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寻青少年焦虑情绪与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因素和情感虐待之间的关系,为早期预防青少年焦虑情绪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6年对河南省新乡市3 230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测评后,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情绪与家庭结构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 1)有效问卷为2 906份,有焦虑情绪为1 071名(36.9%);2)青少年焦虑和母亲外出打工有明显关联(χ2=5.066,P=0.026);3)家庭环境因素的亲密度(OR=0.906,95% CI:0.856~0.959),娱乐性(OR=0.935,95%CI:0.896~0.975)是青少年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家庭矛盾性(OR=1.128,95%CI:1.078~1.181)、控制性(OR=1.064,95%CI:1.016~1.115)是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4)坚韧性(OR=0.939,95%CI:0.914~0.964)、接受变化(OR=0.856,95%CI:0.817~0.896)是青少年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忍受消极情绪是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OR=1.047,95%CI:1.010~1.085)。 结论 青少年家庭环境亲密度、娱乐性是影响青少年焦虑的保护性因素,长期忍受消极情绪增加了焦虑的风险,相反,越能提高坚韧性和抗压适应,越可以降低青少年焦虑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筛选拟施人工流产术的女性776名为研究对象进行情绪评估。 结果 776名人工流产女性的SDS、SAS得分分别为(52.58±11.2)分、(45.93±10.39)分,和全国常模SDS、SAS指标值比较,结果显示人工流产女性的抑郁、焦虑水平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均P<0.001)。研究发现首次性生活年龄在19~20岁(OR=6.407)、男方的避孕态度中非常关心(OR=0.322)和关心(OR=0.349)等3个因素对人流女性的焦虑情绪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高中(OR=4.763)、首次性生活年龄19~20岁(OR=9.515)、男方的避孕态度中非常关心(OR=0.223)和关心(OR=0.271)等4个因素对人流女性的抑郁情绪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人工流产女性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首次性生活年龄、文化程度、男方的避孕态度等3个因素对人流女性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影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及其伴侣进行性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其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以缓解心理压力。对于焦虑、抑郁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应由专业心理治疗师进行围术期的心理支持和干预,保障其身心健康,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老年脑卒中急性期焦虑患病率,探索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6年10月-2017年6月就诊于清河县中心医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986例进行基本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SSAS)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急性期焦虑患病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脑卒中急性期焦虑患病率为26.27%,老年脑卒中焦虑的危险因素有女性(OR=1.141,P=0.012)、合并其它疾病(OR=1.901,P<0.001)、生活不能自理(OR=13.152,P=0.017),焦虑的保护因素有家庭人均收入高(OR=0.164,P=0.021)和社会支持量表得分高(OR=0.926,P<0.001)。 结论 清河县老年脑卒中后恢复期焦虑患病率较高,患病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家庭人均收入、合并其他疾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入境人员隔离期间的心理状况,为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人员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将2020年5月至9月及2021年同期杭州市6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入境人员纳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国籍、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基础疾病史等临床资料,在集中隔离第7天,由心理医师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学问卷调查,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Scale, GAD-7)评估其心理学状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理学状况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768人,其中隔离时间为2020年5月至9月的有771人,GAD-7筛查存在焦虑症状621人(80.5%),平均分为(11.35±4.39)分。2021年5月至9月的有997人,GAD-7筛查存在焦虑症状558人(56.0%),比例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210,P<0.001),平均分为(12.80±4.74)分; 中国国籍1 159人; 男性803人; 年龄分布为17~87岁,平均年龄为(45.7±18.2)岁。按照不同隔离时间段分组分别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020年5月—2020年8月和2021年5月—2021年8月期间隔离人员焦虑症状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3.94,95%CI:2.21~7.05; OR=3.84,95%CI:2.36~6.23)、年龄>40岁(OR=2.71,95%CI:1.40~5.21; OR=4.96,95%CI:2.91~8.46)、国籍为中国(OR=6.71,95%CI:3.82~11.78; OR=16.09,95%CI:9.40~27.55)、国外旅居原因为探亲旅游(OR=4.35,95%CI:2.697.03; OR=4.76,95%CI:2.72~8.32)和就医(OR=3.80,95%CI:1.1312.75; OR=8.47,95%CI:1.89~37.99)、同行有阳性患者(OR=5.54,95%CI:3.11~9.88; OR=5.29,95%CI:3.16~8.88); 共同保护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为中学(OR=0.07,95%CI:0.01~0.54; OR=0.08,95%CI:0.03~0.22)、大专及以上(OR=0.01,95%CI:0.0010.07; OR=0.01,95%CI:0.0050.04)。相比2020年5月—2020年8月隔离期间,在2021年5月—2021年8月期间,减少了国外旅居原因为学业、高血压、糖尿病等3个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入境人员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存在心理焦虑现象较为普遍,需要重点关注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膳食现况,寻找影响营养状况的原因,为进行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膳食状况进行测量和调查。 【结果】 安徽省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率为81.7%,超重率为1.8%,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不良与性别(OR=0.865,P=0.038)、年级和吃早餐的频率(OR=1.727,P=0.001)有关,超重与性别(OR=2.359,P=0.002)、父母未外出务工(OR=1.478,P=0.048)和年级有关。 【结论】 在安徽省贫困地区学龄儿童中营养不良情况非常普遍,应当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帮助学龄儿童获取营养基础知识、树立与合理营养有关的正确态度、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北京市科研院所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677名年龄≥60岁的北京市科研院所离退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基础资料调查表。 结果 本研究中老年人PSQI总均分为(10.52±5.06)分,其中存在睡眠障碍者(PSQI>7分)455例(67.21%)。老年人最大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夜间易醒或早醒”“30 min不能入睡”,分别占66.62%、59.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783,95%CI:1.207~2.634)、年龄(OR=1.437,95%CI:1.093~1.888)、自评健康状况(OR=5.789,95%CI:3.526~9.505)、有无抑郁(OR=0.160,95%CI:0.061~0.419)或焦虑(OR=0.110,95%CI:0.025~0.479)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北京市科研院所离退休老年人睡眠障碍普遍存在,且睡眠质量与老年人躯体及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家庭、社会应密切关注科研院所离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鑫姝  高晓虹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1346-1348
目的 调查肺结核患者睡眠状况并分析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9例肺结核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情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和抑郁,其他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通过询问和查询病历获得,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 结果 肺结核患者PSQI得分为(8.59±3.67),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SQI>7分的参考值,其中睡眠质量差157人,发生率为68.5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2.248)、吸烟(OR=1.762)、病程(OR=3.463)、焦虑(OR=3.581)、抑郁(OR=6.319)、锻炼(OR=0.496)是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 结论 肺结核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特别是高龄、有吸烟史、病程长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增强锻炼,积极寻求治疗和心理干预,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城乡健康老龄化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城市、农村的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进行描述性和比较性分析,选取相关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样本中,性别(OR=1.349,95%CI:1.05~1.733)、有无娱乐活动(OR=1.559,95%CI:1.243~1.955)、有无养老保险(OR=0.404,95%CI:0.313~0.521)是城市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主要相关因素; 患三种以上慢性病(OR=2.507,95%CI:1.903~3.304)、有无娱乐活动(OR=0.656,95%CI:0.519~0.828)、有无养老保险(OR=1.645,95%CI:1.278~2.118)是城市老年人抑郁倾向的主要相关因素。农村样本中,性别(OR=1.815,95%CI:1.529~2.155)、有无娱乐活动(OR=1.544,95%CI:1.318~1.808、有无医疗保险(OR=0.401,95%CI:0.215~0.751)是农村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主要相关因素; 性别(OR=0.533,95%CI:0.467,0.607)、患慢性病情况(OR=1.615,95%CI:1.435~1.817)、子女探望频率(OR=0.795,95%CI:0.696~0.909)、有无养老保险(OR=0.783,95%CI:0.676~0.908)是农村老年人抑郁倾向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城乡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不同,在推进建设“健康老龄化”时,应考虑到城乡差异,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现状,探讨其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联。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潍坊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体指标检测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简化量表、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测评量表、糖尿病痛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我管理、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自我管理、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330例研究对象中HbA1c<7%者共99例(30.00%),自我管理合格、饮食依从性合格、略微心理负担者分别为184、189、150例(占比:55.76%、57.27%、45.4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OR=0.495,95%CI:0.280~0.874)、病程(OR=1.771,95%CI:1.421~2.206)、因糖尿病住院次数(OR=2.481,95%CI:1.396~4.408)、是否接受过专业系统宣教(OR=3.649,95%CI:1.239~10.751)、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OR=4.354,95%CI:2.419~7.838)是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年龄(OR=1.525,95%CI:1.119~2.078)、性别(OR=2.543,95%CI:1.465~4.415)、是否接受过专业系统宣教(OR=3.085,95%CI:1.368~6.960)、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OR=11.910,95%CI:6.323~22.432)是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年龄(OR=0.739,95%CI:0.559~0.979)、病程(OR=0.543,95%CI:0.449~0.657)是心理负担的影响因素。自我管理与饮食依从性、与心理负担,饮食依从性与心理负担相关(r=0.586、-0.443、-0.168,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依从性、握力、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心理负担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联合控制方式等密切相关;制定综合防控措施,着力提高饮食依从性,提升握力水平,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8年对河南省新乡市6 195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评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关联。结果 共6 194名青少年完成问卷,男性2 586名(41.8%),女性3 608名(58.2%),青少年焦虑情绪在男女性别中分布无明显差异(χ2=3.400,P>0.05)。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关爱(OR=0.969,95%CI:0.953~0.984,P<0.001)、母亲鼓励呈负相关(OR=0.974,95%CI:0.953~0.994,P=0.013);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控制(OR=1.088,95%CI:1.064~1.113,P<0.001)、父亲控制呈正相关(OR=1.042,95%CI:1.019~1.066,P<0.001)。青少年焦虑共病抑郁情绪和母亲控制(OR=1.065,95%CI:1.035~1.096,P<0.001)和父亲控制(OR=1.068,95%CI:1.038~1.099,P<0.001)显著正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中关爱是青少年焦虑的保护因素,控制是青少年焦虑的危险因素,尤其父亲控制是青少年的抑郁共病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常熟市社区管理的10 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DS)的综合控制目标,评估血糖、血压及血脂的达标情况。结果 10 238例被调查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平均值为(7.60±1.58)%,达到控制目标(HbA1c<7.0%)的比例为40.84%。SBP平均值为(150.06±20.05)mmHg,达标率为32.01%,DBP平均值为(80.76±10.33)mmHg,达标率为46.70%,两者同时达到控制目标(<140/80 mmHg)的比例为22.33%。TG平均值为(1.96±1.60)mmol/L,达标率为56.80%, TC平均值为(5.24±1.11)mmol/L,达标率为23.82%,HDL-C平均值为(1.50±0.41)mmol/L,达标率为78.43%,LDL-C平均值为(3.13±0.90)mmol/L,达标率为25.22%。除HDL-C外,血脂其余三项指标检测平均值均超过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OR=1.351,OR95%CI:1.242~1.470 )、血脂(OR=1.257,OR95%CI:1.156~1.367)、吸烟(OR=1.297,OR95%CI:1.082~1.554)、腰围(OR=1.290,OR95%CI:1.184~1.404)、性别(OR=0.698,OR95%CI:0.638~0.763)、年龄:(OR=0.897,OR95%CI:0.854~0.941)、用药情况(OR=1.244,OR95%CI:1.208~1.282)、收缩压(OR=1.208,OR95%CI:1.104~1.322)、糖尿病病程(OR=1.517,OR95%CI:1.450~1.588)是血糖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生活在农村、吸烟、男性、年龄50岁以下、用药不佳、糖尿病病程长,血脂、腰围、收缩压控制不良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结论 2013年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不够理想,影响因素有地区、吸烟、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糖尿病病程、血脂、腰围、收缩压等,应积极开展综合措施控制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way coping styles and locus of control contribute to the prediction of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in adolescents with a chronic illness.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84 adolescents aged 13-16 years with a chronic illness was assessed with measures of social adjustment, global self-esteem and behavior problems. Linear regress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demographic factors (age and gender) and stress-processing factors (coping style and locus of control) as predictor variabl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ping styles were related to most aspects of social adjustment. The coping styles 'seeking social support' and 'confrontation' were important predictors for positive social adjustment; the coping style 'depression' was a predictor for poor adjustment, viz, low social self-esteem and high social anxiety. Avoidance and locus of control were not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for adolescents with a chronic illne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开封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6年10月-2011年10月开封市468例出生缺陷儿的产妇为病例组,同一医院随机抽取 646 例于同时期分娩正常新生儿的产妇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因素中,有12个影响因素的发生率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险因素是7个,保护因素5个;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婚前体检(OR=0.65),经常食用鱼虾肉蛋类、牛奶豆类等优质蛋白类食物(OR=0.59)为出生缺陷的保护性因素;而母亲吸烟饮酒(OR=2.02)、母亲致畸因素接触史(OR=1.63)、孕育期用药(OR=4.23)、孕育期接触有害物质(OR=13.26)、居住地有污染源(OR=10.23)等5个因素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 结论 母亲吸烟饮酒、母亲致畸因素接触史、孕育期用药、孕育期接触有害物质、居住地有污染源等因素为出生缺陷的主要危险因素。减少和控制孕期主要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上海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HIV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认知、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滚雪球抽样通过上海某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及网络社群招募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606份,87.8%的调查对象听说过PrEP,46.9%“绝对愿意”使用PrEP服务,86.4%能够接受的个人承担费用在500元/月以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地户籍(OR=1.477,95%CI:1.028~2.123)、近1年有过无套口交或肛交(OR=1.827,95%CI:1.181~2.827)、认为PrEP让自己在性生活中掌握更多主动权(OR=2.480,95%CI:1.727~3.563)、近1年无固定伴侣者(OR=1.649,95%CI:1.111~2.448)有更强烈的PrEP使用意愿,而异性恋(OR=0.261,95%CI:0.099~0.684)、担心使用PrEP会暴露隐私并影响个人形象(OR=0.656,95%CI:0.446~0.964)的调查对象具有较弱的使用意愿。 结论 上海市MSM具有较高的PrEP知晓率和一定PrEP接受意愿,外地户籍、有无套性行为、无固定性伴、异性恋MSM应作为PrEP服务的重点对象,创造无歧视环境有利于PrEP服务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特点的相关性,为学龄前儿童的牙科畏惧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312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urvey Schedule-Dental Subscale, CFSS-DS)评估学龄前儿童的牙科畏惧水平,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gna Minnen Betraffende Uppfostran for Children, EMBU-C)评估学龄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 CPTS)评估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12例学龄前儿童CFSS-DS总分(45.62±6.57)分,其中165例有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52.88%(165/312)。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的影响,为改善儿童睡眠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5-6月随机抽取芜湖市7所幼儿园,采用整群调查的方法,利用Green 综合评分评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使用父母行为问卷(PBI)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文版(CSHQ)评价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的睡眠情况。结果 共调查了2 201名学龄前儿童,男童睡眠行为总分为49.79±4.65,女童为49.80±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05)。共有14.54%儿童(n=320)存在睡眠问题,存在睡眠问题的儿童其父、母亲敌意/强制教养方式的得分高于无睡眠问题组的得分(t=6.31,5.58,P<0.001),而父亲支持/参与教养得分低于无睡眠问题组(t=2.2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敌意/强制的教养方式得分越高,越增加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OR=1.04,95%CI:1.01~1.06、OR=1.04,95%CI:1.02~1.07),而父亲支持/参与教养方式减少儿童睡眠不良发生的风险(OR=0.98,95%CI:0.96~1.00)。家庭因素中本次研究仅发现家庭距主干道距离过近(≤50 m)可增加儿童睡眠不良的发生(OR=1.68,95%CI:1.07~2.63)。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家长在于学龄前儿童相处时应采用更积极的教养方式,其次,家庭距主干道距离也是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应做好居民住宅的相关规定,为保障学龄前儿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山东省4~6岁儿童电子屏幕暴露现况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干预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设备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9-10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山东省5市共20所幼儿园的儿童,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及屏幕暴露相关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屏幕时间≥1 h的影响因素。结果 山东省4~6岁儿童工作日屏幕时间低于周末[(1.40±1.48) h vs (1.88±1.3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11,P<0.05)。男童与女童日平均屏幕时间分别为(1.57±1.37) h、(1.50±1.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5,P=0.203)。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后4月内中等比例母乳喂养、家长允许儿童使用电子设备、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家长经常对儿童屏幕内容限制频率为偶尔/有时/经常、家长每日屏幕时间长、儿童睡前屏幕时间长是儿童日平均屏幕时间≥1 h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426(1.087~1.966)、3.806(1.904~7.608)、2.692(1.397~5.188)、1.929(1.326~2.807)、2.165(1.611~2.911)、1.484(1.167~1.887)、1.069(1.033~1.107)、2.183(1.740~2.740)。结论 过度屏幕暴露在4~6岁儿童中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儿童的屏幕时间应给予科学干预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全国各省份三级甲等医院527名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探讨临床护士心理应激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疫情期间,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平均总得分为(33.69±20.46)分,各维度得分中,积极应对态度得分最高,其次为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态度、积极情绪体验和生活事件得分。临床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9±0.80)分,高于全国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28±0.56)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18~39岁、工龄>10年、来自其他医院、男性临床护士,40~59岁、工龄 < 10年、来自隔离医院、女性临床护士有更高的心理社会应激水平(β=0.052~0.353,P < 0.05或0.01);无宗教信仰的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低(β=-0.170,P < 0.01);越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越低(β=-5.433,P < 0.01),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越高(β=5.623,P < 0.01)。
  结论  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高,但能采取积极对应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须密切关注临床护士特别是一线抗疫护士的心理应激状况,采取适当方法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9.
分析营养包干预下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问题的进一步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多阶段抽样、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概率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我国营养包覆盖地区19 552名6~23月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通过血红蛋白检测判断婴幼儿是否贫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婴幼儿看护人基本情况、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营养包服用情况及过去24 h喂养情况,并计算辅食喂养指标合格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人群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被调查儿童总贫血率为30.0%(5 883/19 552)。非贫血组婴幼儿看护人有81.9%为初中及以上学历,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为42.4%,均高于贫血组看护人。非贫血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时长为(7.37±4.76)个月,长于贫血组婴幼儿。非贫血组婴幼儿最小膳食种类合格率、最低膳食频次合格率及最低可接受膳食合格率分别为69.2%、68.0%和41.9%,同样高于贫血组婴幼儿,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幼儿性别(OR=0.918,95%CI:0.856~0.985,P=0.017)、年龄(OR=0.947,95%CI:0.936~0.958,P<0.001)、看护人学历(OR=0.772,95%CI:0.742~0.804,P<0.001)、营养知识掌握正确率(OR=0.995,95%CI:0.993~0.997,P<0.001)、辅食种类合格情况(OR=1.128,95%CI:1.044~1.219,P=0.002)及辅食频次合格情况(OR=0.678,95%CI:0.629~0.730,P<0.001)及营养包服用时长(OR=0.984,95%CI:0.973~0.995,P=0.005)均为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持续有效的营养包服用,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及改善婴幼儿辅食喂养情况将有利于控制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rush poppers(以下简称rush)使用现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9月,用“滚雪球”抽样法,在绵阳市进行YMSM rush使用和血清学的现况调查,用χ2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rush使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 336名YMSM的rush使用率24.1%,使用时间中位数为4.5(2.0,12.0)个月,42.0%因好奇、29.6%因减少肛交疼痛、27.2%因寻求刺激使用,81.5%与固定性伴、28.4%与偶遇性伴共用,使用后30.8%发生无保护肛交。rush使用的 HIV-1阳性率12.3%,高于未使用的2.0%(χ2=15.544,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职业非学生(OR=1.992,95%CI:1.036~3.831)、知晓艾滋病知识(OR=2.617,95%CI:1.235~5.545)、有风险认识(OR=4.407,95%CI:1.220~15.918)、近6个月有商业性行为(OR=9.136,95%CI:1.228~67.985)、近6个月肛交人数增加(OR=1.732,95%CI:1.170~2.563)的rush使用可能更大,近1年接受宣传材料发放(OR=0.410,95%CI:0.203~0.825)、近1次肛交有保护(OR=0.346,95%CI:0.152~0.785)的rush使用可能更小。 结论 YMSM其rush使用较普遍,好奇是主要原因,与固定性伴共用常见。rush使用增加其高危性行为和HIV感染风险,应针对性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