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6 年12 月该院行卵巢癌根治术的1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80 例。测量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2水平。结果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的CD3+、CD4+、CD4+/CD8+水平有差异(P <0.05);全身麻醉组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CD3+、CD4+、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不同时间的IL-2 水平有差异(P <0.05);全身麻醉组的IL-2水平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IL-2 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减轻其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炎性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84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n=42)、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复合组,n=42)。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白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复合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T1时刻,复合组TNF-α、IL-6水平较T0时刻升高,但IL-6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T2时刻,复合组TNF α基本恢复至T0时刻水平,对照组IL-6水平较T0时刻升高,复合组IL-6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T1时刻,两组CD3+、CD4+、CD8+、CD4+/CD8+均较T0时刻降低(P<0.05);T2时刻,复合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与T0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结肠癌患者,既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又可抑制应激反应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促进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道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和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该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4例食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胸段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结果观察组T1~T4时刻白细胞介素-8(IL-8)、CD4~+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刻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3~T4时刻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T4时刻皮质醇(Cor)水平、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道癌手术患者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效果较好,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应激激素水平较稳定,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研究组(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与对照组(全身麻醉).对比2组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术后第1天、第3天,2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术后第1天、 第3天,2组MMSE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效果显著,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5):676-679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应激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8月期间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接受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复合麻醉组以及接受全身静脉麻醉的全身麻醉组,术后采集外周血并测定CD3~+CD4~+CD8-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CD3-CD19~+B细胞的数目,采集血清并测定应激相关内分泌激素NE、Cor、Ins、C-P、FT3、FT4以及凝血功能指标TXA2、TXB2、PGI2、6-K-PGI1α的含量。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CD3-CD19~+B细胞的数目均显著高于静脉麻醉组;复合麻醉组患者血清中NE、Cor、Ins、C-P、FT3、FT4、TXA2、TXB2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静脉麻醉组,PGI2、6-K-PGI1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静脉麻醉组。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应激状态和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IL-8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拟行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1例采用芬太尼复合麻醉,研究组81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2组间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手术后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血清IL-8、IL-10、IL-6、CRP、TNF-α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组IL-8、IL-6、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SOD、GSH、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SOD、GSH、CA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寒战、躁动、呛咳、心动过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能明显降低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血清IL-8等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镇痛效果好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李冠雄  李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88-198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麻,Ⅱ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d和术后6d抽取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麻醉后2hIL-6均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下降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P<0.01,Ⅱ组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单纯全麻组明显。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麻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研究组选择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心率、血糖、皮质醇、血浆β-内啡肽及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结果 术中及术后研究组T1、T2、T3时间点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间组点研究患者Cor、β-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含量均高于同组诱导前(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较全身麻醉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老年患者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对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表达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麻醉诱导前、术后1天检测CD4,CD25和CD27,并计算其在CD4+ 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术前及术后6小时、术后1天、3天、5天采用简易智能评分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天 CD4+CD25+CD127-Tregs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均较术前增加(P<0.05),与全身麻醉组相比,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术后1天的Tregs比例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点POCD发生率组间比较,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P<0.05);组内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层,术后第1天未发生POCD患者中Tregs比例均低于发生POCD的患者(P<0.05)。结论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Tregs表达水平,并可降低老年患者开腹结肠癌根治术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研究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进行,Ⅱ组为实验组,采用综合性保温。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60、90、120 min和术毕的鼻咽温度。麻醉前,术毕24、48、72、120、168 h取外周静脉血测量两组老年患者的T细胞(CD3+、CD4+、CD8+)、和NK细胞的含量。结果 Ⅰ组麻醉后30、60、90、120 min及术毕时体温明显低于麻醉前和Ⅱ组体温(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24、48、72 h时CD3+、CD4+和NK含量较麻醉前均下降(P<0.05或P<0.01),但Ⅱ组的CD3+、CD4+和NK水平明显高于Ⅰ组的(P<0.05)。结论 围术期综合性保温能够部分减轻老年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程度,使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后镇痛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合适的术后镇痛药物。方法 60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地佐辛组,均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两组术毕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吗啡0.1 mg/kg(对照组)和地佐辛0.1 mg/kg(地佐辛组),麻醉清醒后连接PICA泵,泵注药物分别为吗啡1mg/kg(对照组)和地佐辛0.8mg/kg(地佐辛组)+氟哌利多5mg,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2h、24h和48hC-反应蛋白(CRP)和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CRP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术后各时点地佐辛组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术后各时点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NK细胞术后12 h时点明显降低(P<0.05),地佐辛组术后12h时点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各时点地佐辛组CD3+、CD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时点地佐辛组CD4+/CD8+和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免疫抑制,有利于减少患者癌细胞的扩散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CD3~+、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则予以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血清PCT、CRP、IL-6及CD3~+、CD4~+、CD8~+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CT、CRP、IL-6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 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水平相比对照组较高,而CD8~+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高(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效果明显,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不会造成严重炎症反应,且对机体免疫力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安全性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钟宝军 《吉林医学》2012,33(20):4297-429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器官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气腹和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波动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麻醉方案将6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30例与对照组(全身麻醉)30例。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2h、术后24h的血浆皮质醇(Cor)及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h、术后24h的Cor及CD4+、CD3+水平更为稳定,其中观察组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阻断手术创伤刺激向中枢神经传导,减少应激反应,避免全麻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十分适用于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接受不同麻醉后,术后产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70例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研究组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单纯实施全身麻醉。结果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事件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17.1%(P0.05);在术前和术后6小时炎症因子IL-6、IL-8、CD4+/CD8+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接受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进行上腹部手术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4例,分别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吸入、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三种麻醉方式,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B、C两组的拔管、苏醒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6h三组患者的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则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d,A组恢复到术前水平,而B、C两组仍与A组有明显差距(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及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新亮 《当代医学》2013,(25):75-7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腹手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0例和常规开腹手术患者20例,分别于术前第1d、术后第3、7d空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mL,对两组CD3+、CD4+、CD8+、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前1dCD3+、CD4+、CD8+和NK细胞水平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3、7d患者CD3+、CD4+、CD8+和NK细胞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明显小于开腹手术,术后患者机体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子宫松弛改善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O)、麻醉诱导后(T1)、建立气腹后(T2)、手术结束(T3)及气管插管拔管(T4)时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麻醉恢复情况(完全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结果两组子宫松弛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4时刻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完全苏醒、气管拔管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有效改善子宫松弛情况,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麻醉恢复指标,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镇痛有效率、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3.64%)(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4%vs. 14.55%)(P<0.05)。结论针对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后,患者镇痛有效率显著提高,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得以缩短,且不良反应少,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将临清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切皮时、气腹20 min以及术毕时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除术前外,其余时间点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更早,MMSE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结论 在老年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对患者心脏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