与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类型基本相同,但与病变部位不完全相符,且多为Broca失语,口语多为非流利型;交叉性失语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交叉性失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叉性失语是指右利手者右侧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其存在是对右侧大脑半球具有语言功能的证明。交叉性失语的发生率较低,确诊需要严格的诊断及排除标准;交叉性发病的确切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交叉性失语的类型与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类型基本相同,但与病变部位不完全相符。且多为Broca失语,口语多为非流利型;交叉性失语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6.
背景病变部位对失语症的发生及失语症的类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却不能很好地解释临床上的某些现象,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有何关系?目的探讨病变部位对失语症类型的作用,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纳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2003-08/2004-06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98例.男63例,女35例;平均年龄(68±4.56)岁;病程2~4周.方法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中的利手评定进行利手判定,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及CT和MRI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的类型和病变部位.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9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利手判定98例失语症患者均为右利手.②失语症的类型Broca失语21例,Wernicke失语15例,传导性失语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8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2例,完全性失语23例,命名性失语10例.③病变部位位于经典的语言中枢的有56例,38例为非语言中枢受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为0级28例,1级30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10例,其中0级、1级病变部位多为语言中枢.结论失语症的类型与经典的语言中枢并不完全相符,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可引起失语,病变部位位于语言中枢的失语严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机制。方法:应用3T MR扫描仪对6例脑卒中患者失语后及康复后分别进行两次图片命名任务的BOLD fMRI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方案,利用SPM5软件的总体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进行后处理产生激活脑区图像。并对所有患者在发病后与康复后的脑内激活分布、大小、强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失语后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部分出现激活,其中3例右侧Broca’s镜像区出现激活。而在康复后所有患者的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增多,激活强度增加,其中左侧Broca’s区均出现激活,右侧Broca’s镜像区激活减弱。结论:失语后优势半球丧失功能的语言区移至对侧镜像区和优势半球未受累语言区的功能重组这两种机制都参与了语言功能恢复的过程,近期以右侧半球为主,远期左侧半球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病变部位对失语症的发生及失语症的类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却不能很好地解释临床上的某些现象,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有何关系?目的:探讨病变部位对失语症类型的作用,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纳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2003-08/2004-06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98例。男63例,女35例;平均年龄(68±4.56)岁;病程2~4周。方法: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中的利手评定进行利手判定,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及CT和MRI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的类型和病变部位。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9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利手判定:98例失语症患者均为右利手。②失语症的类型:Broca失语21例,Wernicke失语15例,传导性失语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8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2例,完全性失语23例,命名性失语10例。③病变部位:位于经典的语言中枢的有56例,38例为非语言中枢受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为0级28例,1级30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10例,其中0级、1级病变部位多为语言中枢。结论:失语症的类型与经典的语言中枢并不完全相符,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可引起失语,病变部位位于语言中枢的失语严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交叉性失语1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性失语是指任何与惯用手同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但现在一般仅指右利手右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因其发病率低,临床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我院于2002年2月-2004年7月收治的10例交叉性失语病例报告如下,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背景:病变部位对失语症的发生及火语症的类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却不能很好地解释临床上的某砦现象,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有何关系?目的:探讨病变部位对失语症类型的作用,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纳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2003—08/2004—06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98例男63例,女35例;平均年龄(68&;#177;4.56)岁;病程2~4周。方法:应用北京医科人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中的利手评定进行利手判定,西部失谓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及CT和MRI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的类型和病变部位。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9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利手判定:98例失语症患者均为右利手。②失语症的类型:Broca失语21例,Wemicke失语15例,传导性失语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8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2例,完全性失语23例,命名性失语10例。⑧病变部位:位于经典的语言中枢的有56例,38例为非语言中枢受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为0级28例,1级30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10例,其中0级、1级病变部位多为语言中枢。结论:失语症的类型与经典的语言中枢并不完全相符,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叮引起失语,病变部位位于语言中枢的失语严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多数研究认为病变部位对失语症的发病及失语症的类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对此也有争议。目的:对失语症进行分类评估及CT,MRI检查,揭示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02/2005-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住院的1198例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纳入失语症患者325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订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CT或MRI证实为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脑梗死患者。②母语为汉语语种者。③意识清醒能合作者。④文化程度小学以上,发病前智力正常,无精神疾病史。⑤初次发病或多次发病但没有言语功能障碍。⑥不合并严重肝、肾及其他内、外科疾病。⑦不合并其他影响语言功能的疾病。⑧不合并其他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得分≤93.8分。排除标准:①右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脑梗死。②母语不为汉语者,或普通话不标准。③文盲。④多次发病且遗留语言障碍。⑤合并记忆力、智力障碍。⑥合并严重的视力、听力障碍。⑦不合作者。⑧西部失语成套测验得分>93.8分。其中男221例,女104例,平均年龄(68.72±4.56)岁。方法:①入院前进行CT检查,入院后1周内完成MRI检查,利用SIEMENSTrio2003T磁共振仪及siemensAG2003workstation完成全脑的数据收集和后处理。②入院2周内由卒中单元专业语言治疗师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分类评估。③进行西部失语成套测验检查的同一天由同一语言治疗师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共分6级,0级为无有意义的言语或听觉理解能力,5级为有极少的可分辨得出的言语障碍,患者主观上可能感到有点儿困难,但听者不一定能明显觉察到。主要观察指标: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间的关系;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结果:纳入患者3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语言中枢受累未引起失语情况:119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5例Broca区及4例Wernicke区受累,没有引起失语症候群的患者。②失语症的分类:失语症患者325例中,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结果为Broca失语83例,Wernicke失语48例,完全性失语58例,传导性失语1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36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9例,命名性失语52例。病变部位位于经典语言中枢240例,非语言中枢受累85例。③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0级84例,1级79例,2级77例,3级63例,4级22例,其中失语严重程度为0级、1级的患者多为经典的语言中枢受累。结论:多数失语症的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但也有少数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不完全相符,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可引起失语,病变部位位于语言中枢的失语症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大。  相似文献   

12.
背景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disease,ACVD)常致记忆功能损害,但其亚型、病灶部位与记忆障碍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仍是不清楚的.目的研究ACVD的记忆障碍的临床特征.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和标准对照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地点为本院神经内科心理检测室.大坪医院神经内科1997-01/2000-06收治的57例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女19例,男38例.年龄37~91岁,平均60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9年.方法用"韦氏记忆量表"测定ACVD患者的瞬间、短时、长时记忆和记忆商,检查者为第一作者.主要观察指标韦氏记忆量表瞬间、短时、长时记忆分量表的量表分和记忆商.结果各疾病组记忆总量表、短时和长时记忆量表分以及记忆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出血组与缺血组,左、右大脑半球和双半球,单灶腔隙、单灶非腔隙和多灶腔隙梗死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单灶非腔隙梗死组、出血组、右半球和双半球组以中重度损害为主.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明显记忆损害,且主要是短时和长时记忆损害,对瞬间记忆影响相对较小.病变部位对记忆损伤程度无明显影响,缺血性卒中病灶数和面积对记忆功能损害影响也无明显差异,但单灶非腔隙性梗死的记忆损害更重.  相似文献   

13.
背景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临床上是以语言功能进行性下降为惟一或突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病程晚期出现认知能力逐渐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丧失,但记忆功能相对保存,儿童期语言能力较差和早年累及语言中枢的脑外伤可能是原发性进行性失语发病的危险因素.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脑内影像学特点,揭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常见的病变部位,脑内血流量、代谢及语言功能区之间联系纤维的变化.设计病例报告.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介入科.对象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男,56岁,高中文化,发病前经商.2004-03-20主因"语言能力进行性下降3年"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3年前患者不能说出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理解能力基本正常,2年前仍可经商,近1年来,患者语言障碍加重,听理解能力逐渐下降,并出现性格改变,生活可自理,记忆力无明显减退.神经系统查体收缩,压130mm Hg,舒张压80mm Hg,神清,言语表达能力差,命名困难,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经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制定的失语症评定量表评定为感觉性失语,记忆力及智力评定为正常.方法首先采用普通磁共振检查,以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然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主要包括利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测定病变部位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的代谢率,并与对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利用磁共振灌注成像进行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的测定;利用纤维追踪方法追踪皮质脊髓束,追踪左侧Broc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数量,并与对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主要观察指标病变部位及对侧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代谢率的测定;病变部位及对侧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的测定,左侧皮质脊髓束及Broc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数量与对侧相应区域的比较.结果①常规磁共振检查结果左侧颞叶及额叶萎缩,以颞极明显,表现为脑沟、脑裂增宽,皮层变薄,额、颞角增大.②功能磁共振检查结果左侧颞叶和额叶前部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均较对侧明显降低,左侧颞极及额前部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较对侧降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轻度延长;左侧皮质脊髓束部分各向异性值及追踪到的纤维束较对侧减少,Broc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与对侧相比减少.结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病变部位主要在左侧颞叶、额叶,与对侧相应区域对比呈现低灌注、低代谢状态,Broca区与Wernicke区联系纤维减少,这些可能为此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运用空间方位词、时间词对45例正常成人、31例右半球脑血管意外病人、20例左半球脑血管意外无失语病人和20例左半球脑血管意外失语病人进行了听理解测验。结果表明,失语组、右半球病变组的空间方位词句测验成绩与对照组有差异,而且失语组与右半球病变组的成绩也有差异。失语组时间词句的听理解成绩与其它三组的成绩有差异。结果表明失语组的是否句与语段成绩无差异;可逆被句、方位词句、时间词句的成绩无差异。但是否句、语段与可逆被动句、方位词句、时间词句的成绩有差异。认为失语组听理解是否句、语段较理解可逆被动句、方位词句、时间词句容易。失语组倾向于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理解时间词句。  相似文献   

15.
背景约1/3的脑损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其中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语法缺失.目前,关于汉语语法加工究竟由左半球或右半球还是两半球共同参与完成的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与脑损害区域的关系,为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语言康复提供理论依据.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对象收集2001-10/2002-08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首次发病,经颅脑CT检查证实为左或右半球单发病灶.根据病灶所在侧分为左半球脑卒中组和右半球脑卒中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为30名既往无脑器质性疾病史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健康志愿者.方法先用标准汉语失语检查法检查语言,初步确定有无语法障碍;然后应用汉语语法量表(包括词类、语序、语用、句子-图画匹配、语言符号操作等)对3组被试者进行测试,利用统计学结果分析汉语语法缺失与CT所示脑损害区域的关系及意义.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20例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颅脑CT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观察病变的集中趋势.主要观察指标①汉语语法量表评估结果.②CT图像标准化处理结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汉语语法量表评估结果左半球脑卒中组患者的词类、语序、语用、句图匹配和语言符号操作评分显著低于右半球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右半球脑卒中组仅句-图匹配项低于正常对照组(79.73±13.67,1.76±7.78,P<0.01),其他项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T图像标准化处理后,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左额叶和左颞叶.结论左额-颞叶神经网络系统损伤与汉语语法缺失密切相关,右额-颞叶神经网络系统参与句法辅助加工,完整的汉语语法认知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急性期血浆淀粉样β蛋白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淀粉样β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老年斑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在脑内的沉积被认为是AD发病机制的关键步骤,动物试验提示Aβ也参与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过程.但在临床试验中Aβ含量变化是否与VD的发病有关还不清楚.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VD患者血浆Aβ的含量,探讨其在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核医学科.对象2001-09/2002-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急性期患者92例(脑卒中组),脑出血28例,脑梗死64例;病灶在右侧大脑半球的30例,在左侧大脑半球的29例,另33例左右半球均有病灶或病灶在脑干、小脑;病情轻者71例,病情较重者9例,病情重者12例.同期门诊或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62例(血管性痴呆组).正常对照组来自重庆市主城区健康志愿者45例.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VD患者血浆中Aβ的浓度,比较各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不同病因、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对Aβ的含量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血浆中Aβ的含量.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不同病因、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的各组患者Aβ的含量.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浆中Aβ含量为(1.65±0.15)μg/L,血管性痴呆组为(1.04±0.13)μg/L,正常对照组为(4.12±0.11)μg/L,脑卒中组血浆中Aβ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明显低于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浆中Aβ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病变部位患者Aβ的含量无明显差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Aβ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通心络具有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取得较好疗效,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可以客观、灵敏地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目的应用SPECT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设计病例分析.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03/2003-0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40~78岁,病程3 h~3 d.方法将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通心络组11例及对照组11例.对照组服用丹参片,4片/次,3次/d;通心络组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二组均服用15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SPECT 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其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每个患者在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其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PECT核素显像.结果22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治疗后通心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9.182±5.344 5),(28.364±4.610 3)分,P<0.001].②ROI区域内平均放射性计数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患侧皆有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减低;治疗15 d后,服用通心络后原脑血流减低区有改善(66.536±18.676,39.518±11.853,P<0.05).③SPECT核素显像通心络服用后血流灌注改善明显,而对照组不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功能改善有肯定作用,随着脑血流功能改善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改善,说明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各脑区功能连接(FC)变化。方法 对10例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观察组)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集rs-fMRI,以左侧额下回(LIFG)布罗卡(Broca)区为种子点,分析组内和组间ROI与其他脑区FC相关性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双侧枕叶、顶叶、额叶、颞叶、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及脑干与ROI FC呈正相关(P均<0.05);观察组双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额中回、扣带回、豆状核、海马、楔叶、枕叶,右侧顶下小叶、缘上回与ROI的FC呈正相关(P均<0.05);观察组双侧缘上回、颞下回、梭状回、顶下小叶、枕中回,右侧额中回、扣带回、小脑半球,左侧颞中回、颞上回等与ROI的FC的相关性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静息态下健康人脑内存在语言功能网络;左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多个脑区与LIFG Broca区的FC呈正相关,以左侧大脑半球额叶为主,可能与脑梗死后失语症的发生及恢复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