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研究分析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sIgE)检测结果, 比较不同疾病、性别、年龄患儿的过敏情况, 为儿童湿疹、荨麻疹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研究, 应用酶联免疫捕获法, 对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的8 092例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血清样本做食物(10项)和吸入(10项)sIgE检测, 采用χ2检验分析湿疹、荨麻疹患儿不同性别、年龄组的过敏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8 092例患儿中, 湿疹比例64.42%(5 213/8 092), 荨麻疹比例35.58%(2 879/8 092);过敏原sIgE阳性率66.65%(5 393/8 092), 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61.74%(4 996/8 092), 吸入过敏原sIgE阳性率34.85%(2 820/8 092)。8 092例患儿中, 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前三位依次为鸡蛋46.65%(3 775/8 092)、牛奶32.64%(2 641/8 092)、小麦面粉15.08%(1 220/8 092), 吸入过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相关性疾病的过敏原情况,为临床在儿童过敏相关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体外自动蛋白免疫印迹仪XD236的过敏原检测系统,对过敏性鼻炎组、过敏性胃肠炎组、过敏性鼻炎组、哮喘组、肺炎组进行过敏原的分析。结果 758例患儿过敏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3. 9%,过敏性鼻炎组过敏原阳性率为最高,达92. 6%,过敏性皮炎组过敏原阳性率为60. 3%,哮喘组过敏原阳性率为66. 8%,肺炎组过敏原阳性率为62. 0%。阳性率最高的吸入过敏原是户尘螨/粉尘螨组合(19. 5%),阳性率最高的前2位食物过敏原是牛奶(50. 9%)和牛肉/羊肉组合(44. 6%),食物过敏原过敏阳性率比吸入过敏原阳性率要高,婴幼儿以食物过敏原为主,而7岁以上儿童以吸入过敏原为主。5组疾病组的过敏原种类和数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过敏相关性疾病患儿的年龄分布和过敏原种类不同,因此对过敏相关性疾病要分类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3~7岁过敏性鼻炎患儿过敏原的分布状况,为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体外特异性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对176例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吸入过敏原检测,其中90例患儿同时行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 176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过敏原测试总阳性率为99.4%,以螨混合(屋尘螨+粉尘螨)最高(61.9%),其后依次为蟑螂(53.4%),霉菌混合(点青霉+烟曲霉+交链孢酶)(46.6%),梧桐(41.5%),榆树(38.1%),狗上皮(31.8%),猫毛和豚草均为(17.0%),艾蒿(16.5%),葎草(11.9%)等。90例患儿食物过敏原的总阳性率为84.4%,过敏原主要为小麦和花生均为(54.4%),其次为鸡蛋和大豆分别为(50.0%)、(42.2%),坚果混合和牛奶(分别为31.1%、23.3%),蟹(16.7%),西红柿(11.1%),鳕鱼和虾均为(8.9%)等。 结论螨为乌鲁木齐市3~7岁过敏性鼻炎患儿最主要的过敏原,食物过敏亦占相当比例。明确过敏原后对托幼机构开展卫生消毒和预防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过敏原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164例过敏性疾病儿童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4例患过敏性疾病患儿中147例血清总IgE阳性,阳性率为89.6%。吸入组阳性率70.7%,食物组阳性率18.9%,混合阳性率18.9%。过敏原检测阳性率最高者为荨麻疹,其次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湿疹。检出的阳性过敏原中,吸入组最常见为户尘螨(116例,占70.7%),食物组最常见为虾蟹(31例,占18.9%)。结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均是引起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血清过敏原测定有利于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协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为过敏性疾病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免疫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SPT)对湿疹婴儿进行食物过敏原的检测,评价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170名4~12月湿疹婴儿进行六种食物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并根据阳性结果进行敏感食物回避8周,并对比食物回避前后的皮肤症状。 【结果】 170名湿疹婴儿中,118名(69.41%)SPT存在阳性结果,阳性食物依次为蛋清(42.35%)、蛋黄 (36.47%)、牛奶(27.06%)、带鱼(18.82%)、海虾(17.65%)、大豆(9.41%)。敏感食物回避8周后,90.68%的患儿皮肤症状缓解。 【结论】 湿疹婴儿多数存在食物过敏,敏感食物回避效果明显。SPT特异性高,方法简单,对湿疹患儿的食物过敏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阳性结果,指导家长在喂养过程中控制由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方法:随机收集2009年6月~2010年10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6个月~2岁儿童195例(排除各种急性期疾病及中、重度湿疹),进行牛奶、鸡蛋、鱼、虾、小麦5种常见食物的SPT,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轻微湿疹儿童对食物过敏的有50.75%,正常儿童对食物过敏的有11.47%,轻微湿疹患儿食物过敏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在各月龄组儿童均表现为鸡蛋>虾>鱼>牛奶>小麦,且随着年龄增长食物过敏阳性率有降低趋势。结论:食物过敏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患有轻微湿疹的儿童,根据儿童过敏的特点,应早期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逐一添加、循序渐进,从而有效控制食物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舟山海岛地区儿童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分布特点,为儿童过敏性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1年8月-2016年9月在舟山医院和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 623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为实验对象。用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总IgE,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 3 623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中,总IgE阳性(X~2165.3IU/ml)共1 520例(1 520/3 623,42.0%);检出特异性IgE抗体1 528例(1 528/3 623,42.2%);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食物过敏原以鸡蛋白和蟹为主。婴幼儿期以食物过敏原过敏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逐渐增多,而食物过敏原逐步减少。不同季节过敏原分布存在差异,夏秋季屋尘螨/粉尘螨检出率较高(X~2=41.249,P0.01),秋冬季蟹的检出率较高(X~2=8.991,P=0.029),鸡蛋白无季节变化(X~2=3.330,P=0.344)。结论明确过敏原是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关键,通过血清过敏原的检测能更好地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分布状况,为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的环境过敏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喘息性疾病及哮喘(1013例)、过敏性鼻炎(660例)、过敏性结膜炎(422例)、湿疹(2762例)、特应性皮炎(831例)和荨麻疹(1181例)患儿共6869例,经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过敏原E型特异性抗体(sIgE),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在6869例患儿中,过敏原sIgE阳性总检出率为74.01%,男性患儿阳性率(75.02%)高于女性患儿(72.2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53.47%)低于食入性过敏原(57.39%)。尘螨和牛奶分别是阳性率最高的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婴幼儿期患儿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湿疹;学龄期患儿常见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结论广州地区导致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和牛奶。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不相同,应该根据不同类型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州市区儿童消化科门诊就诊的0~36月儿童为研究对象。向家长询问病史并填写调查表,同时检测血清总IgE及牛奶、鸡蛋黄、鸡蛋清、大豆、海鱼、虾、螃蟹等7项特异性IgE(sIgE)。根据病史及sIgE检测结果定可疑病例,然后进行食物剔除试验并随访6月。结果本组食物过敏检出率为18.99%。最常见的过敏原为牛奶(55.56%)和鸡蛋清(15.56%)。本组患儿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湿疹及便血。结论温州市区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致敏原为牛奶和鸡蛋清,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湿疹及便血,食物回避可有效治疗食物过敏。  相似文献   

10.
100例食物过敏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100例食物过敏患者体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分析食物过敏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分布,了解食物过敏患者相关原因. 方法 收集100例在临床表现一定病史的食物过敏症状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100例食物过敏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浓度. 结果 结果显示100例食物过敏患者中有85例有1~6种不等的食物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85.0%,其中存在1~3种食物不耐受的比例最高,占75.0%;在14种食物中,IgG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蟹(55.0%)>虾(50.0%)>鸡蛋(30.0%)>鳕鱼(12.0%)>西红柿(10.0%)>蘑菇、牛奶(5.0%)>玉米、大米、大豆(4.0%)>牛肉、小麦(2.0%)>鸡肉(1.0%)>猪肉(0).其中蟹和虾的特异性IgG阳性比率最高(P<0.05),而猪肉的特异性IgG阳性比率最低,余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鸡蛋和虾两种食物阳性率存在性别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对牛奶、蟹和虾不耐受性整体比较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食物过敏患者体内存在某一种或一种以上食物不耐受IgG抗体,且某些食物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有很高的不耐受率和不耐受程度,可能是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儿湿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好地防治小儿湿疹,找出本地区小儿湿疹的诱发因素,为防治小儿湿疹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变态反应科提供的变应原和山西太原药业公司生产的变应原溶媒,作皮内注射;以及使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 iCAP100型全自动分析仪及其Phad iatop、fx5E试剂盒,作血清荧光酶免疫检测。结果:①93例湿疹病例中,食物变应原皮试阳性39例占41.93%,吸入变应原皮试阳性41例占44.08%,食物变应原和吸入变应原均皮试阳性13例占13.97%。虾、蟹、咸水鱼、鸡蛋、牛奶、黄豆阳性均占30%以上,是食物中的主要变应原。螨、屋尘、野苋菜花粉、多价秋季花粉、蟑螂阳性均占40%以上,是吸入物中的主要变应原。②小年龄组以食物变应原阳性为主,大年龄组以吸入变应原性为主。③吸入变应原皮试阳性者Phad iatop血清学阳性检出46例,占85.18%,食物变原皮试阳性者fx5E血清学阳性检出45例,占86.53%。结论:湿疹患儿进行变应原的检测,可以找出湿疹的诱发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湿疹提供依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潍坊地区哮喘儿童过敏原的致敏情况,为哮喘儿童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采用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欧盟印迹法试剂,对临床上确诊为哮喘的儿童行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筛查,并比较两组结果阳性率,并同时行过敏原脱敏治疗,进行随访。结果:①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62%,食物过敏原阳性率为36%。②吸入性过敏原单项检验结果主要是粉尘螨,食物过敏原单项检验结果主要是鸡蛋。③不同年龄组过敏原的分布与哮喘存在一定关系。结论:①哮喘儿童过敏原为阳性者,婴幼儿期以食物过敏原为主,吸入性过敏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②过敏原筛查对于明确儿童哮喘致敏因素和防治有指导意义,并具体指导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65例儿童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阳性反应结果分布情况,为防治该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265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其中过敏性鼻炎158例和哮喘107例)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在265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结果阳性反应中,发现吸入性过敏原显著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为粉尘螨和屋尘螨,粉尘螨阳性反应为255例,占81.2%;屋尘螨阳性反应为235例,占74 8%;其次为蟑螂46例,占14.6%;海虾和海蟹过敏原为食入性过敏原,阳性反应分别为30例和28例,分别占9.5%和8.9%.结论 认为过敏原检测能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张家口市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种类及分布概况。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皮肤科诊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580例,使用德国Mediwise公司生产的Alleryscreen系统,采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患者血清总IgE、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以血清总IgE100 IU/ml,或者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0.35 IU/ml为阳性,统计分析吸入性、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结果入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580例,急/慢性荨麻疹297例,湿疹皮炎189例,过敏性紫癜94例,其中检出存在过敏原患者312例,检出率53.79%。男性157例(50.32%),女性155例(49.68%),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慢性荨麻疹过敏原阳性率55.21%,常见过敏原为户尘螨、粉尘螨、狗/猫毛皮屑;湿疹皮炎过敏原阳性率55.03%,常见过敏原为狗/猫毛皮屑、牛奶、牛羊肉;过敏性紫癜过敏原阳性率46.81%,常见过敏原为狗/猫毛皮屑、户尘螨/粉尘螨、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阳性123例,食物性过敏原阳性34例,重叠阳性者155例。吸入性过敏原前四位分别为户尘螨/粉尘螨(25.00%)、狗/猫毛皮屑(20.51%)、蟑螂(10.26%)、矮豚草/蒿(8.02%)。食物性过敏原前四位分别是牛奶(11.86%)、鱼虾蟹(8.97%)、羊肉(6.41%)、鸡蛋(4.81%)。对一类过敏原反应阳性113例,对两类以上过敏原反应阳性199例。结论张家口地区常见的过敏原为户尘螨/粉尘螨、狗/猫毛皮屑、牛奶及蟑螂等,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食物性过敏原;过敏原阳性患者以吸入与食物性重叠存在较为多见,以多种、多组变应原阳性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探讨有效避免过敏原的方法。方法 采用阿罗格过敏原点刺试剂盒,包括6种吸入性过敏原与13种食物过敏原液,对1496例患儿进行19种常见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结果 1496例儿童中阳性例数有1240例,阳性率达82.9%,吸入性过敏原中,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粉尘螨(51.7%)、户尘螨(51.0%)及蟑螂(26.3%);其次是蒿属花粉(24.9%)、猫毛(20.2%),食物过敏原中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鸡蛋黄(26.8%)、黄鳝(25.2%)及牛肉(21.3%);其次是海虾(20.7%)、扇贝(20.7%)等。在吸入性过敏原中,粉尘螨、户尘螨、蟑螂及狗毛在3个年龄段的反应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粉尘螨、户尘螨反应强度在年龄组间两两比较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期组蟑螂反应强度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原中,牛奶、牛肉、鸡蛋、海虾、海蟹、芒果及扇贝在3个年龄段的反应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幼儿组牛奶、鸡蛋及海蟹反应强度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期组扇贝反应强度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粉尘螨、户尘螨是海口地区儿童重要吸入性过敏原,鸡蛋为主要食物过敏原。早期对儿童进行过敏原筛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减少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探讨食物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及具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900例湿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1)研究组血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90.2%)高于对照组(11.1%,P〈0.01);900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阳性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鸡蛋、小麦、虾、牛奶、大豆、蟹、大米、玉米、西红柿、鸡肉、蘑菇、牛肉、猪肉、鳕鱼;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9%、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中虾、蘑菇和鳕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荨麻疹患者(P〈0.05);(2)儿童组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为96.6%,高于其他年龄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组以鸡蛋、小麦和牛奶为主要过敏原,随着年龄的增长,虾、蟹的致敏性逐渐增高;(3)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的812例患者中,3种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的患者占53.7%,随访了其中175例患者,避免接触不耐受食物20 d和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50.9%和61.1%;(4)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患者饮食并随访325例患者,湿疹组20 d、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59.9%和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组20、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65.6%和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寻找不耐受食物,从而调整饮食,改善症状,其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田惠  宋岚 《职业与健康》2012,28(6):757-758
目的回顾性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连续3年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门诊吸入变应原,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2009、2010年7—9月期间,对420例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13种标准化吸入性变应原皮肤试验,分析变应原普特点。结果变应原检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的蒿属花粉(67.85%)、夏秋花粉(66.66%)、晚春(42.38%)、屋尘(42.38%)、蛾子(41.66%)、枕垫料(36.42%)、棉絮(35.95%)等。不同年份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每位患者检出变应原种类并不单一,以吸入性花粉为主,其次家居环境中的吸入性变应原和昆虫变应原在致病因素中也占重要地位,了解变应原种类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