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与血、尿β_2-微球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血压可以累及肾脏,肾脏损害又可加重高血压,以至形成恶性循环。常规肾功能检查灵敏度不够高,晚近一些临床研究证明,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改变的一项敏感指标。本文旨在研究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脏损害。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高血压组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龄16~77岁,平均(54.5±12.2)岁;正常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7~69岁,平均(44.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血清表皮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649岁;慢性胃炎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432岁;正常人20例,男10例,女10例.应用RIA法检测血清中的hEGF.结果胃癌组血清hEGF(μg/L)为135±067,正常对照组为090±033,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t=2825,P<001),慢性胃炎组血清hEGF为086±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1,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EGF水平升高可能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苯那普利,吲哒帕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OX—LDL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英  盂凡世 《山东医药》1999,39(21):26-27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体外氧化的敏感性增高。为了探讨常规降压治疗能否有效地抑制LDL-c的氧化修饰作用,我们观察了苯那普利和吲哒帕胺对高血压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85例高血压(Ⅰ~Ⅱ期)患者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35~65岁,平均47±5.3岁。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不全、肺部疾病和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一、资料与方法36例患者为1991年3月~1997年3月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伴不典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住院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60~70岁,平均644±26岁。冠心病史2~16年,平均71±38年。伴高血压18例,高脂...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在分析预测与高血压(EH)有关的心脏血管意外事件方面,无创伤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优于人工偶测血压[1,2],作者从年龄、24h平均血压的高低、高血压病程的长短和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4个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因素,分析比较其ABPM、二维超声心动图(ICG)参数及临床并发症。1.1 对象 130例为我院就诊EH患者,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33岁~75岁,平均55±12岁,其中男92例,女38例,并发脑血管意外(CVA)14例(脑梗死8例,脑溢血6例),冠心病(CAD…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检测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结果分析段云兰,陈(南京玄武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江苏210000)120例高血压患者(男79、女41),年龄20~81岁(平均60.8±10.9岁),诊断标准按WHO规定,有些病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经治疗血压在20...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高血压左心房增大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高血压左心房增大临床影响因素分析贾志梅陈智曾定尹张成勋一、对象和方法对象:高血压患者96例,男53例,女43例;年龄60~80岁,平均65.4±4.3岁;病程1~25年。符合1978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与左心房(左房)增大有关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进一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溶成形术(PBPV)的经验。患者年龄2~45(平均13.3)岁。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室平均收缩压差自12.2±5.2kPa(91.7±38.8mmHg)下降到4.5±3.9kPa(33.4±29.6mmHg),平均跨瓣压差下降到1.8±1.1kPa(13.2±8.5mmHg)。3~34(平均18.4)个月后18例复查右心导管,证实了PBPV中期疗效的可靠性。作者比较了使用单球囊,双球囊和Inoue球囊行PBPV的结果,指出后者疗效更佳,推荐用于少年和成人组患者。本文还讨论了PBPV并发症、心肌激惹所致右室流出道压差的测量和转归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左前分支阻滞的频域心电图特征黄佩霞,曹子寿(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武汉430022)本文应用香港WEX公司生产的HBD-11A型心电多域信息自动诊断仪检测左前分支阻滞(LAH)患者20例(男性,年龄33~62岁,平均51.35±13.21岁),同...  相似文献   

10.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以及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的变化。资料与方法:按1979年WHO标准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42例。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40~70岁,平均57±8岁。其中轻度高血压27例,中度高血压8例,重度高血压7例。对...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1996年2月至12月使用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的比索洛尔(bisoprolol),对2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8例,男136例,女92例。年龄23~76岁(平均514±119岁...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和尿白蛋白与动态血压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脏缺血,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本文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研究昼夜血压对肾小球滤过率(GFR)和24h尿白蛋白变化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7年10月~1998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52例,平均年龄423±51(21~58)岁;老年非高血压患者21例,平均年龄621±82(60~73)岁;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平均年龄642±68(60~82)岁。不稳定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等患者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肾内科和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慢性肾衰合并高血压非透析患者(A组)80例,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组)60例,采用动态血压计测定各组患者动态血压(ABPM),收集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动脉压(24h-MA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脉(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以及昼夜节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事收缩术内径(LVDs)、左心室后壁厚度(INPWT)、室间隔厚度(IVST)。结果肾功能衰竭组患者非杓型比例(72.7%)高于对照组(28.3%),肾功能衰竭组患者非杓型高血压组夜间收缩压(142.34±18.04)mmHg、夜间舒张压(84.34±16.22)mmHg均高于杓型高血脉组(P〈0.05),而昼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衰竭组患者LVDd(44.57±3.26)、IVST(10.72±1.62)和LVPWT(11.38±1.57)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普遍存在高血压和血压节律改变,慢性。肾衰合并高血压患者较。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型比例增加,慢性。肾衰合并高咖压患者非勺型节律和夜间收缩压升高与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性,隐蔽性高血压患者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查体人群527例作为分析对象,并按照血压的特点全部病例被分成高血压组(SH 组,143例)、隐蔽性高血压组(MH 组,93例)、白大衣高血压组(86例)和正常对照组(NC 组,205例)。血压变异系数(CV)=BPV/平均血压。结果:隐蔽性高血压组、持续高血压组血压 CV 较 NC 组显著增大[24h 收缩压 CV(27.73±5.36)%比(29.83±5.95)%比(17.93±4.85)%,24h 舒张压 CV(23.02±4.63)%比(22.69±4.63)%比(14.32±4.21)%,白昼收缩压 CV(25.12±4.79)%比(25.98±4.73)%比(14.97±4.29)%,白昼舒张压 CV(21.03±4.59)%比(20.92±4.53)%比(11.79±4.43)%,夜间收缩压 CV(21.52±4.93)%比(22.37±4.98)%比(11.57±4.19)%,夜间舒张压CV(18.79±4.83)%比(20.09±5.19)%比(6.98±3.69)%],P 均<0.01;而白大衣高血压组与 NC 组之间,持续高血压组与隐蔽性高血压组之间血压 CV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持续性,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较为显著,这可能是这类患者靶器官损害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测得24h平均血压、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结果患者被分为血压1、2、3级三组(46例、41例、38例)和无左室肥厚(74例)、左室肥厚(51例)两亚组,比较各组患者的TO和TS值.结果:TO值:高血压3级组TO值显著大于高血压2级及1级组[(-0.87±1.14)%比(-1.86±1.19)%比(-2.48±1.75)%],且高血压2级组显著大于高血压1级组(P<0.05~<0.01);左室肥厚组较无左室肥厚组TO值[(1.08±1.19)%比(-0.15±0.45)%]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值:高血压3级组TS值显著小于高血压2级及1级组[(1.55±1.06) ms/RR间期比(2.33±1.48) ms/RR间期比(3.76±1.87) ms/RR间期],且高血压2级组显著小于高血压1级组(P<0.05~<0.01);左室肥厚组较无左室肥厚组TS值[(3.02±1.08)ms/RR间期比(4.76±1.75)ms/RR间期]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心率震荡异常越显著,合并左室肥厚者较无左室肥厚者心率震荡异常显著;心率震荡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锌,铜,硒值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锌、铜、硒值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姚文华王清张建忠一、对象及方法1.对象:为1994年2月至1995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1)老年糖尿病(DM)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60~72岁,平均66±8岁;病程2~17年,其中并存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形态和ATP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红细胞ATP酶活性与红细胞形态改变及对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影响。方法用电镜扫描方法观察33例高血压及20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并用激光衍射方法及沈茂星法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结果(1)高血压腔梗组口形、嵴形、类球形等异常形态红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4.84±1.67/2.04±1.12/1.40±0.33,P<0.01)。(2)高血压腔梗组异常红细胞检出率>4%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80%/9.1%,P<0.001)。(3)高血压腔梗组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DImax)及综合变形指数(IDI)均低于正常组(P<0.05)。(4)高血压腔梗组及高血压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Ca2+-Mg2+-ATP酶活性(μmol·gHb-1·2h-1),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的同时红细胞几何形态出现异常,并伴有红细胞变形性减低,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血压的防治除降压,抗血小板等治疗外,还应给予改善ATP酶活性,促使红细胞形态正常化的治疗,以防止梗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测定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氢(NO)含量及变化,探讨ET、NO在EH发病中作用及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EH组:门诊或住院的EH患者(收缩压≥18.7kPa,舒张压≥12.0kPa)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7~76(平均55.5±10.47)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腺外自身抗体出现频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反应的多克隆激活,我们观察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患者非甲状腺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的频率。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AITD患者61例,男19例,女42例,年龄16~57岁,平均32±10岁。其中Graves病35例(G组)(男11、女24;年龄16~54岁,平均30±10岁);桥本甲状腺炎26例(H组)(男8,女18,年龄19~57岁,平均34±13岁)。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匹配个体50例作为对照组(C组),年龄18~60岁,平均30±9岁,男14例,…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南部,用青蒿琥酯600mg、伯喹180mg和氯喹1500mg、伯喹180mg,均以8d分服,分别治疗33例和35例间日疟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各为(18.7±3.9)h和(25.4±12.0)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各为(28.7±6.1)h和(42.9±6.2)h。观察9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33.3%和22.9%。结果表明,青蒿琥酯与伯喹联用治疗间日疟,其退热时间和原虫转阴时间均显著快于氯喹与伯喹联用组(P均<0.01),而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且副反应更轻,患者易于接受。因此,是治疗间日疟的安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