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齐墩果酸的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的吸附量,齐墩果酸的含量和齐墩果酸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大孔吸附树脂提取齐墩果酸的工艺条件.结果AB-8型树脂对女贞子中齐墩果酸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可用于提取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工业化生产,其工艺条件为齐墩果酸最大吸附量为108 mg·g-1,吸附流速为2 BV·h-1,洗脱剂为95%乙醇,解吸流速为2 BV·h-1.洗脱液经浓缩,乙醇溶解,活性炭脱色,重结晶得到结晶性粉末齐墩果酸,熔点为306~308℃,产品纯度大于98%,提取率平均达89.58%.用IR表征了产物结构.结论 该工艺简单易行,提取率高,可用于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L-精氨酸齐墩果酸复合物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娟  吴常伟  钟家亮 《中国药师》2009,12(10):1386-1388
目的:制备L-精氨酸齐墩果酸复合物,拓宽齐墩果酸的给药途径。方法:利用超声法、搅拌法、回流法制备L-精氨酸齐墩果酸复合物,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P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对L-精氨酸齐墩果酸复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同时对L-精氨酸齐墩果酸复合物的超声制备工艺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L-精氨酸与齐墩果酸形成了新的复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制备,反应物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溶剂为80%乙醇,反应时间为90min。结论:优化的L-精氨酸齐墩果酸复合物制备方法简捷实用,有助于提高齐墩果酸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齐墩果酸微囊的制备及溶出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微囊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自制的齐墩果酸微囊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10nm。结果:齐墩果酸质量浓度在4~1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其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为1.15%)。同时测定齐墩果酸微囊和市售齐墩果酸片剂的体外溶出度大小,齐墩果酸微囊30min时溶出度为(76.2±1.9)%,片剂的溶出度为(15.8±1.0)%(P〈0.01)。结论:齐墩果酸微囊制备方法简单,可显著提高齐墩果酸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牛膝中齐墩果酸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以对硝基苯甲酰氯为衍生化试剂,对齐墩果酸分子中的羟基进行苯甲酰化,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95∶5)为流动相,在254nm波长处检测。结果齐墩果酸衍生化产物线性回归方程为:Y=85197X+22550(r=0.9998),表明齐墩果酸衍生产物在2.0~6.0μg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所建立的柱前衍生化HPLC-UV可用于牛膝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齐墩果酸与对硝基苯甲酰氯反应,衍生物为对硝基苯甲酸齐墩果酸酯,紫外检测波长由210nm红移至254nm,与以往方法比较,大幅改善了测定效果,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为牛膝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象青  刘圣  方焱  张善堂  成守玲 《安徽医药》2009,13(11):1345-1347
目的建立可以同时测定屏风扶正颗粒女贞子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ODS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100 ml加0.08 ml冰醋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20nm。结果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3125-10μg,熊果酸进样量在0.15625-5μg线性良好。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回归方程为Y奇墩果酸=342240C-189.93(r=0.9999)与Y熊果酸=300732C+9.8905(r=0.9999)。精密度试验结果: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RSD分别为0.36%与0.82%。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RSD=1.10%)与97.5%(RSD=0.4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为屏风扶正颗粒女贞子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测定提供了一个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盛睿 《黑龙江医药》2010,23(2):146-147
目的1建立齐墩果酸片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旋光法。结果:线性范围0.8mg~4.0mg,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2.72%。结论:方法准确、可靠,为控制齐墩果酸片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齐墩果酸的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的吸附量,齐墩果酸的含量和齐墩果酸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大孔吸附树脂提取齐墩果酸的工艺条件。结果AB-8型树脂对女贞子中齐墩果酸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可用于提取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工业化生产,其工艺条件为:齐墩果酸最大吸附量为108mg·g-1,吸附流速为2BV·h-1,洗脱剂为95%乙醇,解吸流速为2BV·h-1。洗脱液经浓缩,乙醇溶解,活性炭脱色,重结晶得到结晶性粉末齐墩果酸,熔点为306~308℃,产品纯度大于98%,提取率平均达89.58%。用IR表征了产物结构。结论该工艺简单易行,提取率高,可用于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齐墩果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之二。首次报道齐墩果酸香草醛酯的合成。方法①DCC/DMAP法制备目的物。②利用齐墩果酸-三氟乙酸混合酸酐作为酰化剂制备目的物。结果2种方法均得到产物,但收率有明显差异。结论方法2优于方法1,目的物的结构经IR、^3HNMR、MS确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并考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重染色法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结果随着齐墩果酸浓度的升高,抑制率显著增加,呈现明显的时间与剂量相关性;齐墩果酸在25.0、50.0、100.0μmol/L作用12 h时,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细胞的总凋亡率随着齐墩果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细胞中ROS水平随着齐墩果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细胞内的MMP水平随着齐墩果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齐墩果酸通过调节ROS和MMP体外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7):929-932
目的:建立测定藏药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并比较其不同部位之间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测定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全草、地上部位和地下部位)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甲醇-0.1 mol/L乙酸铵溶液(88∶12,V/V),流速为0.2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65~1 065μg/m L(r=0.999 6)、18.8~1 880μg/m L(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95%(RSD=1.24%,n=9)、98.12%(RSD=2.13%,n=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不同药用部位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低整体趋势为地上部位>全草>地下部位;翼首草全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平均总量为0.35%,地上部位中为0.56%,地下部位中为0.09%。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合于藏药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翼首草地上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较全草、地下部位高,建议使用地上部位入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齐墩果酸滴丸生产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齐墩果酸超微粉滴丸并与齐墩果酸普通滴丸相比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出度测定。结果:齐墩果酸浓度在0.020 74~0.072 59 m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n=6);溶出度均一性良好;45 min时齐墩果酸滴丸的溶出度达到95.24%,远高于普通滴丸(82.36%)、胶囊剂(75.32%)和分散片(52.17%)。结论: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的齐墩果酸滴丸剂各项指标均优于未处理过的,超微粉碎技术用于齐墩果酸滴丸生产可显著改善滴丸的性状及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枇杷叶提取物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C18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220 nm;流动相:甲醇-水(94∶6,每100 mL加0.08 mL冰醋酸);流速:0.6 mL·min-1;柱温:25 ℃.结果: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45~2.70 μg范围内,熊果酸进样量在0.46~2.7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RSD为3.15%)和97.7%(RSD为2.97%).结论:该法方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枇杷叶提取物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齐墩果酸滴丸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齐墩果酸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齐墩果酸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mm,5 μm),波长210nm,流动相为乙腈-0.5%的冰醋酸(90:10),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 48~0.131 g·L-1;R2为0.999 8.滴丸中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7%,RSD为0.99%(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齐墩果酸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牛膝中齐墩果酸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以对硝基苯甲酰氯为衍生化试剂,对齐墩果酸分子中的羟基进行苯甲酰化,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95∶5)为流动相,在254 nm波长处检测。结果 齐墩果酸衍生化产物线性回归方程为:Y=85 197X+22 550(r= 0.999 8),表明齐墩果酸衍生产物在2.0~6.0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所建立的柱前衍生化HPLC-UV可用于牛膝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齐墩果酸与对硝基苯甲酰氯反应,衍生物为对硝基苯甲酸齐墩果酸酯,紫外检测波长由210 nm红移至254 nm,与以往方法比较,大幅改善了测定效果,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为牛膝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邹盛勤  罗小凤 《安徽医药》2005,9(11):826-827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原料及片剂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同时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建立了齐墩果酸峰纯度的鉴定方法. 方法色谱柱为Nova-Pak C18,流动相为乙睛-水(65∶ 35),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齐墩果酸在3.48~17.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检出限为0.3 mg·L-1 (3σ),平均回收率为99.5%. 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适于对含有该成分的药物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齐墩果酸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经过筛选处方和优化工艺,将齐墩果酸制成滴丸,同时建立齐墩果酸含量测定和体外溶出度测定的方法.方法以滴丸的溶出度、外观质量及丸质量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优良的处方和成型工艺,采用RP-HPLC测定含量.结果筛选出了优良的处方和成型工艺,处方简单,工艺可行,制备的齐墩果酸滴丸质量稳定,质控方法准确可靠.结论筛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最佳成型工艺,滴丸外观性状好、含量准确,丸重差异小,齐墩果酸的溶出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胶囊的含量.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90:1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齐墩果酸在1.018~10.18ц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齐墩果酸平均回收率99.6%,RSD=0.8%.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齐墩果酸胶囊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瘤果槲寄生及其3种寄主植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对瘤果槲寄生及其寄主植物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齐墩果酸、熊果酸采用乙醇超声提取30 min,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甲醇-乙腈-0.05%醋酸铵溶液(12∶67∶2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91~313 mg·L-1(r=0.999 8)和8.15~652 mg·L-1(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7%和99.75%。结论:瘤果槲寄生含齐墩果酸,不含熊果酸。瘤果槲寄生与其寄主齐墩果酸含量没有直接关系,为其自身固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齐墩果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 MS)浓度测定方法,并用于溶出度实验时溶出液中齐墩果酸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齐墩果酸固体分散物溶出度实验中齐墩果酸的浓度。结果: 在0. 2 ~12. 8mg·L-1的浓度范围内,齐墩果酸线性关系良好(r= 0. 999 7 ),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8. 6 %, 99. 3 %, 102. 4 % (n=5),日内RSD低于5. 0 % (n=5),日间RSD低于10. 0 % (n=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杂质干扰少,可用于齐墩果酸溶出度实验的研究及制剂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产果酸联合清痘术和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中轻度寻常痤疮患者病例60例,根据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分为果酸组(n=26)及联合组(n=34)。所有患者常规行果酸治疗,频率为每四周一次,其中果酸组运用国产果酸溶液进行治疗,果酸治疗后3d行清痘术;联合组则在果酸治疗及清痘术后联合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治疗,于清痘术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平时于洁面后涂抹,每日2次。以2~4次果酸及清痘术为一个疗程,于开始治疗后4、8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然后进行比较,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后随访1月,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4周及8周时,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果酸组(χ~2=4.517,4.412,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果酸组(P 0.05)。结论国产果酸联合清痘术及莫匹罗星软膏能有效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起效相对作用快,同时安全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