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李耿章 《药物与人》2014,(12):64-64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产程及胎儿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26例初产妇,按照产妇的意愿,将其分为2组,即:实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组(简称观察组)-72例,以及未使用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组(简称对照组)-54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时间、疼痛评分、顺产以及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ra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增加明显,疼痛评分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64,2.38;P〈0.05);且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 =6.84;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技术,可有效提高产妇的顺产率,虽可延长第二产程,但对于产妇、新生儿的健康无影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对剖宫产术后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 ~Ⅱ级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和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其中试验组在取出胎儿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5 mg(用5ml 0.9%氯化钠稀释);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入等量0.9%氯化钠.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胎儿取出后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术后镇痛采用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液为地佐辛25 mg+0.9%氯化钠至100ml,输注速率2 ml/h.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于麻醉前、术后24 h采静脉血2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泌乳素浓度.结果 试验组术后6,12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1.2)分比(3.1±1.0)分、(2.5±1.3)分比(3.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2,24,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尿潴留、下肢麻木、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15.2±5.5)次比(11.6±6.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24h血浆泌乳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可以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有利于产妇哺乳,但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镇痛方法对产妇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4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两组,204例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为试验组,另200例使用间断肌肉注射镇痛药或镇静药为对照组,观察产妇72h内的康复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效果优于用间断肌肉内注射镇痛药或镇静药,或麻醉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宁宁 《医疗装备》2023,(2):77-79
目的 探讨自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2名足月待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6名。两组均行自然分娩,对照组不给予麻醉镇痛,试验组给予自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第二、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快速有效地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其产程时间,且对新生儿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减轻或消除中期引产产痛。方法:选择38例无产科、麻醉科禁忌症的中期引产分娩初产妇(观察组),在宫13开大1~2 cm时,施行硬膜外麻醉,并与条件相似、不用任何镇痛措施的38例中期引产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中期引产分娩,可达到镇痛要求,产程加速,对机体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试验组予双管法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7.
杨康 《现代保健》2010,(6):16-17
目的探讨单次硬膜外注入罗比卡因、芬太尼配伍地塞米松用于术后镇痛的时效。方法采用硬膜外配伍不同镇痛药液术后连续自控镇痛及单次注药镇痛。观察术后6~48h镇痛效果及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连续自控镇痛与单次地塞米松镇痛效果确切、持久,优于对照组(P〈0.05);其优良牢单次地塞米松组(97.5%)〉自控组(86.7%)〉对照组(60.8%),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地塞米松组、自控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岁比卡因、芬太尼、地塞米松配伍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可获得良好和持久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0例足月头位单胎、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盐酸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行连续硬膜外腔麻醉分娩镇痛,选择同期条件相同、已临产、无镇痛的35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及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产妇产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可有效缓解产痛,缩短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邹磊 《中国卫生产业》2014,(28):134-135
目的探讨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的麻醉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法进行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相当,其中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5.59±1.25)min及固定时间(15.44±3.0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2.32±0.43)min,(6.09±1.37)min,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幅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取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能对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两种麻醉方式在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时间等方面各有优势,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0.
马俊 《现代保健》2011,(32):26-2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将要求阴道分娩且无产科禁忌证的初产妇192例分为两组,其中做无痛分娩而无麻醉禁忌证的产妇96例,用0.125%罗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混合液做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I组)与拒绝分娩镇痛的产妇96例(Ⅱ组)进行比较,观察镇痛效果,胎心情况,不良反应,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分娩镇痛效果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显著降低了剖宫产率,但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母婴健康状况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60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为镇痛组,同期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临产产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等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非常显著,同时两组第二产程、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潜伏期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初产单胎头位且无产科并发症的产妇120例,并分为潜伏期(宫口〈3 cm)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Q组)40例、活跃期(宫口〉3 cm)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H组)40例及非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C组)40例。分别观察其对产妇(血流动力学、产程、出血量、疼痛效果等)及新生儿结局(Apgar评分)的影响。结果:三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H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均多于C组(P〈0.05),其余产程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H组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H组新生儿出生1、5 min Apgar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使产妇能够尽早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又不会对新生儿带来负面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选择不同穿刺点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剖宫产孕妇3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采取L2-3间隙为穿刺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取L3-4间隙为穿刺点,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硬膜外利多卡因用量、低血压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起效时间、硬膜外利多卡因用量分别为96.67%、(3.43±1.02)min、(3.40±0.32)m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8.96±2.67)min、(7.56±1.18)mL(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33%、6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6%、32.78%(P〈0.05)。结论应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行剖宫产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纯硬膜外麻醉(EA)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在基层医院剖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单胎足月初产妇7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E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CSEA组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CSEA组(P<0.05或P<0.01),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5),但低血压发生率较EA组高(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新生儿A-pgar评分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比EA起效快,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是基层医院产妇剖宫产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氯胺酮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单胎初产妇13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产程开始后,观察组注射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氯胺酮,对照组仅注射罗哌卡因,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给药后1 h、2 h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顺产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和催产素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氯胺酮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并且对母婴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0例ASAⅠ~Ⅱ级患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分别予以地佐辛+罗哌卡因(观察组),芬太尼+罗哌卡因(对照组)进行硬膜外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时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h、8 h时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56.54±4.51)s,少于对照组的(83.36±4.85)s,t=6.53,P<0.05;镇痛维持时间和术后VAS评分为(5.21±0.42)h和(1.38±0.20)min,高于对照组的(3.45±0.31)h和(3.35±0.42)min,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1和8.20,均P<0.05);两组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62和1.35,χ2=1.09,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镇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分娩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施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镇痛组,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似的未实施分娩镇痛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两组孕妇疼痛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程、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镇痛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延长产程、不增加产后出血量、不影响新生儿评分,是安全有效的。同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持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无产科及内科重大并发症初产妇410例,其中自愿要求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210例作为干预组,另选同期传统方法分娩200例为对照组,未使用药物止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产痛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等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分娩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儿情况及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母婴影响小,镇痛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产程,增加顺产率,安全可靠,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