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肥胖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研究发现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常用的肥胖指标如皮褶厚度、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腰围及体脂分布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同时简单介绍了减肥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岩  徐飞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102-103
目的:采用测定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标准判定肥胖,并与体质量指数标准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5/09本溪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和本溪市中心医院循环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患者25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20例,男50例,女70例。冠心病患者130例,男80例,女50例,年龄50~65岁。同期选择的健康成人120人,男60人,女60人。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法,测量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部皮褶厚、肩胛下角部皮褶厚、髂前上棘部皮褶厚和小腿部厚皮褶厚6项指标。利用体脂含量和体质量指数法判定肥胖。男女性体质量指数≥25kg/m^2为肥胖,男性体脂≥20%,女性体脂≥25%判定为肥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7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肱三头肌部皮褶厚、肩胛下角部皮褶厚、髂前上棘部皮褶厚和小腿部厚皮褶厚及体脂含量均大于健康组。②用体脂含量法判定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比率均明显高于健康成人[男性冠心病组56%(45/80);男性糖尿病组70%(35/50);女性冠心病组30%(15/50);女性糖尿病组27%(19/70);男性健康组20%(12/60);女性健康组8%(5/60),(r&;gt;6.63,P&;lt;0.01)】。③采用体质量指数为标准判定肥胖的发生与体脂含量方法基本一致[男性冠心病组54%(43/80);男性糖尿病组68%(34/50);女性冠心病组32%(16/50);女性糖尿病组27%(19/70);男性健康组20%(12/60);女性健康组8%(5/60),(r&;gt;6.63,P&;lt;0.01)]。结论: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体脂含量标准与体质量指数标准对肥胖的判定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测定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标准判定肥胖,并与体质量指数标准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5/09本溪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和本溪市中心医院循环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患者25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20例,男50例,女70例。冠心病患者130例,男80例,女50例,年龄50~65岁。同期选择的健康成人120人,男60人,女60人。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法,测量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部皮褶厚、肩胛下角部皮褶厚、髂前上棘部皮褶厚和小腿部厚皮褶厚6项指标。利用体脂含量和体质量指数法判定肥胖。男女性体质量指数≥25kg/m2为肥胖,男性体脂≥20%,女性体脂≥25%判定为肥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7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肱三头肌部皮褶厚、肩胛下角部皮褶厚、髂前上棘部皮褶厚和小腿部厚皮褶厚及体脂含量均大于健康组。②用体脂含量法判定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比率均明显高于健康成人犤男性冠心病组56%(45/80);男性糖尿病组70%(35/50);女性冠心病组30%(15/50);女性糖尿病组27%(19/70);男性健康组20%(12/60);女性健康组8%(5/60),(χ2>6.63,P<0.01)犦。③采用体质量指数为标准判定肥胖的发生与体脂含量方法基本一致犤男性冠心病组54%(43/80);男性糖尿病组68%(34/50);女性冠心病组32%(16/50);女性糖尿病组27%(19/70);男性健康组20%(12/60);女性健康组8%(5/60),(χ2>6.63,P<0.01)犦。结论: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体脂含量标准与体质量指数标准对肥胖的判定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宏超  高方 《现代康复》2001,5(7):15-17
肥胖是主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研究发现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主要就常用的肥胖指标如皮褶厚度、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0、腰围及体脂分布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同时简单介绍了减肥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临床荟萃》2006,21(18):1308-1308
最近的研究证据显示,肥胖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痴呆、大脑皮质萎缩以及白质超强(whitematter hyperintensities)的风险。Rachel Whitmer及其同事对近9000名参加者进行了接近30年的跟踪研究.以评估体重和肥胖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影响。体重目标包括肩膀下和后上臂的皮褶厚度。4岁以后有较高皮褶厚度的人发展成阿尔海默病的风险高于皮褶厚度较小的人。肩膀下皮褶厚度最高的人,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皮褶厚度最少的人高出接近3倍。后上臂皮褶最厚者比最薄者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的风险高出2.5倍。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认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是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子,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在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医学》2006,37(8):521-521
据2006-05-12《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报道,Rachel等对9000名参加者进行了30年的跟踪研究,以评估体重和肥胖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影响、体重目标包括肩膀下和后上臂的皮褶厚度:结果显示,4岁以后皮褶较厚的人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高于皮褶较薄的人:肩膀下皮褶最厚的人,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皮褶最薄的人高出接近3倍:后上臂皮褶厚度最厚者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皮褶最薄者高出2.5倍。  相似文献   

8.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综合干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5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综合干预治疗 ,设置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结果肥胖儿童经治疗后 ,血压、BMI、皮褶厚度、血脂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性降低。其中关键是使肥胖儿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其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16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对照组(BMI 18.5~24kg/m2,65例)与肥胖组(BMI≥28kg/m~2,51例),观察比较PCI手术前后肥胖组和对照组NLR、HMGB1、NT-proBNP水平及随访2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死亡、心肌梗死等发生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将肥胖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分析肥胖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IC术后,患者NLR、HMGB1、NT-proBNP水平均明显改善,肥胖组NLR、HMGB1、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两组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脑卒中、血运重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MACCE及预后不良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NLR、HMGB1、NT-proBNP、高血脂、脑血管疾病是肥胖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PCI术治疗肥胖冠心病患者有利于改善NLR、HMGB1、NTproBNP水平。BMI、NLR、HMGB1、NT-proBNP、高血脂、脑血管疾病是肥胖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采用NRS 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针对性实施营养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甘油三酯、胆固醇、总蛋白以及白蛋白含量、体质指数、腰围、腹部皮褶厚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腹部皮褶厚度、腰围、体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体质、营养状况、高脂血症及肥胖,对于脑卒中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adiponectin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单纯性肥胖病人血清中的水平。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试验测定血清中adiponectin水平。结果 共测定 6 0名正常人 ,30例冠心病患者 ,2 2例高血压患者 ,32例糖尿病患者和 47例单纯性肥胖病人。adiponectin水平分别为 :冠心病组 ( 3 90± 1 36 )mg/L、高血压组 ( 3 6 1± 3 0 0 )mg/L、糖尿病组 ( 4 14± 2 19)mg/L、单纯性肥胖组( 4 0 2± 2 5 2 )mg/L与正常对照组 ( 9 82± 2 99)mg/L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adiponectin在冠心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和单纯性肥胖组中的水平下降 ;低adiponectin水平可能是肥胖致相关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随着冠心病(CHD)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近期研究认为,炎症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参与了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反映炎症的一个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28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182例晚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和226例非冠心病对照者(男<55岁,女<65岁)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三组入选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发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多[(2.01±1.22)个vs.(1.01±0.93)个,P<0.05],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男性比例高[52.8%(150/284)vs.28.3%(64/226),P<0.05].(2)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少[(2.01±1.22)个vs.(2.89±1.41)个,P<0.05];②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21.1%(60/284)vs.12.1%(22/182),P<0.05];③左心室射血分数值高(0.63±0.1 vs.0.61±0.12,P<0.05);④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比例高[45.4%(129/284)vs.19.8%(36/182),P<0.001],两组患者均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病变率高[83.8%(238/284)vs.90.7%(165/182),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高血压1.604~3.788(P<0.001),肥胖1.303~3.376(P=0.002),2型糖尿病2.040~7.771(P<0.001),吸烟1.783~5.488(P<0.001),早发冠心病家族史6.063~107.43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B=3.240,Exp(B)=25.522,95% CI:6.063~107.431,P<0.001].结论 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肥胖、饮酒等危险因素较少,但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高,单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即遗传倾向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后的监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瑞敏 《护理研究》2001,15(6):318-319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结构比例增加 ,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50 5] 。外科病人合并冠心病行非心脏手术的人数越来越多 ,任何非心脏手术均可引起此类病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而引发心血管危险事件[2 :2 4 1] (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Walton[3] 研究证实护理干预可改善这类病人的预后 ,术后密切监测与疾病相关指标 ,及时处理各种危险因素 ,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病人的存活率提高。1 冠心病病人行外科手术后监护  冠心病病人行外科手术后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骨密度及基本体质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04-03/06选择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系男生100人和英语系男生60人作为观察对象。以运动项目及运动频率为条件分成3组,体育专业组,体育人口组和对照组。体育专业组100人(中长跑专项组15人,排球专项组28人,足球专项组21人,短跑专项组16人,武术专项组20人;运动频次为大于5次/周);体育人口组30人(英语系体育人口,运动频次为每周三四次,对照组30人(英语系非体育人口,运动项目一般为排球和足球,运动频次一般为第周一两次,每次运动时间为不少于半小时的适于自身个体的强度运动)。年龄19~22岁。于运动处方实施2周后采用单光子吸收法测量观察对象的非优势手臂桡骨中远1/3处的骨密度;采用标准体质测量法对其基本体质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身高,坐高,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三围精密度为0.5cm),皮褶厚度为观察对象的肩胛骨下缘和上臂后部的脂肪厚度(测量精密度为0.1mm)。组间比较经双尾检验,P<0.05为显著性水平判断的标准。结果:160人均完成测量,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骨密度差异比较:体育人口组、中长跑专项组、排球专项组、足球专项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短跑专项组、武术专项组显著高于对照组。②各组基本体质指标值的差异比较:对照组的身高、坐高显著低于体育专业组;体质量和腰围明显小于体育专业组;胸围和握力明显低于体育人口组,显著低于体育专业组;而对照组上臂皮褶厚度与肩胛下角皮褶厚度大于体育人口组和体育专业组相比。③骨密度与基本体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握力指标、握力/身高指标与骨密度值有显著正相关(r=0.661,r=0.623,P<0.01),骨密度与其他体质指标(身高,坐高,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无相关性。结论:①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骨密度值有上升的规律。②握力、握力/身高与其骨密度值有显著正相关,握力和握力/身高可作为评价人体骨健康状况的间接指标。③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频率≥3次/周、运动时间≥30min/次的适宜于自身个体的高强度运动可作为年轻时期增进骨健康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16.
瘦素在肥胖哮喘小鼠气道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瘦素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制造肥胖模型,经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卵蛋白(OVA)制作慢性哮喘模型。45只雌性C57/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哮喘组,肥胖哮喘组,每组15只,于末次激发48 h内处死小鼠;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肺组织HE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ELISA法测定血清中瘦素水平。结果肥胖哮喘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以及气道管壁厚度和气道平滑肌厚度均较单纯哮喘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血清瘦素为(1 438.54±208.14)pg/mL,明显低于单纯哮喘和肥胖哮喘组[(1 677.75±214.36)pg/mL,(2 114.20±189.15)pg/mL,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气管壁厚度和气道平滑肌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通过瘦素参与了哮喘气道重构过程,纠正瘦素失衡有望成为肥胖哮喘患者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1  
冠心病(CHD)仍然是目前发达国家的首位死亡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迅速增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已知的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和缺乏运动等之外,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过程,局部或全身慢性炎症在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在斑块成分中占据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不同类型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实验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于2003-09/12选择韩山师范学院普系一、二年级学生175人为观察对象。按性别和身体状况分为8组,速度组(21人)、耐力组(23人)、力量组(23人)、灵敏组(23人)、柔韧组(23人)、增重组(23人)、全面发展组(21人)及瘦身组(18人)。采用经专家指导修改并确定的不同类型的健身运动处方(以提高人体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增重、全面发展及瘦身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健身运动方法的合理组合)在下午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锻炼持续时间12周,每周3次,40min/次(准备部分5min,基本部分30min和整理部分5min)。运动强度以基本部分平均心率来评定,要求达到130~150次/min。在实施健身运动处方前后采用国家体育总局规定使用的皮褶厚度计测量皮褶厚度(包括肩胛部、臂部、腹部)等指标,并运用体密度回归方程,成人男子身体密度=1.0863-0.00176×腹部皮褶厚度;成年女子身体密度=1.0709-0.00105×腹部皮褶厚度。通过测量的腹部皮褶厚度可间接推算出身体密度。再利用公式:体脂(%)=(4.570/身体密度-4.142)×100,瘦体质量=体质量×(1-体脂百分比),计算出体脂百分比和瘦体质量。实验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定为0.05和0.01。结果:175人均完成12周锻炼,全部测量指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类型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皮褶厚度的影响:男女速度组,力量组、耐力组、男全面组在锻炼后均较锻炼前表现出腹部皮褶厚度呈显著性减少(P<0.05)。而男女瘦身组表现出腹部皮褶厚度极显著性减少的效果(P<0.01)。男力量组、男女瘦身组肩胛部皮褶厚度也呈显著性减少(P<0.05)。②不同类型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脂百分比的影响:锻炼前男女各组体脂百分比均值都在最佳健康状况范围,男为12.85%~20.53%,女为18.47%~23.12%。锻炼后男女速度组,力量组、耐力组,男全面组体脂百分比下降显著(P<0.05)。而男女瘦身组下降呈极显著性(P<0.01)。男女各组体脂百分比均值趋向最佳体力状况范围,男为12.97%~18.59%,女为18.44%~21.39%。③不同类型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瘦体质量的影响:女力量组、男女耐力组,男灵敏组、女柔韧组,男全面组瘦体质量增加显著(P<0.05)。而男力量组,男女增重组瘦体质量增加非常显著(P<0.01)。其他组变化均不显著(P>0.05)。结论:①不同运动处方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学生身体成分,减少体脂含量、增加瘦体质量,改变体脂分布,促进身体健康发展。②各指标的变化呈多样性,对腹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体脂百分比和瘦体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而对臂部皮褶厚度没有显著性影响,这可能与运动处方的特点及体脂的分布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校普通系和体育系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现状及肥胖发生率。方法:测试在2006-06进行。选择湖北省长江大学二、三年级大学生665人,年龄19~22岁,其中体育学院学生235人(男172人,女63人),普通院系学生430人(男232人,女198人)。所有受试者测试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厚、肩胛下皮褶厚,计算体脂百分比、瘦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评估肥胖发生情况(男生体脂百分比>18%,女生体脂百分比>25%为肥胖)。结果:665人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肥胖检出率:普通系男生为5.2%,女生为6.5%;体育系男生为1.4%,女生为3.5%。普通系高于体育系(P<0.01)。②体脂百分比:体育系男生低于普通系男生[(11.46±1.49)%,(13.50±2.44)%,t=-1.73,P<0.01];体育系女生也低于普通系女生[(13.50±2.44)%,(22.69±3.71)%,t=4.77,P<0.01],但普通系学生的均值仍在正常范围内。③除腹部脂肪外,体育系男生身体成分的各指标均优于普通系男生(P<0.01);除肩胛下皮褶厚度外,体育系女生身体成分的各指标均优于普通系女生(P<0.01)。结论:①该校大学生肥胖发生率不高。提示大学生只要坚持一般的身体锻炼就可达到健身防止肥胖的目的,不必追求大运动量。②体育系大学生的体质量和瘦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系大学生。③运动可改变身体局部脂肪的分布,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过渡期国家肥胖正在呈上升趋势 ,并已达到流行的比例。在美国有 1/ 3的成人和 1/ 5的青少年体重超重。在幼童当中肥胖的流行也在增强。这样 ,在过去几十年里 ,不仅肥胖越来越流行 ,而且肥胖的儿童越来越肥胖。特别令人担忧的是肥胖的青少年成年后肥胖的可能性更大。面成年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癌症的高度相关已被研究所证实。另外 ,由于社会的歧视 ,肥胖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肥胖儿童除了有患成年疾病和病死的风险外 ,最近研究也证明 ,肥胖儿童在其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有患多种慢性并发症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