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逆行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为长期静脉输液或浅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穿刺途径,提高手背浅静脉的利用率.方法 选择静脉输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逆行(离心)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向心)穿刺,两组均选用手背浅静脉为穿刺部位,比较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出、肿胀率和疼痛评分.结果 试验组的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局部渗出、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0.01),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穿刺成功率,降低肿胀、渗出率,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更适合老年静脉滴注患者拔针后按压针口新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损伤。方法将600例老年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拔针后用新方法按压针口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按压针口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方法所得结果及患者对新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远超过对照组,新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拔针后并发症。方法:将40例60~85岁老年患者根据年龄及男女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依照《基础护理学》要求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探讨组采用有针对性的穿刺及拔针技巧。结果:探讨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拔针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为老年患者输液时,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针对性的应用穿刺及拔针技巧。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小儿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医疗计划顺利进行。方法将120名1.5~6岁需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均采用手背静脉输液,试验组穿刺前先固定患儿手背,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外漏率。结果试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外漏率低于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差异。结论患儿手背穿刺前,采用先将其手背固定法,可以提高首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液体外漏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价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进一步探求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的正确按压方法。方法 1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50例)采用改良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先拔针,采用手掌部大鱼际肌按压穿刺部位输液贴,并抬高手臂,按压时间为3~5 min,本次试验取4 min。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以输液贴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时间同试验组。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回血、淤血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的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按压法对保护静脉、提高护士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势输液穿刺时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握拳式输液穿刺,试验组采取握手式输液穿刺。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表现、静脉充盈度与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充盈度优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握手式输液穿刺可提高初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只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进肿瘤患者PICC导管拔除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计划性拔除PICC导管患者205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07例与对照组98例,试验组采用新方法拔除PICC导管,在拔除导管后,用16 cm的弯血管钳沿静脉走向逆行向穿刺点部位刮除静脉内血液及皮下淤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拔除PICC导管,拔除导管后用指压法压迫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比较两组导管拔除后24,48,72 h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导管拔除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导管拔除后24,48,72 h静脉炎发生率以及导管拔除后潜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新方法拔除PICC导管,有利于患者静脉通路的快速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压计袖带充气压迫法应用于门诊肥胖患者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将80例门诊静脉采血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用压力表式血压计袖带充气压迫法,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止血带结扎法。观察并比较两组在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充盈度、采血操作时间、血标本质量及穿刺时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结果:试验组静脉充盈度合格率、静脉穿刺成功率、血标本质量高于对照组,采血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穿刺时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计袖带充气压迫法应用于门诊肥胖患者静脉采血能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血标本的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璠 《天津护理》2014,(2):156-157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60岁以上的老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45~60°角度静脉穿刺法,对照组采用20°角度穿刺法,对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发生率、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45°~60°角度静脉穿刺法增加了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老年病人周围静脉穿刺时血管易受损,引起再次穿刺等不便的问题。方法对我院480例患者单日采用传统的常规静脉穿刺法,双日时在静脉穿刺及输液各环节采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穿刺结果。结果在静脉穿刺及输液各环节采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能使周围静脉穿刺时血管及周围组织得到有效保护。结论老年人周围静脉穿刺时应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减少了局部瘀斑与血肿,为再穿刺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高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珊 《当代护士》2008,(8):93-94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325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65例,实验组16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输液常规方法,实验组采用“找血管准,进针慢,松带轻,巧护理”的方法,比较2种方法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大于对照组(χ^2=9.03,p〈0.01)。结论实验组采用“找血管准,进针慢,松带轻,巧护理”的方法,可以提高老年人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消瘦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改进后的穿刺成功率是否比传统穿刺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方法 将老年消瘦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背浅静脉穿刺前,先把嵌于掌骨问的浅静脉顶出掌骨外,再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握拳拉紧皮肤后进行穿刺的方法。对2组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改进后的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留置针静脉穿刺包在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4例抢救时需要静脉穿刺的老年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62例,并随机选择62名护士分别对2名患者进行常规留置针穿刺(对照组)和自制留置针静脉穿刺包穿刺(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建立静脉通路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用时差异,对比两组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建立静脉通路一次成功率(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69.35%)、试验组建立静脉通路用时(146.84±25.12)s低于对照组(224.69±18.53)s、试验组护士满意度(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66.13%)(P<0.01或P<0.05)。结论自制的留置针静脉穿刺包缩短了抢救时建立静脉通路的时间,提高了护士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为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穿刺法在老年中度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老年中度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静脉穿刺法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穿刺,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浅静脉充盈程度及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静脉穿刺法用于老年中度水肿患者能够提高静脉显露充盈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穿刺痛苦以及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2种穿刺方法对提高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意义,探讨静脉留置针的科学操作方法.方法 将86例观察组和100例对照组进行比对:观察组中用新方法穿刺,普通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差异性及成功率.结果 2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方法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可明显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法,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住院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送管的方法,并且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 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4.6%,疼痛发生率6.8%,对照组分别为79.2%、2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老年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采用单手送管并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的方法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关键词:老年人; 静脉留置针; 操作方法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3-0055-0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握手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减轻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0人,按传统教科书常规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150人,静脉穿刺时,采用握手法进行静脉穿刺。两组比较一次性成功率及疼痛程度并记录。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及减轻疼痛程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握手法成功率高于握拳法,减轻穿刺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方法将19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8例,对照组93例。治疗组用红花10 g局部热敷加常规方法穿刺,对照组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结果采用新方法穿刺成功率98.9%,疼痛感明显减轻;采用常规方法穿刺成功率为82.7%,有明显疼痛感觉。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红花局部热敷使静脉快速充盈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老年消瘦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消瘦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改进后的穿刺成功率是否比传统穿刺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方法将老年消瘦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背浅静脉穿刺前,先把嵌于掌骨间的浅静脉顶出掌骨外,再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握拳拉紧皮肤后进行穿刺的方法。对2组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进后的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通路B超机在血液肿瘤患者困难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需要静脉穿刺的100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方法,试验组使用B超机辅助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留置天数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0.0%,对照组为4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留置天数为4(4,5)d,对照组为2(1,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7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穿刺耗时318.50(299.75,360.25)s,对照组为573.50(245.75,738.5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超机辅助血液肿瘤患者困难静脉穿刺,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加留置天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但不能缩短穿刺耗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