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慢性肾衰竭病人的长期临床观察 ,认真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经验。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 ,坚持中医辨证施治 ,突出中医药治疗特点 ,注重中西医在治疗环节上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深入研究、归纳、分析 ,进而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 10个方面经验 ,病证结合、寻求病因、抓主要矛盾、辨证施治、注意危险因素、坚持守方治疗、坚持非药物疗法、知常达变、治重防危、改善病人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衰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媛媛  刘磊 《光明中医》2016,(3):325-326
目的通过长期对慢性心衰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研究与观察,总结出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慢性心衰病人的长期观察,对其不同时期的临床分型进行系统的梳理,辨证施治,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对慢性心衰病人病因、病机的有效把握,辨证施治,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病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中风之病,证型不一,变化多端,救治时须辨证施治,不可胶执。1985年以来我科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救治中风病人5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中医治疗经验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梦扬 《河南中医》1998,18(5):268-268
笔者根据40多年的经验,认为治疗直肠癌应以辨证施治为根本,辨病辨证相结合,祛邪扶正应有度,内服外用综合治,多获奇效。1辨证施治是根本直肠癌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特别是中、晚期病人,更是寒热难辨、虚实难分。在错综复杂的病情面前,应认真思考、冷静分析,根据病...  相似文献   

5.
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可是,辨证施治曾经受到过种种冲击。特别是在辨证与辨病的关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辨证施治的可重复性等方面,还有些需要澄清的问题。事实上,作为一种科学技术,辨证施治和辨病施治这些医学模式也是在发展变化之中的,决不是静止不变的。中医辨病施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骨折三期辨证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以中医骨伤学三期辨证理论为基础,对2010年3月~ 2013年5月我院骨伤科640例骨折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骨折病人采用骨折三期辨证论治,有利于肿胀消退,组织修复,骨折早期愈合.结论:骨折三期辨证施治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热痹属中医学“痹证”之范畴.中医历代医家对风、寒、湿痹论述较多,而有关热痹的论述相对较少.但在临床上热痹病人并不少见,其病情变化快,关节肿痛症状明显,且致残率较高,故而了解热痹的证型特点并对其进行辨证施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热痹的病因病机、证型特点、辨证施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12日北京市确诊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过及时抗病毒治疗和中医辨证施治,患者4月17日痊愈出院.此例属中医“温病”范畴,其病机符合卫气营血传变规律,予辛散透邪、清热解毒、益气养胃辨证施治.其治疗从始至终是在温病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温病学理论对外感热病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峥 《陕西中医》2001,22(9):570-571
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整体辨证施治是治疗癌症的一个有效手段 ,任何癌症、何期病例 ,都可施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 ,常用法则有补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等 ,但在具体运用时 ,如何处理好整体辨证施治 ,辨证辨病结合用药方面乃是治疗癌症能否成功的关键 ,我个人体会应掌握以下几点 :   1 扶正祛邪并用 时时顾护脾胃 癌症不同于其它疾病 ,来就诊中医的大多是病程较长、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或经过放疗、化疗的病人 ,这些患者一般体质虚弱 ,正气已衰 ,邪气较盛 ,或正虚邪衰 ,因此在治疗中不能单纯扶正或单独祛邪 ,而应扶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辨证施治与辨病专病专药相结合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 用确有疗效的中草药 ,不同制剂、不同剂量的专病专药与临床分型、西医药理类型相互渗透组成方剂施治。结果  2例典型病例均治愈。结论 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西医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相结合 ,专病专药与整体内外因相结合 ,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具体病例,对烦躁状态的失眠患者进行辨证分析,运用体质辨证分析病因病机,处以方药,得出失眠症患者烦躁状态的中医辨证施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中医工作者对疾病的诊断水平越来越高,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原则,对证、对病和对症治疗的三位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1].但部分医务人员往往局限于辨病施治,未能真正辨证施治.许多人将糖尿病、高血压病和肝硬化等作为热性病,而一味使用寒凉之品,每每贻误治疗时机.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虽重视辨病,但不囿于辨病,将辨证施治作为核心贯穿始终,对于上述热性病分阶段细加辨证,不避热病用热药之嫌,取得满意疗效.现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等强度电针对虚实不同高血压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治病时辨证施治的必要性.方法:把高血压病人按虚实辨证的不同分为虚证组和实证组,以相同的电针波型、频率和中强度电流(3.0mA)刺激曲池和太冲穴,比较两组血压的变化.结果:电针后,虚证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轻微降低(均P<0.01);而实证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幅大于虚证组(均P<0.01).结论:中等强度电针较适宜高血压实证病人的治疗,不适宜虚证病人的治疗,提示电针治疗病有必要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罗秋平 《光明中医》2008,23(12):2000-2001
什么叫辨证?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辨证: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同时,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与邪正盛衰。什么是施治。施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遣方用药。因此,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施治是治疗的目的。辨证施治既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说,因各类病症千差万别,连患者患什么病还没有搞清楚,何来对症下药?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即是辨证,然后根据病人、病情进行施治。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晓梅  吕维柏 《中医杂志》1996,37(8):499-500
艾滋病临床是一组复杂的众多组织器官受累的证候学表现。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去认识,并能灵活辨证施治本病和各种机会性感染,这对从事艾滋病临床的医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坦桑尼亚Muhimbili医院研究治疗HIV/AIDS病人近8年,用中医药治疗近千例病人,并对其中437例完整病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艾滋病不同于一般传染病和急慢性疾病,在病机转变、证候表现、辨证施治上具有其独特之处。如能掌握这些规律和特点,对深入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脏腑表里相关的思路阐释外感病的辨证施治,进而从病因与发病、证候要素、治则与治法、方药选取4个方面梳理脏腑表里相关理论在外感病中的应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脏腑表里相关理论对于外感病辨证施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辨病论治与辨证施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芳玉  刘定安  王博 《陕西中医》2006,27(4):454-455
目的:探讨肺结核辨病论治与辨证施治。方法:在经西医诊断并在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对现代医学技术确诊之肺结核进行辨病论治,针对肺结核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结合体征、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结论:辨证施治区别出8个主要类型,总结出6点立法配伍原则。经西医诊断后实施中医药治疗,既避免了传统医学诊断中“模糊概念”,又利于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1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宗伟 《国医论坛》2002,17(2):31-31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方法按中医方法将本病125例分为肾虚血瘀、肝风内动、气虚血瘀、痰瘀互结4种证型施治.结果治愈率分别为86.6%、89.7%、95.2%、70.8%,总治愈率84.6%.结论经中医辨证施治,能明显降低短暂脑缺血病人中风发生率,同时痰瘀互结型疗效较差,提示此型可能为中风高发病人.  相似文献   

19.
陈寅琴  任月香  崔志兰 《光明中医》2007,22(11):I0001-I0001
目的:探讨中医对带状疱疹进行辨证施治的实践经验;方法:使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辨证分治;结果:经临床病例辨证分治而获取疗效;结论:带状疱疹的辨证施治疗效甚好.  相似文献   

20.
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将 5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中医辨证化为湿热病毒 ,气滞血瘀 ,水湿困脾 3型 ,辨证施治 50例。结果 :临床50例病例治愈 2 3例 ,显效 1 2例 ,总有效率 88%。结论 :中医药辨证施治可使乙肝病毒消除 ,肝功能逐渐恢复 ,黄疸水肿消退 ,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