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魏铭  刘丽华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0):453-453
推拿背部俞穴治疗内科病症滨州医学院(256603)魏铭滨州地区中医院(256603)刘丽华关键词推拿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绞痛背部俞穴主要是指分布于背部膀胱经的脏腑俞穴。我们在临床上运用推拿脏腑俞穴治疗一些内科慢性病症,取得较好疗效。1慢性胃炎本...  相似文献   

2.
闪罐合膈俞穴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闪罐合膈俞穴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肺俞、膈俞、肝俞、章门等穴,循序闪罐3~5分钟后,膈俞穴刺络放血,1次/d,3次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27例患者治愈25例,好转l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6.30%。结论:闪罐合膈俞穴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膈俞穴活血化瘀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针刺膈俞穴治疗血瘀证的是主免疫指标观察,证明膈俞穴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针刺膈俞穴组33例和口服龙血竭组32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6-K-P、TXB2含量和6-K-P/TXB2值,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针刺膈俞穴治疗血瘀证疗效优于口服龙血竭(P<0.01);针刺膈俞穴能使血瘀证患者血浆6-K-P含量和6-K-P/TXB2值明显上升(P<0.01),血浆TXB2含量有所下降(P<0.05)。结论 针刺膈俞穴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1981年来,我们采用推拿背部阿是穴对慢性胆囊炎进行止痛作用的观察,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4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0岁。所有病例均经胆囊造影或“B”型超声确诊为慢性胆囊炎,其中伴有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胆结石者2例,胆总管结石者1例。中医辨证以气滞为主者25例,湿热者26例,实火者4例。二推拿部位及手法:所有患者以推拿背部阿是穴为主,部分患者结合推拿背部心俞、膈俞,胆俞等穴。推拿手法以按揉为主,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部及背俞穴推拿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部及背俞穴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1)。结论:头部结合背俞穴推拿治疗失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推拿背部俞穴治疗术后肠粘连98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56603)寇惠英张卫国关键词术后肠粘连推拿疗法疗效观察手术后肠粘连目前缺乏特效疗法,近10余年我们采用推拿背部俞穴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98例,男35例,女63例;年龄...  相似文献   

7.
观察穴位敷贴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穴位敷贴主穴:肺俞、脾俞、肾俞、膈俞。推拿:自长强穴沿督脉至大椎穴。结果:治疗组35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35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7.14%。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穴位敷贴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膈俞组、眼针组和眼针膈俞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收集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平均分3组,每组20例患者。膈俞组体针针刺膈俞穴;眼针组眼针针刺双侧3、4、5、7区;眼针膈俞组针刺体针膈俞穴和双侧眼针3、4、5、7区。每位患者治疗至少7 d,随访2周,分别统计3组患者的疗效并加以对比。结果眼针膈俞组的总好转率高于眼针组、膈俞组,眼针膈俞组的总好转率分别与眼针组和膈俞组对比,疗效均有提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眼针疗法或者单独使用膈俞穴疗法,眼针疗法配合膈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膈俞穴埋针治疗膈肌痉挛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膈俞穴埋针治疗膈肌痉挛65例河北省任邱市华油综合二处医院陈龙李文丽△(062552)关键词膈肌痉挛;针灸治疗;膈俞穴;埋针隔肌痛挛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歇性收缩而引起的疾病。笔者运用膈俞穴埋针法治疗该病65例,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炎患者相关穴位的疼痛阈值的差异及穴位的特异性。方法实际测量80例,正常组(正常无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志愿者)30例,病例组(患有胆囊炎疾病的志愿者)50例,将疼痛测量仪的探头垂直置于所选穴位处,推动施压点,当被测试者感觉疼痛时立即停止施压,记录所测穴位显示的痛觉阈值。分析对比正常组和病例组所选穴位疼痛阈值的差异,探讨穴位的特异性。结果病例组与正常组膀胱经相关背俞穴阈值比较,病例组与正常组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左侧穴位比较,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与正常组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右侧穴位比较,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疼痛阈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病例组与正常组选取肝经、胆经、胃经主要穴位阈值的比较,病例组与正常组所选肝经、胆经及胃经右侧穴位梁门、日月、期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太冲比较没有差异(P0.05),病例组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病例组与正常组所选肝经、胆经及胃经左侧穴位梁门、日月、期门、太冲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囊炎患者同侧相关穴位痛觉敏感性增加,穴位存在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背俞穴放血治疗胆绞痛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绞痛是临床常见急症,笔者1998年以来在门诊急诊中采用背俞穴放血治疗本症,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胆绞痛患者4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8岁;有胆囊炎病史者25例,胆石症病史者20例。1.2 治疗方法 取膈俞、肝俞、胆俞、脾俞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2~3次,深约0.1~O.3寸;随后用中号火罐以闪罐法拔罐,留罐10~12min,放血数毫升。2 结果 经治疗后,疼痛消失,一如常人,并在24h内无复发者为显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自1981年以来,采用推拿背部阿是穴对慢性胆囊炎进行止痛作用的观察,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0例,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0岁。所有病例均经胆囊造影或B超确诊为慢性胆囊炎,其中伴有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胆结石者2例,胆总管结石者1例。中医辨证以气滞为主45例,湿热者20例,实火者15例。 推拿部位及手法:所有患者以推拿背部阿是穴为主,部分患者结合推拿背部心俞、膈俞、胆俞等穴。推拿手法以按揉为主,主要用拇指指腹,大、小鱼际或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特定穴中的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三焦俞背俞穴为主,配合膈俞、气海俞、关元俞,每次选取4个穴位。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行穴位注射,10次为1个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穴位注射治疗高粘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史忠和 《吉林中医药》2007,27(10):43-43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针灸取颈夹脊穴、肩外俞、肩中俞、肩井、天宗、曲池、外关等穴,推拿采用揉捏、滚法、旋转、牵抖等手法。结果:治疗57例,总有效率93%。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膈俞穴按摩治疗胆绞痛疗效总结刘文泰,李丽华,吴红刘庆海(050091)关键词:胆绞痛,膈俞,按摩胆道蛔虫病、胆石症和胆系感染,常引起剧烈胆绞痛。发作时,病人辗转哭闹、全身出汗、痛苦异常,西医治疗多用解痉药和镇痛药,但往往收效不佳。笔者用膈俞穴按摩法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或艾灸膈俞穴对低白细胞模型大鼠提升白细胞和增强骨髓增殖功能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cr大鼠为实验对象,用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造成白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抑制模型,分组处理后,在不同时相进行白细胞计数,并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以评估针刺或艾灸膈俞穴的升白及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结果:针刺、艾灸膈俞穴及常规西药治疗均可显著提升白细胞、增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且艾灸膈俞穴组疗效优于针刺膈俞穴组及常规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膈俞穴可明显提升低白模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方法:针刺膈俞、脾俞、胃俞、肾俞、肺俞、肝俞穴。结果:总有效率97.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心俞、膈俞、膏肓俞在治疗癌痛中的作用,探讨放血疗法在治疗背部癌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气滞血瘀型患者60例,3穴治疗4周。结果:显效42例,有效15例,无效2例,脱落1例,总有效率95.00%。结论:心俞、膈俞、膏肓俞治疗背部癌痛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25例经西药治疗未效,或疗效不佳的呃逆患者,采用针刺进行治疗。以膻中、足三里、内关为主穴,配中脘、膈俞穴。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刃针背俞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患者,采用I型或Ⅱ型刃针,针刺,切割,疏通,挑拨肩井、天宗、肝俞、脾俞、膈俞穴治疗。结果治愈36例(66.67%),好转15例(27.77),无效3例(5.56%),总有效率达94.44%。结论刃针背俞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