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究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牙周序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江 门市口腔医院收治的 85 例牙周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 例)与观察组(43 例),对照组患者开展 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正畸治疗中开展牙周序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附着丧失(CAL)、 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CAL、GI、SBI、PLI、PD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应用牙周序列疗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龈出血、菌斑等情况, 对其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研究牙龈环切联合正畸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1 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 112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正畸组、联合组,各 56 例。 正畸组患者使用正畸术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正畸组的基础上使用牙龈环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21、IL–6 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3 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 附着丧失(CAL)、探针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龈指数(GI)均低于正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 3 个月,联合组患者 IL–21、IL–6 水平均低于正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 疗后 3 个月,联合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正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3 个月, 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1.07 %,高于正畸组的 76.7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 实施牙龈环切联合正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矫治器在牙周炎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160 例牙周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80 例。对照组 采用传统直丝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正 6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 果、牙周健康指标情况、美国正畸学会(ABO)各项参数评分及总分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97.50 %,高于对照组 8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患者牙周健康指标优于对照组,后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指标显著增加,菌斑指数(PLI)、临床 附着丧失(CAL)指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龈沟探诊深度(SPD) 较治疗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ABO 各项参数评分及总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25 %,明显低于对照 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正畸效果较好,可维护牙周组织及牙槽骨的健康,可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分析牙根发育对正畸牵引后埋伏前牙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影响。 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 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正畸治疗患者,根据牙根发育情况,将患者分为牙根发育完成组(对照组) 和牙根发育未完成组(观察组),每组 50 例,进行治疗后为期 1 个月的随访,比较埋伏前牙牙根吸收等级以及牙周组织的 生长情况。 结果:正畸前,由于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发育未完成,牙根平均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正畸后,观察组患者牙根持续生长,牙根平均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正畸后根管 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 1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吸收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观察组的牙周生长情况不良反应率为 8.00 %,低于对照组的 4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牙根发育未完成的患者,其正畸牵引后埋伏前牙牙根及牙周组织生长更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强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分析牙周炎患者实施米诺环素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指数改善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于郑州市口腔医院口腔科治疗的 168 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4 例。 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米诺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牙周 指标、牙周微生态、骨代谢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后,观察组患者牙周袋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各菌落数低于对照组,龈沟液骨 谷氨酸蛋白(BGP)、I 型前胶原 N 末端前肽(PINP)、C 末端交联肽(CT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米诺环素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炎中取得较好效果,可改善患者牙周健康,降低致病菌数量。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观察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间萍乡市人民医院接收的 62 例正畸患者,根据其自愿选择矫治器的不同分为固定组 30 例和隐形组 32 例。固定 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隐形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标、炎症因子、临床 疗效和生活质量。 结果:矫治后,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隐形组 患者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固定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固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矫治完成后,隐形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88 %)显著高于固定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自锁托槽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改善患者牙周健康指标,调控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缓解牙周组织炎症 状态,提高正畸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研究牙周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 CRP、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开封市口腔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 46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稳定性冠心病,均采取非手 术的牙周治疗措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1 个月后测量患者的牙周深度(PD)、附着丧失度(AL)、菌斑指数(PLT)和 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测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6 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C 反应蛋白(CRP), 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牙周治疗后,患者的 PD、AL、PLT、SBI 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同时,患者的外周血 IL–1β、IL–6 均有一定降低,血清 TNF–α、CRP 水平均略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实施牙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牙周指标, 降低其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其 TNF–α、CRP 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正畸治疗中作用效果。方法:选取32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于正畸治疗前实施牙周序列治疗直至正畸治疗结束,观察记录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患者的PLI、PD、BI、CAL。结果:32例牙周炎患者患者在初诊基线、牙周治疗1个月后以及正畸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方差比较,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序列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炎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研究牙齿错颌应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长沙市口腔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102 例牙齿错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1 例。对照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观察 组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口腔功能、美观程度、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 者治疗后的口腔功能和美观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 对牙齿错颌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口腔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观察与分析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正畸修复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长沙市口腔医院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6 月间收治的因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 40 例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正畸修复治疗,观察实施治疗前后 患者的前牙恢复情况与前牙矫正情况,并予以比较。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面角、上下齿槽座角、上下中切牙夹角以及上 中切牙凸距均较治疗前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的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以及前牙覆 均较治疗前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的患者应用正畸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该方法 能减轻患者疼痛,矫正患者的前牙位置,较好地还原牙齿的美观程度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分析并比较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在牙周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 属南平市第一医院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60 例牙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观察组联合实施局部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治疗有效率和牙周参 数为研究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在牙周病患者临床治疗上有更良好的应用价值,牙周指标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 Vitapex 治疗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的观察。 方法:选取长沙市口腔医院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接收治疗的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 106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3 例,对照组患 者采用常规根管充填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 Vitapex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相关指标 和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牙周附着水平、牙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对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 Vitapex 治疗的临床疗效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分析对成人错畸形患者实施口腔正畸与修复治疗的综合疗效。方法:择取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60 例错畸形患者,将其按照数字奇偶法予以分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实施口腔正畸治疗,观察 组实施口腔正畸与修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对照组为 90.00 %,组 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舒适度、协调美观评分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 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41 ± 0.24)年,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3.51 ± 0.79)年,观察组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在成人错畸形治疗中,口腔正畸与修复治疗效果确切,可以使患者治疗满意度提高,治疗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广 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25 例妊娠合并牙周炎患者展开研究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妊娠期牙周正常的 25 例孕妇进行对 照设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实行牙周指标检测,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水平相对较高,临床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BOP)指数水平较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孕妇分娩孕周为(37.22 ± 1.51)周,短于对照组的(39.12 ± 2.20)周,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结论:在妊娠合并牙周炎患者中展开牙周指标检测,患者的 IL–1β 水平以及牙周指数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并且分娩孕周也会受到影响,为了能够改善妊娠结局、确保产妇机体健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处理就显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成人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收治的 80 例成人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观察组采用口 腔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种植义齿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语言和咀嚼功能、牙周指数、并发 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00 %)高于对照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语言和咀嚼功能好于对照组,患者菌斑附着和软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成人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 予以口腔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可改善语言和咀嚼功能及牙周指数,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研究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长沙 市第四医院治疗的牙周病患者中随机选取 84 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2 例)和实施牙周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的观察组(42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 (FPD)减小幅度,并计算治疗后的咀嚼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5.24 %,比对 照组的 78.57 % 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 PD、FPD 减小的幅度比对照组更大,咀嚼效率比 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38 %,较对照组的 14.26 % 更低,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临床上对牙周病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咀 嚼功能的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观察隐形矫治器序列远移上颌磨牙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荔湾区口腔医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44 例上颌磨牙应用矫治器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矫治器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 例,钟摆矫治器远 移上颌磨牙)与观察组(22 例,隐形矫治器序列远移上颌磨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 6 个月 后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上颌前磨牙牙冠远中移动距离以及牙冠远中倾斜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6 个月后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上颌前磨牙颊向移动距离以及颊向倾斜度均高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6 个月后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上颌前磨牙垂直移动距 离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上颌磨牙矫治患者采用隐形矫治器序列远移的效果优于钟摆矫 治器远移。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 间于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 76 例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8 例。对照 组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牙周炎指标〔牙龈指数(GI)、牙齿松动度(MD)、牙周附着水平(PAL)、牙周探诊深度(PD)、全口 牙菌斑指数(PLI)〕、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GI、 MD、PAL、PPD、PLI 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患者健康调查量表(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 可显著改善病情,减轻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牙种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于 长沙市口腔医院进行牙种植修复的 82 例患者,按照是否患有慢性牙周炎分为两组,对照组为 41 例无慢性牙周炎患者,观 察组为 41 例患慢性牙周炎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牙槽骨吸收情况和种植成功率。结果:进行牙种植修复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龈沟液(PISF)为(0.61 ± 0.19)μL、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为(1.14 ± 0.24)、牙种植体周袋 深度(PPD)为(2.45 ± 0.35)mm,均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的牙槽骨吸收情况半 年后为(0.41 ± 0.24)mm、1 年后为(0.66 ± 0.11)mm,均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 半年种植成功率为 92.68 %,1 年种植成功率为 90.24 %,均高于观察组的 75.61 %、70.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牙种植修复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有效方式,能够促进牙槽骨吸收,提升种植成功率,但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 非慢性牙周炎患者低。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探析对肩周炎患者采取小针刀疗法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解放军第 988 医院康复疼痛科 2018 年 2 月至 12 月诊疗的 50 例肩周炎患者,根据对患者治疗方案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5 例。分别应用单纯关节松 动治疗、联合小针刀疗法。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后相关临床数据以评价联合小针刀疗法的临床价值。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为 96.0 % 高于对照组的 7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有不 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肩周炎患者在常规关节松 动治疗基础上联合小针刀疗法,两者配合能够进一步改善病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