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山东沿海地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山东沿海地区20岁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DM)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和东营常住居民5000人的DM患病情况。结果(1)DM的患病率为8.37%,按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年龄调整标化后,标化患病率为7.98%。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为10.5%,标化后为9.84%。(2)新诊断的DM有215例,占患病总人数的51.3%。(3)男性DM、IGR30岁以后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1);女性则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听显增加(P〈0.05~0.01)。(4)由正常糖耐量(NGT)、IFG、IGT至DM,年龄、BMI、腰臀比(WHR)、SBP、DBP、TG、TC、血尿酸(UA)和FPG、胰岛素(Ins)、HOMA-IR逐渐升高,且IFG、IGT、DM组均较NGT组显著升高(P均<0.01),HDL-C显著降低(P〈0.01);而UA在IGT组最高。(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TG、TC、BMI、WHR为DM危险因子,HDL—C为保护因素。结论山东沿海居民DM的患病人群明显年轻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中心性肥胖和增龄为糖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成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2008年5月到7月采用多级多层整体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4个地区常住居民3011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328人,女1683人,年龄20~76岁,平均(51±12)岁。隔夜空腹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诊断受试者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根据性别、年龄(10年为一间隔)分层分组对各组糖脂代谢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粗患病率分别为12.6%(378/3011)[男性12.9%(171/1328),女性12.3%(207/1683)]和8.8%(266/3011)[男性8.6%(114/1328),女性9.0%(152/1683)],标化后分别为9.9%(男性10.9%,女性8.8%)和7.3%(男性7.6%,女性6.9%)。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0.225,0.184,均P〉0.05)。男女糖尿病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7.296、109.882,均P〈0.05)。新诊断糖尿病患者156例,占总糖尿病患者的41.3%。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单纯糖耐量受损明显多于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分别为74.1%和16.9%)。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13.5%比10.9%,x2=4.2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家族史、腹型肥胖、收缩压升高、心率增快、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为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OR=1.623、2.150、1.758、1.132、1.214、1.130、1.171,均P〈0.05);HDL—C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的保护因素(OR=0.617,P〈0.05)。结论山东地区糖尿病患病率为9.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7.3%,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预防、及早诊断和治疗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横断面调查江苏地区416例T2DM患者的甲功,部分患者甲状腺检查B型超声。结果(1)糖尿病合并甲病患病率为27.40%,女性多于男性(P〈0.05),其中亚甲减患病率12.02%,明显高于其它甲病,包括临床甲功亢进(甲亢)4.33%,临床甲减4.33%,亚甲亢2.16%。(2)T2DM随年龄增加,甲病患病率增加(P〈0.05),其中甲亢随之降低,甲减、亚甲减随之增加。亚甲亢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随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甲亢患病率降低(P〈0.05),亚甲减患病率增加(P〈0.01),甲减、亚甲亢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较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趾臂指数(TB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65例行踝臂指数(ABI)、TBI检测的T2DM患者,其中TBI降低127例(L-TBI组)、TBI正常138例(N-TBI组);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及颈动脉超声、TBI、血脂、纤维蛋白原(FIB)等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TBI的危险因素。结果265例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患病率为19.4%。与N-TBI组比较,L—TBI组年龄大、DM病程长、FIB高,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足(DF)、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CS)者多(P均〈0.05);两组LDL—C、TC、TG达标率比较P均〈0.05。年龄〉60岁、DM病程≥20年、FIB、CS为TBI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低TBI的T2DM患者高血压、冠心病、DF、颈动脉疾病合并率高,年龄〉60岁、DM病程≥20年、FIB高、CS是TB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226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2DM),分析了年龄、病程、HbA1c、血压、吸烟、饮酒等因素对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DED)患病率为67.7%,病程每增加5年、年龄每增加10岁、HbA1c每增加2%、收缩压每增加30mmHg、吸烟史、饮酒史OR分别为1.9617、1.2519、2.3207、1.1219、1.6745(P均〈0.05)、4.3671(P均〈0.01)。  相似文献   

6.
对T2DM合并LI的病人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DM组),以同期非糖尿病合并(I)病人50例为对照(非DM组)。结果:DM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多(P〈0.01)。两组高血压发病率均增高,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较正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是T2DM合并LI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及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是两组脑梗塞病人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T2DM合并LI的病人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DM组),以同期非糖尿病合并(I)病人50例为对照(非DM组)。结果:DM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多(P〈0.01)。两组高血压发病率均增高,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较正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是T2DM合并LI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及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是两组脑梗塞病人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180例AMI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有和无DM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6.9和74.6%(P〈0.05),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和4.4%(P〈0.05);死亡率为21.4%和5.97%(P〈0.05),溶栓后五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4.2%和2.9%(P〈0.05)心脏射血分数EF值分别为52.1±11.1、60.9±10.4(P〈0.05)。结论AMI患者合并DM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无DM患者且近期预后亦差。  相似文献   

9.
125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京丰台地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25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为11.00%,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15.32%,男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7.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高,建议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男性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或病程大于10年者进行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情况。方法测定336例T2DM患者BMD,采用不同诊断标准,统计骨质疏松症(0P)检出率;对比OP组与非OP组生化指标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低于峰值BMD2.5s及2.0s为诊断标准,OP检出率分别为8.90%和17.26%。BMD与年龄负相关(P〈0.01),与BMI正相关(P〈0.05),与女性绝经年数负相关(P〈0.01)。40-49岁组BMD与DM病程相关(P〈0.05)。结论年龄越大、BMI越低,绝经年数越长,越易发生骨质疏松。T-Score≤-2.0SD诊断OP可能适合本地区T2DM患者,但需进一步积累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002—2005年广州地区体检人群的FPG数据回顾分析,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尿病(DM)变化趋势。方法106260例体检人群按体检年度分组,按年龄分层,分别统计各组IFG和DM人数。结果男女IFG和DM检出率均呈显著增高趋势(P〈0.05),各年度男性IFG和DM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大多数年龄组及女性45岁~至65岁~年龄组的IFG都有10%以上的绝对增幅。结论广州地区体检人群中IFG和DM检出率呈显著增高趋势,尤其男性人群的增幅更为显著。广州地区DM的一级预防重点应放在IFG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江苏省不同糖耐量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内容包括体检、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检测血脂等,并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结果(1)NGT组、IGR组和T2DM组的MS的患病率分别为16.3%、47.6%及64.6%。(2)T2DM组女性MS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72.6%vs53.1%),而NGT组及IGR组MS患病率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IGR组:53.9%VS39.8%;NGT组:16.7%伽15.7%)。(3)从NGT→IGI→T2DM,MS患者中合并3种MS组分者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合并4种及5种MS组分者的比例逐渐增多。结论在T2DM前期IGR阶段,MS患病率已经显著升高;T2DM患者常合并多种代谢异常,是MS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008例的病历资料。按性别为2组,男性组1332例,女性组676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就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①男性组单支(26.2%)比例低于女性组(41.7%),而双支病变(33.0%)和三支病变(40.8%)比例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25.9%和32.4%,P〈0.05)。②男性组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87.5%和67.0%)明显高于女性组(79.6%和54.7%,P〈0.05)。③两组A型病变率最高。女性组A型病变发生率高于男性组,而B型和C型病变分别低于男性组。④女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高于男性组,吸烟、饮酒和血脂异常低于男性组(P〈0.05)。⑤男性患者Gensini总积分高于女性患者(P=0.000)。结论男性患者以三支病变为主,女性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男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比女性患者重;女性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要危险因素,男性患者血脂异常、吸烟和饮酒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情况与缬沙坦的短期干预效果.方法 顺序纳入275例高血压合并IGR的患者测定尿微量蛋白,对高血压合并IGR早期肾损害患者,使用缬沙坦80 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尿微量蛋白[尿白蛋白(Alb)、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结果 共筛查275例高血压合并IGR患者,有189例存在早期肾损害(68.73%),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5.45%、43.27%,女性较男性高(x2=9.573,P=0.00).高血压合并IGR伴早期肾损害189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有明显下降(均为P<0.05);虽然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但可以显著降低餐后2h血糖水平(P<0.01),微量白蛋白尿也显著降低.结论 高血压合并IGR的患者存在早期肾损害者较多.缬沙坦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具有改善糖代谢异常,降低微量蛋白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新疆地区2053例30~80岁维族居民行横断面调查,筛查IFG人群,分析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该IFG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99.8%(613/614)。高TG血症患病率为85.5%(525/614),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为72.5%(445/614)和40.7%(250/614),男性高于女性(75.0% vs 70.1%,52.4% vs 29.9%,P〈0.05);低HDL-C血症患病率为29.8%(183/614),男性低于女性(28.0% vs 3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TC、2 hPG。 结论 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为99.8%,其中LDL-C升高的患病率为40.7%,其危险因素为年龄、TC和2 hPG。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近6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0年和2006年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分析7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结果与2000年相比,2006年冠心病患者中(1)高血压患病率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分别升高了7.8%(P>0.05)和4.5%(P>0.05);男性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分别下降4.3mmHg(P<0.05)和2.8mmHg(P<0.01)。(2)血脂异常在男女两组患者分别升高10.3%和7.1%(P<0.01);血清总TC水平分别下降了0.7mmol/L(P<0.01)和0.4mmol/L(P>0.05);血清TG水平分别上升了0.2mmol/L(P>0.05)和0.2mmol/L(P>0.05);血清HDL-C水平男性组下降了0.1mmol/L(P<0.05)。(3)糖尿病患病率男女分别上升10.3%(P<0.01)和17.7%(P<0.05);空腹血糖水平在男性患者中下降了0.2mmol/L(P>0.05)。(4)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上升11.5%(P<0.01)和12.7%(P<0.05)。结论与2000年相比,2006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增加。男性患者一些危险因素水平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女性患者各个危险因素则未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东北农村地区35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村地区糖尿病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省2个县的35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获取糖尿病及相关因素的资料。结果本研究用于糖尿病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600人。我国东北地区35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糖尿病粗(年龄标化)患病率为7.3%(5.3%),粗(年龄标化)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分别为54.7%(44.0%)、48.9%(39.7%)、14.7%(10.0%)和30.11%(18.0%)。女性、高龄、有家族史和不饮酒人群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P〈0.05),而且治疗率还与腹型肥胖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家族史、是否为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情况等5个因素是我国东北地区35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OR=1.55~5.30)。结论我国东北地区35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但是知晓、治疗和控制水平较低,亟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防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军  杨少娟  朱琳  许腾  高啸 《临床内科杂志》2014,31(11):755-757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硫化氢(H2S)水平,探讨气体分子H2S在老年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6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3例,检测入选者的血清H2S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HOMA-IR指数明显升高[(3.24±0.93)、(2.34±1.12)比(1.70±1.10),P<0.05]、HOMA-β指数降低[(76.41±26.20)、(36.13±23.37)比(93.00±40.46),P<0.05],血清H2S水平明显升高[(60.93±12.95)、(63.64±10.96)比(50.07±10.85) μmol/L,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2S浓度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HOMA-β均呈显著负相关(γ值分别为-0.65、-0.69,P<0.05),与HOMA-IR均呈显著正相关(γ值分别为0.73、0.76,P<0.05).结论 内源性H2S可能通过抑制β细胞功能和增强胰岛素抵抗参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