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进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在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手术进路基础上,不通过切断臀中、小肌及股外旋肌群来显露术野,而是仅切断股方肌后,利用股骨颈骨折形成假关节异常活动,采取回旋手法,来充分显露股骨大、小粗隆及髋关节。作者从2009年1月-2013年6月采用此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22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骨折与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总优良率为95.4%,其中3例患者术后发生轻度跛行,1例患者患肢短缩达到2cm,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术后髋关节脱位病例。结论:作者认为此手术进路有操作简便、安全、微创、缩短手术时间、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可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共治疗转子问骨折患者25例,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统计资料数据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LPFP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类型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微创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持子间骨折的效果,选取1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分别行常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术(常规切口组)和微创DHS内固定术(微创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复位情况、扶拐行走时间、骨折愈合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微创DHS内固定术比常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活动早,术后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反向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反向LISS—DF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FNA和LISS—DF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应用LISS—DF铜板内固定治疗者28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者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LISS组较PFNA组手术时间长,两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反向应用LISS—DF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与PFNA内固定相似,是一种创伤小、固定可靠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KU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KUS)术式,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术式,比较两组手术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KUS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宜作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牵引复位装置辅助下微创复位技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髋关节牵引复位装置辅助下微创复位技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不增加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成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疗效。方法:对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Gamma钉进行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和治疗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有效地治疗成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工作中应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类型及患者身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及B组,A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采用内固定术,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且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内固定术效果好,能尽早下床活动及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活动减少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超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疗效对比。方法:选自我院收治的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共37例,其中男13例,女24例。其中18例接受PFNA之类,19例接受DHS治疗,术后对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及MerledAubigne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比发现PFNA组及DHS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FNA在对超高龄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作用优于DH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DHS钢板与普通DHS钢板适应症,寻找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对较为合适的内固定器械.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共78例,其中锁定DHS钢板治疗41例,普通DHS钢板治疗37例.比较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在术后利用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锁定DHS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上少于普通DHS钢板组,并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上优于普通DHS钢板组.  相似文献   

11.
方涛 《中医正骨》2009,21(2):11-14
目的:探讨中药脉络宁预防全髋关节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80例和西药治疗组88例。两组在采用相同的基本预防措施和机械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中药脉络宁针剂和西药分子肝素钠针剂对手术后可能发生的深静脉血栓(DVT)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d和14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等安全性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中药组发生DVT23例,发生率28.75%;西药组发生20例,发生率22.7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T术前及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INR术前、术后7d、术后14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间PLT术前及术后7d、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等安全性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独应用中药脉络宁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可获得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钠近似的疗效。但从药物安全性角度分析,虽然两组术后凝血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由于两组凝血指标的实际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因此尚不能肯定脉络宁较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时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粗隆问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及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感染及血栓,外敷接骨丹治疗。结果:手术后随访14~20个月,平均16个月。36例粗隆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其中优30例,良5例,差1例。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配合中药外敷,骨折可以有效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43例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结果: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分为髓内固定治疗组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少于Gamma钉内固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可早期负重,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比较41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DHS治疗后和PFNA微创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选取的41例PFNA微创治疗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上,要优于DH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后位的发生,并且PFNA微创螺钉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物老年患者理想的内固定物。在日常行动能力患者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3年以来收治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为PEN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为DHS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以及术后情况比较,PENA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均优于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同时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以及并发症少,并且结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有利于骨折的稳定以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程中午 《世界中医药》2014,9(8):1026-102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于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运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行中医正骨处理后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法(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记录其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7~12月,平均(9.8±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3~19周,平均(16.3±2.7)周,骨折均良好愈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90分)17例,良(80~89分)13例,一般(70~79分)2例,差(70分)0例,优良率93.8%。结论:中医正骨加LCP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保持良好,不变形,固定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使用不同方法处置股骨小转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6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小转子骨折的患者行DHS治疗,其中对股骨小转子行钢丝或螺钉固定31例(A组)、未行股骨小转子固定32例(B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随访时Sanders髋关节创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评定标准评分结果,并进行临床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3个月),A、B2组术式的优良率分别为93.5%和93.8%,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法处置股骨小转子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