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与之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进行交感神经皮肤电感应(SSR)检测,以探讨SSR在帕金森(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的主要特征为反复诉说躯体不适而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有报道显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是一种与汗腺活动有关并反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性的表皮电位,临床上用于检测相关疾病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失常[2]。我们对53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评定以及SSR检测,并以正常健康组作对照,以研究此类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自主神经功能。1资料1·1研究对象:53例躯体形式障碍(下称患者…  相似文献   

3.
正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是因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所引发的皮肤瞬时电位变化,反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功能状态的表皮电位,是检测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方式。在临床上用于检测和自主神经功能有关的疾病。一、SSR的作用机制SSR是一个用于临床评估交感神经通路反射活动相对简单的电生理测试~([1-4])。SSR定义为皮肤电位的瞬时变化,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评价作用。方法选用36例P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行SSR检测,并对患者进行SCOPA-AUT评分及H-Y分级,评价SSR与PD自主神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PD患者SSR总异常率61.1%;H-Y评分0~1.5分者,SSR异常率为35.7%,H-Y评分2.0分者,SSR异常率77.3%;伴随自主神经症状的PD患者中(PD-AS),SSR异常率85.7%;不伴随自主神经症状者(PD-NAS),SSR异常率26.7%。结论 SSR可客观评价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并检测PD自主神经的亚临床损害,且随患者运动症状加重,SSR异常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oehn-Yahr分级1级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对32例Hoehn-Yahr分级1级的PD患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以健侧为对照,比较患侧肢体SSR的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与健侧[(2.36±0.15)mV,(0.60 ±0.07) mV;(1.48 ±0.10)ms,(1.97 ±0.08)ms]比较,患侧上肢及下肢SSR的波幅[(1.97 ±0.10)mY,(0.54 ±0.09) mV]显著降低,潜伏期[(1.57±0.13)ms,(2.07 ±0.25) ms]显著延长(P<0.05~0.001).结论 Hoehn-Yahr分级1级的PD患者运动患侧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解放军第一○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门诊或住院的47例帕金森病患者及与之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进行SSR检测,并对其中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上肢潜伏期明显延长(1.55±0.18 vs 1.42±0.29),波幅明显降低(1.87±0.26 vs 2.56±1.47);下肢潜伏期明显延长(2.13±0.16vs 2.04±0.27),波幅明显降低(0.49±0.21 vs 0.76±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相比,上肢潜伏期明显延长(1.56 ± 0.17 vs 1.53 ± 0.15),波幅明显降低(1.75±0.21 vs 1.89±0.33);下肢潜伏期明显延长(2.17 ± 0.18 vs 2.08±0.24),波幅明显降低(0.46±0.20 vs 0.51±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SR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相一致,其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诊断慢性乙醇中毒自主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早期发现慢性乙醇 (酒精 )中毒者自主神经病变。方法 :对 48例慢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SSR)的检测 ,并与 5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乙醇中毒组SSR潜伏期显著延长 (P <0 0 1 ) ,下肢波幅明显减低 (P <0 0 5) ,患者的饮酒年限、饮酒量与SSR呈正相关。结论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可作为评价乙醇中毒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皮肤交感反应检测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交感反应 (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SR)是一种反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功能状态的表皮电位。检测方法主要有电刺激法和磁刺激法。临床上应用于检测相关疾病所致的自主神经功能失常 ,是一项较为客观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SR)对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交感神经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交感皮肤反应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结果60例糖尿病患者交感皮肤反应与对照组比较,起始潜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上下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SR可以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的一个显著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并探讨SSR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VBI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及恢复期行SSR检查,并以5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VBI患者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Lat)及波幅(Am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SSR总异常率为66.1%(37例)。恢复期Lat和Amp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SSR异常率为8.9%(5例)。结论 VBI患者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暂时性损害,病情控制后交感神经功能可随之改善,SSR检查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姿势反射丧失为特征[1]。而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则通常有明确的病因可寻,如脑外伤、脑卒中、病毒性脑炎、药物、一氧化碳中毒等[1]。两者相互之间,或与其他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脑血管病、特发性震颤等易发生混淆。统计我科自2001年6月-2005年6月与PD相关的误诊患者20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有患者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5.8岁。误诊情况:PD误诊为脑血管病7例、…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中有较多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目前对此尚缺乏客观检查手段.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Reflex,SSR)是一种与汗腺活动引起表皮电压变化有关的电位,它可反映节后交感神经功能状态、感觉传入和中枢处理过程[1].因此,本文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SSR进行研究,试图寻找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皮质-皮质下、基底节-丘脑及脑桥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并根据瘫痪程度进行分级.于入院3d内行SSR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急性脑梗死SSR异常率为40.4%,异常率以基底节-丘脑组最高、皮质-皮质下组次之,脑桥组最低;(2)SSR异常率高及波形缺失者,患者肢体瘫痪、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日常生活能力低.SSR异常及波形缺失与瘫痪程度、MES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而潜伏期延长、波幅低与瘫痪程度、MESSS及BI评分无关.结论 (1)急性脑梗死后可出现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抑制.SSR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脑梗死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2)SSR异常及波形缺失反映了运动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常见疾病 ,发病率较高 ,运动功能受限和情绪障碍 ,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称抑郁情绪在帕金森病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达 32 8%~ 5 4 8% [1~ 3] 。本文就我们经治的帕金森病伴发抑郁 5 6例进行临床研究 ,了解其有别于非躯体疾病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对抗抑郁治疗的反应。1 资料1 1 研究对象 :研究组 5 6例均符合 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并 5 6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 (CCMD 2 R)的抑郁症诊断标准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2 4版本前 17项总分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所显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差异性,以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MEB-9200K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检测,以波形潜伏期〉x+2.50)s、波幅低于均值的50%或未引出波形作为异常标准,分析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特征和病程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相比,帕金森病组和多系统萎缩组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检测显示四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但帕金森病组与多系统萎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多系统萎缩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总异常率(P=0.018)和双侧异常率(P=0.035)均高于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病组病程≤3年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率与病程〉3年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多系统萎缩组病程≤3年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率与病程〉3年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结论多系统萎缩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出现早,且多呈双侧改变,表明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更严重、更广泛。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伴抑郁的发生率约占PD的25%~54.9%[1~3],抑郁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有人发现PD早期出现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快速恶化有关[4],因此对PD伴抑郁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价对其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反映认知功能最有价值的电生理指标[5],其用于抑郁障碍已显示具有临床价值[6]。本文采用认知电位P300结合智商测定研究PD伴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1资料1.1研究对象:42例PD患者均为2003年1月至2005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病人,均符合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的PD诊断标准[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和43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SSR测定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加以比较。结果抑郁症组治疗前SSR测定的异常率为84.4%(38/45),而治疗后异常率为13.3%(6/45)。治疗前SSR测定波潜伏期及波幅值较治疗后及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抑郁症组HAMD评定分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SSR波潜伏期与HAMD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波幅与HAMD分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测定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帕金森病除了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这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会出现行为和精神异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这是由于帕金森病患者神经细胞内包涵体—路易氏体(Lewy bodies)不仅广泛存在于中枢的黑质—纹状体、下丘脑、迷走神经背运动核和中间外侧柱,也可出现在外周的交感神经节、肠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使自主神经的基础活动和受刺激后的反应速度均降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便秘、肠蠕动能力减弱、性功能减低和异常排汗。过去认为,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出现在疾病的晚期。但是,Kauf mann等[1]报告了1例患者,47岁时出现直立性低血压且经常发生晕厥,伴有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和严重的便秘,当时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虽然在正常低限,但立卧位体位变动时波动不明显,20年后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诊断为帕金森病,死亡年龄74岁。死后尸检证实患者路易氏体广泛分布于脊髓周围交感神经链的轴突、肠系膜淋巴结、星状神经节、蓝斑和黑质,后者同时伴有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和胶质细胞增生,而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未发现包涵体。作者认为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变性可能属于一种普遍现象,并且可能先于或者与中枢神经细胞变性同时发生,以...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观点认为,帕金森病痴呆(PDD)多见于疾病进展期,病程10年以上的帕金森病(PD)患者极易出现帕金森病痴呆[1]。路易体痴呆(DLB)通常先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而后再出现锥体外系症状。二者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后短时间内即出现痴呆,难以与路易体痴呆相鉴别。为区分二者,1992年英国帕金森病学会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将早期出现严重痴呆作为排除标准[2];2007年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公布的帕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特点及其与焦虑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首发抑郁症、19例复发抑郁症和2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SSR潜伏期和波幅。结果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双侧上下肢SSR波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性抑郁症的左上肢SSR波潜伏期显著长于首发稀有症(P=0.034);抑郁症的双侧上下肢SSR波潜伏期和波幅与HAMD、HAMA的评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可能并不能敏感地反映抑郁症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因而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