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残余羊水量过少病人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分娩的220例PPROM的临床资料,分残余羊水量过少组与对照组,对两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残余羊水量过少组在脐带脱垂、1分钟低Apgar评分、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且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对PPROM残余羊水量过少者应严密监测,如并发非头先露、胎儿窘迫、脐带脱垂,剖宫产是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
脐带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胎儿是经脐带血液与胎盘、母体进行营养及代谢物质交换的。脐带脱垂是一种严重的分娩并发症 ,脐带位于胎儿先露部之前方或侧方 ,胎膜未破者为脐带先露 ,也称脐带隐性脱垂 ,胎膜已破 ,脐带经宫颈进入阴道为脐带先露的结果 ,为显性脐带脱垂 ,其发生率为 0 .4% - 10 %左右[1] 。脐带在胎先露与产道之间受压 ,胎血循环受阻 ,以至于停止 ,可引起胎儿缺血、缺氧而窒息死亡。围产儿死亡率高达 2 0 % - 30 %。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脐血流产前检测 6 43例 ,产前诊断脐带隐性脱垂者 5例 ,产后符合者 4例 ,发生率为 0 .6 2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及其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围生儿预后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住院分娩的羊水过少孕妇226例,随机抽取我院同期分娩的羊水量正常孕妇22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就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羊水过少组中过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FGR)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羊水过少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羊水过少伴妊娠并发症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P〈0.05),剖宫产率明显增加(P〈0.01),而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与围生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羊水过少者围生儿结局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羊水过少伴有妊娠并发症者围生儿结局不良,应放宽手术指征,单纯羊水过少者可以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羊水量减少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方法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羊水减少的孕妇60例,羊水指数(AFI)5.1cm-8cm为羊水量减少,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胎心监护,S/D比值测定,B超检查。妊娠结局包括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钙化,分娩方式,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结果羊水减少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羊水正常组(P〈0.05),2组羊水污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减少组剖宫产率高于羊水正常组,2组终止妊娠时间,新生儿窒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围生儿死亡。羊水减少(5.1-6.5)A1组与羊水减少(6.6-8.0)A2组相比较,终止妊娠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钙化A1组和A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量的减少是妊娠不良结局的一个危险信号,为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应重视对羊水量减少孕妇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脐带异常与胎心监护(NST)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60例产前有NST异常及2488例无NST异常的孕妇进行产后新生儿存在脐带异常机率的跟踪调查,比较脐带异常与胎心监护异常的关系。结果在160例NST异常的新生儿中,存在脐带异常的有93例(58.13%);在2488例无NST异常的新生儿中,存在脐带异常的有621例(24.96%)。经统计分析,产前NST异常与正常的两组新生儿脐带异常有极显着性差别(x^2=83.96 P〈0.01)。结论NST异常者存在脐带异常可能性大,对有NST异常的孕妇阴道试产需要密切观察胎心音变化及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三胎妊娠减胎术后随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减胎技术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8.06期间于我中心接受IVF-ET治疗后三胎妊娠减为双胎妊娠33例(A组)及同期治疗获双胎妊娠69例(B组)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的流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胎龄、体重、围生儿死亡率等。结果流产率A组27.3%,B组15.9%;平均出生胎龄A组(36.4±2.4)周,B组(36.4±2.8)周;围生儿死亡率A组8.3%,B组6.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率A组29.2%,B组2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出生体重A组(2386±602)g,明显低于B组(2586±595)g(P〈0.05);出生体重〈1500g的比例A组10.4%,B组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胎妊娠早期行减胎术存在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的可能性,选择适宜的移植胚胎数目,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才是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敏  张女娟  廖少彬 《医学信息》2010,23(18):3374-3375
目的探讨脐带过度扭转患者脐带血管病变及血管活性物质的表达与胎儿窘迫发生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01月~2009年12月我院住院行剖宫产的产妇75例,应用HE染色法制片,光镜下观察25例脐带过度扭转伴有胎儿窘迫组(研究组)、25例脐带过度扭转不伴有胎儿窘迫组(对照组)以及25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组)新生儿脐血管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素标志(SABC)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内皮素1(ET-1)蛋白在各组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量,以平均吸光度(A)值表示;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脐静脉内皮细胞出现病理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eNOS、iNOS、ET-1蛋白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过度扭转可能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且与其ENOS、INOS蛋白表达下调、ET-1蛋白表达上调有关,可能参与胎儿窘迫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畸形子宫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10年间收治的250例畸形子宫合并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我院同期分娩的子宫正常孕妇20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就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情况进行比较,探讨畸形子宫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畸形子宫组中早产、胎位异常、胎膜早破、脐带缠绕,胎盘粘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P〈0.01),但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及产后出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畸形子宫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增加,应加强产前检查,产时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减少母儿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带过短与急性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妊娠头先露,且无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的脐带过短86例(异常组)与同期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无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脐带正常9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异常组胎心改变(VD LD)、急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带过短是引起急性胎儿窘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后的围生儿结局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对81例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按自愿原则分组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及传统的补液治疗,观察围生儿结局及产科并发症情况。结果 81例患者中,有11例在羊膜腔灌注后B超诊断胎儿畸形。灌注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周数为(37.1±2.47)周,出生体重为(2738.95±385.90)g,均大于补液组(P〈0.05);而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肺透明膜病、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低于补液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分娩方式、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等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能及时排除胎儿畸形,并有效改善围生儿预后,操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母血及脐血抵抗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例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组(AGA组)、14例高出生体重儿组(LGA组)及14例低出生体重儿组(SGA组)母血及脐血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1)AGA组、LGA组、SGA组母血抵抗素水平分别为10.51±1.64、9.26±1.28、12.77±2.90μg/L,脐血抵抗素水平分别为20.43±1.78、18.63±1.70、24.41±4.80μg/L;(2)LGA组与AGA组比较,母血与脐血抵抗素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SGA组与AGA组比较,母血与脐血抵抗素水平的差异也均有显著性(均P〈0.05);(3)脐血与母血抵抗素水平成正相关(r=0.869,P〈0.05);(4)母血与脐血抵抗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均成负相关(r=-0.662,P〈0.05:r=-0.678,P〈0.05)。结论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在胎儿出生体重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窒息新生儿脐血pH、D-二聚体水平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变化。方法 :选择临产过程出现急性胎儿窘迫孕妇40例,其剖宫娩出新生儿以1min Apgar评分确定为正常者20例(窘迫组),出现窒息者20例(窒息组);另选无急性胎儿窘迫、同样剖宫娩出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取各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仪检测pH值,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定磷法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各组脐动脉血pH值、D-二聚体水平和红细胞膜Na+-K+-ATP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脐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窘迫组(P均0.05),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窘迫组(P均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窘迫组(P均0.05);窘迫组pH值和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纤溶和红细胞膜泵功能检测结果,可为新生儿窒息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1(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1)和环氧化酶-2(Cyclooxγgenase-2,COX-2)在重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中的作用,以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的发病机制,为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病情预测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收集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患者30例(SPF组),单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sP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晚期妊娠孕妇30例(NP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这三组孕妇母血血浆和脐血血浆中COX-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胎盘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结果SPF组、sP组、NP组脐血血清COX-2水平分别为(55.30±8.10),(39.25±7.90),(10.60±5.50)mg/mL,三组差异显著(P〈0.05);SPF组、SP组、NP组孕妇血清COX-2水平分别为(35.25±6.58),(26.13±6.10),(7.20±5.36)mg/mL,三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SPF组孕妇血清与脐血血清中COX-2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1);SPF组、sP组、NP组胎盘组织中PPAR-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53.1%、29.6%,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1.COX-2的升高在重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的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COX-2明显升高可预测在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基础上出现FGR;2.出现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的胎盘组织PPAR-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3.通过测定孕母血清COX-2水平能预测胎儿血清COX-2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前脐血MCV、MCH特点及参考范围,比较MCV、MCH诊断α地中海贫血(地贫)的价值。方法对1 563例孕妇经腹行脐带穿刺术,取脐血进行血细胞和地贫基因分析,比较MCV、MCH筛查α地贫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指标。结果α地贫组、正常组脐血MCV和MCH分别为(106.9±10.9)fl、(121.7±8.5)fl和(33.4±4.7)pg、(41.3±2.8)pg,产前脐血MCV和MCH的参考范围为(105.0~138.4)fl和(35.8~46.8)pg。MCH筛查α地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CV,其筛查中间型、重型α地贫灵敏度为100%。结论产前脐血MCV、MCH的参考范围明显高于新生儿及成人,有必要建立参考范围;产前脐血MCV、MCH检测可为α地贫临床诊断提供依据,MCH筛查α地贫优于MCV。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脐血与胎盘部位血管生长抑素(angiostatin,A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relial growtr factor,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发病的关系。方法取80例产妇(正常妊娠组50例,FGR组30例)分娩后采脐血和胎盘绒毛组织,检测AS、VEGF在脐血中的水平及其在胎盘部位的表达。结果①脐血中:在FGR组AS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EGF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胎盘中:在FGR组绒毛滋养细胞AS的表达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而VEGF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生长抑素(A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可能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妊娠中、晚期妇女甲状腺疾病的特点。方法选择佛山地区妊娠中期(孕16~24周)孕妇222例为中孕组,妊娠晚期(孕37~41^+6周)孕妇113例为晚孕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育龄妇女为非孕妇组,共204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血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值。按如下标准确定诊断:TSH〈0.34mlU/ml,FT3和/或FT4升高者,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TSH〈0.34mlU/ml,m和b-T4正常者诊断为亚临床甲亢;TSH〉4.8mlU/ml,FT3和/或FT4降低者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TSH〉4.8mlU/ml,FT3和FT4正常者诊断为亚临床甲减。结果①比较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中孕组与非孕妇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孕组分别与中孕组及非孕妇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孕组的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中孕组及非孕妇组。②比较甲状腺疾病的类型,各组的甲状腺疾病类型不同。组内甲亢(含亚临床甲亢)与甲减(含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比较,在非孕妇组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孕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亢患病率明显高于甲减;晚孕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亢患病率明显高于甲减。③组间比较甲亢与甲减患病率,中孕组与晚孕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孕组与非孕妇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孕组与非孕妇组比较甲亢患病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孕组甲亢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孕妇组,比较甲减患病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沿海城市孕中晚期妇女甲状腺疾病的类型以甲亢为主,建议通过孕中期开始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及时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P患者脐血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住院病人42例,其中ICP孕妇30例和正常孕妇12例,ICP患者按不同分度、不同孕周及羊水胎粪污染有无分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脐静脉血瘦素水平。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15例轻度ICP组、15例重度ICP组与正常组的脐血瘦素水平,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明显正相关(r=0.678、P=0.015),但ICP组无相关性(P〉0.05)。(2)ICP早产组17例、足月产组13例,ICP足月产组脐血瘦素水平较其早产组、正常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CP早产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ICP组的脐血瘦素水平与各不同孕周无相关性(P〉0.05)。(3)ICP合并羊水污染组13例、无羊水污染组17例,两组脐血瘦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CP患者脐血瘦素水平增高是机体适应缺氧以满足胎儿宫内生长需求而发生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对胎儿有促进作用,可能是胎儿安全的信号,一旦失代偿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为临床尽早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193例母亲孕期甲状腺功能正常足月新生儿,断脐后采集脐血,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项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同时采集新生儿3天动脉血检测其甲状腺功能,分析新生儿脐血代替3天动脉血甲状腺激素可行性,从而研究脐血甲状腺激素的参考范围。结果(1)脐血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参考范围:脐血甲状腺激素为正态分布,TSH(5.375±1.572)、TT3(36.576±8.595)、TT4(8.122±1.019)、FT3(1.657±0.271)、FT4(0.960±0.117)。(2)脐血代替新生儿3天动脉血甲状腺激素具有可行性:脐血和新生儿3天动脉血甲状腺激素五指项标(TSH、TT3、TT4、FT3、FT4)均成正态性分布,新生儿3天动脉血与脐血甲状腺激素均为正相关(P〈O.05),TSH、TT3、TT4、FT3、FT4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84.215+0.067X(P〈0.05)、Y=8.765+0.457X(P〈0.05)、Y=1.021+1.245X(P〈0.05)、Y=1.856+0.272X(P〈0.05)、Y=8.765+0.457X(P〈0.05),可以用脐血推算新生儿3天动脉血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论用脐血代替具有创伤性的动脉穿刺血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既能为患儿家长所接受,也能尽早发现及干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对不孕症患者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子宫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因素引起的不孕患者71例为研究组,同期肌瘤大小、数量、部位相匹配,气腹法腹腔镜手术的72倒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住院天数,术后肌瘤复发、妊娠和分娩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共14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成功率为100%。LAM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LM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平均住院天数两组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LAM组妊娠40例(56.3%),自然流产。4例(10.0%),早产2例(5.6%),剖宫产24例(66.7%)。LM组妊娠39例(54.2%),自然流产5例(12.8%),早产3例(8.8%),剖宫产25例(73.5%),两组患者妊娠及分娩期均顺利,无子宫破裂发生,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AM组的1年、3年和平均肌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LM组的患者,分别为4.2%(3/71)、11.3%(8/71)、7.0%(5/71)与15.3%(11/72)、25.0%(18/72)、19.4%(14/7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安全,临床易于操作,微创去除肌瘤后重建的子宫妊娠预后良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两种SD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SD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建立两种PCOS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及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结果DHEA建模组大鼠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G建模组大鼠卵巢重量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建模组大鼠卵巢卵泡多呈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数减少,卵泡膜细胞、间质细胞增生。两建模组大鼠血清T、FINS、FBG和HOMA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EA建模组LH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hCG建模组大鼠血清LH、LH/FSH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EA建模组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hCG诱导SD幼年雌性大鼠出现了与PCOS患者极为相似的卵巢病理改变及LH、雄激素水平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等典型内分泌变化,其建模效果优于DH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