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燕  梁可珍 《广州医药》2000,31(1):47-47
对56例出血性脑梗塞(H1)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发现缺血性中风发生H1率为7.7%,以脑栓塞最多。最早出现H1时间为脑梗塞后24h,最迟达32天,1周内28例,占50%,且发生时间越早,病情加重越显著。CT所示H1多位于皮质和基底节区,多数表现为梗塞区低密度灶内斑片状、条索状或环状高密度影。CT是诊断H1的最可靠手段,建议脑梗塞2周内复查。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血栓性出血性脑梗塞(HI)38例,占血栓形成的4.2%。血栓性HI的临床症状轻重与发病时间迟早有关,7天内发病重症型为主,7天后以轻症占多数(84.2%)。CT扫描结果血肿型临床症状重,特别在大片状梗塞继发出血者预后差,点斑状型出血临床症状较轻(92.1%)。为了提高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率,对大片状梗塞或脑血栓后病情恶化或持续不缓解者应CT扫描追踪复查。  相似文献   

3.
报告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梗塞的临床及CT资料。其发病机制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的脑血管痉挛有关,另与局限性脑水肿、PGI2、TXA2、AA等代谢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塞的原因、CT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3年中150例住院非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分析12例出血性脑梗塞的原因,临床和CT改变。结果:出血性脑梗塞发病率占同期及梗塞的8%的脑栓塞主要病因,占75%,结论:出血性脑梗塞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梗塞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只要不发生梗塞区的大量出血,梗塞后出血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组781例脑梗塞占脑血管病的78.4%;发病高峰在60岁年龄组;男女之比为2.21:1;有高血压病史占46.9%;复发率为35.2%;CT影像征:(1)型别:多发脑梗塞49.9%、单发脑梗塞37.4%、CT阴性12.7%;(2)部位:除多发梗塞外,脑叶最多占20.6%、其次内囊占8.5%、其它均不足5%;预后:(1)存活率98.7%、死亡率1.3%。(2)ADL与卒中复发、CT部位及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6.
报告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和蛛风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梗塞的临床及CT资料。其发病机制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的脑血管痉挛有关,另与局限性脑水肿、PGI2、TXA2、AA等代谢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体外反搏(ECP)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ABI)47例,总有效率达95.8%。通过患者ECP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疗前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疗后下降尤为显著。ECP后复查脑CT多数患者梗塞病灶缩小,少数病灶消失,脑组织密度恢复正常。提示ECP是治疗ABI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经颅多普勒(TCD)测定脑干、小脑梗塞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速度的改变,与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对比。方法:对66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MRI和TCD检查。将MRI显示脑干、小脑有梗塞灶的36例定为梗塞组;MRI未见异常的30例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VBI);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梗塞组36例以脑桥梗塞最多见,TCD示梗塞组、VBI组的血流速度异常率分别为916%和633%,2组血流速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CD对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脑CT、MRI等影像学结构改变以前的临床下患者,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1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SHCC)作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分析。增强前(NC)的敏感性(62.2%)低于增强后(+C)(78.1%),低于进床式动态团注增强CT(DIB-CT)(84.6%),P<0.01、P<0.05,但与4h延迟CT(D-CT)(78.5%)相比P>0.05。动脉造影CT(CTA)、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的敏感性显著高于NC(P<0.05)。B超(US)的敏感性显著低于+C、CTA和CTAP(P<0.05)。同位素(PMT)检查的敏感性均低于其他各种影象学方法(P<0.01)。对≤1cm的SHCC,以CTA(71.4%)和CTAP(100%)的敏感性为最高,与US(3.0%)和+C(15.2%)相比P<0.01。对SHCC的定性诊断,以CTA和DIB-CT最佳。以CTA和CTAP敏感性最高,DIB-CT和D-CT次之,常规CT优于US。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0%~80%,而大脑中动脉(MCA)梗塞占缺血性脑梗塞的60%左右。MCA梗塞中大面积梗塞可增加病人的早期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必要对这类严重梗塞临床特点,病因学以及预后进行介绍。1MCA解剖特点及梗塞后CT表现MCA自...  相似文献   

11.
以脑血管病为表现的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男性2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6.8岁,入院时诊断为脑梗塞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1例,脑出血2例,脑动脉硬化(CAS)7例。提示临床诊断脑血管病(CVD)时,应警惕CSDH的可能,头颅CT检查为本病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本组病人因及时CT检查并接受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其中30例住院7~23d痊愈出院,2例因脑疝时间太长,无好转趋势,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2.
外伤后脑梗塞的治疗体会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525000)蒯增芝赖廷海1临床资料本组临床资料见附表。附表4例外伤后脑梗塞临床资料例次年龄(岁)性别致伤原因主要临床表现GCS梗塞部位CT值(HU)面积(mm2)治疗结果12男车祸左侧偏瘫3右内囊后支74...  相似文献   

13.
丁美琳  张育君 《广东医学》1997,18(3):153-155
对94例临床拟诊冠心病(CHD)患者作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心肌断层显像(ECT),55例作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monitor),结果显示CAG诊断CHD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100%,故阳性者诊断CHD无疑。ECT诊断CHD敏感性83.1%,特异性只有31.0%,故ECT阳性诊断CHD须结合临床。Holter诊断CHD敏感性只有45.2%,但特异性达79.2%,是诊断C  相似文献   

14.
取家兔16只,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后均分为血液稀释组(HD)和正常红细胞压积(Hct)组(NG)。另取兔8只仅行开胸手术作为对照组(CG)。观察血液稀释对心肌梗塞兔循环。肾上腺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剂量(E/V)及梗塞区大小的影响。结果Hct:HD31.3±2.7%,NG38.1±2.62%,CG39.1±1.6%。冠状动脉结扎后至半小时内三组HR,MAP,CVP及心肌耗氧量均明显增加。HD的增加达1h(P<0.05)。(EIV:CO23.3±4.5μg·kg-1,HD18.0±2.95μg·kg-1(P>0.05),NG,6.86±1.7μg·kg-1,差异显著(P<0.05)。心肌梗塞区占全心重HD为6.4%,NG8.1%。(P>0.05)。证实血液稀释有提高心肌应激性,成少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微循环和减小梗塞范围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对智能及记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一RC)和临床记忆量表,对156例脑梗塞患者药物及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进行测试。研究表明:HBO疗法对多发性梗塞的智能与记忆障碍有较好疗效;直径大于2.0cm的单灶梗塞可引起人类智能障碍、HBO疗法可使其智能及记忆障碍较有效地恢复;腔隙性梗塞对智能影响较小,HBO治疗效果较差;脑萎缩和反复脑缺血性卒中史与智能及记忆障碍有关。认为,HBO综合治疗脑梗塞智能及记忆障碍疗效显著,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34例再发性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9例(26.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4例(41.2%),脑血栓形成性脑梗塞8例(23.5%),脑栓塞3例(8.8%)。男女之比为2.1:1.50岁以上占59%。劳累和精神紧张是再发的主要诱因。7天内再发者14例(41.2%),一年后再发6例(17.6%)。预防再发的重点应注意50岁以上的患者,避免劳累及精神紧张。  相似文献   

17.
小肝细胞癌的影象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SHCC)作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分析。增强前(NC)的敏感性(62.2%)低于增强后(+C)(78.1%),低于进床式动态团注增强CT(DIB-CT)(84.6%),P〈0.01、P〈0.05,但与4h延迟CT(D-CT)(78.5%)相比P〉0.05。动脉造影CT(CTA)、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的敏感性显著高于NC(P〈0.05)。B超(U  相似文献   

18.
脑分水岭梗塞临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分水岭区梗塞( C W I) 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78 例经颅脑 C T 或 M R I确诊的 C W I从发病因素、 C T及 M R I显示的病灶特征、临床症状体征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和微栓塞是 C W I的主要原因。 C W I在 C T 或 M R I显示的病灶形态为楔形。其中皮层型46 例(58 .9 % ) ,皮层下型32 例(41 .1 % ) 。结论  C W I是一类特殊的脑梗塞,有自己的好发因素、独特的病灶部位和形态以及特征性的症状体征,不同于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塞,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61例,经TCD检查异常57例(93.4%),脑动脉信号消失19例,两侧可测得MCA信号47例,异常表现主要为椎基底动脉系统流速减慢。提示腔隙性梗塞虽为微小血管的闭塞与梗塞,但与整个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有关,常伴有脑动脉主干的痉挛或狭窄等病变,TCD对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成于CTMRI。  相似文献   

20.
分析72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 I E) 临床表现中,97 .2 % 新生儿有窒息史,中、重度 H I E, C T 检查多有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其次为硬膜下出血,重度者有脑实质出血,并对 C T 检查与复查时间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