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世宏 《河北医药》2009,31(20):2707-2709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应变率特点及其评价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对56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78例正常对照者(NOR组)左心室心肌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尖二腔动态图像,应用应变率成像描记技术获取左心室各阶段心肌同步应变率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IR期)、快速充盈期(RF期)、缓慢充盈期(SF期)、心房收缩期(AC期)局部心肌应变率变化幅度,对2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整个舒张期,正常对照组SR多在基线水平或为正值;MI组正常规律消失,梗死区域多为负值。IR期正常人应变率多在基线附近,应变率绝对值较小,MI组患者各节段心肌应变率相差较大。RF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为正值,MI组SR丧失正常时的梯度变化规律。在SF期,NOR组应变率多数接近0;而在MI组,应变率多数为正值。在心房收缩期,NOR和MI组应变率均为正值,MI组梗死区应变率值为负值。结论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整个舒张期的局部心肌应变率显著异常。应变率成像能敏感、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局部心肌细胞活力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分别于PCI术前、术后7d及3个月测量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9个室壁节段的沿长轴收缩期应变率(SR)及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d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均有增加(P〈0.05),术后3个月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LVEF明显增加(P〈0.01,〈0.05)。结论SRI可以无创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方法定量观察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左室壁各节段的运动情况,探讨通过组织速度成像及应变、应变率对冠脉狭窄程度估测的价值。方法取不同程度冠脉狭窄60例,另取正常受试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及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Ss)及应变率(SRs)。结果冠脉狭窄程度为75%~99%的患者,其左室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Vs、Ss、SRs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量患者的左室个节段的Vs、Ss、SRs,可以对冠脉狭窄程度做出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方法 对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16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首先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速度评价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并获取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和长轴观以及胸骨短轴观,再应用STI技术,脱机分析测量舒张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径向应变、应变率,周向应变、应变率,以及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比值(RSe/RSa比值),评价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结果 观察组纵向舒张期早期速度E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从基底段至心尖段的纵向速度(E峰、A峰),存在递减趋势,观察组的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及周向应变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超声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局部心肌舒张早期功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虽然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内,但其局部心肌已经存在舒张早期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心肌的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心肌肥厚组30例,糖尿病心肌肥厚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L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心肌肥厚组与糖尿病心肌肥厚组的心肌纵向应变值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段均较对照组低(P<0.05).与糖尿病心肌肥厚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在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纵向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收缩期左室径向应变值,可以了解心肌收缩时径向运动和应变值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和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探讨亚临床甲减(SH)早期心脏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常规超声检测其舒缩功能指标以及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检测左室侧壁、前壁、下壁和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的心内膜下心肌层,测量以上各点心肌的收缩期峰值速度以及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H组患者左室室间隔、侧壁、下壁以及前壁的基底段在左室二尖瓣环处4个位点的心肌舒张早期速度峰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亚临床甲减患者舒张功能出现明显下降,组织多普勒能够发现早期的心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成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成像技术来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功能。方法糖尿病患者49例,正常对照组55例,采用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功能测量心肌各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Ea,Aa)及应变率(SRe,SRa)反映舒张功能,收缩期运动速度(Sa)及应变率(SRs)反映收缩功能。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低于正常对照组,即是有损害的。结论应变率成像与定量组织多普勒结合,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心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显像技术(SRI)评价冠状动脉对心肌不同节段的供血情况.方法 正常对照组10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患者21例,在应变率模式下测量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二维应变率的参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衰患者的心肌缺血部分二维应变率明显降低,均低于15%,获得的牛眼图缺血心肌的节段也同样显色黯淡.结论 二维应变显像技术(SRI)可以无创、准确的描述心肌各节段的供血情况,检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为临床评定冠状动脉对心肌不同节段供血情况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患者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后右室长轴应变、应变率变化特点,并寻找可能判断右心功能不全的有效参数。方法:采集21例APTE患者及30例健康自愿者心尖四腔切面的二维图像,在组织速度显像(TV I)模式下应用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PTE患者肺动脉压中度增高后,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代偿性增强,左室收缩功能变化不大,而舒张功能轻度减低;APTE患者肺动脉压重度增高后,右室各节段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以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变化最为明显,同时左室、右室收缩功能均减低。以右室游离壁中间段作为代表节段,以收缩期应变小于-15%,应变率小于-1.2-s 1作为APTE时右心功能可能失代偿的参考指标。结论:应变、应变率技术是评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一种敏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局部收缩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为研究组,以及在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半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以及整体左室收缩期纵向应变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以及整体左室收缩期径向应变值均显高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局部收缩功能无创的方法,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亚临床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壁各节段的运动情况,探讨利用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另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测量左室室壁17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收缩期最大位移Ds,比较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数值间的差异。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壁各节段的Vs、Ds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其数值的降低与心力衰竭程度正相关。结论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室壁各节段的运动情况,有效评价心肌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徐兆峰  贡欣  齐悦  刘凤英 《天津医药》2008,36(3):189-191
目的:探讨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在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及16例心肌病儿童(心肌病组)基底段前间隔、后间隔、左室侧壁、左室后壁的平均IBS值(AII)和周期变化幅度(CVIB)值。结果:所测心肌4个节段的AII%,各年龄组间及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壁心包AII>侧壁心包AI(IP<0.05)。各节段心肌AII%接近正态分布。各节段心肌间两两比较,前室间隔与后室间隔、侧壁与后壁AI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室间隔、后室间隔AII%小于侧壁和后壁AII%(均P<0.01)。各节段心肌CV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节段AII%明显升高(P<0.05)、CVIB明显下降(P<0.01)、IBS曲线平坦。结论:正常儿童心肌各节段AII%及CVIB值测量可为儿科临床进行各种心肌病变的组织定征及定量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心肌病患儿AII%升高、CVIB下降、IBS曲线形态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入选患者分组。对照组为CAG示冠状动脉正常者25例,缺血组为CAG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75%者28例。分别记录心尖位四腔、长轴及两腔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STI技术测量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LAD供血区域各个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对照组与缺血组成功获得二维应变及应变率的节段数分别为94.0%和93.3%。纵向峰值应变后间隔中间段,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峰值应变率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时,STI技术能较好定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异常心肌节段,并显示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STI评价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左室心肌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或健康体检中,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人群超声STI测量评价,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参数值都高于对照组;心内膜层中段、心尖段收缩期LS值和心外膜层基底段、中段、心尖段L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内膜层、心外膜层二尖瓣收缩期RS值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STI能够准确有效评价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室心肌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应变成像特点及其在评价左心室局域舒张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对54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78名正常对照组(NOR组)左室心肌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尖二腔动态图像,应用应变成像描记技术获取左心室各阶段心肌同步应变成像,测量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缓慢充盈期(SF)、心房收缩期(AC)局部心肌应变值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NOR组舒张各期,66/78(85%)例的应变值(S)按前壁心尖、心底、中部的顺序,呈负值增大的梯度变化;MI组符合这一规律仅占9/54(17%)例。IR期:NOR组564/624(90.4%)节段为向上波段且走行较一致;MI组向上波段有123/432(28.5%)节段,且各节段波走行不一致,两组相比,P<0.05。RF期:NOR组为快速向上波段(576/624节段,92.3%);MI组向上波段少(102/432节段,23.6%),两组相比P<0.01。SF期:与NOR组多为水平节段相比,MI组在缺血节段多为向上波段,P<0.05。结论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主动舒张期的局部心肌应变成像显著异常。应变成像能敏感、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局域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功能改变情况及手术效果。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E)测量30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封堵前(术前组)后(术后组)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二维应变(S)、应变率(SR)及位移(D),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ASD患者收缩期右室游离壁各段心肌D减低(P<0.05);ASD患者右室各段心肌S减低(P<0.05)。ASD患者右室各段心肌SRs、SRe减低(P<0.05)。SRa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②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二维应变(S)、应变率(SR)及位移(D)均较术前组增高(P<0.05)。结论 ASD患者右心室功能显著减低,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右心室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功能,从而评估手术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和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以探索早期反映心肌收缩功能异常的敏感性的指标。方法 30例健康者及30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取心尖四腔的速度向量图像,测定左室各节段的收缩期最大速度(Vp)、位移(D)、应变(S)及应变率(SR)。结果①超声心动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左室整体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②VVI测量结果与对照组健康者相比,处理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左心室各节段的最大位移、速度均有所下降,应变、应变率显著下降(P<0.05),说明海洛因依赖者左室局部功能较正常人显著下降。结论与常规测量左室功能的方法相比,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海洛因依赖者的心肌运动功能,对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祝青  余晓梅  王胜利 《医药导报》2012,31(7):859-862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观察短期药物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节段心肌径向(RS)及圆周应变(CS)的变化,探寻较传统超声心动图更早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改变的方法 . 方法 以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将30只SHR随机分成对照组、硝苯地平组、三子养阴汤组各10只,分别测量左室EF,FS及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RS和CS的收缩期峰值. 结果4组大鼠的EF、FS值无明显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的PRS和PCS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硝苯地平组PRS除了下壁与间隔外,其余4个节段明显升高(P<0.05),三子养阴汤组6个节段PCS降低,以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为著(P<0.05). 结论 STI能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RS和CS,较传统超声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郑淋  杜昕 《河北医药》2004,26(6):454-454
为观察正常成年人左室心肌应变率 (strainrate ,SR)及其影响因素 ,为临床正确评价心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奠定基础。应用心肌SR成像技术 ,观察健康志愿者 5 5例 ,男 2 8例 ,女 2 7例 ;平均年龄 (4 4 .5± 15 .6)岁。不同左室壁心肌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的应力率峰值 (P  相似文献   

20.
王成增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9):14-15,18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左室心肌纵轴速度变化。方法应用QTVI测量35例小儿CHF患者和30例正常儿童于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及心尖长轴切面获得的左心室6个室壁(后间隔、侧壁、前壁、前间隔、后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Vs)。计算各室壁心肌相邻阶段间的速度差(△V1=基底段速度一中间段速度、△V2=中间段速度-心尖段速度)。结果正常组左室各室壁间心肌运动速度不同,其中侧壁速度最高。而6个室间壁△V1、△V2无明显差异。CHF患者左心室各室壁各节段心肌Vs及各室壁△V1、△V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F组各室壁问△V1、AV2无差异,将CHF组左室后间隔△V1、△V2与LVEF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呈正相关。结论CHF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各个室壁心肌节段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及速度差明显降低,速度差与LVEF具有明显相关性。各室壁同水平速度差无差异,利用速度差评价心功能时仅测量某一定壁的心肌速度差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