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在重症感染时使用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 体外用不同浓度的免疫球蛋白(低浓度0.2%和高浓度2%)同重症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改变,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液中淋巴细胞分泌IL-2,IL-4,TNF-α和LFN-γ,的水平.结果 重症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低浓度免疫球蛋白共培养前后CD3+、CD25+、CD3+CD25+、CD4+、CD28+、CD4+CD28+、CD95+、CD152+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培养后培养液中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IL-4,TNF-α水平减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高浓度免疫球蛋白共培养后CD152+淋巴细胞计数增高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CD亚群改变不明显(P>0.05);淋巴细胞分泌IL-2,IL-4,TNF-α和IFN-γ水平减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低浓度免疫球蛋白对严重全身感染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较小.高浓度免疫球蛋白通过影响CD152+,影响严重全身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提示高浓度免疫球蛋白在重症感染中应用一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有抑制或阻断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避免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与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90例体检健康的同龄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及CD4/CD8)及血清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血液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上述血液指标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及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血液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血清IL-2、IFN-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919~-0.762,P0.05),血清TNF-α及Th2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85~0.923,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诊断、预后以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以及替雷利珠单抗对DLBCL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3例初治DLBCL患者作为DLBCL组,同期3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不同疗效的DLBCL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的水平。结果:DLBCL组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IPI评分越高、高Ann Arbor分期、有B症状、高β2-MG、高LDH及高CRP水平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6及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35例IPF患者(IPF组)和38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2、IL-4、IL-13的水平。结果 IPF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CD8+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5、3.06、-6.10、3.35,P均<0.05)。IPF组患者外周血中IFN-γ和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4和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13、4.03、-5.38、-8.28,P均<0.05)。结论 IP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发生变化,提示存在免疫系统紊乱,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IPF的发病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月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4):2033-2035
目的分析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调节性T(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Th)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1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检查的41例健康早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GF-β、IL-10)、NK细胞亚群(CD56~+CD16~-、CD56~+CD16~+、CD56~-CD16~+)及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Treg细胞分泌的TGF-β、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56~+CD16~-、CD56~-CD16~+NK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56~+CD16~+NK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周血IL-2、IFN-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4、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NK细胞亚群及Th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诊断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Hench-schonlein purpura,HSP)急性期T细胞亚群及B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期HSP患儿46例(HSP组)以及健康对照儿童30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25^+及B细胞CD19^+、CD19^+CD23^+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IL-4浓度。结果 HSP组CD3^+、CD3^+CD4^+、CD4^+/CD8^+、CD4^+CD25^+较对照组降低(P<0.01),CD3^+CD8^+较对照组升高(P>0.05)。HSP组B细胞CD19^+、CD19^+CD23^+及血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存在Th1/Th2失衡,Th2优势活化;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低下;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紊乱及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性脑炎(enteroviral encephalitis,EVE)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46例EVE患儿为EVE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EVE组CD8^+T淋巴细胞比率[(24.13±9.71)%]、CD3^+T淋巴细胞比率[(61.42±12.26)%]及血清IL-6[(41.63±34.26)ng/L]、TNF-α[(2.92±1.55)ng/L]、IFN-γ[(9.45±4.26)ng/L]水平高于对照组[(20.11±5.98)%、(57.94±10.53)%、(12.45±10.46)ng/L、(2.04±0.73)ng/L、(6.27±3.44)ng/L](P<0.05),CD4^+/CD8^+(1.37±0.75)、CD20^+T淋巴细胞比率[(0.87±0.75)%]、CD3^-CD16^+CD56^+T淋巴细胞比率[(7.87±5.26)%]、IgA[(0.45±0.32)g/L]、IgG[(7.67±1.35)g/L]及血清IL-2[(3.52±1.02)ng/L]水平低于对照组[1.83±1.23、(1.47±1.41)%、(13.23±6.11)%、(1.05±0.22)g/L、(8.02±1.42)g/L、(4.13±1.28)ng/L](P<0.05);EVE组CD4^+T淋巴细胞比率[(28.81±9.56)%]、IgM[(1.35±0.21)g/L、IL-4[(3.17±0.81)ng/L]与对照组[(30.95±9.22)%、(1.34±0.19)g/L、(3.12±0.86)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调节紊乱、体液免疫紊乱可能参与EV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及对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51例PPROM患者(观察组)根据胎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非绒毛膜羊膜炎组16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25例和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10例,选择相同孕周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Pearson法分析TLR4mRNA与血清IL-6、CR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mRNA(0.726±0.048)及血清IL-6[(16.09±2.09)ng/L)]、CRP[(13.62±1.89)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61±0.026、(8.81±1.14)ng/L、(5.15±0.77)mg/L](P0.01);PPROM各亚组中,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 mRNA(0.906±0.072)及血清IL-6[(35.52±3.93)ng/L]、CRP水平[(28.36±4.32)mg/L]均高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0.755±0.053,(20.63±1.85)ng/L,(15.04±2.54)mg/L]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0.543±0.036,(11.92±1.27)ng/L,(9.32±1.47)mg/L](P0.01),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mRNA表达与血清IL-6(r=0.473,P=0.019)和CRP(r=0.356,P=0.028)均呈正相关。结论 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 mRNA表达上调,可作为早期预测PPROM患者绒毛膜羊膜炎的指标,联合检测TLR4mRNA、IL-6和CRP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乙肝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迭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细胞因子Th1(IFN-γ),Th2(IL-4)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CD4+细胞数下降,CD8+细胞数增加,但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肝硬化组CD3+,CD3+CD4+细胞减少,CD3+CD8+细胞增加,CD3+CD4+/CD3+CD8+比值下降,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IFN-γ表达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4表达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Th1类细胞因子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28例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27例(15例患者,12例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治疗对其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CD8^+,CD4^+CD25^+增高(P〈0.01),CD3^+与CD4^+降低(P〈0.01);血清细胞因子IFN-γ水平和IL-10水平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和降低(P〈0.01),经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趋向正常。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紊乱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浆miR-223、miR-21水平变化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MPP患儿120例(观察组)及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miR-223、miR-2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miR-223、miR-21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miR-223、miR-21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MPP患儿血浆miR-223、miR-21水平较高,且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IST后6个月血液学反应(HR)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本中心连续收治的94例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环孢素A(CsA)治疗的SAA/VSA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符合入组条件的26例患者IST前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与IST后6个月H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ST前淋巴细胞比例(Lym%)和绝对值计数(Lym#)、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和CD19^+B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细胞因子(包括IL-1、IL-2、IL-4、IL-6和TNF-α)水平,在SAA和VSAA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IST后3个月和IST后6个月相比较,上述各参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有效组IST后3及6个月Lym%、Lym#、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B细胞#、IL-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无效组IST后3及6个月仅Lym%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ST后3个月,有效组Lym#、CD3^+T细胞#及CD4^+T细胞#显著高于无效组。结论: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所反映的免疫抑制程度,以及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所反映的免疫重建,可能影响造血恢复和早期血液学反应。免疫重建过程在IST后3月内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IL-12、γ-干扰素(IFN-γ)、IL-4因子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及CD3^+、CD4^+、CD8^+、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IL-2、IL-12、IFN-γ、Th1/Th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桑夏苓术汤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10例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桑夏苓术汤。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疾病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1β、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高于对照组,咳嗽、发热、肺湿啰音及憋喘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夏苓术汤可减轻SAP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缩短疾病改善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在HSP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51例HSP患儿急性期和40例健康查体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和NK细胞(CD16++CD56+)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儿童比较,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8+及NK细胞(CD16++CD56+)数量明显减低(P0.01),CD8+和CD19+细胞比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测定对HSP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crowave ablation on T-lymphocyte subsets and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aterial and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45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by microwave ablation before treatment, one week and one month after treatment. T cells (CD3+, CD4+ and CD8+?cells), CD4+?CD25+?Tregs, and CD16+?CD56+?NK cells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Levels of cytokines (IL-2, IFN-γ, TNF-α, IL-12, IL-4, IL-6, IL-8, and IL-10) were determined by a Luminex 200 analyzer.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CD3+ cells, CD4+ cells and IL-1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one month after the microwave ablation treatment, while IL-4, IL-10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s: Microwave ablation could relieve the suppression of immune function caused by tumors, promote the deviation of Th2/Th1, and improve immun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HFMD患儿56例作为病例组,年龄8个月~6岁;另外选取48例健康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2、IL-23和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总数(61.22±8.68)%、CD4^+ (42.46±7.53)%、CD8^+(22.82±7.82)%、CD4 ^+/CD8^+ (2.78±0.38)%比较,病例组T淋巴细胞总数(46.26±12.32)%、CD4^+ (25.56±6.86)%、CD8^+(13.22±4.67)%、CD4^+/CD8^+(1.62±0.21)均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12.32±1.05)μg/L、IL-22(15.14±3.65)pg/mL、IL-23(16.46±0.96) pg/mL和TNF-α(1.87±0.23) pg/mL比较,病例组IL-17水平(33.21±3.56) μg/L、IL-22(48.18±7.83) pg/mL、IL-23(38.2±1.66) pg/mL和TNF-α(3.02±0.46) pg/mL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2、IL-23和TNF-α参与手足口病免疫机制与炎症反应,对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福州地区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选取福州地区0~18岁健康儿童593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0~28d)、婴儿组(~12个月)、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7岁)、学龄组(~12岁)和少青组(~18岁),采集外周血以美国BD公司生产的四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NK细胞CD3-CD16+CD56+及淋巴细胞活化指标CD4+CD38+、CD4+AntiHLA-DR+、CD8+CD38+、CD8+Anti-HLA-DR+的百分率和绝对计数,以Multi SET软件获取数据并分析结果,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百分位数法,采用95%可信区间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除CD3-CD16+56+绝对计数在各年龄组间无差异外,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活化指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CD3+绝对计数、CD3+CD4+、CD4+CD38+百分率和绝对计数、CD4+/CD8+比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降低趋势。CD4+Anti-HLA-DR+的百分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新生儿组CD3+、CD3+CD4+、CD4+CD38+、CD8+CD38+的百分率和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CD3-CD19+、CD8+AntiHLA-DR+的百分率和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其它年龄组。在不同性别之间CD3+CD4+和CD3-CD19+、CD4+CD38+、CD4+Anti-HLA-DR+和CD8+CD38+的百分率和绝对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女童明显低于男童。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参考值高于成人。结论健康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分布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别,由于这种差别细微,可以在同一种族同一区域建立统一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本研究成功建立福州地区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的正常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重型和普通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变化,以期完善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多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检测155例SARS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 普通型组与重型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CD3 CD4 、CD3 CD4-CD8-、NK、CDl9 CD5 、CD45RA CD4 、CD45RO CD4 、CD28 CD4 、CD28 CD8 、CD28 CD8-、CD95 CD4 等亚群的绝对值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低于健康人,且重型组低于普通型组。结论 SARS患者的大部分淋巴细胞及亚群均受到破坏,以T淋巴细胞功能减低最为显著。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绝对值和百分比对于反映SARS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均有意义。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检测有望成为新的SARS实验诊断与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