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糖尿病控制状况及生活质量的现状,并探讨其之间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该院就诊的15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CSSD7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评分为(25.66±8.34)分,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得分总分为(85.5±10.57)分,得分指标为61.07%,生活质量总分为(95.31±14.86)分;自我效能感与糖尿病控制状况、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方面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较低,糖尿病控制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不理想。而其自我效能与糖尿病控制状况及生活质量显著相关,均呈正相关。故而应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积极提升患者的自身效能,促使糖尿病的控制状况得以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的质量控制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其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本省性病防治工作质量。方法对2017-2019年省级抽查的医疗卫生机构性病防治工作质量控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7-2019年,省级共抽查124家性病诊疗机构和97家仅开展梅毒筛查的非性病诊疗机构,其中性病诊疗机构质控指标10项,质控合格率为100%,仅开展梅毒筛查的非性病诊疗机构质控指标6项,质控合格率为97.9%,性病诊疗机构和仅开展梅毒筛查的非性病诊疗机构,质控总体得分分别从2017年的87.5分和86.7分,提高到2019年的88.5分和95.2分,但部分机构存在实验室室内质控合格率、人员理论考试合格率、疑似梅毒患者成功转介率及实验室检测项目不达标的情况,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疾控/皮防的质控得分最高,其次是综合医院,私立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得分相对较低。结论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性病防治工作质量总体良好,但仍需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人员培训以及疑似梅毒患者的追踪管理等工作,质量控制工作重心可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调查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情况为:躯体功能(41.94±23.29)分,躯体健康所致角色限制(53.64±43.03)分,躯体疼痛(80.24±20.25)分,总体健康感(43.20±19.07)分,生命力(60.40±15.67)分,社交能力(63.79±20.24)分,情感问题所致角色限制(71.13±37.16)分,心理健康(68.14±15.43)分,加权平均分为(64.06±17.49)分。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年龄、体育锻炼、娱乐、以前从事职业、对生活满意度、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和慢性支气管炎。男性生命质量加权平均分及8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影响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可控因素为每天外出散步、孤独感、疾病、对生活满意度、丧偶。结论社区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和总体健康感情况较差。社区应该加强业务管理,积极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建立各种设施,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吴凤菊  蒋娜  朱海燕 《内科》2010,5(5):561-562
目的全面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方法采用护士长-质控小组成员的传统质量控制模式为对照组,护士长-质控小组成员-非质控小组成员轮流全员参加新的质量控制模式为观察组,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质控制评分和医生、病人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科室护理质量评分、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分别为(92.26±1.05)、(94.19±2.12)、(93.73±1.41)和(95.72±0.79)、(94.74±1.13)、(97.82±1.3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质控小组成员轮流参加护理质量控制,可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对郑州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病区住院的1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55.21±18.04)分,感知控制力总得分为(24.05±5.42)分,感知控制力得分与生活质量相关(r=0.495,P<0.01)。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制定能有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的干预措施,从而激发病人的应对潜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模式对养老院2型糖尿病老人生存质量影响。方法从两所具有代表性的养老院中选取70名2型糖尿病老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所为实验组,另外一所为对照组,每组35人。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模式,对照组常规老年护理模式。12个月后观察两组老人生存质量、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老人SF-36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模式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老人血糖,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后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评估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简体中文版MOS-艾滋病病毒(HIV)量表,在定点收治医院抽取艾滋病病人,在其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后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病人的生活质量、人口学特征和与HIV感染相关特征,采用t检验、方差检验等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病人99例,治疗前其生理领域得分为(49.44±9.85)分,心理领域得分为(24.85±11.17)分;健康转变0.31分、健康压力0.37分、心理功能0.46分、总体健康感0.46分,4个维度得分率较低;治疗后,其生理领域得分为(57.84±3.59)分,心理领域得分为(56.00±5.01)分,11个维度的得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在给予病人必要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提供心理咨询和关怀服务,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亦提示要进一步拓展艾滋病病人医疗服务的内容,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纳入该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前59例)和优质组(后59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0.22±3.80)分、(68.68±6.75)分、(65.30±6.46)分、(67.02±6.33)分、(66.44±6.38)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稳定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接受CABG的老年患者88例,在其术后1个月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分析CABG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结果CABG术后患者、正常人群控制情绪压抑的信心评分分别为(7.55±1.42)、(7.40±0.70)分,控制任何健康问题的信心评分分别为(6.95±1.25)、(7.31±0.67)分,两者比较P均〈0.05;CABG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98.56±7.98)分,生理功能评分为(26.02±3.02)分,生理职能评分为(5.0l±1.21)分,躯体疼痛评分为(52.55±15)分,总体健康评分为(42.47±10.13)分,活力评分为(33.54±19.1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44.01±16.43)分,情感职能评分为(5.09±1.49)分,精神健康评分为(57.58±15.59)分;CABG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r=0.358,P〈0.01)。结论CABG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水平有所提高,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房室结改良对老年快速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2例快速房颤、药物治疗难易控制心室率的患者行房室结改良(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在房室结改良前以及房室结改良后每6个月,由患者本人于半小时之内填写完成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24h日常活动时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情况,并记录自觉症状,且于房室结改良前后测定每分心排出量及每搏量。结果房室结改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改良前显著提高(均P0.05)。房室结改良后最大心率和每分输出量均较改良前提高(P0.05)。结论对于心室率快且经药物控制不良的永久性房颤患者,房室结改良治疗能够有效、规整控制心室律及心室率,显著提高射血分数,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泰安地区部队干休所离休干部遗孀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EF)对泰安地区6所部队干休所159名离休干部遗孀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离休干部遗孀生活质量自评(3.25±0.90)分,健康状况自评(2.99±0.89)分,生理领域(12.21±2.82)分,心理领域(13.29±2.14)分,社会领域(15.87±2.32)分,环境领域(14.17±2.16)分.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离休干部遗孀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慢性病、经济收入、体育锻炼、居住方式及文化程度.结论 离休干部遗孀生活质量处于中上等.应针对离休干部遗孀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人口社会学信息调查表、老年人心理弹性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便利抽样昆明市官渡区、五华区的社区老年人187名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49.78±14.53)分、(62.38±11.34)分,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随着其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建议通过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弹性水平,最终达到改善其生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已有110多年,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鉴于心电学学科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其发展状况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厦门市正在建立的区域性远程心电学专业质量控制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标以区域内最高水平的心电分析诊断能力,结合系统规范的心电学专业质控模式,逐步向整个地区覆盖.系统工程的关键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主体是建立在区域内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心电诊断中心;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疗机构;质量控制的手段是实时网络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支持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10月间于我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时间段于我院健康检查的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以及与社会支持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痴呆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及照顾者等情况均会影响其生活质量,且观察组中老年痴呆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5.04±7.95)分低于对照组(37.54±6.36)分,生活质量总分为(28.56±5.42)分低于对照组(39.68±2.94)分,P<0.05。结论文化程度、年龄、婚姻状况等均影响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给予其一定的社会支持和生活改善,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神经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炎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分别为(92.48±7.86)分、(91.76±6.82)分、(91.87±7.93)分、(91.38±7.78)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炎患者通过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后,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失能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社会参与(SP)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ADL和SP量表(LIFE-H)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167例农村失能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ADL得分、SP总分及LIFE-H总分均与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方面呈正相关(P<0.05)。经分层回归分析,控制人口学变量后,ADL可独立预测生理综合评分的10.7%、心理综合评分的12.8%、SF-36总分的13.3%,SP的预测能力分别为2.1%、3.8%、3.6%。结论增加农村失能老人的ADL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SP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临床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线粒体质量控制在脓毒症ALI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过程包括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等。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会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诱发肺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是ALI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当前很多研究关注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作用,并将其作为脓毒症ALI的靶向治疗策略。本文就线粒体质量控制在脓毒症ALI的相关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为临床防治脓毒症ALI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在老年消化系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并观察其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变化.方法:选取杭州市肿瘤医院2012-01/2013-12间的120例老年消化系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60例.对照组给予消化系肿瘤的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细致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依从性、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vs 73.3%,P0.05;78.9分±4.6分vs 66.3分±3.9分,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SAS、SDS分别为23.3分±3.2分vs 34.7分±4.1分、22.1分±3.0分vs 35.6分±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消化系肿瘤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且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与生活质量,改善其不良情绪,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对患者病情控制水平和哮喘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位一体哮喘教育管理模式由哮喘专业门诊、哮喘宣教中心和哮喘患者协会构成。2005年4月至6月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三位一体哮喘教育管理的门诊患者为教育组(56例);选择另一家三级医院未接受系统哮喘教育管理的门诊患者为对照组(30例)。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调查两组近8周的病情控制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情的良好控制率分别为61%(34例)和10%(3例),教育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0,P<0.01);两组哮喘患者生命质量总评分分别为(155±12)分、(132±24)分,教育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1)。结论三位一体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水平和哮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经性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WHA)的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评价常住广州市海珠区、能随访到的经性途径感染的所有PLWHA的生存质量。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其社会支持。结果经性途径感染的PLWHA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平均得分为生理领域(14.26±2.27)分,心理领域(12.82±2.55)分,社会关系领域(13.00±2.28)分,环境领域(12.03±2.27)分。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环境领域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是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PLWHA社会支持3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为客观支持(4.51±2.11)分,主观支持(17.55±5.03)分,对支持利用度(5.92±1.82)分,社会支持总分为(27.99±7.1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居住方式、感染途径和社会关系领域是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结论性途径感染的PLWHA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