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冠心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566例老年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相同时期入院诊治的400例非CHD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CAG检查,观察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的IMT增厚发生率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支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均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且双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P<0.05)。颈动脉超声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老年CHD的灵敏度均高于颈动脉超声、动态心电图单独检测(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CHD的灵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其Crouse积分,观察3组之间IMT、Crouse积分的差异和相关性;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再将以上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采用Gensini评分评判严重程度,观察各组之间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将IMT、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MI、UA组与对照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O.05),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拟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为非冠心病组(50例)和冠心病组(148例);并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双支病变组(56例)及多支病变组(44例)并进行Gensini积分。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IMT及斑块Crouse积分情况,并对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亚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别为45.06±7.27、30.83±4.50、24.83±4.94和13.75±1.74,颈动脉IMT分别为(2.13±0.32)mm、(1.68±0.14)mm、(1.12±0.13)mm和(0.93±0.17)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2.85±1.21、1.62±0.14、1.03±0.09、0.29±0.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范围有密切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筛查CAD和评价抗动脉硬化治疗疗效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以98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狭窄≥50%者57例为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者41例为对照组,并进行Gensini积分.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并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多支病变、单支病变亚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别为42.65±4.33、24.70±2.29和15.36±3.06,颈动脉IMT分别为(1.37±0.16)mm、(1.21±0.14)mm和(0.92±0.11)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2.05±0.17、1.29±0.18和0.36±0.0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I及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密切相关.高频超声能早期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对有效预防CA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老年患者80例,分为三组:单纯高血压组(EH组)2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合并DM组)21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糖及血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观察指标包括: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厚度,并计算Crouse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者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EH合并DM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EH组(P〈0.01)。颈动脉斑块积分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超声能很好反映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联合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131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接受血浆MPO浓度检测,入院1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CAG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计算颈动脉斑块的IMT积分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应用ROC分析分别比较颈动脉IMT积分、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血浆MPO浓度及三者联合检测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MPO浓度、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IMT积分、Crouse积分及血浆MPO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IMT积分、Crouse积分、MPO及三者联合检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792、0.785及0.814,提示三者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优于单个指标.结论 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血浆MPO浓度检测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析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心绞痛患者8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0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测量颈总及颈内动脉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颈内动脉IMT值在0支病变组与1支病变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均与多支病变组有显著性差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通过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年龄≥60岁拟诊冠心病女性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7例和非冠心病组33例,冠心病组再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2支病变组26例和多支病变组8例,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差异;计算IMT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Hcy((17.24±7.86)μmol/L)、颈动脉IMT((0.96±0.32)mm)、颈动脉Crouse积分(12.59±1.8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12.92±3.30)μmol/L、(0.75±0.07)mm、4.90±4.50)(P〈0.05);冠心病各亚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为多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IMT=0.96mm为诊断界点,IMT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8%(26/33)、70.1%(47/67)、87.0%(47/54)。结论 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与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血浆Hcy水平联合颈动脉IMT可预测老年女性是否发生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8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21例)与非冠心病组(63例),而冠心病组又根据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三个亚组,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IMT与斑块Crouse积分,观察超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①颈动脉IMT: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P0.05);②斑块Crouse积分:冠心病组的斑块Crouse积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斑块Crouse积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IMT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紧密相关,通过超声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及给予针对治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对其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80例女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尿酸浓度的高低范围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各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结果均不相同。尿酸偏高组两种指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成正相关。结论血尿酸浓度可加重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非冠心病者(非冠心病组)颈动脉,检测僵硬度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血管弹性功能指标,以及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又分为单支、二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上述检测参数与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β、Ep、AI、PWVβ及IMT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AC则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并且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减低,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功能有助于评估冠心病患者血管的改变,可作为监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尿酸水平测定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探讨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9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尿酸水平,并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为(271.3±50.1)μmol/L,明显低于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315.2±48.3)μmol/L(P〈0.05);颈动脉狭窄组的血尿酸最低浓度为(347.8±51.2)μmol/L,明显高于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315.2±48.3μmol/L)(P〈0.05);颈动脉狭窄组(分轻、中、重共3组)的血尿酸浓度分别为(347.8±51.2)μmol/L,(392.4±49.3)μmol/L和(430.7±48.6)μmol/L,三者之间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r=0.462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间存在正相关,临床诊疗中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妊娠相关性蛋白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非冠心病的相关性,进一步讨论联合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妊娠相关性蛋白A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意义。方法因胸痛入院的患者1周内行冠脉造影,排除急性及亚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非冠心病各40例被纳入研究中,进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吸烟史外,各组间其余基线资料匹配;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的冠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均较非冠心病组高(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稳定型心绞痛及非冠心病组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的浓度高(P<0.001),妊娠相关蛋白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冠脉Gensini积分正相关;Crouse积分预测心绞痛型冠心病,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0.9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预测心绞痛型冠心病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0.85;妊娠相关蛋白A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5、0.937。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妊娠相关蛋白A可作为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指标;联合二者可能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C-反应蛋白(CRP)、尿酸(uA)、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ACS住院患者(ACS组)和健康人66例(对照组),进行CRP、UA测定,以及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厚度。结果ACS组CRP、UA、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CRP与UA、IMT厚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2、0.701,P均〈0.05)。结论ACS患者与CRP、uA、IMT厚度关系密切,前二者可作为ACS危险的预测因子,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导致ACS的发生、发展;IMT厚度可以反映ACS的斑块不稳定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颈动脉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