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银丽 《家庭药师》2014,(12):14-15
小宇晚上跟朋友聚会,回家后,半夜闹起了肚子。折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去看医生。医生给他检查完毕,开了一些口服药.还特地嘱咐他回家要多喝水。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38岁 ,因反复腹胀、纳差、乏力 5年 ,加重伴低热 2个月收住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史 5年 ,多次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尚稳定 ,间或出现腹胀、纳差、乏力。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腹胀、纳差、乏力加重并尿少 ,双下肢水肿 ,不规则低热 ,在当地医院行B超等检查诊断为早期肝硬化伴腹水 ,给予护肝、利尿、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症状无改善而来我院进一步治疗。平素体质较差 ,否认“结核、伤寒、痢疾”病史。体检 :体温 37.1℃ ,脉搏 82次 /min ,呼吸18次 /min ,血压 15 /10kPa (1mmHg =0 .133kPa) ,慢性肝病面容 ,自动体…  相似文献   
3.
背景:传统前交叉韧带重建造模腱骨界面愈合缓慢,造模时间较长。目的:通过在腱骨界面注入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物,建立造模周期更短、更完善的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同侧半腱肌肌腱作为自体移植材料,建立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建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纤维蛋白胶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在移植腱骨隧道界面注射填充以纤维蛋白胶作为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纤维蛋白胶组在重建术后腱骨界面仅填充纤维蛋白胶,空白对照组在重建术后腱骨界面不作任何填充,正常组则不予手术,保留正常的前交叉韧带。各组分别于术后第4和8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模型组最大载荷和刚度在术后4和8周与纤维蛋白胶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增强(P<0.01)。由此可见,实验成功建立了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以纤维蛋白胶作为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以在术后早期提高腱骨界面的最大载荷和刚度,促进了腱骨界面的愈合,缩短了重建动物模型的实验周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32例肝硬化患者PPI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肝脏影像学、临床症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分析PPI用于肝硬化的疗效。结果 PPI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前后症状对比为腹水为20例vs 4例(P=0.000),乏力为27例vs 10例(P=0.000),纳差为21例vs 6例(P=0.001)。门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后前对比):13.00 mm±1.08 mm vs 13.70 mm±1.38 mm(P=0.000)。PPI治疗后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Child A级为20例vs 10例,Child B级为10例vs 18例,Child C级为2例vs 4例(P=0.002)。PPI治疗1周前后ALT:44.30 u/L±22.72 u/L vs 36.02 u/L±22.63 u/L(P=0.001)。ALB较治疗前升高,TBIL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期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者2例,并发肝肾综合征2例,其中1例死亡;发生肝性脑病者4例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PPI用于肝硬化治疗,可减少肝功能损害、减轻门脉高压症及缓解临床症状;肝硬化患者应用PPI并不增加本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以及可能对心功能改变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 6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2例(A组),B级22例(B组),C级16例(C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态下左室直径(LVd)、左房直径(LAs)、右室直径、E/A值、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LVPW)、主动脉瓣环直径(AAO)、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血流速度等指标。所有的患者均于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LVd:肝硬化组[(43.47±4.56)mm]大于对照组[(41.61±2.66)mm](P=0.022);LAs:肝硬化组[(31.18±4.38)mm]大于对照组[(27.84±2.73)mm](P=0.000),A组[(30.62±4.88)mm]小于C组[(33.68±4.34)mm](P=0.016),B组[(29.91±3.13)mm]小于C组(P=0.00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AAO:肝硬化组[(29.11±3.00)mm]大于对照组[(26.45±2.40)mm](P=0.000);LVPW:肝硬化组[(9.90±1.06)mm]大于对照组[(9.34±0.76)mm](P=0.009);E/A值:肝硬化组(1.00±0.31)小于对照组(1.22±0.33)(P=0.006)。LAs与Child-Pugh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235,P=0.070),但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304,P=0.020)。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左心功能不全,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提示肝硬化心肌病的存在。心功能减退可能与大量腹腔积液、低蛋白血症具有一定关系。当肝硬化患者行心脏二维多普勒超声出现LAs增大、E/A<1时需要注意肝硬化心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创新意识较差、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从现行医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文中着重介绍了6种创新教学方式,均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其中32例患者接受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同时选取与移植组在年龄、性别以及某些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相匹配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骨髓150~25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插管植入肝脏,观察植入治疗术前及术后第1周到第4周主要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骨髓干细胞的采集、分离以及灌注均顺利,成功率为100%.术后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在术后第1~4周ALT、TBIL、ALB、P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患者Child-Pugh分级均为ChildA +B级时,移植组患者在术后第1~4周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Child-Pugh分级均为Child C级时,两组ALT水平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从移植术后第3~4周时,移植组中ALB、PT和TBIL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经肝动脉自体骨髓于细胞移植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安全有效,短期内即可改善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测定唾液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7例(GERD组),慢性胃炎患者29例(慢性胃炎组),健康者20例(健康对照组),晨起空腹收集唾液3~5mL,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唾液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ERD组PG Ⅰ浓度、PG总浓度均较高(PⅠ=0.00,P总=0.01);与慢性胃炎组比较,GERD组PG Ⅰ浓度较高(P=0.02).GERD组患者的GerdQ表评分与PG Ⅰ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OC分析显示,PG Ⅰ临界值取2.5 μg/L时,对GERD的诊断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71.4%.结论:唾液中的PG Ⅰ浓度是提示反流症状的一个敏感指标,唾液中PG Ⅰ浓度与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其病理基础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 (DA )神经元的慢性退变、坏死 ,表达的酪氨酸羟化酶 (TH )减少或活性降低 ,造成脑内DA含量减少 ,导致多巴胺—乙酰胆碱平衡失调从而引起运动减少、姿势性反射消失、肌张力增高及静止性震颤等一系列表现。目前保守治疗多采用复方左旋多巴、DA激动剂等替代治疗 ,但不能抑制疾病的发展 ,且存在副作用多 ,长期用药后药效衰减等缺点。传统移植治疗多采用胚胎中脑组织或肾上腺髓质移植 ,但疗效不明显 ,且存在采用胚脑组织受到伦理、道德、法律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及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