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21和其下游靶基因Peli1在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小鼠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POI组和对照组(n=12),分别予皮下注射ZP3多肽和生理盐水。通过小鼠卵泡计数,观察动情周期和检测血清中E2、FSH和AMH评估卵巢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性因子IFN-γ和IL-10,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Treg细胞比例,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1的靶基因,q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卵巢组织miR-21表达和外周血、脾脏Treg细胞Peli1表达。结果二次免疫6周后,POI组小鼠基本无动情期,而对照组动情周期均正常。Peli1为miR-21的靶基因。POI组小鼠各级卵泡计数,E2、AMH、IL-10水平,脾脏Treg细胞比例,miR-21、Peli1表达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而FSH、IFN-γ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miR-21和其下游靶基因Peli1在自身免疫性POI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提示miR-21和Peli1可能参与自身免疫性POI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结合蛋白38(Fkbp38)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及其缺失导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机制。方法 采用Cre-loxp系统构建卵母细胞特异性敲除Fkbp38转基因小鼠,并应用PCR鉴定小鼠基因型,然后在蛋白水平上验证Fkbp38在卵母细胞中的敲除效果。通过HE染色在显微镜下计数敲除小鼠与同窝对照小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及窦卵泡数量分析卵母细胞缺失Fkbp38基因对小鼠卵泡发育的影响。通过繁殖实验及ELISA实验检测小鼠繁殖能力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明确卵母细胞敲除Fkbp38基因对卵巢功能的影响。TUNEL法检测敲除小鼠与同窝对照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下游靶蛋白磷酸化核糖体S6(PS6)活性验证Fkbp38基因对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IF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Bcl2-Associated X(BAX)表达明确Fkbp38基因敲除对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 卵母细胞特异性敲除Fkbp38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敲除小鼠较对照小鼠表现出生育力下降,性激素水平紊乱,卵巢内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数均显著减少(P<0.05),引起POI样改变。卵母细胞特异性敲除Fkbp38基因后,mTOR信号通路激活,颗粒细胞凋亡增加,卵母细胞内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Bcl-2蛋白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Fkbp38在卵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缺失致POI发生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金丝桃苷(Hyperin)对雷公藤苷(TG)诱导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小鼠卵巢储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以成年雌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POI模型组和Hyperin治疗组,每组40只。雷公藤苷40 mg/kg,每日2次,灌胃2周,构建POI小鼠模型,Hyperin治疗组于造模后给予Hyperin 75 mg/(kg·d),灌胃4周。称取小鼠体质量,计算性腺指数。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学改变,计算各级卵泡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卵巢颗粒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Caspase3、Bcl-2、Bax的mRNA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颗粒细胞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水平。H2DCFDA探针法检测颗粒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TUNEL法检测颗粒细胞凋亡水平。  结果  与POI模型组相比,Hyperin治疗组小鼠体质量和性腺指数均上升(P<0.05);卵巢病理损伤减轻,各级卵泡数和黄体数均增加(P<0.05);血清E2、AMH、SOD、CAT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P<0.05);卵巢颗粒细胞中的Nrf-2、HO-1、p-PI3K、p-Akt、Bcl-2表达上升,Caspase3、Bax表达下降(P<0.05);ROS水平降低(P<0.05);TUNEL显示颗粒细胞凋亡降低(P<0.05)。  结论  Hyperin通过Nrf-2/HO-1抗氧化应激和PI3K/Akt抗凋亡途径改善TG诱导的POI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1)激动剂对氧化应激损伤卵巢功能低下小鼠卵巢储备影响及SIRT1-cAMP通路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及H2O2干预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颗粒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ELISA测定颗粒细胞雌激素分泌能力,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颗粒细胞功能性受体及雌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最后通过Res预处理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A)诱导建立的氧化应激损伤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模型小鼠,从动情周期、卵巢指数、激素水平、卵泡计数等方面评估Res对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PCR检测小鼠卵巢组织环腺甘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结果 Res可以通过SIRT1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人颗粒细胞雌激素合成能力、功能性受体表达及雌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POI小鼠卵巢功能。卵巢组织内cAMP信号通路关键基因EPAC、RAP1b、RAP1a、PLCb3、CREB1、CAMK2αSIRT1表达升高。结论 Res可以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小鼠卵巢储备功能,SIRT1-cAMP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潜在作用机制,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FKBP4蛋白在顺铂诱导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ITRAQ技术测定4对顺铂诱导的小鼠POI模型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卵巢组织的差异蛋白。使用TargetScan软件进行靶点预测,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确定顺铂诱导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miR-483-5p及FKBP4的表达水平。收集POI患者及正常患者血清各 6 例,并利用 qRT-PCR 检测 miR-483-5p 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转染及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 miR-483-5p 和 FKBP4 的关系。利用转染和/或顺铂分别处理原代颗粒细胞及KGN细胞系(人颗粒细胞系),将细胞分为对照(NC)组、miR-483-5p组、miR-483-5p+顺铂处理组和miR-483-5p+FKBP4+顺铂处理组。以此验证miR-483-5p、FKBP4在顺铂处理的颗粒细胞中的作用;利用 Cre-loxp 系统构建卵母细胞特异性过表达 miR-483-5p 及同窝未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及ELISA检测卵巢功能。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顺铂诱导的POI小鼠的卵巢中FKBP4表达下降(P<0.05)。靶点预测软件发现miR-483-5p的潜在靶点是FKBP4,并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它在顺铂诱导的POI小鼠的卵巢、血清以及POI患者的血清中均高水平表达(P<0.01)。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FKBP4是miR-483-5p的作用靶点。人颗粒细胞系及小鼠原代颗粒细胞过表达FKBP4缓解了顺铂联合miR-483-5p过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n=5,P<0.05)。与同窝未过表达的小鼠比较,卵母细胞过表达miR-483-5p的小鼠顺铂诱导造成的卵巢损伤更严重。结论 miR-483-5p/FKBP4在顺铂诱导的POI中发挥作用。顺铂诱导的卵巢损伤过程可能与上调的miR-483-5p靶向作用FKBP4,导致的FKBP4表达下降有关。miR-483-5p上调可能增加卵巢对顺铂药物的敏感性,使卵巢功能降低。检测血清miR-483-5p可以用来预测POI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卵巢Fas、Fas—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POF)卵巢Fas、Fas-L蛋白的表达及补肾复方左归丸的影响。方法: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设左归丸低、中、高不同剂量进行治疗,以泼尼松、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卵泡、间质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POF小鼠大、小卵泡Fas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小卵泡、间质FasL表达均明显增强。左归丸各剂量组大、小卵泡Fas表达明显增强;左归丸低剂量组间质Fas表达也增强,小卵泡FasL表达减弱;左归丸高剂量组问质Fas表达也均增强,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POF小鼠Fas/FasL系统平衡失调,B细胞凋亡减弱,抗体聚集,抑制免疫应答的效应减低,导致对卵巢的免疫性损伤,卵巢功能的破坏、衰竭。补肾中药复方左归丸可通过调节Fas/FasL系统平衡,调节免疫反应及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功能,促进B细胞凋亡,抑制抗体聚集,减轻卵巢免疫炎性反应,改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卵巢中卵泡膜间质细胞表达的NR4A1在此治疗过程中的机制。方法 选用5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OI组、POI+UCMSCs组,POI组腹腔注射顺铂(CP),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注射7 d。POI+UCMSCs组待注射顺铂后,观察1周,尾静脉注射UCMSCs悬液。注射1 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组大鼠血清中 E2、FSH 水平,HE 染色观察卵巢的形态学改变,TUNEL检测大鼠卵巢中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培养大鼠卵泡膜间质细胞(TICs),并进行鉴定及检测NR4A1的表达,随机分组给予顺铂及UCMSCs处理,western blot检测NR4A1的表达变化,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OI组大鼠卵巢中各级卵泡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而“类黄体样”结构明显增多(P<0.05),UCMSCs处理后卵巢中卵泡的数目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POI组血清中E2水平明显下降(P<0.01)、FSH水平升高(P<0.05)。与POI组相比,POI+UCMSCs组血清中E2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POI组大鼠卵巢中凋亡的颗粒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OI+UCMSCs组颗粒细胞凋亡的数目明显减少(P<0.01)。体外培养的TICs呈梭形,并且表达Cyp17a1和NR4A1,不表达FSHR。CP处理后,TICs表达的NR4A1水平降低,而CP+UCMSCs组NR4A1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CP处理后能够增加TICs的凋亡情况,而CP+UCMSCs组凋亡比例明显下降(P<0.01)。结论 UCMSCs通过调节TICs表达的NR4A1水平,增加TICs对颗粒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改善POI卵巢的功能,这为临床上应用UCMSCs治疗POI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丹酚酸B对卵巢早衰模型小鼠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7只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9只,对每只小鼠均给药,定期测量体重,给药结束后收集小鼠血清和卵巢组织。ELISA检测血清E2、AMH和FSH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窦状卵泡;免疫组化检测颗粒细胞PCNA的表达;TUNEL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卵巢组织中Bcl-2和Bax mRNA表达和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血清E2和AMH水平升高且FSH水平降低,窦状卵泡数量增多,颗粒细胞中PCNA与Bcl-2表达增加,同时Bax表达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丹酚酸B能抑制卵巢早衰小鼠颗粒细胞凋亡,促进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养精颗粒调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60只通过雷公藤多苷片造模POI大鼠,随机分为补肾养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及非模型组。干预组给予不同剂量补肾养精颗粒连续灌胃15 d,空白组及非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观测大鼠动情周期的改变,Elise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卵泡颗粒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相关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给予补肾养精颗粒干预后,大鼠动情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降低(P<0.05),E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均有剂量依赖性;同时大鼠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补肾养精颗粒干预后,磷酸化PI3K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上升,抑凋亡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升高,促凋亡Bcl相关x蛋白(Bax)表达降低。结论:补肾养精颗粒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凋亡相关基因,从而达到抑制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改善卵巢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作为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危害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发现POI的发病机制与卵巢颗粒细胞过度凋亡相关。颗粒细胞过度凋亡会使卵泡提前闭锁,导致卵巢功能下降。同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及凋亡蛋白参与凋亡过程。补肾方药能够抑制颗粒细胞凋亡,改善卵巢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对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调控作用。因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推测补肾方药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治疗POI,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BAFF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是B细胞耐受丧失,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通过与受体结合,对B细胞的增殖、存活起重要作用.BAFF转基因小鼠易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拮抗或抑制BAFF的表达可能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点.本文主要对BAFF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研究新突破——诱导免疫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苏俊  季晓辉 《医学综述》2006,12(15):905-907
树突状细胞(DC)不仅具有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而且还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近来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T细胞的过度活化可能与DC功能失调有关。SLE患者血清中的IFN-α诱导物可促进正常单核细胞向DC的分化,髓样和淋巴样DC有异常迁移行为。SLE患者的主要自身抗原抗体也可诱导DC通过MyD88不依赖性通路直接激活。本文主要就DC的诱导免疫耐受功能以及其成熟过程的影响因素,在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AcGFP1-Ascl2,并在真核细胞HEK293T细胞中表达,为今后研究Ascl2基因在Tfh细胞的相关分子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PCR方法扩增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scl2基因,连接至pIRES2-AcGFP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pIRES2-AcGFP1-Ascl2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对HEK293T细胞进行转染.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析转染pIRES2-AcGFP1-Ascl2重组质粒的HEK293T细胞中Ascl2表达情况.结果 经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方法,证实Ascl2基因能够在HEK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表达Ascl2基因的pIRES2-AcGFP1-Ascl2重组质粒,并能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scl2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Tfh细胞的相关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一种新型辅助T细胞亚群,主要表达白细胞介素17等效应因子,已证实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亦参与了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相关眼病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病过程。该文就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AITD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柴立民  陈惠民 《医学综述》2011,17(3):357-35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滑膜。致炎细胞因子和效应性CD4+T细胞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IL)6通过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录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并参与骨关节的重建。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过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介导免疫应答。CD4+T细胞在自身免疫反应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较一致的观点是特异性表达IL-17的T辅助(Th)1细胞和表达IL-12和干扰素γ的Th1细胞在RA的发病和炎性反应进程中起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自身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包秋燕 《医学综述》2014,20(18):3278-3280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群有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抑制功能。CD4+CD25+Treg是Treg亚群的重要组分,Foxp3是其特征性细胞表面标志物。近年的研究认为,Treg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内分泌疾病的发生可能与Treg的数目及功能异常有关。该文就Treg与骨质疏松症、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了解病毒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对214例长期肝功能异常的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乙肝患者131例,丙肝患者83例)的血液标本进行抗核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年来先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例中,原发干燥综合征(pSS)6例,其中4例有反复腮腺肿大、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4例炎症指标持续升高,发生淋巴瘤时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型为主;类风湿关节炎(RA)2例,均有严重的关节病变和炎性指标增高,淋巴瘤均为NHL弥漫大B细胞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抗SSA、抗SSB均呈阳性,分别转为T和B细胞型NHL;皮肌炎和银屑病关节炎各1例,后均诊断为NHL B细胞型.结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较高,尤以原发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多.这些患者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转化的恶性淋巴瘤以B细胞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30 cages of Graves were treated Jn our hospital from 1983 to 1999 and analyzed in clinical symptoms,imnune functicns X- ray and CT scan. Graves disease was believed as an autointnune disease due to high lgA and IgM. Its morbidity was 40 - 75% with increasing orbital fat and hypertrophy of extraocular muscles. Tire specific change was high density of orbital apex in CT scan.The diagnosis could be obtained by its symptoms,T3 inhibiting test and CT.The min treatment in early stage was medication such as horamone, immune inhibitor and dialysis. But 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y necess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