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在外科门诊,常遇到金属异物进入身体某一部位的患者。笔者改进一种异物钳,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所用器械:①20ml注射器1支,6号长、短针头各一枚,作局麻用。②不锈钢探物针1枚,长12cm、直径0.9mm,尖端圆滑。③异物钳:用14cm弯血管钳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行CT门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CTPV)的临床解剖学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手术组(实验组)40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CTPV临床读片与影像学测量,包括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侧支血管.对胃左静脉的注入方式进行分类总结.应用直线拟合数学模型处理测量数据.结果 60例均成功进行CTPV摄片.实验组和对照组门静脉主干直径分别为(16.62±4.80) mm、(10.84±2.14) mm,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分别为(12.36±2.67) mm、(8.79±1.44) mm,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4.29±4.24) mm、(8.32±1.78) mm.实验组胃左静脉大部分注入脾-门交角和脾静脉.直线拟合11/18=X/30数学公式计算显示,阈值压力下门静脉主干X值=18.33 mm.胃左静脉食管支的显影率为52.38%、胃左静脉胃支显影率66.67%、胃左静脉食管支及胃支同时显影率23.81%,仍有相当一部分门脉高压患者胃左静脉的胃支和食管支显影不良甚至不显影.腹膜后静脉的显影率为25%.结论 应用CTPV在术前对食管胃底周围曲张的门静脉进行形态和功能的详尽评估,指导术者进行区域性断流(regional devascularization,RDV)具有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CTPV显示胃左静脉注入脾-门交角和脾静脉的患者临床上出血的风险大.门静脉主干直径≥18 mm时可能出血,初步定义为CTPV阈值压力.CTPV在胃左静脉胃支/食管支的精细结构显示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TPV中提高腹膜后静脉显影率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4年 7月始 ,应用声带息肉钳取男性前尿道结石 18例 ,均获成功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阴茎根部附近尿道结石患者 18例 ,年龄 5~ 5 2岁。其中悬垂部后段结石 12例 ,球部前段结石 6例 ,结石直径 0 .6~ 1.4cm不等。1 2 手术方法触及尿道结石后 ,压住结石近端 ,局部消毒 ,尿道内灌入2 %利多卡因 5ml和无菌石蜡油 2ml混合液。先用宫颈扩张器将结石远端尿道扩张至约结石直径大小 ,然后选择适当型号的声带息肉钳缓慢插入尿道 ,将结石向近端回推 1~ 2cm ,固定结石后张开声带息肉钳 ,使圆钝钳端沿结石表面慢慢送…  相似文献   

4.
从1980年我们把河北省邢台地区医院介绍的钢塞节育术改进后应用于临床。经过四年多的实践证明,它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可复性节育方法。并于今年进一步将钛栓改为硅橡胶栓用于临床。今将资料完整的80例报告如下: 器械有输精管皮外固定钳、输精管剥离钳、环形输精管固定钳、输精管管腔扩张器、6号钝针头。栓由钛不锈钢制成,长5mm或7mm直径分别为1.2、1.4、1.6、1.8mm,栓两端各有一凹(槽)沟(图1)。硅橡胶栓直径分别为1.3、1.6、1.9m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于治疗复发性腕管综合征的小鱼际脂肪瓣的主要血液供应以及手术方法设计.方法 在31侧红色乳胶动脉灌注的上肢标本及1侧墨汁灌注的成人新鲜截肢标本上,观测营养小鱼际脂肪瓣血管的起始、走行、分布、管径及其供血范围.结果 脂肪瓣的血供:(1)尺动脉主干发出4~7支,平均直径为(0.41±0.11)mm;(2)尺动脉掌深支发出2~3支,平均直径为(0.44±0.13)mm;(3)小指尺掌侧动脉发出9~12支,平均直径为(0.38±0.13)mm;(4)环、小指掌侧总动脉发出4~6支,平均直径为(0.35±0.12)mm;(5)掌浅弓发出一恒定的分支,直径为(0.34±0.06)mm.脂肪瓣可切取的大小6.35cm×3.85cm×0.45 cm.结论 以尺动脉主干脂肪支及尺动脉掌深支脂肪支为蒂的小鱼际脂肪瓣转位术可作为治疗复发性腕管综合征的一个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胆管狹窄处上方有肝内胆管结石的2例患者,经胆总管镜用电液压碎石术去除胆管内多发结石。使用的胆总管镜的长度为67cm,其远端可弯曲部分的长度为33cm,尖端直径为5mm,可向上弯曲160°,向下弯曲90°。钳通道的直径为2mm,较前宽大,可在插入碎石术用的探针后容许盐水注入,使探针尖端的电极周围保持有水及放电时附近无碎石。冲击电流发生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闭孔神经前支移位和股神经肌支吻合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闭孔神经前支移位修复股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冰冻尸体5具(男3具、女2具),解剖双侧闭孔神经、股神经及其分支,观察其走行及解剖位置,测量闭孔神经前支以及股神经各肌支的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闭孔神经前支移位后与股神经各肌支的重叠距离。结果闭孔神经前支直径为(3.80±1.22)mm,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1 358±800;股直肌支、股内侧肌支直径分别为(1.60±0.54)、(2.20±0.66)mm,有髓神经纤维数分别为4 961±655、6 666±466,两者直径以及有髓神经纤维数之和与闭孔神经前支接近。闭孔神经前支移位后均能与股神经各肌支在无张力下直接吻合,且有约30 mm的重叠。结论闭孔神经前支移位和股神经肌支吻合修复股神经损伤可行,从神经再生动力与匹配程度来说,股神经的股直肌支、内侧肌支宜作为受体神经。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90年3月至1993年11月将多功能输精管皮外固定钳用于输尿管取石手术,通过25例临床实践,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6例.其中结石位于输尿管腹段8例,盆段14例,壁内段开口处嵌顿3例.结石直径为8~15mm.使用方法:在组织钳的头端分别焊接一个五边  相似文献   

9.
前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 11例经腹腔前方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经验与综合文献报道的经腹腔侧方入路和经腰腹膜后入路的术式进行探讨 ,总结如下。一、经腹腔前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全麻后仰卧位 ,患侧腰部垫高。经脐部建立气腹后穿刺套管 ,在腹腔镜监视下穿刺其余各套管。术中维持气腹压力在 10 5~ 15mmHg ,取头高足低位并稍向健侧倾斜。1.右肾上腺手术 :常需要 4~ 5支穿刺套管 ,脐部直径 11mm套管用于腹腔镜 ;脐上右侧直径 11mm套管用于拉钩、钛夹钳及分离钳操作 ;右肋缘下及中上腹处各 1支直径 5 5mm套管用于分离钳操作 ;左肋缘下直径 11mm…  相似文献   

10.
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在上臂的解剖学特征。方法 成人上肢标本 3 6侧 ,自腋部至上臂内侧解剖桡神经干 ,测量肱三头肌各肌支的发出点、入肌点和长度 ,各肌支的直径和面积比。观察及测量各肌支的无损伤分离长度。结果 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按其分布分为Ⅰ、Ⅱ、Ⅲ型 ,分别占47.2 2 % ( 17/3 6)、2 2 .2 2 % ( 8/3 6)和 3 0 .5 6% ( 11/3 6)。长头肌支长 [( 4 6.82± 10 .0 8)mm , x±s ,下同 ] ,发出点距背阔肌腱止点下缘近端 ( 7.3 6± 2 .68)mm ,入肌点距背阔肌腱止点下缘远端 ( 3 9.46± 6.42 )mm。内、外侧头肌支长 ( 66.0 8± 3 0 .98)mm和 ( 65 .81± 3 0 .65 )mm。长头肌支和内、外侧头肌支的无损伤分离长度是 ( 4 8.93± 9.2 7)mm、( 4 4.2 2± 11.65 )mm和 ( 4 4.64± 9.0 4)mm。无损伤分离最高点平面各肌支与主干面积比为 ( 0 .13± 0 .0 7)mm、( 0 .2 6± 0 .14 )mm和 ( 0 .12± 0 .0 7)mm。结论 长头肌支发出点较固定 ,至入肌点距离较短 ,无损伤分离平面高 ,其近端可与同侧第 3~ 6肋间神经直接缝合 ,适合于肋间神经移位重建肱三头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胫神经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具(23侧)福尔马林同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测量胫神经各肌支的长度、直径、发出点至腓骨小头水平截面的距离(位置)和腓深神经近端的直径;模拟神经移位并测量各肌支的发出点至腓骨颈的距离.结果 胫神经趾长屈肌支、(躅)长屈肌支和比目鱼肌浅支的平均长度分别为(95.70±13.40)mm、(96.90±13.60)mm和(73.60±12.00)mm,平均直径分别为(0.63±0.16)mm、(0.65±0.20)mm和(1.56±0.26)mm;腓深神经近端的平均直径为(2.54±0.26)mm.所有标本的胫神经趾长屈肌支和(躅)长屈肌支以及22侧(95.7%)标本的比目鱼肌浅支在长度上能够直接移位至腓骨颈处的腓深神经.胫神经的其他肌支均没有足够的长度直接移位至腓骨颈水平.结论 实验证实胫神经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在解剖学上可行.综合考虑神经的长度、直径以及手术操作难易度,比目鱼肌浅支是移位的最佳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12.
自制打结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对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的处理长期以来依赖钛夹,影响了进一步减少手术的创伤。我院于1998年自制了一种简易实用的打结器,采用慕丝线取代了钛夹,进一步减少了手术创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资料1.打结器制作:利用现有的鸭嘴钳(直径5mm)改装,闭合状态下将钳尖两活叶垂直锯一小  相似文献   

13.
胸背神经双分支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胸背神经的外侧束和腋神经穿越四边孔后支配的三角肌肌支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并应用于临床,为臂丛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取17具成人尸体,在手术显微镜下对31侧胸背神经外侧束和液神经三角肌肌支进行解剖,观察其可应用长度、直径及分支情况,并取神经标本经HE染色、石蜡切片,对有髓神经纤维进行计数。临床上进行3例手术。例1钭胸背神经外侧束与四边孔内切断的腋神经三角肌肌支吻合,例2在例1休式基础上,用胸背神经内侧束支配的部分背阔肌重建屈肘功能,例3将背阔肌按内、外侧束的支配区域,剪切成两部分,移位的同时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结果 胸背神经在人背阔肌处开始分为内、外侧束,外侧束明显较内侧束粗大,外侧束在背阔肌内可利用的长度平均为58.2mm直径平均为1.46mm,有髓纤维数平均为1519根,90.4%的外侧束可再分为2支或3支,腋神经三角肌肌支直径平均为2.31mm,有髓纤维数 平均为2341根,61.3%的三角肌肌支可再分为3支,32.3%的三角肌肌支可再分为2支,3例术后情况:例1三角肌肌力为4级;例2三角肌肌力为4级,屈肘时肌力为4级;例3屈肘、指时肌力均达到4级。结论 应用胸背双分支的解剖基础。将胸背神经外侧束与腋神经三角肌肌支相吻合恢复三角肌的功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是统一的,是行这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胸背神经双分支的原理可以重建两块失神经支配的肌群功能。  相似文献   

14.
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方法和器材多种多样,疗效报道不一。自1990年~1996年我们选用了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的内固定方法共32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9~67岁。开放骨折10例,陈旧骨折1例。 1.2 手术方法及结果 该方法适应证较广泛,除一般骨折外还适应于粉碎性骨折及小块撕裂骨折。术前准备:在直径2mm克氏针尖的扁平处钻0.5~0.8mm小孔一个(一般工厂可单支或批量加工)。手术方法:臂丛麻醉,采用肘后纵切口,显露骨折端,清除血肿,伸肘约135°,将骨折块准确复位,用巾钳钳紧,维持复位,屈肘,用带孔克氏针从鹰嘴顶端一侧斜向骨折远端对侧皮质骨钻出,另一枚克氏针用同样方法穿出并形成交叉克氏针固定,将两枚克氏针调整至针孔仅霹出骨皮质小许,另一端于骨皮质外2mm处剪  相似文献   

15.
对25具男尸进行了精索静脉解剖。结果表明,在腹股沟下段静脉属支较多,吻合支广泛,管径较细,至上段逐渐汇合为2~6支,管径亦有增粗,至内环上5cm,汇合为2~4支,直径多小于3mm,为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确保面神经与下颌舌骨神经顺利吻合提供参考。方法 在 2 5具 (5 0例 )尸头上解剖观察了下颌舌骨神经在颌下的走行、分支及双侧分支吻合情况。结果 下颌舌骨神经从下齿槽神经分出后在下颌舌骨沟内至下颌骨下缘处为第一段。从下颌骨下缘向前行至第一次分支为第二段 ,其长度为 13.6 1± 3.0 9mm ,直径为 1.2 1± 0 .14mm。从第一次分支后分别至二腹肌前腹与下颌舌骨肌的各分支为第三段 ,其中至二腹肌前腹支长度为 13.0 7±2 .49mm ,直径为 1.0 3± 0 .12mm ,至下颌舌骨肌支长度为 11.2 1± 1.75mm ,直径为 1.0 4± 0 .11mm。两侧之间有吻合。结论 该神经易于暴露 ,走行及分支均较恒定。适合于进行神经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腿后部各区穿支间的关系,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6具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将小腿后部分为上、中、下三等份,层次解剖观测各区穿支的分布状况,拍摄X线片测量穿支的定位、直径、走行、分支及其相互之间的吻合状况.结果 小腿后部共有外径为0.5 mm的穿支13支,平均外径0.8 mm,平均供血面积38 cm2.上区来自腘动脉的穿支起于胭窝中部,其浅出深筋膜的位置,通常位于股骨内、外上髁之连线与小腿后正中线交点4 cm范围内,其单穿支供血面积高达55 cm2.此穿支向下与来自胫后动脉、腓动脉之穿支形成不减少口径的真性吻合:下区穿支较细,但沿跟腱两侧呈链状分布.结论 小腿后部穿支皮瓣可以移植到下肢或身体其它部位,中区可切取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上区与下区可分别切取近端蒂与远端蒂穿支皮瓣.  相似文献   

18.
手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手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尺动脉腕背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临床应用 2例修复机器轧伤环、小指 ,软组织缺损范围为 4.5~ 5.0 cm× 2 .0~ 3.5 cm。 结果 尺动脉腕背支于豌豆骨上 (3.9± 1 .2 ) cm始于尺动脉 ,外径 (1 .3± 0 .2 ) mm,分出升支、降支。降支为腕背支的延续 ,经第 5掌骨尺侧缘直达掌骨头颈处与小指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相吻合占 70 % ;降支至豌豆骨附近变为纤细 ,由小指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上行与之吻合占 30 % ;吻合外径 (0 .5± 0 .1 ) mm。临床应用的 2例 ,术后创面 期愈合 ,随访 3~ 4个月手指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 尺动脉腕背支降支为蒂的手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 ,以豌豆骨下 5 cm为皮瓣旋转点 ,适用于手背及邻指软组织缺损修复 ,也可制成带神经、肌腱和骨片的复合组织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确保面神经与下颌舌骨神经顺利吻合提供参考.方法在25具(50例)尸头上解剖观察了下颌舌骨神经在颌下的走行、分支及双侧分支吻合情况.结果下颌舌骨神经从下齿槽神经分出后在下颌舌骨沟内至下颌骨下缘处为第一段.从下颌骨下缘向前行至第一次分支为第二段,其长度为13.61±3.09mm,直径为1.21±0.14mm.从第一次分支后分别至二腹肌前腹与下颌舌骨肌的各分支为第三段,其中至二腹肌前腹支长度为13.07±2.49mm,直径为1.03±0.12mm,至下颌舌骨肌支长度为11.21±1.75mm,直径为1.04±0.11mm.两侧之间有吻合.结论该神经易于暴露,走行及分支均较恒定.适合于进行神经吻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解剖基础,为临床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成年尸体11具(22侧)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临床皮瓣切取方式,对皮瓣内包含的血管、神经进行观测;然后进行深部组织解剖,追溯血管、神经来源,并做记录。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阴部外浅动脉起始点主干直径为2.14±0.23mm,又分为升支(阴部外浅动脉腹股沟支,血管直径为1.38±0.34mm)、降支(阴部外浅动脉会阴支,血管直径为1.21±0.24mm)。阴囊(唇)后动脉主干(血管外径为1.13±0.24mm)和外侧支(血管直径为0.67±0.33mm)。闭孔动脉前皮支(血管外径1.68±0.11mm)。并且位置比较恒定,其中以阴部外浅动脉和阴囊(唇)后动脉最为恒定;三组血管网贯穿了皮瓣的上、中、下部。神经支配主要有生殖股神经股支,髂腹股沟神经皮支,阴囊(唇)后神经三组。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再造性器官外形及神经感觉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