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美国医疗收费标准制定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医疗费用按照支付对象可划分为支付给医生的医生服务费用、支付给医疗机构(医院、护理院)的机构服务费用以及直接报销的医疗装置费用。医生费用主要补偿医生在诊治过程中消耗的技术、时间、精力,是医生技术劳动的价值体现,医生进行的任何一项医疗服务均有明确的单独的收费列项。机构费用是对医院提供的医疗场地、诊治设备、非医生人员(包括护士、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等补偿,每个住院病人的费用至少包括第一、二种费用,由保险机构分别向医生和医院支付。下面介绍保险公司是如何确定支付给医生的费用,以及向医院付费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按诊断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诊断支付制度(DRGs)用于医疗支助制度(Medicare)(美国政府专为老年人和残废人提供的医疗费用支助制度),是美国用来控制医院费用的一个主要方法,按照方案,医疗支助自患者入院时给医院一次性支付费用,费用数额的大小依据患者的病情诊断而  相似文献   

3.
社会因素对城镇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社会因素。方法选择某县2004年度所有在县、镇级12个医院住院治疗的城镇参保职工1145例,从社会因素的7个方面对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住院费用不同支付方式的社会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影响个人账户和统筹金支付费用的主要因素为医院级别、年龄、性别,影响现金支付费用的因素主要为医院级别、年龄两个因素。结沦医院级别、性别、年龄是影响医保患者3种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支付方式演变看我国实行CP-DRG的可行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支付方式一直是世纪各国卫生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概述了国际上医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演为及GP-DRG的发展历程与展望,论述了我国实行CP-DRG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我国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学习国外的做法,加快医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步伐,出台有关政策,加强其理论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许多非洲国家的政府卫生机构引入了使用者付费机制(user fee system),将部分卫生服务的经济负担转嫁给到居民,使基本医疗服务的支付问题引起众多关注。有人认为,既然许多地区的居民经常为接受传统医疗服务支付高额费用,那么他们也应该能够支付政府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但通过对不同类型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存在截然不同的结论。在坦桑尼亚东南部地区进行的医学人口学研究发现,即使人们能够支付传统医疗的高额费用,而且愿意支付现代医疗服务的费用,也付不起到医院就诊的费用。本文认为,人们对传统医疗和现代医疗的支付能力差别如此之大,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与现代医疗机构相比,许多传统行医者(traditional healers)的付费方式非常灵活,除现金外,还可以用实物、劳务付账及赊账;更重要的是,在能否动员社会力量争取经济贫助方面,二者有明显的差别。因为穷人的支付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亲戚朋友及邻里的资助。而由医院治疗的“正常疾病”(normal illnesses)的医疗费用一般由患者本人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级别医院门诊服务利用现况,寻求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平衡。方法:选取广州市市区10所不同级别的医院,分别抽取门诊医生和就诊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就诊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19.23%),第二位是慢性支气管疾病(占10.65%),第三位是高血压(8.71%),且一、二、三级医院门诊就诊的前三位疾病相同;影响人们择医行为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为95.5元,门诊费用的影响因素有医院的级别、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家庭经济收入。结论:不同级别医院门诊就诊疾病均为常见病、慢性病为主,医院级别越高门诊费用越高。因此,对患的择医行为应加以正确引导,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宏观经济面和医疗体制改革趋势的大前提下,我国医疗服务的总量将受到进一步抑制,流向也将有所变化。由于卫生人员数有增无减,医院人员经费和管理费用的过度增长将难以控制,使得总的医疗费用很难控制在24%以下。医疗制度的改革将调整国家、集体医疗费用支付的比例,居民个人支付水平将进一步增加。药品仍然是医院获得补偿的主要渠道,但这个作用将被医务人员劳务增长所削弱。  相似文献   

8.
卫生费用支付方式是患者(需方)或医疗保险机构对医疗服务提供者(供方)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方式。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医疗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有效地改革和完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在供方、需方、医疗保险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使基本医疗服务费用保持在当地适当水平,从而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确保满足需方的基本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与医院成本核算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从医疗卫生服务供方、需方和费用支付方分析了影响医疗保险制度的因素。论述了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方向的特点,即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将从开放式向封闭式发展、费用支付组合从单一支付方式向多元化混合支付方式发展、医疗保险控费主体由费用控制中心向以资源控制中心发展。因此,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必须改革单一的按服务项日付费的支付方式,采取多种付费方式,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医院医疗成本核算应建立包括科室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在内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家庭病床服务的经济效益。方法 运用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分析某医院家庭病床2002年1~6月的医疗费用;从患者、医院、政府三个角度,比较家庭病床、门诊就医、住院的医疗费用支付情况。结论 家庭病床、门诊就医、住院三种就医模式中,不论从政府投入还是患者方支付的费用看,家庭病床的费用最低,医院方承担的人力成本最高。政府应对家庭病床服务的提供方进行补贴,使家庭病床服务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医保总额控制和单病种费用管理相结合运行模式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1定额预付制的利弊。定额结算方法是医保部门按照住院人次平均费用与医疗机构结算病人住院医疗费用,即医保部门根据医院的级别,与各定点医院签订定额支付标准协议,然后根据医院实际收治的住院人次与医院结算。该方法已考虑到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平均医疗服务水平这一重要因素,对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保护患者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后一些弊端又逐渐暴露出来。有些医院为防止超定额支付标准,一方面,降低服务质量,拒收大病、重病患者,或病情未愈便要其提前出院;另一方面,采取分解住院次数等方法,弥补定额费用超支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与医院支付方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与医院支付方式的关系,讨论了控费政策下医院相应行为变化的组合支付方式微观基础和宏观体制背景。  相似文献   

13.
对中等发达地区医疗要求价格弹性的研究表明,1991-1998年间医院并未从次均医疗费用的持续过快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收入,要控制次均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需从改变支付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各国卫生费用都在急剧上升,尤以医疗费用为甚,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因此,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研究控制医疗费用的对策。我国对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研究在理论上已有了很大的进展,有些医院的实践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前言几年来,日本相继在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2003年2月,小泉首相接受了允许开设营利性医院的提案。在初期,营利性医疗只允许在非全民医疗保险定点的医疗机构中实行;2003年3月,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宣布修改老年人医疗保险,根据个人收入水平相应地提高个人承担医疗费用的比例;2003年4月,作为定额支付方式之一的日本版DRG,在82家教学医院实施;70岁以下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提高到30%;在机构改革中关于“特区”的两个建议被批准通过。  相似文献   

16.
次均医疗费用增长中诱导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等发达地区次均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与诱导服务密切相关。文章提出了计算次均医疗费用中诱导服务成分的方法,并以中等发达地区为产本地区测算了次均医疗费用中诱导服务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等发达地区次均医疗费用增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诱导服务,由此使得1998年次均医疗费用中诱导服务比至少在15.30%以上。研究建议通过改变医院支付方式,控制诱导服务和次均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疗服务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文献综述法。[结果]数据表明我国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文献综述显示不同医疗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不同的医疗服务使用不同的支付方式,才能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建议]单一支付方式不能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多种支付方式综合应用,才能把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又能激励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促使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肖倩  武晓猛  张龙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147-3149,3160
目的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简称"参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参合")的居民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方式费用差别,了解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方法选择某县2011年度城乡参保和参合居民患者,运用非参秩和检验分析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方式费用。结果除一般检查费外,县级医院总费用、各项费用及不同支付费用均高于乡镇医院(P0.05);县级医院参合与参保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未见有显著差异(P0.05),但参保患者统筹支付费用高于参合患者,个人支付费用低于参合患者(P0.05);参保及参合居民患者乡镇医院统筹支付费用及个人支付费用均低于县级医院(P0.05),但参保居民不同级别医院间统筹支付费用(63%~64%)及个人支付费用(35%~36%)所占比例接近,参合居民个人支付费用县级医院(1 647.47元)占总费用的55.84%,乡镇医院(560.81元)占43.01%。结论促进和引导参合和参保居民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合理控制药物使用、不断提高统筹支付报销比例,以减轻城乡居民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以成人腹股沟疝为例,评估县级医院在实施临床路径及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后,医疗质量、费用、住院日和抗生素使用方面的效果.结果显示:实施临床路径及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医院效率.  相似文献   

20.
循环系统病例DRGs组合支付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诊断相关组(DRGs)支付标准的合理性,为制定DRGs支付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2003年至2005年入院的循环系统病例的DRGs分组结果为依据,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组合,在剔除不必要的医疗服务费用基础上,制定各DRGs组合支付标准.结果 按照不必要医疗费用所占比例,心绞痛、无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组,例均不必要医疗费用为758.00元;冠状动脉造影及(或)单个支架植入术、主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例均不必要医疗费用为2 814.03元;两组不必要医疗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6.20%.结论 采用去除不合理费用后的平均费用作为组合支付标准,可以促使医院自觉约束不必要医疗服务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