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1例大肠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表达。结果P-gp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UICC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组织类型、UICC分期无关;GST-π的表达与各个指标之间均相关(P〈0.05);TS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侵犯深度无关。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UICC分期、肿瘤组织类型及TOPOⅡ、GST-π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S〈0.05)。结论大肠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检测对肿瘤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UICC分期、组织类型及TOpoⅡ、GST-π的表达可作为大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bcl-2与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2与抑癌基因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bcl2与p5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检测bcl2在33例大肠腺瘤和47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和p53在40例大肠腺瘤和63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bcl2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27%(24/33)和340%(16/47).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50%(18/40)和841%(53/63),bcl2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其表达变化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bcl2表达在腺瘤向癌的演变过程中丢失,而p53表达则增加(P<001),表明它们参与了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共同通道,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16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认。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66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P16蛋白和VEGF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P16蛋白阳性率为48.5%(32/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14/20)(P<0.01),VEGF阳性率为72.7%(48/66)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3/20)(P<0.01):P16蛋白和VEGF在大肠癌中表达具有明显负相关性;P16蛋白和VEGF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五年生存率有明显的关系(P<0.01)。结论:大肠癌中存在P16蛋白下调和VEGF上调,P16蛋白和VEGF表达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中SP1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P1基因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5例大肠癌原发灶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1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大肠癌旁正常组织中SP1表达阳性率仅为12.0%(6/50),且均为弱阳性表达。SP1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5.6%(155/205)。SP1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和病理分型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SP1表达阴性组、弱阳性组、阳性组和强阳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4.9、56.6、41.5和3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和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u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Endostatin(血管内皮抑素)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生长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大肠癌组织及23例正常组织中Endostatin、uPA的表达。结果uP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且在DukesC+D期中的表达高于DukesA+B期,浸及浆膜层组高于未浸及浆膜层组(P〈0.05)。uPA随着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表达增高,而Endostatin的表达则相反,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uPA、Endostatin在大肠癌的侵袭与转移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uPA促进肿瘤的浸润与转移,而Endostatin则抑制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S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S蛋白和VEGF-C蛋白的表达,采用VEGF-C受体FLT-4阳性脉管标记淋巴管计数,分析SS与大肠癌淋巴管生成、转移的关系。结果SS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大肠癌组及正常大肠黏膜组分别为37.7%和65%,VEGF-C在癌及正常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30%,差别均有显著性;SS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与浆面膜受累无关;VEGF-C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分化和浆面膜受累无关;大肠癌组织中SS和VEGF-C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SS可能通过对VEGF-C/FLT-4信号通路的阻滞而抑制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启东地区肝癌患者ABO血型分布情况,探讨ABO血型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择1 701例启东籍肝癌患者、2 828例排除疾病后的启东籍健康体检人员,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检测ABO血型,分析ABO血型与肝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1 701例肝癌患者中,血型为A型者518例(30.45%)、B型者436例(25.63%)、O型者518例(30.45%)、AB型者229例(13.46%); 2 828例体检健康者中,血型为A型者862例(30.48%)、B型者818例(28.93%)、O型者853例(30.16%)、AB型者295例(10.43%),与健康人群比较,肝癌患者中AB型比例高、B型比例低(P均<0.05)。B型的启东籍人群发生肝癌的风险低(OR=0.847,95%CI:0.739~0.970),AB型启东籍人群发生肝癌的风险高(OR=1.336,95%CI 1.111~1.606)。与健康人群比较,男性肝癌患者B型比例低、AB型比例高(χ2=5.618,11.01;OR分别为0.809,1.534;P均<0.05)。结论 江苏省启东地区肝癌的发生与...  相似文献   

8.
抑癌基因P16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 探讨P16 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 例大肠癌,15 例正常结肠组织中P16 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阳性率(33-8 % ) 低于正常对照结肠组织中的阳性率(73-3 % ) ,差异非常显著( P< 0-01) .P16 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Dukes 分期相关( P< 0-05) .结论 P16 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和肿瘤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4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的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I)和S-期细胞比率(SPF)。结果显示,肿瘤端粒酶阳性率为87.5%,癌旁组织阳性率为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大肠癌端粒酶活性与年龄、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大肠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PI和SPF有关。提示大肠癌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肿瘤的指标,它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在大肠癌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在分子水平干预肿瘤血管形成,预防大肠癌复发和转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68例大肠癌手术标本癌和癌周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对定量研究。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率为67.6%(46/68),癌周组织表达率为32.4%(22/68);肿瘤组织中VEGF mRNA表达水平在浆膜浸润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 D期组分别显著高于未侵及浆膜组,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远处转移和Dukes A,B,C期组;肿瘤组织中VEGF mRNA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大的大肠癌组(>5cm)与大小肠癌组(≤5cm)以及不同组织学分组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在大肠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血管形成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王守义  刘斌 《山东医药》1996,36(1):24-24
溃疡病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安丘市白求恩医院(262100)王守义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斌为探索溃疡病与ABO血型的关系,我们对406例溃疡病患者的ABO血型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溃疡病组406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04例,胃溃疡9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CCR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8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及66例癌旁对照组织中CCR2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CR2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组织(P〈0.01),并且其表达强度与DukeC+D期、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以及较低的分化程度有关(各组中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以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CCR2的过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CCR2可以作为大肠癌分化程度较低且伴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背景 ABCG2是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中的成员,与多药耐药和SP(side population)表型相关。研究表明,ABCG2在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ABCG2在大肠癌的表达方式与临床病理学变量以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功能鉴定奠定基础。方法 225例大肠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SP法),分别进行细胞膜和细胞浆染色的半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分别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资料的相关性,并对随访的69例大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225例大肠癌组织中,83.1%的组织在细胞浆有ABCG2的表达,而66.2%的组织在细胞膜有ABCG2的表达;15.6%的组织在细胞膜上呈现ABCG2的强表达。ABCG2在细胞浆上的表达,与大肠癌高的肿瘤分期(Dukes)(P=0.039)相关;ABCG2在细胞膜上的表达,与大肠癌高的肿瘤分期(Dukes)(P〈0.01)、淋巴结(P〈0.01)和远处转移(P〈0.01)相关。随访的69例大肠癌患者的生存分析表明,ABCG2在细胞膜的强表达与生存率的降低相关(Cox回归:P=0.038)。结论 ABCG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是普遍升高的,其在大肠癌的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作用,是一种新的预测大肠癌预后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现将我院11例LST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几种常见恶性肿瘤与ABO血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现让  刘美琴 《山东医药》1996,36(11):20-20
几种常见恶性肿瘤与ABO血型的关系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50117)宋现让,刘美琴,韩兰元,董秀梅,王克淳我院1994~1995年的外科手术病例中,经术后病理确诊且有血型记载的共1337例。其中男731例,女606例,包括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肝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即大肠正常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PTE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2例大肠组织标本中PTEN蛋白的表达,应用等级相关的秩和检验分析PTEN在大肠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大肠癌中表达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大肠癌中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肿瘤分期及性别无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相关(P=0.002)。结论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存在异常表达,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Hpa、p53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乙酰肝素酶(Hpa)及原癌基因053的表达变化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4例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的Hpa及p053蛋白。结果Hpa与大肠癌肿瘤直径有关(P〈0.01),Hpa、p53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Hpa和p53蛋白的表达在大肠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pa和p53蛋白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分泌细胞(EC)在大肠癌及癌旁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117例大肠癌及85例癌旁粘膜中嗜铬蛋白A(CGA)及几种激素进行检测,13例大肠癌行电镜观察.结果EC阳性大肠癌46例(393%),检测到一种以上激素692%(27/39),癌旁粘膜EC数高于正常肠粘膜.电镜观察8例有含内分泌颗粒的癌性EC.在中低分化癌中EC(++)的表达(255%)高于高分化癌(69%)(χ2=754,P<005),含有EC的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680%)高于不含EC者(437%)(χ2=623,P<005),且预后不良;5HT,βHCG,Glu,Gas阳性癌分化及预后较差(P>005).结论含EC的大肠癌具有更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与EC中某些激素,通过旁分泌等途径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有关,癌旁EC增生与周围肿瘤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46例老年人大肠癌、32例非老年人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表达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并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癌组织中胃泌素表达阳性率,老年组47.8%(22例),非老年组18.8%(6例)(P<0.01);老年组胃泌素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非老年组未显示这些关系。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胃泌素的表达不影响血清胃泌素水平(P>0.05)。结论胃泌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老年人大肠癌恶性度的一项指标,其表达对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干细胞基因Bmi-1在蛋白和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和远端正常组织中Bmi-1 mRNA的表达;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分期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瘤旁及正常组织(P〈0.05);Bmi-1 mRNA的阳性表达在肿瘤与正常(P=0.086)、肿瘤与瘤旁间(P=0.385)无明显差异。在大肠癌中合并淋巴结转移者Bmi-1 mRNA及Bm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Duke分期C和D期患者Bmi-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癌组织浸润深度越深Bmi-1 mRNA及Bmi-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低Bmi-1蛋白表达强度越强。结论 Bmi-1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及指导今后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