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患者女性,37岁,因刺激性咳嗽2月余,气促2月,于1991年6月10日以“左下肺包块”入院。入院前2月余曾有发热,T38℃,咯铁锈色痰及左胸疼痛史,历时10天。无消瘦。胸片及CT均示:左下肺块影,B超示:肺内包块有液化。用多种抗生素1月余,用异烟肼、利福定、链霉素半月余,仍有轻微咳嗽。入院后1次胸片、2次胸CT均示“左下肺有4cm×6cm大小的块影”,支纤镜示“左下叶支气管粘膜肿胀、管腔略变窄。”痰及支纤镜灌洗液均未查见癌细胞。予以正规抗炎20天,继续抗结核半月,复查胸片示“左下肺基底段致密模糊,炎性假瘤?”B超示”肺内包块有液化”,经皮肺穿刺检查见较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发现腹部包块1天入院。妇科检查:脐下两指可及一包块,活动欠佳、无压痛。彩超示:陶氏腔积液,左下腹混合性包块(畸胎瘤?)。肿瘤标志物:CA19—9为99.6U/ml,AFP、CEA、CA153、CA125均在正常范围内。入院诊断为“卵巢肿瘤?”。  相似文献   

3.
杨彬  张勋柱 《四川医学》2000,21(9):844-845
例 1,男 ,75岁。因右颈部疼痛 15天加重 4天于 3月 2 2日入院。右颈部持续性疼痛吞咽时加重 ,并可扪及一包块 ,4天前加重 ,包块发红、肿胀 ,无明显畏寒发热 ,T37.5℃。右颈扪及一约 6.0 cm× 5.0 cm大小 ,表面结节状 ,质稍硬 ,有波动感 ,与周围组织欠清 ,压痛明显的包块 ,并随吞咽上下移动。咽稍充血 ,扁桃体 °肿大。血 Rt:WBC7.1× 10 9/ L ,N 0 .83,L 0 .17。 T3及 T4 正常。诊断甲状腺脓肿 ,切开引流出黄色脓液约 15ml,脓腔达气管后方 ,用 H2 O2 、生理盐水冲洗后油纱填塞 ,第 2 ,3天 ,置盐水纱条引流 ,引流量逐日减少 ,并经抗感…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工人.因枕部头皮包块1月余,针吸活检后包块进行性长大10天入院.刚发现时包块约黄豆大小,近10天来约增长了一倍.  相似文献   

5.
一名有肠旋转不良、非梗阻性环状胰以及婴儿期Ladd手术病史的4岁拉丁美洲裔男童表现为反复严重胃肠道出血,检查显示在小肠近端有一巨块,在开腹手术时包含有包块的空肠近端节段被切除,病理检查显示为一个巨大的腔内息肉,由异位的胃黏膜组成。该患儿在10个月以后又表现为反复出血  相似文献   

6.
<正> 刘荣柱(金寨县医院外科)报告:患者男,13岁,于1980年9月28日阵发性腹疼伴呕吐二天入院。自幼有左斜疝史,嵌顿后常自行还纳。于9月26日又嵌顿,经自行还纳后仍阵发性腹疼,诊断为肠梗阻,急诊入院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左下腹膜前有一包块约6×4cm大小,一段肠管进入包块内。因行经右腹直肌切口,无法松解。将包块回复原位,改用疝手术切口,疝囊内嵌入一段6cm肠管。肠管无坏死送入腹内,住院10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3岁,一年前发现下腹渐隆起,无不适,近一周来出现尿频,尿急,下腹明显膨隆,于1984年4月7日入院。体检:下腹明显隆起,脐左下方可扪及-14×8cm囊性包块,无压痛,包块下缘已入盆腔,导尿后包块无明显缩小。小便常规,肾功能及腹部平片均未发现异常。B超提示为囊性包块,可能与左肾有关。术前诊断:1.左侧卵巢囊肿,2.肠系膜囊肿。剖腹探查发现囊肿位于后腹膜,与周围无粘连,分离包块,见下缘为一盲端。肿块内为黄色澄清液体。将包块托起,见后方连接一直径约2.5 cm的管腔,腔内充满液体。管腔沿后腹膜向上延伸,汇入左  相似文献   

8.
男孩,5天,于1964年5月25日因反复呕吐3天入院。体检:腹部未触到包块。X线透视见左中腹小肠充气及少数液平面。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剖腹见空肠下段套叠达10厘米,套入部呈黑色坏死,长3厘米,并有一小穿孔,肠腔內有一息肉。乃行肠切除对端吻合术。病儿住院10天痊癒出院。  相似文献   

9.
940564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诊断/周克力一//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一1”3,9(2).一103~104 20例年龄29~45岁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病史6个月~20年。痛经16例,月经异常20例.原发不孕15例,继发不孕3例,盆腔包块15例,子宫增大U例,子宫后倾活动受限12例,盆腔触痛性结节8例,20例术前均作B超:囊性包块14例,囊实性块3例,实性块3例。双侧附件包块及单侧附件区包块各10例.与手术及病理检查对照,其包块物理学性质符合率为10。%,诊断准确率为85纬(3例实性型B型均误诊为卵巢肿瘤)。本文12例做了月经前后B超对照,其包块大小,形态…  相似文献   

10.
卢士琴 《安徽医学》1993,14(6):48-49
<正> 我院治疗稳定型,包块型宫外孕,既往仅用活血化瘀中草药煎剂,煎剂虽能稳定病情,但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恢复较慢,疗效欠佳。后经改用结晶天花粉加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初步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10例患者除外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伴失血性休克。随机选择10例稳定型,包块型宫外孕作为治疗对象。二、诊断依据 1.有停经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史。 2.有腹痛史,且经“B”超及妇检证实有附件包块。 3.血β-HCG>3.1~(1u)/L。本组8例停经40~50天,1例37天,1例64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8岁,两个多月前因被车撞倒于外院B超检查发现腹部囊性包块,当时无腹痛,10天后(即1997年8月12日)到本院B超检查,于腹腔探及一囊性包块,上至剑突下.右上界紧邻肝脏脏面,左上界至脾窝,下达骼窝,包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内见众多不规则排列囊腔断面.互不相通,囊内透声好,诊断:腹腔囊性包块,大网膜囊肿,1997年1O月29日因突发腹痛伴发热1天再次B超检查,与1997年8月12日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及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消化道钡餐和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病人术前消化道钡餐和MSCT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征象分析病变性质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理检查显示,2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间质瘤17例,肠道间质瘤11例,胃及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消化道钡餐诊断胃间质瘤9例,肠道间质瘤5例;良性11例,包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生长为主;恶性3例,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或不清。MSCT诊断胃间质瘤15例,肠道间质瘤10例;良性16例,包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外生长均有,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恶性9例,多为腔外生长的不规则包块,体积较大(>5cm),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病变中心可出现大片低密度影,其中2例出现肝转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消化道钡餐及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准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对设计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科于2014年10月收治左小指内生软骨瘤不典型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2岁,主因左小指包块10年、疼痛1周入院.患者缘于10年前无意中触及左小指掌侧中节指骨部位一包块,无异常不适,体积逐渐增大.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包块处疼痛,无夜间痛,遂于我院就诊.行左手X线片及CT检查,诊断为“左小指内生软骨瘤”.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史10年,规律服药治疗.专科查体:左小指中节指骨肿胀,局部皮肤及色泽正常,包块表面皮肤未见溃破,包块压痛阳性,大小约2cm×2cm×1cm,质硬,活动度差,与周围软组织轻度粘连.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性,5岁。左大腿上段外侧皮下长小结40多天。40多天前其母给患儿洗澡无意发现左大腿上段皮下可扪及-2.5cm×2.5cm之包块,略高出皮肤,表面微红。包块逐渐长大至4.5cm×4.5cm,用抗炎、皮质激素治疗后,包块缩小至3cm×3cm。后去华西医大住院部外科会诊为炎性包块,停用激素,包块又迅速长大(7cm×8cm×8cm),表面皮肤呈桔皮样,中央明显凹陷,有轻微压痛,体温38.5℃左右,肝脾胰不肿大,血象基本正常。手术见: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9岁,已婚,农民,因停经50^+天,尿频并发现下腹包块10天来诊。患者以往月经规律,现停经50^+天,停经后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感,于10天前出现无诱因的尿频,每日6~8次,无尿痛、尿急及排尿困难,无阴道流血,并于下腹部扪及包块,约拳头大,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热,10天来下腹部包块无明显增大,因怀疑为怀孕而来诊。B超示:“子宫肌瘤、宫外孕”收入站。  相似文献   

16.
<正>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发生在白血病的任何时期,但多见于白血病病人缓解期,以头部多发性包块及颅内高压为首发症状者少见,现报告1例。患儿,男性,4岁。因不规则发热2月余,头部包块10余天入院。患儿于2月前出现不规则发热,  相似文献   

17.
1987~1989年,我院收治原发性骨平滑肌肉瘤2例,分别位于长骨的骨干及骨骺端,均经手术、X线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26岁,无明显原因左股下部疼痛伴包块1年。初病时为阵发性胀痛,经摄X线片检查左股骨及膝关节,骨质无变化。按关节炎治疗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且以夜间为甚,并发现疼痛部位有包块。查体:左膝上方约10cm处有一包块,表面不红,质硬,不活动,轻微压痛。X线片:左股骨下1/3处,骨质浓淡不均,呈片状溶骨性破坏,其间有斑片状钙化影,髓腔消失,边界不清,无骨膜反应;有病理性骨折,并向外成角30度。外院按左股骨干结核作过一次病灶清除术、植骨术及石膏固定治疗。3月后左股下段包块并未消失,且日趋增大,生长迅速,疼痛难忍,第二次入院,要求截肢,解除痛苦。查:左股下端肿胀明  相似文献   

18.
游永涛 《中原医刊》2002,29(10):34-34
我院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月采用穿刺抽脓治疗阑尾脓肿 3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15~ 72岁 ,平均 42岁。主要临床表现 :全组病例均有右下腹疼痛。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时间 4~ 11天 ,平均 8天。有畏寒 ,发热 2 4例。右下腹均可扪及压痛性包块。辅助检查 :血象升高 2 7例 ;B超均显示右下腹液性包块。1 2 治疗及转归 :全组病例均在全身联合使用有效抗菌药物 (常用氨苄青霉素 +庆大霉素 +甲硝唑 )治疗的同时 ,采用右下腹包块穿刺抽脓 ,并向脓腔注入适量的庆大霉素及甲硝唑。抽出脓液…  相似文献   

19.
张子愚(江北县水土镇医院)报道:朱某,男,5岁。入院前一天跌伤腹部,家长发现其下腹部有一巨大包块。检查:包块主要占据左下腹,上下径13.5cm,左右径14.5cm,固定。穿刺包块,抽出浆液性血性液体;镜下见穿刺液红细胞(?),白细胞少许.超声波检查:包块内有4.5cm液平段.  相似文献   

20.
黄峥  唐家龄  王一斌 《海南医学》2004,15(2):25-26,28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的监测及其恶性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中11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卵巢恶性肿瘤11例,占9.6%,以上皮来源为主(10例,占90.9%);103例为附件良性病变,占90.4%,其中卵巢肿瘤61例(59.2%),非赘生性囊肿42例(40_8%)。12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经随访2—6月附件包块消失,6例包块无明显变化仍继续随访,未发现恶变倾向。恶性肿瘤包块多为双侧混合性.直径>10cm,伴腹水及CA125升高,良性包块常为单侧单房囊性,直径<10cm,无腹水及CA125升高,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一侧附件5cm以下单房囊肿恶性风险低,可以定期随访,不必急于手术;而10cm以上双侧附件混合性包块,特别是伴乳头或实性区域,有增厚分隔,合并CA125升高及腹水者恶性风险高,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