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且无特效治疗方法,所以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尤为重要。手术室是出血有创科室,在防止肝炎的医院感染中至为关键。目前发现的8种肝炎病毒,甲、戊为胃肠道传播,乙、丙、丁、已、庚以血液传播为主,精液、唾液、乳汁也有传播可能,而TTV病毒目前认为是肠道内外双重传播。对于不同肝炎,手术室医护人员宜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预防。下面结合我们的经验进行探讨。1 甲、戊、TTV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该类肝炎病人及亚临床感染者为其传染源,特别是潜伏期病人,传染性强而隐匿,极富危险性,若这类病人在手术室手术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作为人类健康一大杀手,是只可预防不能够治愈的一种传染病。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意外地被艾滋病患者的体液、血液感染到破损的皮肤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的针头以及其他尖锐物品刺伤,而导致感染的情况。由于手术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人员逐渐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进入了高发期且目前并无治愈办法。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增高,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也相应增加,存在着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危险。本文主要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建议对策来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靳玉姣 《职业与健康》2004,20(12):52-53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特别是急诊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以往 ,医院的重点偏重于怎样发挥最大潜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 ,而员工的职业安全则还是个薄弱点甚至盲点。殊不知没有员工的自身健康 ,何来患者的健康维护。现就急诊护士职业安全意识问题简述如下。1 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感染途径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 ,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 ;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粘液…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与锐利的手术器械密切接触,并随时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与各种高效消毒剂和紫外线的接触也非常密切。因此,为预防职业性感染和损伤,手术室护士更应加强职业防护。1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感染途径1.1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人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针  相似文献   

5.
李荣菊 《职业与健康》2004,20(3):139-140
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于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各种体液,尤其是血液中.因此,接触血液是传播的主要途径.据文献报道,极微量的带病毒血液进入皮肤,即可使50%的人感染乙型肝炎.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患有外科疾病,需行手术治疗,因此,预防和控制HBV在手术室中的传播应引起所有参加手术的医生、护士等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我院手术室自2000~2002年对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行手术治疗50例,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了HBV的传染,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SAR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 ,因其传染性强、病情重、发展快、社会危害性大 ,使预防 SARS感染的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在 SARS流行疫区的医院内 ,避免和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是防控的关键。1 手术室人员 SARS感染的危险因素1 .1 人员的因素 手术间人员相对密集 ,流动性大 ;医护人员因接触病源 ,手上携带的细菌、病毒较多 ,在诊治、抢救及手术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 ,极易造成医护人员的感染 ;医护人员防护观念不强、防护措施不严密等也是危险因素之一。1 .2  手术室环境特点 现在的手术室大多…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为主要病变的常见传染病.乙型肝炎具有高度传染性,流行广泛,对人民健康危害严重.传播途径经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手术等,其中手术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根据乙型肝炎的传播特点,如果手术室不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就会导致严重的医院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自身感染.为了杜绝乙型肝炎在手术室内传播、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宁  朱萍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84-184
乙型肝炎病毒(HBV)广泛存在于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各种体液中,特别是病人血液中。接触病人血液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众多的手术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乙肝患者需行手术治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手术在手术室极易引起感染,尤其是手术室护士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如果防护不好,可直接造成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
预防乙肝.就要知道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乙肝病毒多是通过母婴(或父婴)垂直传播以及经血液、体液传播。因此.预防乙肝就要避免这些可能的传播途径。比如.乙肝患者生育.一定要做好相关预防工作.防止婴儿感染。另外,注射乙肝疫苗对预防本病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 ,人群感染率高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且无特效治愈方法。在已知的数种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 (乙肝 )危害最为严重。乙肝高发区的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期[1 ] 。 30 %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 ,在围产期可将病毒传给婴儿[2 ] 。因此 ,乙型肝炎预防的重点是婴幼儿 ,阻断母婴传播、提高婴幼儿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是降低乙肝感染率的关键。本文对当前我国应用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作一简要总结。1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可通过多种渠道使婴儿感染。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对产妇血液、脐血、…  相似文献   

11.
《上海预防医学》2007,19(1):40-40
1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他措施预防。 2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2.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身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地区。医护人员经常接触乙肝患者 ,时刻都有感染乙肝的危险。世界卫生组报告医院工作人员中乙肝的感染率比一般居民高 3~ 6倍 ,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1 危险因素1 1 物理因素 针刺伤、锐器伤是传染乙肝的最大威胁 ,乙肝病毒 (HBV)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传播 ,污染的针头、锐器在刺伤时 ,只需 10 -6~ 10 -7ml带有HBV的血液 ,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1] 。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针刺伤、锐器伤是最常见的。特别是护理人员 ,有资料报告 :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和对照人群预防乙肝的认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rice,KAP),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传播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乙肝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乙肝患者50例,按1:2比例抽取社会人群100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公共场所划伤皮肤、非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足HBV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感染与乙肝预防KAP有关.结论 乙肝患者高估了日常生活接触的传播作用,而低估了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乙肝科普知识的宣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护士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在现代化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尤其是生物因素,手术室护士受感染的机会很多,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在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可怕的是艾滋病。它经过血液传播的概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因此,如何做好手术室护士对艾滋病职业防护,是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1职业感染因素1·1感染HIV的原因100%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HIV,另外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主要原因以及相关防护措施实施,以提高其防范手术室血源性感染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9月135名血源性感染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资料,分析其感染疾病类型以及感染途径,并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设计的职业暴露调查问卷并结合医院的相关实际情况,设计手术室血源性感染的调查问卷。结果 135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途径中,110人被锐气割伤、刺伤,占81.48%;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的主要疾病,分别占61.48%、20.00%、10.37%;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中大多数未重视日常工作的防护措施,严格戴手套进行操作的人员最少14人,占10.37%,而偶尔戴手套甚至不戴手套的医护人员约占70.00%。结论血源性感染是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中最主要的感染,预防血源性感染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液、体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为预防HBV在围生期的传播,我们对携带HBV的孕产妇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重视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产科医护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技术和方法的岗前培训,使其掌握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知识,了解HBV易感性和感染后的危害性,经考核合格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乙肝防治知识水平和职业防护技能现状。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位居在杨浦区的二、三级甲等医院各一家,调查内科等13个重点科室医护人员。结果医护人员对病毒性肝炎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疫苗种类,乙肝主要传播途径(经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乙肝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等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与三级医院相比,二级医院医护人员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抗病毒治疗和大部分人血清学指标HBsAg不能自然转阴知晓率偏低。近2周内,62.50%医护人员有被医疗器械刺伤或刮伤史,90%以上的医护人员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乙肝疫苗全程按种率平均为36.67%,在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下,61.67%医护人员愿意配合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结论医护人员对乙肝防治知识有一定水平知晓率,大部分医护人员比较注重个人防护,但少部分医护人员因不了解而拒绝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今后应加强对医护人员乙肝疫苗安全性宣传,普及己肝疫苗接种仍是目前医护人员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和孕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培训、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的乙肝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开展调查,数据采用excel与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共调查了医护人员200人和孕妇213人,其中三甲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各100人,城区和乡村孕妇分别为58人、155人.对乙肝防治知识问题回答完全正确医护人员54人、孕妇4人,正确率分别为27.00%和1.88%;在各项乙肝防治知识问题回答中正确率最低的是乙肝传播途径,其中医护人员正确率30%,孕妇则只有2.35%;医护人员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受医院级别、接受教育程度和职称高低而不同,医院级别、学历及职称越高,知晓率就越高;13.33%的医生、18.18%的护士、38.97%的孕妇不知晓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结论 医护人员及孕妇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都偏低,应加强对全人群包括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乙肝防治知识宣传与培训,尤其加强对护士、职称及受教育程度低、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培训,并将重点放在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方面.  相似文献   

19.
医护人员手部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之一,医护人员经常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更是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难关。1医护人员手卫生存在的问题1.1手卫生意识淡薄医护人员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薄,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手上无明显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在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乙肝流行高发区,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的重要传播途径,阻断其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HBV母婴传播途径主要有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目前国内外对如何预防HBV母婴传播的产时及产后感染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对如何预防其宫内感染尚未找到有效措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近几年来HBV宫内感染的预防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