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总结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38例疑有出血性小肠疾病的患者,检查前均行胃、肠镜检查,排除上、下消化道疾病,部分患者行消化道钡餐检查,采用重庆金山科技公司OMOM胶囊内镜系统进行检查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所有胶囊均排出体外,2例患者胶囊在胃内滞留2小时后通过胃镜送入小肠,检查成功率为100%。胶囊在小肠运行时间86~507分钟,平均296分钟。共发现小肠病变31例,未见异常7例,阳性率81.5%。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可作为小肠出血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70例OMOM胶囊内镜的检测结果,分析其在临床及健康体检的应用.方法 总结70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疑有消化道疾病的70例检查中,共检出病变51例,包括慢性胃炎21例(其中伴有黏膜糜烂或溃疡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胃及小肠息肉9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回血管瘤13例,蛔虫症1例,结肠息肉3例.阳性检出率为72.9%.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于胃及小肠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或长期腹泻、腹痛、腹胀、便秘患者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进行检查。结果64例患者均有阳性发现,63例胶囊在1~3d内顺利排出体外,1例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不仅可以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而且对食管、胃及大肠病变也有一定诊断价值,并且具有安全、卫生、无痛、无创、不影响生活和工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出血原因.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OGIB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129例,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采集患者信息,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中126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95例发现病灶,诊断阳性率75.40%.老年组最常见病因为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1.46%)及小肠黏膜糜烂(26.83%),中年组为小肠溃疡(27.90%)及小肠黏膜糜烂(20.93%),青年组为小肠溃疡(40.48%).青年组胶囊内镜在小肠运行时间最短,检查结果阴性率最高.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不同年龄段患者主要出血原因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怀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共检出小肠病变48例(55.8%)。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17例,小肠绒毛萎缩10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溃疡3例,小肠炎症8例,小肠隆起性病变2例,小肠钩虫病1例,疑似炎症性肠病1例,末端回肠炎症伴回盲部占位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3例中,检查出小肠病变19例,阳性率82.6%,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或伴活动性出血11例,小肠溃疡3例,钩虫病1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多发隆起灶1例。胶囊内镜正常电池范围内对小肠检查情况:86例中有14例未能完成抵达回盲部,占16.3%。但其中10例已经发现小肠病变。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6.
70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70例受检者行消化道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70例受检者中共发现病变54例,检出率为77.1%a 54例病变中,25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3种病变.其中小肠病变36例,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病变39例.小肠病变中以小肠血管崎形、非特异性小肠炎症及小肠克罗恩病最为常见.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未发生梗阻及嵌顿等并发症.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检出能力,安全性高、顺应性好,可以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而且对胃及大肠病变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同小肠疾病诊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155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65例,慢性腹痛30例,慢性腹泻25例,慢性腹痛伴腹泻35例,观察运行时间、并发症、病变检出率及病变诊断率。结果 155例患者检查中无不适及明显并发症,检查成功率96.77%,胶囊内镜在胃内运行时间平均为(55.6±44.2)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平均为(261.5±91.3)min,到达盲肠时间平均为(384±24.2)min。OGIB组病变检出率86.15%,病变诊断率为63.07%。慢性腹痛组病变检出率为60%,病变诊断率为43.3%。慢性腹泻病组变检出率为52%,病变诊断率为40%,慢性腹痛伴腹泻组病变检出率为65.7%,病变诊断率为51.4%。OGIB组病变检出率和病变诊断率明显高于前3组(P<0.05)。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较高,且安全、方便,尤其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69例经电子胃镜和电子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6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70.8%.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7例行胶囊内镜的检查的检者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老年患者127例,其中92例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72.44%。检出病变包括小肠病变57例(44.9%),胃部病变41例(32.28%),食管病变23例(18.11%),结肠病变16例(12.60%),其中血管病变21例(16.54%),克罗恩病9例(7.08%),小肠息肉10例(7.87%),回肠憩室9例(7.08%),平滑肌瘤3例(2.36%),淋巴瘤2例(1.57%),类癌1例(0.79%)。小肠平滑肌瘤,淋巴瘤及类癌等均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对老年患者的消化道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包洁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33-213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疑似消化道疾病或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施行胶囊内镜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150例患者中消化道病变检出率高达78.6%(118/150)。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小肠病变占71.0%(49/69),慢性腹痛患者中单纯小肠病变59.2%(29/49),慢性腹胀患者中单纯小肠病变占11.1%(3/27),慢性腹泻患者中单纯小肠病变占40.0%(2/5)。【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检出率,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1.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洁  王邦茂  张庆瑜  林睿  朴美玉  常毅湘 《临床荟萃》2010,25(14):1205-1209,F0003
目的 了解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中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间,应用OMOM胶囊内镜(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生产)对67例慢性腹痛患者(腹痛组)和46例无任何症状的查体者(查体组)进行检查,其中腹痛组患者均过经多次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可以解释慢性腹痛的病变.结果 慢性腹痛组患者中小肠黏膜病变的诊断阳性率为68.7%(46/67),明显高于健康查体人群的21.7%(10/46);腹痛组46例小肠黏膜病变中以小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为最多,占21例,其次为小肠单发或者多发的息肉12例;回肠和空肠单发或多发的小溃疡11例,结合临床病史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小肠肿瘤6例;小肠未发现任何异常的占25.7%(17/67),小肠淋巴组织增生11例.腹痛组患者OMOM胶囊在小肠的通过时间(243.9±61.9)min明显长于查体组(215.3±52.9)min(P<0.05);胶囊探头的胃通过时间(42.6±18.9)min和排出体外的时间(83.9±27.4)h,分别比查体组(40.6±13.4)min和(74.3±19.1)h要长,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黏膜病变的诊断阳性率高,而且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5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行Given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受检者中发现小肠息肉3例,小肠血管畸形5例(其中并出血2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炎症8例,回肠憩室1例,小肠钩虫病1例,阴性6例,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6%;同时检出胃溃疡1例,结肠溃疡1例。胶囊内镜平均检查时间为473min,平均排出时间为2.3d。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的患者。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腹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肠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对所有检查者均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规范护理,以期取得较好的检查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发现小肠存在病变者69例,未见异常11例,阳性率86.25%.其中小肠出血10例,小肠间质瘤3例,小肠炎症性疾病(溃疡、糜烂、充血)19例,小肠憩室3例,小肠血管病变8例,小肠多发息肉14例,克罗恩病4例,小肠肿瘤6例,钩虫病2例.图像清晰,效果满意.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具有安全、无痛苦、顺应性好等优点而易被患者接受,病变检出率较高,检查中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重量及大小的胶囊内镜之间胃通过时间(GTT)、小肠通过时间(SBTT)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R)是否不同。方法回顾性纳入因各种原因而接受了OMOM胶囊内镜检查或Miro Cam胶囊内镜检查(比OMOM胶囊更小且更轻)的患者,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重量及大小的胶囊内镜的GTT、SBTT以及CR。结果共纳入1 448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OMOM组628例,Miro Cam组820例。总体上,在工作时间校正后SBTT和CR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克罗恩病或可疑克罗恩病患者中,OMOM组的GTT明显长于Miro Cam组[(53.4±52.6)min比(41.1±47.9)min,P=0.022)];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OMOM组的GTT明显短于Miro Cam组[(42.1±44.8)min比(62.0±78.6)min,P=0.016]。结论总体来说,两种不同重量及大小的胶囊内镜之间的GTT、SBTT及CR没有明显差别,但在克罗恩病或可疑克罗恩病患者中,更轻且更小的胶囊内镜的GTT较短;而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更轻且更小的胶囊内镜的GTT较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小肠疾病的病因和检查方法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168例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肿瘤,其次是憩室、炎症性疾病;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59.5%)、消化道出血表现(36.3%)、腹部包块(12.5%)。各种传统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为最高(100%),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1)。结论:肿瘤是小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小肠疾病的术前诊断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可能影响其检查结果的因素。方法:疑有消化道疾病但经胃镜、肠镜和腹部超声后均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37例,按年龄分为2组,其中≥70岁为高龄组(20例)。对37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可能影响胶囊内镜检查的因素如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糖尿病史、是否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做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后,明确诊断16例(43.2%);可疑诊断13例(35.1%);阴性病例8例(21.6%)。总检出率为78.4%。胶囊内镜检出小肠克隆氏病1例,小肠腺癌1例,出血性空肠炎1例,升结肠癌1例,血管显露、血管发育不良26例,小肠炎症10例,小肠息肉11例。本研究中,高龄患者的食管内时间、胃内时间和小肠内时间较长,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例均无胶囊滞留体内,但有1例食管滞留和1例胃内滞留,且均发生在高龄组;1例褐色肠液多影响观察,1例图像存在干扰影响观察。本研究有5例胶囊未进入结肠,视为未完成小肠检查,均发生在高龄患者中,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7),说明年龄对于小肠的检查有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部手术史、糖尿病史、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药物史等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怀疑小肠疾患而无检查禁忌的高龄患者,胶囊内镜可作为首选检查,因其具有安全、无痛苦、顺应性好等优点而易于被患者接受。但高龄患者的胃肠道活动减弱,食管和胃内滞留率增高,小肠通过时间延长,所以在胶囊内镜的检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可予增加胃肠蠕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老年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及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胶囊内镜对22倒60~86岁老年人进行消化道检查。结果22倒老年人均良好地耐受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痘及副作用发生。胶囊内镜对胃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检出食管息肉1例,胃息肉3例,胃体肿瘤1例,胃溃疡1例,出血性胃炎1例,残胃炎2例,十二指肠炎伴黏膜下出血1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肿瘤2例,小肠淋巴瘤1例,血管畸形及血管瘤6例,正常4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1例患者中有6例确定了出血的原因,阳性率为54.5%。结论老年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是安全的,胶囊内镜检查对老年消化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