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6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药物疗效。结果实验组93.3%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76.7%)(P0.05);实验组93.3%对我院治疗总体比较满意,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采用中医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孙小琴 《药物与人》2014,(6):249-25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在心内科患者中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谭志猛  庹玲 《药物与人》2014,(7):303-304
目的:探讨药物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其治疗时间等分为两组。对照组单一使用卡托普利药物治疗,实验组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分别为(113±7mmHg、75±5mmHg)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95%患者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老年人中发病率比较高,采用药物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部外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诊治,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诊治,比较两组诊治效果。结果实验组95%患者得到确诊,高于对照组(90%)(P〈0.05);实验组95%对我院诊断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60.2±27.8)min手术完毕、术中出血量为(10.2±7.8)mL、治疗后(4.2±0.8)d后出院,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外伤类型较多,采用腹腔镜诊治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在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6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3.3%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63.3%)(P0.05);实验组93.3%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科疾病类型较多,发病率也相对较高,临床上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青年人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青年人颈型颈椎病患者6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运动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田中靖久颈推病症状量表及VAS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田中靖久颈推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术后患者症状体征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田中靖久颈推病症状量表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年人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采用后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后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1.3±10.3min)短于对照组(71.9±12.6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6±5.2ml)、患者手术(2.6±0.4天)后出院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后有1例出现感染并发症,占2.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后腹腔镜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CT在脑器质精神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断,实验组采用脑CT诊治,比较两组诊治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周后BPS评分为(41.6±7.5);治疗4周后BPRS评分为(33.8±5.6);治疗6周后BPS评分为(29.1±5.8);治疗8周BPS评分为(25.9±4.1),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例嗜睡,1例口干便秘,2例头晕,1例吞咽困难,1心电图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30%)(P〈0.05)。结论脑器质精神病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临床上采用脑CT诊治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阴道超声下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在复发异位妊娠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异位妊娠复发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阴道超声引导下采用无水乙醇局部注射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直接肌肉注射甲氨蝶呤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β-hC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包块直径缩小(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6.67%;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下降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异位妊娠与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林建荣 《现代保健》2013,(22):26-27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以便达到优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心内科于2011年1-9月收治的89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观察总结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以此来具体分析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以便达到优秀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最大耗氧量、CI值、无氧阈值正常的人数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ST段压低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总良好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对照组患者胸闷与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过程中,可以在传统综合治疗的方法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对急性心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基础之上加服中药和穴位按摩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急性心梗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测得的B型钠尿钛(BN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30天后实验组患者的BN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当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正常和功能下降)的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出院当天实验组功能正常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功能下降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心肌梗死治疗及护理基础之上,加用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按摩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老年病人相关疗效及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手术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方法治疗,而实验组则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AS评分由术前的(913±114)分下降到术后(116±112)分优于对照组VAS评分由术前的(956±109)分下降到术后(139±123)分。结论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疗法在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6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实验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0%(27/30)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70%(21/30)(P0.05);实验组86.7%(26/30)对我院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63.3%(19/30)(P0.05)。结论内科疾病发病率高,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离心,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尼莫地平治疗脑震荡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震荡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上,实验组(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69.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血管痉挛期,实验组BA、MCA依次为(48.25±8.34)、(88.74±8.75),对照组依次为(61.23±6.98)、(110.01±8.9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于脑血流恢复期,实验组BA、MCA依次为(49.23±4.37)、(77.38±6.95),对照组分别为(52.34±4.56)、(82.22±5.4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震荡临床效果颇佳,脑震荡后遗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该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无差异(P〉0.05),而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59%;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给予其早期康复治疗预后情况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中采用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耳鸣消失或得到缓解,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总体比较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音神经性耳鸣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中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3.3%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0%)(P0.05);实验组93.33%对我院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辨证在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大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结石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大柴胡汤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学通 《现代保健》2012,(12):131-131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都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下降都十分明显,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于高血脂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消化内科重症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仅为80.0%,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为6.6%,对照组高达13.3%,二者比较同样存在差距(P<0.05)。在患者满意度上,实验组总满意度达到了96.6%,而对照组仅为83.3%,二者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