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乙腈为萃取剂,在正辛烷中加入少量噻吩构成汽油模拟体系,考察了稀释剂含量、剂油比、温度对脱硫率和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乙腈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的硫化物是可行的,乙腈是一种较好的萃取剂.建立了在模拟体系中噻吩的萃取动力学方程:r表现=56.1×e(-16.1/T)CA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稀释剂含量下的萃取平衡线.模拟体系萃取脱硫适宜的条件为稀释剂体积含量1%~3%,剂油质量比0.8~1.2,萃取温度为常温.在该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萃取精制,精制汽油硫含量达到欧Ⅳ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液萃取-光化学脱硫组合工艺,研究不同体系的光致脱硫效果,探讨了二苯甲酮敏化催化裂化柴油中脱硫反应的动力学并与二甲亚砜(DMSO)直接萃取脱硫进行了比较。硫化物的光氧化产物用溶剂萃取法脱除,考察的溶剂为水/乙腈混合物及二甲亚砜。实验数据表明:在萃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为4:3、溶剂含水量φ=0.25的条件下,柴油脱硫率可达64%,收率949/6。对柴油原料及光氧化柴油抽出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柴油中硫化物降解后的形态包括亚磺酸、亚砜和硫酸酯。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萃取蒸馏法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在改进的Eliss气液两相双循环型蒸馏器上测定汽油在不同溶剂中的萃取蒸馏分离系数,筛选出N-甲酰基吗啉为最佳脱硫萃取蒸馏溶剂。在连续萃取蒸馏小试装置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甲酰基吗啉的FCC汽油脱硫效果。优化的工艺条件:回流比1,剂油体积比0.7,塔釜温度160 ℃,塔顶精制油体积收率达64.18%,硫质量浓度26.03 mg/L,总脱硫率达86.30%。PONA分析结果表明,萃取蒸馏过程还能有效地将大部分高辛烷值的烯烃组分转移到低硫精制油中,可作为优良的欧IV标准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4.
用萃取第三相形成法,以N_(235)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处理化学需氧量(COD)初始值高达50g/L以上的1-萘胺-8-磺酸生产废水。在萃取剂的浓度 为0.20,相比1:1,萃取时间10min和室温条件下,二级错流萃取的COD去除率可达到97%。  相似文献   

5.
以硝基苯(NB)为萃取剂,考察了文题的影响因素,确定了萃取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温度40 ̄60℃;初始水相的pH值4.3 ̄5.5。负载有机相中的苯胺可用精馏方法回收,其纯度大于99.5%。依实验确定的萃取平衡等温线,可得到萃取的理论级数为5级。NB萃取关键杂质精制对氨基苯酚为一吸热反应,萃取反应的热效应为2.26kJ/mol。  相似文献   

6.
实验发现的协萃混合物[二(2-乙基己基)膦酸和2-乙基已基膦酸的煤油混合物]对于从氯化锌溶液中萃取铁(Ⅲ)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本文主要研究了稀释剂、水相酸度、接触时间、温度及反萃剂浓度等参数对铁(Ⅲ)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酸度pH=0.5:萃取和反萃取温度为30~40℃;反萃剂盐酸浓度为6mol/L;萃取和反萃取级数分别为2~3级和3~4级。此外,测定了有机混合物的最大载荷(35.22g/L)及萃取剂的循环使用的效率同题。最后对协萃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了协萃图,算出了协萃系数(R=3.82)。  相似文献   

7.
以三烷基氧膦(TRPO)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考察了文题的影响因素。确定了萃取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剂组成50%TRP0-50%磺化煤油;室温;初始水相的pH值1-3。负载有机相中的羟基乙酸可有去离了水反萃,90℃下一次反萃率可达73.4%。依实验确定的萃取及反萃平衡等温线,可得到萃取及反萃的理论级数分别为5和7级。TRPO萃取羟基乙酸为一放热反应,萃取反应的热效应为-14.8kj/mol  相似文献   

8.
以在正辛烷中添加不同量和不同种类的硫化物为模拟体系,介绍了萃取一光化学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硫化物工艺,探究了该工艺的脱硫机理,并建立了脱硫动力学方程,其动力学方程为(-rA)=dcA/dt=0.4352cA-462.28, Ea=16.9kJ/mol, k0=1.19。并通过3种FCC汽油的萃取-光化学脱硫的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方程适用于1#FCC汽油和3#FCC汽油;对于2#FCC汽油,由于其烯烃含量比较高,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乙二醛阳极电氧化制乙醛酸工艺中,乙醛酸的纯化问题直接关系到电流效率及产品质量,采用萃取法除去乙醛酸中的乙二醛。分别研究了叔胺类萃取剂,稀释剂、萃洗剂的组成和配方、以及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使电解液中乙醛酸与乙二醛的质量比由(3-2:1)纯化为(30-2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萃取眩晕定方中5味药材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率、丹参酮ⅡA、阿魏酸、丹皮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眩晕定方中5味药材的萃取温度(A)、萃取压力(B)、夹带剂(C)、萃取时间(D)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超临界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MPa、夹带剂95%乙醇、萃取时间1.5h。结论该提取工艺有效成分损失少,生产周期短,工艺稳定可行,适合于药厂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文题所述塔的操作特征及隔板高度对其影响。为了提高此种塔的流通能力,作者引入温和的脉冲,并对此改进塔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塔的性能。作者发现,引入温和脉冲后塔的流通能力可增加一倍以上,各种操作性能也较好。可以认为,脉冲闭式涡轮搅拌萃取塔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萃取塔。  相似文献   

12.
微波提取设备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微波提取装置在中药提取车间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及配套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13.
从原料药提取结构分析与生产数据采集的角度,对传统与现代提取工艺多方面进行了实验对比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发现了P538与P204的混合溶剂对文题有很强的协同效应。研究了该体系的萃取行为和性质,考察了混合溶剂的配比、磷酸浓度、两相接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萃取行为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298K;平衡时间420s;溶剂配比为等摩尔的P538与P204及含40(v)%煤油;相比为1/2,2级逆流萃取;反萃取为:反萃余相浓度(?)=4.4kg/m~3,相比为1,温度298K,盐酸浓度为6kmol/m~3,理论级数为3级。初步研究了该协萃体系的萃取机理,萃合比为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不易破坏大黄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装置双相水解连续萃取法提取蒽醌衍生物,并和常用的3种溶剂法对比.结果 双相水解连续萃取法的提取率是常用3种溶剂法的2~3倍.结论 该提取分离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综述传统中药提取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中药提取的本质和影响固液萃取作业的因素为理据,分析国内中药厂现有提取装置的状况,并着重介绍RL连续逆流提取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姜黄药材中总姜黄素的提取纯化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实验研究,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姜黄素的含量。并对超声辅助提取法做了考察,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声提取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姜黄粉碎成40目,75%的乙醇超声提取,提取时间为60min.,姜黄素的提取得率为4.96%。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混合澄清器与传统塔式萃取器的优缺点,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液传质设备——塔式混合澄清萃取器。选择合适的物系(煤油一苯甲酸一水、环己烷一丙酮一水)对该设备进行了传质特性的研究,并考察了桨叶形式、搅拌速率、两相流量以及级数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该设备的单级效率可达到96%以上;在403r/min搅拌速率下,经过四级萃取,萃取率可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总皂甙含量中两种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洋参总皂甙的含量是西洋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随机抽取15种国产栽培西洋参,采用索氏和超声提取两种方法提取西洋参总皂甙。实验表明,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说明简单、快捷的超声提取法可以代替费时、费工的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