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宋洪涛  张倩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67-2871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以90%十八醇为助漂剂制得空白胃漂浮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载药胃漂浮微丸.再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内溶胀层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外控释层材料进行包衣制备胃漂浮定时释药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2%,15%,22%的包衣微丸,混均装入硬胶囊中,即得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均立即起漂,包衣微丸8 h漂浮率大于80%,并于不同时间依次释药,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
用普通糖衣机生产薄膜包衣片胡小虎(深圳518029深圳中联制药厂)薄膜包衣与糖衣相比具有生产周期短,用料少,增加抗湿能力等优点。选用不同包衣材料可达到胃、肠溶及某些缓释制剂的要求,因此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新型高效包衣设备的问世及药用高分子材料的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解毒止泻片开发成一种剂型(微丸)、二步释放(胃与结肠)的新制剂,考察其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泛制法及包衣锅包衣技术分别制备胃溶微丸和结肠定位缓释微丸,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辅料和包衣工艺。运用HPLC测定槲皮素含量,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3∶47),检测波长370 nm。结果:丸芯由药粉-羧甲基纤维素钠(8∶1)和95%乙醇为润湿剂泛制成丸。以3%铁红为包衣液,包衣增重4%制备胃溶微丸;以6%Eudragit L100-Eudragit S100(1∶2)混合物为包衣材料,包衣增重6%制备结肠缓释微丸。胃溶微丸在人工胃液内45 min内释放完全;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不释放药物,在人工肠液3 h释放度20%,在人工结肠液5 h释放完全。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适用于解毒止泻微丸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用胃溶型丙烯酸树脂Ⅳ号作成膜材料 ,对咳特灵片进行薄膜包衣。在片芯相同的条件下 ,与传统的咳特灵糖衣片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 :薄膜衣片具有生产效率更高、防潮性更好、贮存更稳定等优点 ,可获得更佳的包衣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胃溶型丙烯酸树脂Ⅳ号作成膜材料,对咳特灵片进行薄膜包衣。在片芯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的咳特灵糖衣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薄膜衣片具有生产效率更高、防潮性更好、贮存更稳定等优点,可获得更佳的包衣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高效包衣机每锅片芯量、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配制量、压缩空气压力确定的情况下,对锅体转速(转/min)、包衣液浓度(%)、热风温度(℃)、片芯硬度(kg/mm-2)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选用L9(34)正交表优选薄膜包衣的工艺条件为锅体转速6转/min,包衣液浓度14.29%,热风温度70℃,片芯硬度5kg/mm-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本虚标实的特征 ,研制两步释放的微丸剂型。黄芪等治本药在胃中即开始释药 ,使药物吸收入血发挥补中益气、健脾温阳等整体调节作用 ,黄连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的药物通过薄膜包衣 ,在通过胃和小肠后到达结肠定位释药 ,发挥局部治疗作用。通过实验确定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滚动成圆法与流经床包衣技术 ,对肠安康微丸进行工艺研究 ,筛选出药粉与辅料的最佳比例和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药粉与羧甲基淀粉纳的比例 6∶1为优 ,可保证微丸在 5h内释放完全 ;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流量 2ml/分钟 ,压力 0 .9kgf/cm2 ,风速为 6 0m3 /小时 ,温度为 2 8℃。结论 :滚动成圆法可应用于中药复方微丸剂的制备 ,通过调整包衣厚度 ,可达到结肠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用胃溶型丙烯酸树脂Ⅳ号作成膜材料,对咳特灵进行薄膜包衣。在片芯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的咳特灵糖衣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薄膜衣片具有生产效率更高,防潮性更优越,贮存更稳定等优点,获得更佳的包衣效果。  相似文献   

9.
盐酸青藤碱胃滞留型择时释药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盐酸青藤碱胃滞留型择时释药片,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解析其释放机制.方法: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物采用压制包衣法制得胃滞留型择时释药片;以膨胀率和释药时滞为指标,筛选片芯用崩解剂;通过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考察影响择时释药片漂浮性能和释药时滞的包衣处方和工艺因素;通过溶蚀试验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体外释放时,盐酸青藤碱胃滞留型择时释药片经一定时滞后药物均呈脉冲释放.片芯选用羧甲基淀粉钠作为崩解剂;随包衣处方中羟丙甲纤维素与卡拉胶的比例和凝胶材料用量增加,释药时滞延长;包衣压片压力和衣膜材料制备工艺对时滞无显著影响;释药机制为衣膜溶蚀和片芯溶胀协同作用.结论:盐酸青藤碱胃滞留型择时释药片经一定时滞后药物呈脉冲释放,调节其包衣处方可获得具有适当时滞的择时给药系统,满足时辰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中药复方制剂,咳友薄膜衣片。方法用胃溶型丙烯酸树脂Ⅳ号作成膜材料,对咳友片进行薄膜包衣。在片芯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的咳友糖衣片进行比较。结果薄膜衣片具有生产效率更高,防潮性更优越,贮存更稳定等优点。结论该方法获得更佳的包衣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肠安康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根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本虚标实的特征,研制两步释放的微丸剂型。黄芪等治本药在胃中即开始释药,使药物吸收入血发挥补中益气、健脾温阳等整体调节作用,黄连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的药物通过薄膜包衣,在通过胃和小肠后到达结肠定位释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通过实验确定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滚动成圆法与流经床包衣技术,对肠安康微丸进行工艺研究,筛选出药粉与辅料的最佳比例和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药粉与羧甲基淀粉纳的比例6:1为优,可保证微丸在5h内释放完全;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流量2ml/分钟,压力0.9kgf/cm^2,风速为60m^3/小时,温度为28℃。结论:滚动成圆法可应用于中药复方微丸剂的制备,通过调整包衣尽度,可达到结肠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颗粒剂HPMC薄膜包衣生产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纯娇  刘军 《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0):610-611
颗粒剂HPMC薄膜包衣生产工艺谢纯娇刘军(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广州510310)中药片剂进行薄膜包衣已有不少报道,但颗粒剂进行薄膜包衣的报道少见。本文对颗粒剂包衣的生产工艺进行摸索,特介绍如下。1设备与材料BBW1000型薄膜包衣机(宝鸡建华制药设备厂)。BBP1000型薄膜包衣喷浆机(宝鸡建华制药设备厂)。药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350~700mPa·s)。胃溶型Ⅵ号丙烯酸树脂(江苏省连云港制碘厂)。药用聚乙二醇6000。药用吐温80,9....  相似文献   

13.
<正> AEA是日本60年代创制的新型胃溶性包衣材料——聚乙烯缩乙醛二乙胺醋酸酯(Polyvinyl acetal diethyl aminolactate),适用于片剂、颗粒剂、丸剂的包衣,也可做粘合剂使用。无味无嗅亦可着色,病人口服易于接受,可溶于乙醇、甲醇、丙酮、氯仿、人工胃液及pH5以下的缓冲液中。不溶于乙醚、醋酸乙酯、苯和水,有良好的成膜性能,透湿性能低,粘度低,在包衣过程中不易粘片,  相似文献   

14.
梁东康 《中药材》1992,15(5):37-38
对应用高效包衣机特殊工艺,将丙烯酸树脂包裹在胃溶胶囊表面,使之转变为胃溶胶囊,或包裹在不合格的肠溶胶囊表面,使之“再生”变成合格品等工艺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制备肠溶胶囊的可行工艺,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胶囊成本约下降20%。  相似文献   

15.
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考察其在模拟胃肠道pH值连续变化的体外环境中的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包衣锅滚制法,水为粘合剂,以蔗糖型空白丸芯制备含药微丸,分别用一种胃溶型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Ⅳ号)和二种肠溶型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Ⅱ号、Ⅲ号和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对微丸进行包衣,将上述3种微丸按1:1:1比例装袋,制备成pH依赖型缓释微丸剂.并以栀子苷为指标进行体外释放度的研究.结果 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释放曲线呈现出pH依赖型的梯度释药特征.结论 用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工艺可行,质量可靠,可达到较好的梯度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静电干法包衣构建复方丹参片防潮包衣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馨怡  袁凤  史楷岐  杨根生  杨庆良 《中草药》2020,51(20):5148-5153
目的应用超细粉羟丙基纤维素(HPC)作为包衣材料,通过新型静电干法包衣技术制备复方丹参防潮包衣片,探究包衣处方及工艺参数对包衣效率及包衣膜性能的影响,为复方丹参片等水敏性中药的防潮包衣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静电粉末沉积技术制备防潮游离包衣膜,考察增塑剂对其机械性质和透湿性的影响;采用静电干法包衣技术制备复方丹参防潮包衣片,评价防潮包衣片质量和防潮性能,并考察包衣处方和工艺参数对包衣效率及防潮包衣片质量性能的影响。结果通过调节静电喷枪的充电电压和液态增塑剂的用量可以控制包衣效率;相比静态固化工艺,动态固化工艺制备的包衣膜性能更优,更有助于降低防潮包衣片的吸湿性;薄膜最佳工艺参数是增塑剂喷涂时间3min、二氧化钛添加比例1%,当包衣增重为6.7%时,包衣膜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结论以超细粉HPC为包衣成膜材料,利用新型静电干法包衣成功制备了复方丹参防潮片,为水敏性药物的干法包衣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心可舒片胃溶薄膜包衣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董万法 《中成药》1995,17(11):7-8
实验研究了采用Ⅳ号胃溶聚丙烯酸树脂(EudrageE100)为薄膜衣成膜材料的包衣方法。并与糖衣片进行了平行比较,其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成的薄膜衣片,在抗湿性、抗热性、抗磨损、水分、外观等方面均优于糖衣片,增加了中药片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娜  郭红霞  时银萍 《中草药》2008,39(10):1583-1586
中药制剂易吸潮严重影响药品的稳定性。简要介绍了中药制剂吸湿性原理、薄膜包衣的优点及应用现状,重点从薄膜包衣的成膜原理、处方组成、影响包衣制剂的工艺参数等方面综述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中的应用。综合国内外薄膜包衣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中药防潮分析上的应用。近几年,虽然薄膜包衣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但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随着对新型薄膜包衣材料及在线分析技术的研究,薄膜包衣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并将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七片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参数,提高丹七片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片床温度、包衣液浓度、包衣增重率、蠕动泵频率为考察因素,以吸湿性、崩解时限和包衣合格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包衣工艺。结果:改进后的工艺参数为片床温度50℃、包衣增重率4%、包衣液浓度10%、蠕动泵频率14Hz。在此条件下,薄膜包衣片在稳定性试验中的性状、吸湿性、崩解时限、丹参酮ⅡA含量等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工艺稳定,可用于丹七片的包衣生产。  相似文献   

20.
漂浮型脉冲释药系统(FPDDS)是一种胃漂浮与脉冲原理结合的释药系统,该系统能够增加制剂的胃内滞留,并经一定时滞期后在胃或小肠远端完全释放,达到定时定位定量释药,主要用于哮喘、消化性溃疡、类风湿关节炎等具昼夜节律性疾病的治疗。根据释药机理不同可分为水溶性或易侵蚀包衣系统、聚合物衣膜破裂系统、具控释塞胶囊体状系统和多单元系统。本文重点综述了具有昼夜节律性且需要脉冲释药的疾病及FPDDS的发展、释药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