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徽省2000~2001年麻疹爆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为探讨安徽省麻疹爆发的原因,将麻疹控制在较低水平,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麻疹疫苗(MV)的效力.2000~2001年安徽省麻疹爆发病例数平均占病例总数的62%,爆发病例主要集中在7~14岁儿童,其构成占70%以上.调查156例麻疹,309名对照,MV的效力为68%(95%可信区间为50%~86%).发生麻疹爆发到报告疫情时间为6~49d.中小学生中MV效力较低和疫情报告不及时是发生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1次MV接种工作.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平顶山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对 1999~ 2 0 0 1年麻疹监测系统病例报告及运转情况进行了分析 ,3年共报告 35 4例 ,其中临床诊断 16 0例 ,实验室确诊 88例 ,实验室排除 10 6例。麻疹病例分布在全市 11个县 (市、区 ) ,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爆发 19起 ,其中 2 0 0 1年 14起 ,占 73 6 8% ;爆发病例 174例 ,占全部病例的 70 16 %。全年均有发病 ,3~ 7月为高发。麻疹发病年龄最小为 4月龄 ,最大 4 6岁 ,主要集中在 6~15岁的中小学生。 4 1 5 2 %病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 (MV)免疫史 ,免疫史不详占 4 6 0 5 %。通过调查发现麻疹漏报4 2例 ,漏报率为 38 18%。针对病例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相关年龄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 ,表明常规免疫要着重提高MV的接种及时性和接种质量 ,特别是 1 5~ 2岁及 7岁的复种 ,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防制麻疹的爆发。  相似文献   

3.
麻疹发病与麻疹疫苗接种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甘肃省部份地区发生麻疹爆发或流行的原因,分析麻疹减毒活疫苗(MV)效力与麻疹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县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调查病例和对照各358人,病例中<7岁儿童占27.65%,7~14岁占66.48%,平均年龄8.62岁。病例组MV接种率36.87%,对照组MV接种率89.94%;接种MV后≥5年发病者占68.94%,7~9岁发病儿童距接种MV≥5年的占74.47%。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计算,接种MV与麻疹发病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0.028~0.079,MV效力95%可信区间为92.1%~97.2%。结论甘肃省部份地区发生麻疹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过低,存在免疫空白。提高MV接种率,缩短MV 2针接种间隔时间,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可有效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6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6.50/10万(1.81/10万~13.32/10万).3~6月发病数占全年的55.24%.男女性别比为1.34:1.<15岁病例占81.73%,爆发病例占29.90%.8月龄~14岁病例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占33.32%,有1剂免疫史的占29.75%,≥2剂免疫史的占6.38%,免疫史不详的占30.56%.结论 MV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局部地区麻疹疫情控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控制麻疹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评价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对麻疹发病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省 2 0 0 3年麻疹流行模式为爆发和散发并存 ,局部地区麻疹爆发影响着全省麻疹发病水平 ,发病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 8月龄~ 7岁为高发年龄段 ,该年龄段病例麻疹疫苗 (MV)接种率为 4 3%。 4、5月为麻疹高发月 ,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 6 0 %。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 :2 0 0 3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较 2 0 0 1年上升明显 ,处于较高水平。 2~ 4岁麻疹抗体GMRT较低。提示MV初种和复种均必须加强 ,有效接种率有待提高。应对 1 5~ 2岁儿童增加 1次MV免疫 ,8月龄~ 14岁儿童开展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南昌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及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 200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南昌市2004~2006年共报告麻疹1554例,年平均发病率11.21/10万.麻疹发病在不同县(区)存在差异,发病高峰在3~7月,以≤15岁人群为主;≤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25.29%上升到2006年的40.66%.2006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33.40%,主要集中在青山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结论]应进一步提高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MV及时接种率,做好2~7岁儿童第2剂次MV接种,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2004~2006年麻疹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掌握重庆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利用重庆市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4~2006年麻疹爆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共发生麻疹爆发51起,1 005例,占同期麻疹总病例数的23.54%;爆发累及55%的区(县);主要发生在学校,占爆发起数的90.20%;爆发病例为3~140例;爆发病例年龄在2~14岁的占总爆发病例数的81.79%。其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占33.5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66.42%。结论高质量的MV初免,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爆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双峰县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为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双峰县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年全县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06例,确诊148例,麻疹发病率为16.4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2月和4-6月份,占全年发病数的83.11%.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暴发病例占全县总病例数的22.97%,发生在边远山区学校.发病年龄在2岁以下的占38.51%、7~14岁占20.95%、≥15岁占22.30%.在148例病例中,有免疫史占27.02%、无免疫史占35.14%、免疫史不详的占37.84%. 结论 双峰县麻疹流行主要原因是部分乡镇的MV常规免疫工作未落实.应在加强MV常规免疫的同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和扩大免疫,健全和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同时,科学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和预防接种点并实行儿童信息化管理,消除免疫空白,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2002~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超  陈长  李放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014-1015
[目的] 解我省2002~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麻疹病例年龄构成和年龄别发病率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02~2006年麻疹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儿童中,86.56%~89.44%的病例集中在<15岁儿童年龄组.2006年≤1岁儿童麻疹发病率大峥度上升,2006年≤1岁儿童发病率>300/10万,2006年≤1岁人群出现麻疹发病高峰.[结论] 我省2005、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发生较大变化,<1岁、1岁~、2岁~麻疹发病增多.应提高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MV及时接种率,做好2~7岁儿童第2剂次MV接种,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开展M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0.
德州市1999~2002年麻疹控制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德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对 1999~ 2 0 0 2年麻疹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2 6 4例 ,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出 138% ,确诊麻疹 12 3例 ,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和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达到 10 0 %、10 0 %、99%。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 ,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 5 1%。麻疹散发以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为主 ,爆发病例以学龄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 (MV)免疫史者占 32 5 2 % ,无免疫史者占 19 5 1% ,免疫史不详者占 4 7 97%。 3年麻疹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病例调查的完整性均达到 10 0 %。发病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免疫失败。应在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同时 ,要抓好大年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