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合川区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亡个案信息来源于2012 - 2014年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死亡病例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疾病分类,用死因分析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2 - 2014年合川区居民报告死亡率为676.83/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389.16/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及死因顺位差异明显。全人群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243.52/10万)、肿瘤(209.07/10万)、呼吸系统疾病(124.88/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6.85/10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8.89/10万),占总死因的95.03%;前五位具体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病(138.07/10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22.88/10万)、肺癌(66.61/10万)、急性心肌梗死(62.29/10万)和肝癌(42.53/10万),占总死因的63.88%。结论 慢性疾病与伤害为合川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于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8年~2011年昆明市居民死亡原因及顺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昆明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监测数据中的死亡人口数据,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各死因构成从大到小进行顺位分析,将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Reg系统数据,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8年~2011年昆明市居民死亡率为601.11/10万,其中男性、女性死亡率分别为708.45/10万、489.75/10万;②ICD-10一位码分类前五位主要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180.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4.08/10万)、肿瘤(83.24/10万)、损伤和中毒(51.00/10万)、消化系统疾病(24.02/10万),前五位死因占全死因的构成比为88.15%。③CD-10三位码分类前5位死因依次是:脑血管病、慢陛下呼吸道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肺炎。④死因顺位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和地区中有差异。[结论]昆明市居民死因顺位随}生别、年龄和地区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已成为昆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依据不同人群的死因分布特点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各类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沧市临翔区居民慢性病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当地慢性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翔区2013—2018年居民慢性病死亡监测数据,分析居民死因及减寿顺位,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估计期间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8年临翔区居民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比80.65%,居死因顺位第1位。年均粗死亡率为47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1.18/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568.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2.35/10万;女性年均粗死亡率为386.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1.1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前3位慢性病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56.2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5.70%)、恶性肿瘤(13.12%)。2013—2018年因慢性病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占全死因的59.00%,前3位减寿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减寿率(PYLLR)分别为19.79‰、9.92‰、5.61‰。结论慢性病已成为临翔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监测与防控,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一级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2年江津区居民死亡原因及顺位,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全区2012年死亡率为664.72/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835.1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88.06/10万,男女比为1.71:1。②依据ICD-10-位码分类,2012年江津区死因顺位前五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220.74/10万)、呼吸系统疾病(133.72/10万)、肿瘤(131.29/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5.14/10万)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41.84/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7.67%。结论江津区居民的死亡以慢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成为威胁江津区居民的主要疾病。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肥西县2013.2017年居民死亡水平,探讨死亡原因和死亡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7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上报的肥西县居民死亡信息,采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使用SPSS20.0和Excel软件计算和分析居民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及不同年龄居民死因构成等。结果2013-2017年肥西县居民死亡率为559.73/10万,男性死亡率648.34/10万,女性死亡率463.6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48,P<0.01);居民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伤害,占全部死亡原因的89.51%。结论2013-2017年肥西县居民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影响肥西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加强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防控指导和干预,降低人群慢性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湖北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县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谷城县2009-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对死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83.77/10万,其中男性为850.32/10万,女性为512.23/10万,男:女为1.7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95.75%;0-14岁组、15-39岁组主要死因均为损伤与中毒分别占35.59%,58.53%;40-64岁组、65岁以上组主要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38.36%,42.87%;死因顺位第一循环系统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率196.92/10万;其次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18.78/10万。肿瘤死亡主要肺癌死亡率42.69/10万,占26.37%;其次肝癌死亡率29.78/10万,占18.40%。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死因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52.21/10万,占全死因的7.63%;损伤与中毒死亡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29.33%,自杀占18.77%,淹死占9.92%。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和中毒是谷城县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期望寿命,发现主要卫生问题,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编码,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软件进行分析,SPSS13.0统计软件编制简略寿命表。结果 2009年克拉玛依市居民总死亡率为351.6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8.11/10万,期望寿命为82.38岁,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和伤害是克拉玛依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加强社区慢病管理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开展危险因素干预是控制和降低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温州市2006年居民死因监测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科学的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温州市居民2006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用DeathReg 2002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温州市2006年居死亡率为524.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4.94/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及伤害与中毒.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78.36%.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为本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及行为方式,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与伤害的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循化县居民的死亡情况及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对循化县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循化县2013年报告粗死亡率为537.97/10万;居民死因前5位的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构成的89.88%。结论心脑血管、消化道、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意外死亡为影响循化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刻不容缓,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的监测、防治工作和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武汉市汉阳区2011年慢性病死亡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汉阳区2011年死亡监测资料,按ICD-10确定根本死因及分类编码.计算慢性病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和平均减寿年数.结果 2011年汉阳区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85.5/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主要死因顺位是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潜在减寿年数(PYLL)前5位是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病是汉阳区居民的主要死因,老年人是干预的主要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四会市2004-2010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四会市2004-2010年居民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四会市居民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5年四会市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以及2006-2010年居民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运用Excel和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2004-2010年四会市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81.5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0.80/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10.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667.89/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550.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1.72/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合计占全死因构成的89.78%。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是0—4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损伤和中毒是5~19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肿瘤是20-59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是60岁及以上居民的前3位死因。结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损伤和中毒、慢性病是四会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育龄妇女应加强产检,预防婴幼儿围生期疾病,儿童青年应着重加强损伤和中毒的预防,中老年人应加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居民死因状况及主要死因造成的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兵团2008-2012年8个师部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和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0和SAS 9.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减寿率等指标.结果 兵团2008-2012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08.67/10万,男性624.01/10万,女性383.14/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0~岁组和15~岁组的5年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45~岁组和≥65岁组的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损伤与中毒占0~岁组和15~岁组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24.19%和30.48%,循环系统疾病占45~岁组和≥65岁组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36.68%和47.20%;按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standar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排序前5位死因依次是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损伤与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兵团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措施,降低损伤与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订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07—2010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50.22/10万(标化率为285.98/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71.88%。在慢性病死亡率中,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肝脏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5.85%。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1.39倍。15~60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岁以上人群达高峰。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04.46/10万(标化率为290.11/10万),农村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04.94/10万(标化率为281.68/10万),城市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P<0.001),是农村的1.24倍。PYLL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昆明市慢性病有年青化倾向,是一种男性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2年苏州市相城区户籍居民死亡谱和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按ICD-10方法分类整理个案资料,使用DeathReg200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输入和统计分析,并计算1。69岁组人群死因明确个案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结果相城区户籍居民全死因死亡率为670.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分病种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疾病;PYLL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及变性和染色体异常;PYLL相对比顺位前五位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或染色体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恶性肿瘤。结论2012年苏州市相城区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疾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和中毒及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烟台市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分布情况,为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烟台市3个死因监测点2004-2005年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5年监测点报告死亡21878例.年均死亡率为644.80/10万,男性为710.64/10万,女性为579.45/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626.27/10万.男性为701.82/10万,女性为559.53/10万。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9373例)、恶性肿瘤(5539例)、伤害(2689例)、呼吸系统疾病(1749例)、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637例),占全死因的91.36%(19987/21878)。[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伤害成为严重威胁烟台市城乡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蒙古满洲里市居民2013年死亡原因,掌握主要死因与人群分布特征,为政府卫生决策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2013年满洲里市居民死亡1 168例,死亡率为694/10万。从≥30岁年龄组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5岁上升趋势明显加剧。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消化系统疾病是满洲里市居民死亡的五大主要影响因素。可见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满洲里市居民的生命健康。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从早期、一级预防抓起,长期坚持[1]。  相似文献   

17.
李杰  崔卫军 《职业与健康》2010,26(6):663-665
目的了解大连市沙河口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死亡原因、减寿情况,为开展进一步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沙河口区2002—2007年死因监测资料,对死因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录入Access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沙河口区2002—2007年居民死亡数为21634例,死亡率为575.6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8.99/10万。男女死亡率分别为661.37/10万、489.51/10万,性比值为:1.35: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484.96,P=0.00)。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与中毒、内分泌疾病。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减寿顺位前5位为肿瘤、循环系统、损伤、先天畸形、消化系统疾病。AYLL(早死指数)前5位是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损伤中毒、肌肉结缔组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结论循环系统、肿瘤为该区主要死因,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降低死亡率及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2012年死因监测系统报告质量,了解本地区居民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水平,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青海省监测点死因网络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率为377.05/10万,其中男性为469.31/10万、女性为283.32/10万.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率为3.10%.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205.60/10万)、恶性肿瘤(132.35/10万)、呼吸系统疾病(78.47/10万)、伤害(31.26/10万)及消化系统疾病(24.09/10万),其中城市、农村前5位死因顺位相同,牧区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漏报率为9.17%、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7.66%、迟报率为7.03%、错填率为16.16%、错录率为5.62%; 2009-2011年漏报率为37.85%,校正死亡率为699.41/10万.结论 通过对各单位定期开展死亡病例的督导和查漏补报工作,掌握本地区死亡水平,并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测系统工作质量,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自贡市大安区辖区人口死亡原因分布及变动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大安区所有死亡报告,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10(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结果人口总死亡率由2008年的598/10万上升至2012年的643/10万;病伤死亡前3位分别为肿瘤占35.66%(5048/14156)、循环系统疾病占27.99%(3962/14156)和呼吸系统疾病占19.5l%(2762/14156);单病种根本死因顺位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23.88%(2612/10938)、脑血管疾病占22.81%(2495/10938)和肺癌占17.38%(1901/10938);肺癌发病率不论男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大安区居民的主死因,肺癌上升趋势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