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许叔微伤寒著作的版本流传、学术贡献进行了论述。认为:《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及《类证普济本事方》中的卷第八、卷第九为其现存的伤寒专著。其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倡导以表里虚实为纲结合寒热阴阳论治伤寒的辨证方法;开创以病案分析法研究《伤寒论》的新途径;以类证的方法,阐发《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引经据典,补充《伤寒论》未备方论;临证善于化裁古方,创立新方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许叔微,字叔可,宋代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绍兴二年进士,并官集贤院学士,人称“许学士”。现存主要著作有《普济本事方》、《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许氏一生潜心研究《伤寒论》,对阴证伤寒尤有见地。他在理论上注重阳气,推重脾肾,并侧重于肾中真阳;在治疗上,主张温补,灸药兼施,对后世温补学派影响很大,本文拟就许氏的温补学术思想择要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从正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从正著作考张从正的著作计有《儒门事亲》十五卷、《伤寒心镜》一卷、《三复指迷》一卷、《汗下吐法治病撮要》一卷、《秘录奇方》二卷、《张氏经验方》二卷等多部。除前两部尚存外,其余均皆散佚。《伤寒心镜》卷首题“金·张从正撰,常德编”,其实是常用晦(字仲明)...  相似文献   

4.
试述刘完素《伤寒直格》的学术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又号河间居士、高尚先生,后人称之为刘河间。其所著《伤寒直格》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论》,约成书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该书主论伤寒,提出六经皆为热证,用药力主寒凉,突破了历代治疗伤寒皆用辛温的陈规,对伤寒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伤寒直格》共三卷。上卷,统论阴阳脏腑、经络病证、五运六气及脉学等;中卷,讨论伤寒表证、伤风表证、俱中风寒、诸可下证、瘀血、发黄、结胸、痞等;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复载益元散、凉膈散、苓桂甘露饮、黄连解毒汤等共34方,并泛论伤寒机转及伤寒传染。其学…  相似文献   

5.
一、考源 “华佗论治伤寒”篇,今孙思邈《千金方》卷九“伤寒例第一”和王焘《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卷一“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首”中均列有之。但是,这二书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是从哪里录出的,今作其考源如下。 1.《外台》中所列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而是录自《张文仲方》一书中的“天行”病中。 按《外台》引“华佗论治伤寒”篇中所用的药方,无一方是注“出华佗”,其篇下也没有注出某卷中,而有“此法宫泰数用甚效”一句。按宫泰是西晋人(注1),在汉人华佗、魏人吴普之后,不可能为《华佗药方》一书所引,所以《外台》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  相似文献   

6.
许叔微(1079~11547)字知可,南宋绍兴间名医,真州(现江苏南仪征县)白沙人。曾举进士並官集贤院学士。自11岁父染时疫而亡,母于百日之内,並失估恃,于是博读医书,而尤精于伤寒。建炎初,真州战乱,疾疫大作,许氏遍历里门,视病与药,十活八九,名噪一时。著有《伤寒百证歌》(简称《百证歌》)、《伤寒发微论》(简称《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简称《九十论》)、《类证普济本事方》,尚有《伤寒脉法三十六图》已亡失。本文兹就许氏之伤寒学  相似文献   

7.
<正>二、《唐本伤寒论》的特点依照《唐本伤寒论》结构与《宋本伤寒论》进行比较,唐本主要特点如下。《唐本伤寒论》卷上第一、《唐本伤寒论》无张仲景《伤寒卒病论序》、无《辨脉法》《平脉法》。第二、《唐本伤寒论》上下两卷,《宋本伤寒论》十卷。《千金要方》将张仲景著作收于卷九卷十,孙思邈为与《千金要方》构成辅翼匹配形式,亦将《辨伤寒》十卷改编成两卷,而方证无缺失。第三、孙思邈于卷九之首写295字小序,读《唐  相似文献   

8.
简述许叔微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叔微,字知可,南宋绍兴年间名医。生于1079年,卒于1154年,真州白沙(现江苏仪征县)人。曾举进士并官集贤院学士,故有许学士之称。许氏著作较多,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类证普济本事方》,尚有《伤寒脉法三十六国》(已亡佚)。从这些文献分析,许氏是立足临床,对伤寒学、方剂学、杂病有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就。本文兹对许氏主要学术思想,作一评述,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卷十载录的《伤寒论》称《唐本伤寒论》,又称《孙思邈本伤寒论》。犹如《宋本伤寒论》又称《赵开美本伤寒论》一样。《孙思邈本伤寒论》与《赵开美本伤寒论》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本,即均来自南朝梁阮孝绪《七录》著录的《辨伤寒十卷》。阮孝绪《辨伤寒十卷》与陈延之《小品方》著录的《辨伤寒》相关。《宋本伤寒论》受到世人高度崇信赞佩,关于它的研究已成滔滔江河之势,《唐本伤寒论》直至现在,对它的研究考证仅是涓涓细流,未被医家与学者周知。文章考证《千金翼方》成书时代及其流传,考证《伤寒辨》之特点与结构,比较《辨伤寒》与宋本《伤寒论》之异同。  相似文献   

10.
宋代医家许叔微是经方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倾心研究伤寒,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书,深得仲景之妙谛,且博采众长,将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在临床上既尊重仲景的辨证论治体系,又善于从临证实际出发强调通变,并且善取诸家所长,  相似文献   

11.
今本《脉经》的《伤寒杂病论》内容非王叔和原本所固有,主要论据有:从王叔和撰写的《脉经》序文、书名及其卷一至卷六论脉部分已经将仲景著作中有关论脉的文字直接引用并明确标注等来看,卷七至卷九不应该收载有《伤寒杂病论》内容;王叔和确实整理过《伤寒杂病论》,但收录在《张仲景方论》一书,而不是《脉经》;孙思邈撰写《千金要方》时所看到的《脉经》也没有今本《脉经》的《伤寒杂病论》内容。今本《脉经》的《伤寒杂病论》内容是在孙思邈《千金要方》之后、北宋校正医书所校勘《脉经》之前,为了使《脉经》这部纯理论著作广为流传,才将王叔和整理《伤寒杂病论》内容的《张仲景方论》的一个古传本径直加入《脉经》中。  相似文献   

12.
孙思邈是一位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他对伤寒学有很大贡献。“博采群经”,“广设备拟”(《千金要方·伤寒例第一》),一个“博”字,一个“广”字,就是《千金要方》伤寒两卷的主要精神,后人称之为广义伤寒。如开首即提出,天行温疫、瘴疠,继之是《小品》论伤寒与天行温疫之异,华佗的伤寒热毒,王叔和的伤寒  相似文献   

13.
陈日华即陈晔,为南宋官员,崇尚医药,编撰有《陈氏经验方》五卷、《夷坚志类编》三卷,又曾刊刻方夷吾《方氏家藏集要方》二卷,但《宋史》无传,其生平事迹,学界迄今尚未详考。本文主要根据正史、方志、族谱、医书、文集、笔记等文献,考证得出:陈晔,字日华,福州侯官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其一生游宦闽、浙、粤、蜀等多地,为官清正,多有惠政。  相似文献   

14.
3 著作叶桂贯彻古今医术,毕生忙于诊务,少所著述。其晚年七十九岁时尝拟刊《本事方释义》,惜于开春谢世而未竟。殁后,弟子后人集其遗稿遗案编辑整理医著多种。姑分之三类:遗著本、注释本、医案本。分述如下: 6.1 遗著本温热论初名《温热论治》,首刻于《吴医汇讲》卷一。唐大烈序云:“《温热论治》二十则,乃先生游于洞庭山,门人顾景文随之舟中,以当时所语信笔录记,  相似文献   

15.
《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草经》)为基础,加上魏晋名医记录,进行注释的资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生于刘宋元嘉29年(公元452年),卒于梁大同2年(536年)。陶氏生平著述极多,大部份属于道家的。医学著作亦有若干种,如《补阙肘后百一方》3卷,《效验方》5卷,《太清草木集要》2卷,《陶隐居本草》10卷,《本草经集注》7卷等。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句解》作者李文锦,字襄浥,号治庵、淑景堂主人,金陵(今南京)人,家住金陵天印山南的许村.大约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具体卒年不详,约在乾隆朝末期.李氏性豪迈,喜交游,医卜星相,诗词书画皆有涉猎,后专于医,著有《伤寒论句解》和《医家二十四则》.《伤寒论句解》包括《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淑景堂亲解》14卷和《思问集》7卷.前书为李氏注释发挥《伤寒论》之作,于1768年成书;后书又包含了《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4卷、《淑景堂眘医杂著》1卷、《医药箴言》1卷、《淑景堂医药集案》1卷,于1765年成书.  相似文献   

17.
《伤寒纪玄妙用集》10卷,元代医家尚从善著。此书书名,《医藏书目》作《伤寒纪元》,《中国医籍考》作《尚氏伤寒纪选》。书首有名士张翥于至元二年(1336)六月一日以小篆书于广陵寓斋的序文。序后有尚氏手书的《张仲景传》,时为至元戊寅年(1338)。  相似文献   

18.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这是医圣张仲景在其巨著《〈伤寒杂病论〉自序》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9.
李柽,南宋医家。他曾于为官之余,据宋本《伤寒论》新编了一本《伤寒要旨药方》。该书分上下2卷:上卷《伤寒药方》,是从《伤寒论》中抄录107首方剂,别加“白圆子方”而成(按,其中禹余粮圆同校定本一样有目无方);下卷《伤寒要旨》,是从《伤寒论》六经病中抄录172条原文,  相似文献   

20.
[原文]疗妇人怀妊,数伤胎方.鲤鱼二斤,枚米一升.右二味,如法作耀,少著盐,勿著葱豉醋,食之甚良.一月中顿三过作,效.安稳无忌.《妇人良方》卷之十三(本方又见于《集验》、《文仲方》、《备急方》、《崔氏方》、《延年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