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经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内恶性克隆、异常细胞或免疫活性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淋巴造血系统、免疫性、代谢性、某些实体瘤及许多其它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研究表明中医药介入HSCT预处理期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移植期具有造血干细胞动员及生物调节效应作用;移植后期防治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血液病和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确保造血干细胞能顺利输注,避免或减少并发症,是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其中对骨髓输注的护理有着更特殊的要求。现将2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回输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8例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以上患者均能成功造血重建,未发生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2年,自体基因移植组患者3例因复发死亡,异基因移植组患者无复发或死亡。结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血液病的治疗有着造血重建快,移植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低,是治疗血液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总结中医药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相关文献:中医药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动员效果,加快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中医药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 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tration,UCBT) ,作为新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源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血液病、实体瘤、基因缺陷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显现出十分广阔的前景。自 80年代末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 ,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脐血库 ,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在一些省市成立了脐血库或脐血移植中心。为非新缘脐血干细胞移植替代骨髓移植闯出了一条新路。脐血库的建立 ,首先需有脐血源 ,脐血的采集是临床移植的先决条件 ,能否收集到量多、质高的造血干细胞对临床移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脐血供者的选择选用健康产妇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术后输血策略。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0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接受治疗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90例,通过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的策略。结果:此9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造血干细胞均成功植活。结论: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依据移植患者现存的血型血清学的相容性输血策略,能够满足并保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输血治疗的需求与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中医中药干预治疗恶性血液病46例的疗效。方法:选取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纳入观察组,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中医中药干预治疗。另选同期的3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单纯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中医中药干预治疗恶性血液病可促进造血功能重建,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对预处理化疗的耐受性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加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肝静脉闭塞病的效果。方法:对本院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用前列地尔加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肝静脉闭塞病的效果进行系统监测。结果: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无一例发生肝静脉闭塞病。结论:前列地尔加门冬氨酸鸟氨酸能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肝静脉闭塞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重症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难治性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例,重症肌无力(MG)2例,多发性肌炎(PM)1例〕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采用FAC方案:氟达拉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移植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口服。结果 所有患者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著,实验室疾病指标转阴或显著下降,所用药物减量或停药。结论 中药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难治性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造血功能得到较快重建,并发症减少,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生》2009,(2):53-53
一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先后实施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顺序移植治疗,日前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静脉置管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可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的应用,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通过锁骨下静脉置管,不仅要输入大量化疗药物和抗生素,还要输入造血干细胞或成分血,应该说锁骨下静脉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生命线。而且锁骨下静脉位置固定,硅胶管插入后可保留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调和肝脾方辅助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情况,为中医药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开拓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30年来血液病治疗的一个重大进展,使许多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及非恶性血液病(如再障)得到根治。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外周血和脐血。大量研究表明,与骨髓移植相比,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具有采集方便、安全,移植后造血和免疫重建迅速,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有逐渐取代骨髓移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配合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合中药治疗恶性血液病MM的临床疗效。方法:1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合中药治疗。结果: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移植相关并发症减少,改善MM预后的重要手段。结论:其是治疗、根治MM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医药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原则和方法。认为在促进造血干细胞归巢、防治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环节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减毒增效作用,对于避免移植失败、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ABO血型抗体的变化特征,旨在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26例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选取同期20例ABO血型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BO主侧不合、ABO次侧不合与主次侧均不合患者造血系统重建时间、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型及免疫球蛋白M(Ig M)抗体效价差异。结果:患者原有的Ig M抗体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且与供者血型越接近时患者原有的血型抗体效价越低。针对供者红细胞抗原的免疫球蛋白G(Ig G)型ABO血型抗体出现在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其严重性与抗体效价高低正相关。对照组患者造血系统重建时间较主侧血型不合与次侧血型不合患者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ABO血型抗体的检测,能够为其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近年来成功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多种血液病 ,取得明显疗效。近期该科专家勇闯禁区对 1例多发性骨髓瘤伴尿毒症的男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获得成功。据悉 ,该病例的移植成功首创江苏省第一 ,国内尚未见此报道。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 ,属恶性血液病中的一种。该病约 2 0 %的患者可合并肾功能衰竭。根据临床评价按以往常规治疗此类患者 ,其生存期一般不超过 2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恶性血液病治疗学上的重大进展 ,该法能够治愈或延长患者…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在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是临床的崭新课题,本文总结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从预处理到干细胞回输后预防出血、感染以及加快免疫重建和造血重建等各阶段,观察4例干细胞移植患者无一例死亡,而且无严重感染和出血,造血重建时间和免疫重建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与临床实践证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相对于骨髓、外周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更加原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体外扩增等诸多优势。脐带血中的淋巴细胞没有受到外界抗原的刺激,免疫源性相对较弱。近几年,关于脐带血应用于血液病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作者从脐带血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中的作用,脐带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脐带血辅助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BSCT)已成为继自体骨髓移植之后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某些实体肿瘤的又一有效的辅助方法。与骨髓移植比较,其特点为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复快,来源方便,痛苦小等优点,但外周血的祖细胞和多能造血干细胞只占骨的1/10~1%,为了采集更多数量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需要用血细胞分离器采集多次,同时,也需要借助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使骨髓或其他部位的造血干细胞进入血流,以提高PB—sc的单次采集效果。本文将介绍近年来采集PBSC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