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是纤维蛋白原(Fg)等粘附蛋白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识别和结合的氨基酸序列,我们合成的含RGD肽段的Ac─Arg─Gly─Asp─NHCH2CH2Ph在体外能预防ADP(终浓度为5.0μM)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表现出较强的浓度依赖性。血浆中3小时后仍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IC50=76.42±55.42μM。  相似文献   

2.
活人的血小板暴露膜糖蛋白复合物(GPⅡb/Ⅲa),作为受体识别纤维蛋白原(Fg)等粘附蛋白共有的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即RGD)序列,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人工合成的含RGD多肽可阻断GPⅡb/Ⅲa与Fg等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为了开展肽类血小板聚集抑制的研究,我们用液相法合成了Ac-Arg-Gly-Asp-NNCH2CH2Ph。初步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RGD肽衍生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血浆中3h作用强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3.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短肽序列之一,它是大多数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能识别的配体上的最小氨基酸序列,在内皮细胞的识别,抗血栓,抑制肿瘤,治疗烧伤和皮肤溃疡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含RGD序列短肽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活化的血小板暴露膜糖蛋白复合物(GPⅡb/Ⅲa),作为受体识别结合纤维蛋白原(Pg)等粘附蛋白共有的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即RGD)序列,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人工合成的含RGD多肽可阻断GPⅡb/Ⅲa与Fg等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为了开展肽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研究,我们用液相法合成了Ac-Arg-Gly一Asp-NHCH2CH2Ph。初步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RGD肽衍生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血浆中3h作用强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活化的血小板糖蛋白(GP)Ⅱ_b/Ⅲ_a复合物作为受体能识别并结合纤维蛋白原(Fg)等粘附蛋白所共有的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肽序,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人工合成的RGD肽段能抑制Fg与GP Ⅱb/Ⅲa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为寻找活性更高,半衰期更长的RGD肽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笔者合成了Ac-Arg-GLy-Asp-NHCH_2CH_2PR(AC-RGDPe),进行了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SDE)负电性三肽仿生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吸附。方法:以聚丙烯酰胺微球为载体,SDE三肽为配体,通过两种方法将配体固定到载体上制成吸附剂。1)戊三醛法;通过用戊二醛及氰基硼氢钠活化氨乙基化的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进而偶联上SDE配体。2)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EDC)法:先以EDC为偶联剂将己二胺引入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的碱水解衍生物中,再用EDC将SDE配体偶联到载体上,最后用体外静态吸附法来检测吸附的吸附效果。结果:用两种方法制备的吸附剂对LDL都有一定的亲和吸附能力,在吸附体系中有高浓度的Ca^2 存在时,效果更好;用戊二醛;固定化配体制成的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较用EDC产配体制成的吸附剂好,结论:SDE三肽对LDL有一定的亲和吸附能力,这为进一步研发仿生的LDL吸附剂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碳酰氨治疗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  余军  侯同川 《西南军医》2005,7(6):53-54
目的探讨过氧化碳酰氨治疗高原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高原肺水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抗泡沫吸氧+静滴过氧化碳酰氨治疗,对照组采用抗泡沫吸氧+静推速尿氨茶碱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病人症状的缓解、体征、胸部透视的变化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过氧化碳酰氨对高原肺水肿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硝酸甘油作为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心力衰竭的首选用药随着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研究的不断进展,其作用机理也不断完善。临床硝酸甘油耐受性机理目前认为[1]:1.硫氢基缺乏,2.神经激素激活,3.血浆容量扩张,但均不能满意解释硝酸甘油耐受问题。本实验通过硝酸甘油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氧化氮合酶(NOS)关系的研究,提供关于硝酸甘油耐受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近年研究发现,精氨酰-甘氨酰-天门冬氨酸肽段(Arg-Gly-Asp,缩写为RGD)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和…  相似文献   

9.
刘岩  蔡小兵 《人民军医》2000,43(10):601-601
1 病例报告例 1 患者男 ,4 5岁 ,干部。因高血压病予氨酰心安等治疗于 1 997年 2月出现阵发性房颤入院。房颤以午休及晚餐后为重 ,工作时不发作。曾到北京几所医院就诊 ,诊为冠心病、阵发性房颤 ,予氨酰心安、胺碘酮等治疗 ,效果欠佳 ,且房颤发作更加频繁、持续时间延长。检查 :血压 1 7 3/1 1 3kPa,脉搏 56/min ,心肺叩、听诊及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正常。动态心电图示房颤 ,发作前心率小于 55/min。诊为迷走依赖型房颤。自1 998年 6月将氨酰心安逐渐减量 ,7月停用。患者心率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2年10月收治的5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地高辛和氨酰心安联合治疗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82.6%。但在缺乏血浆药物浓度测定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情况下,临床用药需谨慎,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氨酰心安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剂量氨酰心安与抗炎、吸氧、改善通气功能、强心利尿等综合措施使用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分子核医学的迅速发展,一种有效标记蛋白质、小分子肽和DNA寡核苷酸的双功能螯合剂NHS-MAG3(巯基乙酰三甘氨酰-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应运而生。研究表明,利用NHS-MAG3进行^Tc^m标记,得到的标记物的标记率和比放射性高,体内外稳定性好^,与血清蛋白的非特异结合低,为核医学提供了多种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胃肠道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双肽的临床效果和护理对策.作者对73例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肺心肺因缺氧、感染诸因索,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差,当肺心病并发快速房颤诱发或加重心衰时,临床治疗比较困难。本文试用小剂量地高辛加氨酰心安治疗肺心病并发快速房颤17例(Ⅰ组),并与单用地高辛组16例(Ⅱ组)进行对照,结果提示Ⅰ组降低心室率效果满意(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联合用药时氨酰心安不增加负性肌力作用,未见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痉挛,无低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15.
牛青英  原巧灵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3):199-201,F0003
目的 比较肌氨肽苷与硝酸甘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CAD-HF)的疗效。方法 对已服用相关药物两周以上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CAD-HF患者,在不改变原服药基础上加用肌氨肽苷或硝酸甘油iv,疗程10d;对2组治疗期问的副反应及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期间,肌氨肽苷组(M组)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变化平稳,而硝酸甘油组(G组)有约10%的患者发生明显的血压波动;M组头痛发生率仅为2%,而G组则达20%,两组问血流动力学及头痛发生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 后相对于治疗前,M组血压无明显变化,而G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平均降低约4.1%(P<0.001)和2.7%(P<0.01);2组的NYHA心功能级别均明显改善(P<0.001),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提高(P<0.001)。结论肌氨肽苷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和硝酸甘油相当,而耐受性和安全性好于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在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所有病例来自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62例,其诊断符合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静脉注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腹部胀痛消失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液内毒素(LPS)浓度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结果对照组腹部胀痛消失时间为(8.12±0.97)d,治疗组为(6.40±1.03)d,治疗组腹部胀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LPS水平及IMM值较对照组低。结论在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患者时,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中明胶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3根凝胶色谱柱串联,流动相为0.6%磷酸盐,流速0.8ml/min;进样量100μl;柱温:30℃;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结果 琥珀酰明胶在3.0-12m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0.16%。结论 本方法较紫外分光光度法更方便、快捷,且可与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相对分子量及相对分子量分布测定同时进行。可作为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家族成员在关节软骨不同分区中的表达,初步探讨LOX家族成员对关节软骨胶原交联的影响. 方法 取成年牛股骨内侧滑车全层软骨块,分为浅表区、过渡区和深区,行RT-PCR测定每区LOX家族成员的表达. 结果 LOX、LOXL2、LOXL4由浅表区到深区含量逐区下降,LOXLl、LOXL3无表达. 结论 LOX家族成员在关节软骨不同分区中的表达可能影响胶原在不同分区中的结构及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过度运动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以游泳作为运动方式,并给予各组不同运动量训练8周,于训练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TXB2、6-keto-PGF1α浓度。结果表明,过度运动训练组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TXB2浓度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P<0.01=,同时6-keto-PGF1α浓度明显降低(P<0.01)。提示上述改变可能是运动能力和抗疲劳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盆底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的表达及血清Cu2 水平,探讨LOX在女性SU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因SUI而行尿控手术治疗的患者25例,以同期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术前抽取空腹血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Cu2 水平,术中取患者子宫主骶韧带,行HE染色及VG染色观察韧带中胶原纤维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LOX在组织中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LOX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I患者主骶韧带中胶原纤维排列松散,LOX主要在成纤维细胞胞质中表达,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u2 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I患者盆底组织中LOX含量减少可能是SUI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