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竹节参及其近缘人参属植物种间快速鉴别体系。方法采用RAPD技术获得DNA指纹图谱,根据图谱中特异性条带,绘制人工绘制品种鉴定图(MCID)。结果从1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并且具有特异性条带的4条引物构建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4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条,多态性比率为91.30%。利用其中的多态性条带,绘制出图谱关系分析图,构成竹节参及其近缘植物的人工绘制品种鉴定图。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结果直观可靠,为竹节参及近缘品种的初步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枸杞基因组DNA提取及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RAPD分析的快速提取枸杞叶片基因组DNA的方法,并利用RAPD技术研究枸杞属植物基因组DNA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枸杞冷藏幼叶的基因组DNA,利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改进的CTAB法提取的10份枸杞材料基因组DNA均适于RAPD分析;可提供清晰的RAPD指纹图谱,利用筛选出的2个随机引物对供试材料DNA进行随机扩增,共得到5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78.6%。结论表明改进的CTAB法提取的枸杞基因组DNA不需经氯化铯梯度离心或柱层析纯化,可以直接用于RAPD分析;RAPD对枸杞属植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RAPD法鉴别几种益母草属生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尝试用RAPD法对几种来源于益母草属植物的生药进行鉴别.方法:用CTAB法提取材料基因组DNA;选取50种随机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从5种近期采集材料中成功获得质量较高的基因组DNA;近10条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其中,S1145(TGGAAGCAGG)的图谱显示出良好的多态性,且比较稳定,重现性较好.结论:用RAPD法可成功鉴别益母草类生药.  相似文献   

4.
柴胡栽培种的RAPD和AFLP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不同的分子标记进行柴胡药材干根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柴胡栽培种鉴别和药材鉴别奠定基础。方法以柴胡栽培种干根为材料,采用RAPD和AFLP两种分析方法。结果以筛选到的3条随机引物对9个柴胡栽培种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28条DNA带,平均每条引物组合扩增9.3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67条,多态性比率为71.43%;而在AFLP分析中,筛选出4对特异性引物,共获得107条DNA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6.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23.25条,多态性比率为86.92%。经统计分析,9个柴胡栽培种RAPD和AFLP分析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61~0.93和0.39~0.86。UPGMA聚类分析,两种标记方法均可将9个柴胡栽培种聚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结论以柴胡药材干根为材料,RAPD和AFLP两种分子标记均可用于植物种间及种下遗传关系分析,且AFLP条带较多,多样性丰富,更有利于柴胡属植物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连翘的DNA指纹图谱构建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  魏珊  米丽华  李敏  张淑蓉 《中草药》2016,47(5):816-820
目的以不同产地的14批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为材料,运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构建DNA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APD技术,从45条RAPD随机引物中进行筛选,以14批连翘进行DNA指纹图谱的分析研究。结果从45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利用这11条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8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6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8%,是连翘药材资源研究的一种有效分子标记。14批连翘药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在0.487 5~0.962 5,表明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聚类结果显示遗传多样性与连翘药材来源地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与其亲缘关系较近有关,符合植物种群分布的一般规律。结论以14批不同产地连翘药材资源的RAPD扩增谱带为基础,构建连翘药材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梅炒炭炮制前后DNA指纹图谱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扩增植物基因组DNA样品。从10个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引物S362(5'-GTCTCCGCAA-3')对不同产地乌梅进行扩增。结果此种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可以获得清晰可靠的DNA指纹图谱,不同产地的乌梅生品DNA指纹图谱一致,均有900bp、750 bp、650 bp、550 bp、300 bp、200 bp条带;经炮制后的乌梅炭DNA指纹图谱与生品有较大差异,缺少较长碱基对的扩增条带,均多出了400 bp的条带。结论 RAPD技术可作为乌梅生品道地品种的鉴定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甘肃、陕西、宁夏、四川及青海5个主产地秦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11个秦艽种群90个个体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RAPD 8条引物检测到65条扩增条带,其中有59条是多态的,多态位点百分比达到97.78%。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秦艽的11个种群聚为两类,四川和陕西两省4个种群聚为一类;甘肃、宁夏和青海省7个种群聚为一类。结论:甘肃省环县种群、子午岭种群和华亭种群应作为秦艽的重要种群加以优先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8.
老鹳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海波  韩荣春  康廷国  王冰  许亮 《中药材》2008,31(12):1788-1790
目的:分析8种老鹳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遗传多样性,UPGMA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1个随机引物供试材料DNA随机扩增,共得到14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4条,多态性为78.62%。经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与传统分类方法差异不大。结论:RAPD技术用于老鹳草属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苦地胆的DNA指纹鉴定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曹晖  毕培曦 《中药材》1996,19(12):608-612
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包括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AP-PCR)和随意引物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方法扩增菊科植物地胆草、白花地胆草和假地胆草以及商品药材苦地胆的基因组DNA,获得清晰可靠的DNA指纹图谱。根据琼脂糖凝胶上显示的DNA带型差异可鉴别苦地胆和其混淆品,同时,根据DNA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指数值计算,证实福建、台湾、香港、澳门商品药材苦地胆的基原为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  相似文献   

10.
野生红景天的RAPD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进行野生红景天种间亲缘关系及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筛选得到的11个RAPD及11个ISSR引物对不同采集地的4种野生红景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11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96条条带,多态性百分比为90.62%;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2条条带,多态性百分比为100%。ISSR多态性的检测能力优于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法、RAPD和ISSR联用法均将17个样品聚为3大类;RAPD将样品聚为4大类。结论 2种标记均可用于红景天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与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4种红景天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种间基因流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中药秦艽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预测中药秦艽在我国的生态适宜区分布,寻找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络共享平台数据获取313份秦艽、186份麻花艽、343份小秦艽和131份粗茎秦艽的分布信息,利用Max Ent模型和Arc GIS技术,综合55项环境因子,分析影响中药秦艽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分析影响4个种的主要环境因子后认为,降水量和海拔对4个种生态适宜性分布均产生主要影响。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甘肃南部、山西全省、陕西中部和青海东部;麻花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部、四川北部及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小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甘肃西南及南部、青海东部、山西全省和陕西北部;粗茎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云南北部,西藏东部、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也有分布。秦艽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与每种来源的秦艽实际分布相一致。该研究可以为中药秦艽野生资源的收集、保护和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陕西产秦艽质量变异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张燕  陈千良  赵宇玮  孙文基  赵桂仿 《中草药》2010,41(10):1705-1709
目的研究陕西省不同产地秦艽的质量差异,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探讨药材质量和其遗传基础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区秦艽药材中的指标成分,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计算并比较相似度。依据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特征,对不同药材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对药材中提取的总DNA进行RAPD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并聚类。结果陕西省不同产区秦艽药材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产区秦艽药材也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陕西省不同产区的秦艽药材质量变异与遗传多样性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表现出与产地的相关性。结论产地对陕西秦艽药材质量的影响更为重要,提示道地秦艽质量的形成可能属于生境主导型。  相似文献   

13.
中药龙胆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别名有陵游、草龙胆等,该文针对历代本草记载龙胆品种较为混乱,亦混有当地习用非龙胆科植物的现状,在系统查阅龙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书籍,对其名称、基源、产地分布、道地产区、采收时间及炮制方法进行全面考证。通过分析各类本草书籍中对龙胆的形态描述及附图,得出古代龙胆基原与今日龙胆药材原植物中的龙胆Gentiana scabra与条叶龙胆G. manshurica基本相符的结论,整理了各文献中出现的龙胆药材原植物的拉丁学名;龙胆的商品分为关龙胆和滇龙胆,其中关龙胆包括龙胆G. scabra,条叶龙胆G. manshurica与三花龙胆G. triflora.,现主产于东北;滇龙胆G. rigescens产自云南;由于历史变迁等各种原因,关龙胆的道地产区由江浙一带变为东北一带;龙胆炮制方法有酒炙、甘草汁炙、生姜汁炙等,目的皆为抑制其苦寒之性,其中酒炙龙胆历史最为悠久,并可促进龙胆有效成分的溶出,为较好的炮制方法。该研究为龙胆的正本清源、资源开发、正确使用、道地产区及炮制方法确定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秦艽药材的品质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查阅,明确中药秦艽分布信息,实地采集秦艽药材79份。基于采样信息,利用秦艽药材指标成分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结合MaxEnt对生态适宜区的预测结果和指标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秦艽药材的品质进行空间分布估算。结果显示,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中部及西藏东南部秦艽药材综合品质较高。研究结果与秦艽药材的产区一致,可以为秦艽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提取方法对秦艽2种苦苷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秦艽中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比较甲醇超声提取法、甲醇索氏提取法、药典法(2005版药典秦艽项下方法)三种提取方法对2种苦苷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甲醇超声提取法优于其它二种方法。结论甲醇超声提取法操作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准确度高,为科学控制秦艽质量提供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艽药材所含7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通过典型对应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等现代统计学方法对药材化学指标进行聚类,划分质量等级,再结合相关性分析筛选药材品质指标,对野生和栽培秦艽药材不同商品规格和同一商品规格不同等级的药材质量进行综合定量化等级划分,为秦艽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合理划分提供依据。最终明确了以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等为主要指标成分的质量评价范围,并引入了中药材质量等级判别指数(herbal quality index,简称HQI),通过Fisher判别分析建立了基于药材品质的等级判别函数。经过分析,无论野生、栽培,萝卜艽质优、麻花艽质良、小秦艽质差。同一规格不同等级间,栽培萝卜艽一等质差、二等质良、三等质优;野生萝卜艽一等质良、二等质优;麻花艽一等质优、二等质良;小秦艽一等质良、二等质优,但均不显著。该研究对秦艽药材品质的定量化评价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痛风化毒酊(秦艽、独活、川芎、细辛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痛风化毒酊中秦艽、独活、川芎、细辛及制草乌的限量检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士的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07%,RSD=2.1%(n=5).结论:所建立之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痛风化毒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四川若尔盖地区产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龙胆苦苷为内参照物,分析10批麻花艽药材的HPLC色谱行为,同时以当地产近缘种黄管秦艽Gentiana officinalisH.Smith及国家药典品种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为外类群进行比对。色谱条件:UltimateX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乙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标定16个共有峰,确定其中2个峰的归属,建立了可与上述2个外类群相区别的麻花艽指纹图谱。结论该图谱基本反映了四川若尔盖地区产麻花艽化学背景特征,可为道地药材评价及相关中藏药品种鉴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龙胆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龙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龙胆粉末进行测定,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龙胆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通过SPSS 21.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与L*(代表颜色深浅),E*ab(色差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 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L*,E*ab值越大,龙胆苦苷含量越高;而龙胆苦苷含量与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 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a*,b*值越小,龙胆苦苷含量越高。结论:龙胆外观颜色与有效成分龙胆苦苷含量有关,且颜色偏浅黄色的龙胆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色差仪对龙胆色差值进行测定,快速预测龙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龙胆碱的解热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比较龙胆水提液,龙胆碱及龙胆苦苷解热作用的差异,初步探讨龙胆碱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经筛选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发热模型组、龙胆碱组,龙胆苦苷组及龙胆水提组,采用干酵母皮下注射方法制备发热模型,于模型制备后6 h,分别ip龙胆碱溶液(100 mg.kg-1)、龙胆苦苷溶液(200 mg.kg-1)及ig龙胆水煎液(4 000 mg.kg-1)后分别于各个时间点监测直肠温度,比较三者作用的差异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下丘脑内环磷酸腺苷(cAMP)、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龙胆碱、龙胆苦苷、龙胆水提液,均能降低发热模型大鼠体温,三者对体温指数(TRI9)的影响分别为:0.86±0.32,1.56±0.27,1.47±0.31,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放射免疫结果显示,给药组IL-6,PGE2含量分别为(42.46±3.84),(103.30±7.38)ng.L-1,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龙胆碱、龙胆苦苷及龙胆水提液均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但龙胆碱的解热作用强于后者,龙胆碱可能是中药龙胆解热作用的更直接物质;龙胆碱的解热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6水平,进而影响下丘脑PG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