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动脉血压升高,一般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从中医角度来分析,产生头痛和患者的情感因素、体质因素及生活失调等因素相关,其发病机制复杂。本研究在此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中医药在预防及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作用机制,期待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在我国其患病率逐步增长: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到2001年的12.38%。据2004年统计,我国18岁及18岁以上的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18.8%。高血压病名在古医籍中未有提及,据其临床特点可归于中医学之"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为眩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等。而耳尖放血疗法作为祖国医学的一种传统的针灸特效疗法,具有祛风清热、清  相似文献   

3.
秦金霞 《新中医》2010,(4):107-108
<正>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医学古代文献中没有高血压病名,依据其头晕目眩、头痛等主要临床表现,多将本病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中医药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统计,在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约占87.33%[1].因此,研究该证型对于高血压、中风病的防治均有重要意义.高血压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失眠、眩晕、心悸等症状.笔者应用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没有高血压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相当于"眩晕",部分包含"头痛"和"肝阳".毒损心络是中医诊治高血压病的新思路.毒为何物?在高血压来说主要是痰瘀浊毒在体内的积累停留,不能通过络脉的渗注而排除体外.回首古训:朱震亨的"无痰不作眩",虞抟的"死血迷闭心窍"瘀血致眩说,对当前高血压病的临证十分切中.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最主要的促危因素,是致残和死亡的重要诱因。而积极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等病证的范畴。临证见头痛、头晕、耳鸣、心悸、胸闷、胸痛、面部潮红、乏力、腰膝酸软、手足麻木等症状,而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则强调平肝潜阳,在临床表现阳亢、血瘀是大多数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7.
<正>1高血压病相当于中医的什么病中医无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肝风""中风"范畴。眩晕是指因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头痛是指邪阻清窍,脉络不通,或精血亏损,脑失所养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是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冠心病的易发因素.在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和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探讨简便易行的防治高血压病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文杰  顾宁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0):1762-1763,1765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重要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致死致残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从高血压病的整个发展过程看,早期及中期病人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体征,并伴随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肢体麻木等症;后期出现靶器官损伤的心、脑、肾脏病变。高血压病属现代医学名词,古代并没有“高血压”及“高血压病”的概念。现代中医从高血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及并发症,将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兹就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病的辩证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因不明者,称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占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在不足5%的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血压升高.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点,一般正常人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95毫米汞柱。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约95%以上患者,其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除了高血压病本身血压增高有关症状外,长期高血压还可以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之一。中医目前没有关于高血压病的占籍记载,根据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为“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可把它划归为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水肿"、"中风"等病证的范畴.此外,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不同,在临床上又可把它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滞血瘀等不同证型.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祖国医学尚无与高血压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高血压病患者所产生的诸多症状,尤其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后,可出现头痛、眩晕、心悸、失眠、项强、胸痛、胸闷乃至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将其归属为中医"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而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常见:头晕目眩、活动后加重、遇劳即发、神疲乏力等脾虚之症。脾虚在整个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脾虚论治高血压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1],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2]。本病属中医学"头痛"、"眩晕"等范畴,并与心悸、中风有一定的联系。目前对高血压普遍采用降压药物治疗,但易出现头痛、腰酸、耳鸣及恶心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约占70%,头痛、心悸、失眠者约占40%~50%。中医学主要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七情、虚损、饮食失节等因素的影响,使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病年老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瘀血阻滞现象,而且血瘀程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缩写为EH),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损伤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医学没有高血压的病名,属于"眩晕"、"头痛"、"肝风"等病症范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是病因尚未十分明确而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该病不仅患病率高,并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病范畴。据各类文献报道,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理想,因此,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具有广泛前景。本文就近十年来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医按照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老年高血压患者是虚实夹杂体,西药降压多以血压数值来评价,但兼顾不了患者亦虚亦实临床症状,因而现代许多医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医领域,尝试用中医的手段解决这一局限性,丰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病中医治疗原则:平衡五脏及阴阳。虽然其发病部位在清窍,但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失调密切相关,因而从肝脾肾三脏讨论老年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老年人患病率更高,中医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随着中医中药的发展,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机多为虚实夹杂,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脾胃、肾;常兼有痰、瘀、火等病理产物。其治疗宜从心、肝、脾、胃、肾进行调治,兼顾化痰清火活血等疗法。中医病因病机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  相似文献   

20.
张瑛  姚领喜 《天津中医药》1993,(5):19-19,27
高血压病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高血压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与长期精神紧张,缺少体力活动,有高血压家族史,体重超重,饮食中盐含量多和大量吸烟有关.祖国医学原无高血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关.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肝气郁滞,郁久化火,火性炎上,而致眩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