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裘磊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801-801
腮腺瘤又称腮腺混合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分泌物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临床上将腮腺混合瘤视为"临界瘤",即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式.近年来,笔者应用普济消毒饮加减针对不适宜手术、术后复发以及转移性腮腺瘤患者33例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腮腺肿块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疾病,超声可直接探测肿块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依此做出诊断。笔者收集我院96例腮腺肿块,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与B超对照,做以下分析。1资料与方法 本组96例病例中,男47例,女49例;年龄12~79岁,平均为49岁。经手术和病理诊断为:多形性腺瘤53例、单形性腺瘤3例、腺淋巴瘤6例、乳头状囊腺瘤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3例、乳头状囊腺癌3例、腺癌9例、腺样囊性癌6例、粘液表皮样癌4例。腮腺恶性肿瘤占本组的26.1%,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  相似文献   

3.
目的:目前腮腺肿瘤的临床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不同类型的腮腺肿瘤手术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根据肿瘤病理学性质及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诊疗方式探讨,来腮腺肿瘤临床治疗方式很有裨益。方法:所有65例腮腺肿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依据临床诊断,肿瘤大小、部位和性质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中,行腮腺局部区域性肿瘤切除术的10例,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的18例,肿瘤加腮腺全叶切除保留面神经的20例,肿瘤加腮腺全叶切除不保留面神的8例经,肿瘤加腮腺全叶切除并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9例。结论:所有65例腮腺肿瘤患者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3例,发生于肿瘤加腮腺全部切除术;涎瘘2例与皮下积液3例,发生于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随访36年,复发2例,复发率3.08%,死亡1例,死亡率1.54%,大多数患者腮腺术后凹陷不明显,术后瘢痕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应用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耳大神经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53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的切口均在1期内愈合。且经过1年随访,均无面神经损伤及耳垂明显麻木感。术后疤痕较小,隐蔽,双侧基本对称。术后涎瘘1例,Frey综合症阳性者2例,术后病理多形性腺瘤44例,Warthin瘤8例,肌上皮瘤1例。结论: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腮腺区肿瘤的发生类型与诊治.方法:对30例小儿腮腺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施行手术治疗.结果:小儿腮腺区肿瘤以良性为主占83.3%(25/30),恶性占16.7%(5/30).6周岁以内以淋巴管瘤50%(6/12)多见.6岁以上以多形性腺瘤27.8%(5/18)多见.诊断以病史和临床检查为主,少数情况下行细针抽吸活检和术中冰冻活检.治疗均在面神经解剖术下行肿瘤及部分或全腮腺切除术.复发率13.3%(4/30),复发者可根据肿瘤性质选择再次手术或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随访无死亡病例,预后良好.结论:小儿腮腺区肿瘤以良性为主,诊断以病史和临床检查为主结合细针抽吸活检及术中冰冻活栓.治疗以手术为主,面神经解剖先寻找主干,从主干向外周支解剖更适宜于小儿腮腺区肿瘤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刘利群  徐伟辉 《光明中医》2023,(10):1935-193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后天性为临床上常见原因,主要包括特发性面瘫、面神经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外伤、手术等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最常见原因,手术导致面神经麻痹较少见,此次分享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后出现面神经麻痹的病例。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主要有抗病毒、口服营养神经药物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而针刺作为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能够起到疏经通络、调气和血作用,在治疗神经系统疾患尤其有独特优势。此次采用针刺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出现的面神经麻痹病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临床上用中医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7.
腮腺良性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良性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超声特点,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腮腺良性多形性腺瘤患者79例和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15例,对其肿块的大小、硬度、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结合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声像图特点与良性多形性腺瘤相似,但其肿瘤相对较大,质地更硬,内部回声分布更紊乱。不同性质的肿瘤的大小和质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形性腺瘤的超声诊断主要依据二维图像之特点。当多形性腺瘤大于3.0 cm,硬度较硬,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多提示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腮腺肿瘤患者手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病理类型、手术方案、临床现状和后期恢复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2年2月收治患者进行抽样,选取50例患者进行比较总结,良性肿瘤30例患者中,21例进行肿瘤切除,9例进行全腮腺切除;2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进行肿瘤和腮腺全部切除。恶性肿瘤切除后进行放疗。结果:良性肿瘤术后复发患者有2例,复发率3.3%;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患者6例,复发率5%。结论: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的前提是需对肿瘤进行性质判定、术后观察,以便确定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临床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方法:对我科1998年6月至2006年6月8年间诊治的腮腺混合瘤患者10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术后复发3例,暂时性面瘫4例,Frey综合征9例,术区麻木14例。结论:腮腺混合瘤是唾液腺肿瘤中的常见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B超及CT片可初步明确诊断。术前根据肿瘤部位及患者年龄大小,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仔细轻柔操作,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彩卡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从入院宣教、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并发症预防及疾病康复指导等手术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宣教,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法,而观察组行常规宣教外,采用不同住院阶段,使用不同色泽的健康宣教卡片,把卡片的内容适时讲解给患者及家属,并将卡片留给患者,放置在床尾的执行夹上,以提示患者及家属,可反复查阅,方便了解,便于掌握。结果:使用健康教育彩卡的患者焦虑心理、从医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并发症预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健康教育彩卡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患者进行宣教,可改善患者焦虑的心理、增强从医依从性、提高对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口腔颌面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率较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腮腺混合瘤,约占口腔颌面肿瘤的80%。在此类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75%,恶性肿瘤约占25%。本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其中80%发生于腮腺浅叶。目前腮腺混合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2005-2006年共行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11例,手术前后实施了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口腔颌面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率较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腮腺混合瘤,约占口腔颌面肿瘤的80%。在此类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75%,恶性肿瘤约占25%。本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其中80%发生于腮腺浅叶。目前腮腺混合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2005-2006年共行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11例,手术前后实施了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涎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百胜DU-8高频造影探头,注射声诺维1.2 mL,连续实时观察2.5 min,观察和分析肿块造影剂信号的填入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和填充面积。结果超声造影剂有效地增强了肿瘤血管的对比,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肿瘤血管灌注、分布和流动情况,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峰值时间比腺淋巴瘤提前,峰值强度比腺淋巴瘤弱,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对肿瘤的低速血流信号仍不敏感,但超声造影剂可以提供肿瘤的血管网和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0~2008年收治的38例直径小于2cm的腮腺良性肿瘤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于肿瘤外0.5—1.0cm处切除肿瘤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结果38例手术患者术后经1—2年的随访,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涎漏,术后瘢痕、面部畸形小,患侧腮腺有分泌功能。结论腮腺部分切除对于界限清楚直经小于2cm的腮腺良性肿瘤,是一种效果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阻腺混合瘤是口腔颌面外科一种常见的、临界性的肿瘤,临床多采用广泛的切除,以防止复发,我科自1984年以来,共收治了133例患者,根据肿物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3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最小16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16~36岁19例,37~56岁51例,56岁以上63例,男61例,女72例,腮腺深叶35例,浅叶内41例。浅叶表面57例,术后全部再次病理证实为混合瘤。1.2治疗方法;①肿物十腮腺组织保留面神经全切术(位于深叶的混合瘤全部采用此法)。②腮腺浅叶+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细胞粘附分子Mel—CA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正常腮腺及腮腺多型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腮腺多型性腺瘤良恶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所用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取自1983年1月至2003年1月患者住院资料完整的腮腺多型性腺瘤患者,经随访两年以上,临床证实良性者44例,恶性39例,另取正常腮腺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部法检测Mel—CAM、MMP-2、P53的表达,分析其与腮腺多型性腺瘤良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Mel—CAM、MMP-2在正常腮腺组织及腮腺多型性腺瘤中均有不同表达。P53在正常腮腺组织中未见表达,在良性腮腺多型性腺瘤和恶性腮腺多型性腺瘤中有不同表达。结论:Mel—CAM、MMP-2、P53检测对鉴别腮腺多型性腺瘤良恶性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良性腮腺肿瘤中选取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遵照双盲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进行组别划分,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腮腺切除术,观察组实施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相比较对照组数据,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住院用时、不良反应合计值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良性腮腺肿瘤中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苏萍  孟康 《光明中医》2003,18(5):51-52
腺淋巴瘤又名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沃辛瘤 ,属于涎腺的良性肿瘤 ,几乎全部发生在腮腺。我院自 1 982年至 2 0 0 2年共收治腮腺腺淋巴瘤 3 8例 ,均经病理证实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982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中 ,我院诊治腮腺肿瘤2 5 7例 ,其中良性肿瘤 1 90例 ;占全部腮腺肿瘤的73 9% ;恶性肿瘤 64例 ,占 2 4 9% ;良性肿瘤中 ,腺淋巴瘤 3 8例 ,占全部腮腺肿瘤的 1 4 8% ,占良性肿瘤的2 0 % ,是发生于腮腺的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 3 8例腺淋巴瘤中 ,男性 3 2例 ,女性 6例 ,男女之比为 5 3∶1 ;发病年龄 42~ …  相似文献   

19.
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中,涎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而在涎腺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占80%。不同组织型的肿瘤在各涎腺中发生的相对比例也不一样,成人最常见的涎腺肿瘤为腮腺混合瘤,这已为国内外所公认。但婴幼儿腮腺好发肿瘤及其特点,各种类型肿瘤的分布情况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对144例婴幼儿腮腺肿瘤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腮腺至上腭、咽侧及舌根肿瘤切除术的最佳进路。方法:采用下领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腮腺至上腭肿瘤6例。结果:经下颌骨切开外旋,手术视野暴露充分。6例肿瘤得到根治,疗效满意。术中仔细解剖面神经各支,无明显功能受损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下颌骨切开外旋进路切除腮腺至上腭的巨大肿瘤具有暴露充分、不易损伤面神经、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用于腮腺深叶至上腭的巨大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