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患者生理心理状况,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2020年3月12日至5月26日该院发热门诊186例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其心理状态、睡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及饮食和睡眠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发热门诊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及恐怖的评分分别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1=0.711,P<0.001;r2=0.764,P<0.001;r3=0.642,P=0.008;r4=0.621,P=0.010).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接触湖北人员、焦虑、抑郁及恐怖4个因素是影响发热门诊患者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心理应激和睡眠障碍,应及时给予有效干预,降低疫情带来的替代性创伤.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是由一种新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综合征;起病急,以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阴影改变较快为主要表现。由于非典的传染性强和高死亡率,可疑患者不但要受到疾病的折磨,而且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正确掌握SARS流行期间发热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针对性地施展干预,有助于疾病早日康复。我们对SARS流行期间我院列车卫生员添乘、铁路体检站、发热门诊和发热患者隔离病房接待的78例发热患者进行观察并实施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发热门诊是SARS流行期间医院为了及时发现被感染的病人,控制SARS疫情采取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凡有发热症状的病人必须到发热门诊就医,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与外界隔离,一个月轮换1次。因此,无论是病人还是医护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我们对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以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对48例SARS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和心理干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SARS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调查48例住院SARS病人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结果 SARS病人在应激情况下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病人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结论心理护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重要作用,护士要重视应激与健康关系理论的学习,更好地为病人实施临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SARS对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运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设计的心理测评量表对全国范围内 8家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问卷测评 ,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SARS疫情期间军队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因子评分均增高 ,其中抑郁分值增高明显。心理健康状况与性别、职业 (医生 /护士 )、职称有关。结论 :SARS对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评价量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制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在中国使用的可行性。方法:于2003-12/2004-01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3年春辽宁省的SARS确诊患者和医护人员以及在校的医学院校学生为观察对象,包括5组,SARS患者组(辽宁省健在的SARS患者4名,其中大连3名,葫芦岛1名),一线医护人员组(直接为SARS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医护人员60名),二线医护人员组(参与SARS排查并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从事医疗和护理的医护人员50名),普通医护人员组(在普通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30名),大学生组(SARS封校期间在校的医学院校学生30名)。采用的问卷和测量工具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美国为临床医生使用的DSM-Ⅳ创伤后应激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问卷,对所有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心理测量和记录。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建立SPSS 10.0数据库,用秩和检验、Speaman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获得162份有效问卷,将其进行结果分析。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的相关性分析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分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组与非创伤后应激障碍组进行描述可见,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均呈正偏态分布,采用Speaman相关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呈高度正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90%范围是17~42,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可成为国内筛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应用工具,其临床医学参考范围是17-42。  相似文献   

7.
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人,此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开始在全国蔓延,至2003年3月-2003年5月北京地区也开始暴发流行。非典型肺炎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病情迁延不愈,部分病人迅速恶化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出现呼吸衰竭。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eme,简称SARS)。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10个国家的3个实验室密切合作的研究结果,宣布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新型冠状病毒是SARS的罪魁祸首。由于其危害性较大,以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为主要传染对象。为减少SARS传播。各医院相继开设发热门诊专门通道,以分诊病人、减少和降低感染几率。发热门诊中的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一个特殊环境,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军队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紧张程度,分析其原因,提出干预对策,减轻医护人员在特殊应激时期的心理负担,以稳定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SARS流行期间发热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水平。并研究两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工作压力源表及症状自评量表比较我院发热门诊和普通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水平,并对发热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发热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源部分因素和症状自评量表8个因子得分显高于普通病房护士。且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发热门诊护士工作压力大,心理健康水平低,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发热门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ARS病区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及个性化护理。方法:采用HAD情绪测定量表和自制心理需求问卷调查表,对24例住院患者(确诊病例8例、疑似病例16例)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人员组成中干部、工人、农民、学生、无业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以干部组心理应激最为显著。结论: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应激,了解他们在治病需求、生活需求、护理需求的个体特殊性,施以相应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人文的、优良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某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医院196名发热门诊患者进行焦虑及心理弹性测评,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该院发热门诊患者焦虑得分(42.87±16.70)分,高于国内常模的(29.78±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3,P<0.05);患者心理弹性得分总分61.97±17.60分,低于国内常模(65.4±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9,P<0.05),其中坚韧性维度(31.39±9.57)分,力量性维度(20.91±6.35)分,乐观性维度(9.62±3.0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发热门诊患者焦虑与心理弹性及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弹性能够影响其焦虑水平,可以从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角度及时采取有效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法,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SARS患者心理分析及个性化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ARS患者的心理及个性化护理。方法 采用HAD情绪测定量表和自制心理需求问卷调查表,对8例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人员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结论 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应激,了解他们在治病需求、生活需求、护理需求的个体特殊性,施以相应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人文的、优良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自编的应激源与认知问卷等量表对SARS一线医务人员进行测试,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25.8%的人IES-R总分超过19分;警觉症状出现频率较高,1/2以上的条目出现的频率大于90%;高反应者多为既往有心理障碍、感受到应激源广泛、对社会支持利用不足者;既往创伤经历、社会功能受限、亲人朋友因SARS死亡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影响。结论: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高,其发生与既往创伤经历、社会功能受限、亲人朋友因SARS死亡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制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在中国使用的可行性。方法:于2003-12/2004-01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3年春辽宁省的SARS确诊患者和医护人员以及在校的医学院校学生为观察对象,包括5组,SARS患者组(辽宁省健在的SARS患者4名,其中大连3名,葫芦岛1名),一线医护人员组(直接为SARS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医护人员60名),二线医护人员组(参与SARS排查并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从事医疗和护理的医护人员50名),普通医护人员组(在普通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30名),大学生组(SARS封校期间在校的医学院校学生30名)。采用的问卷和测量工具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美国为临床医生使用的DSM-Ⅳ创伤后应激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问卷,对所有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心理测量和记录。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建立SPSS10.0数据库,用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获得162份有效问卷,将其进行结果分析。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的相关性分析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分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组与非创伤后应激障碍组进行描述可见,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均呈正偏态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呈高度正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90%范围是17~42,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可成为国内筛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应用工具,其临床医学参考范围是17~42。  相似文献   

14.
SARS患者46例心理状态评估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对46例SARS患的心理护理过程。介绍了对患的心理状态评估、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结果显示,本组SARS患中负性情绪反应强度受其年轻、未婚、非医务人员、发热持续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本组SARS患焦虑、抑郁、孤独相关因素有诊疗手段、情绪稳定性、医院环境、社会支持等。通过共性化心理护理与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其不良心理状态进行了干预,电话随访反馈显示干预有效。说明心理护理对促进SAPS患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晓敏  苏颖  姚成立 《临床荟萃》2004,19(4):196-198
目的分析综合性心理干预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对发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13例发热诊室就诊患者按发热程度、热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分组,在常规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措施,并在治疗前和治疗3天末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不同体温组患者各项症状因子均明显改善(P<0.01~0.05).体温>38 ℃患者中,肺炎组各项症状因子分均高于非肺炎组;综合性干预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因子明显改善(P<0.01);肺炎组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非肺炎组(P<0.01~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流行期间发热患者生活质量、接受诊治的依从性,从而顺利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对3l例SAR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RS患者最普遍出现的心理症状是强迫,程度最轻及最少出现的心理症状是恐怖;其SCL-90各因子得分大部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四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lt;0.05);已婚患者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未婚者;女患者所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患者,但彼此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应激状态下,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SARS患者血清SARS IgG抗体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SARS IgG抗体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1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SARS IgG抗体进行检测,按血清SARS IgG抗体检测结果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27例SARS IgG抗体阳性(52.94%,27/51),其余24例SARS IgG抗体阴性(47.06%,24/51)。血清SARS IgG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年龄、发病天数、入院时体温进行比较,结果 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SARS IgG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发热天数、肺部炎症完全吸收天数、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用Logistic回归做多因素分析,患者发热天数与血清SARS IgG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结论 SARS患者发热期间可能是SARS病毒刺激机体产生SARS IgG抗体最重要时期。在SARS患者恢复期期间采集血样,血清SARS IgG抗体检测结果阴性,临床可能仍不能排除SARS病毒的感染,临床和X线表现是诊断SARS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后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12/2004-01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3-03/05辽宁省SARS确诊患者和不同程度受到SARS威胁的医护人员以及医学院在校学生为观察对象。包括5组,患者组:辽宁省健在的SARS患者4例(其中大连3例,葫芦岛1例);一线医护组(直接治疗和护理SARS患者)60人;二线医护组(参与SARS排查并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从事医疗和护理)50人;普通医护组(在普通病房工作)30人;在校大学生组(指SARS封校期间的医学院校在校学生)3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开放式基本情况问卷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采用美国的创伤后应激量表中文译本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中文译本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来评估人格特征。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反映个体具有特质属性的并与健康有关的应对方式。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心理测量和记录。对所得数据资料用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将174例观察对象的资料整理、按标准剔除无效问卷12份,获得合格问卷162份。有效率93.1%。162例SARS相关观察对象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为5.56%。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相关分析结果为:①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量表的相关分析:神经质的、精神质的个体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分值高,而越掩饰的人分值越低。②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评分值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相关,受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是心理健康因素各方面的综合反应。③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相关性分析:积极应对困难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分值高,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④与应激强度相关分析:SARS相关观察对象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工作环境、是否在SARS期间患病并接受治疗(F=3.416P=0.020)、不同工作的城市(F=5.393,P=0.006)而有明显差异,即应激强度增大,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分值增高。⑤多元回归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分值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强迫症、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消极应对因子以及SARS期间患病且接受过治疗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分值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多,SARS期间曾被隔离的人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结论:应激事件的性质、强度、观察对象的身心健康程度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患因素,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因素具体可概括为:个性特征(神经质、精神质)、较高的应激强度、消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强迫症、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发热门诊监测在SARS疫情预警中的作用比较。方法 收集2 0 0 3年非典流行期间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发热门诊监测数据以及同期SARS发病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呼吸道疾病监测中,肺炎样症状患者数量与SARS发病人数之间呈强正相关关系(P <0 .0 0 1,R =0 .85 72 ) ,但发热门诊监测结果与SARS发病人数间的相关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流行期间,肺炎样症状病例监测对SARS疫情预警具有一定价值,预警效果优于发热门诊。  相似文献   

20.
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对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 (IES -R)、自编的应激源与认知问卷等量表对SARS一线医务人员进行测试 ,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2 5 .8%的人IES -R总分超过 19分 ;警觉症状出现频率较高 ,1/2以上的条目出现的频率大于 90 % ;高反应者多为既往有心理障碍、感受到应激源广泛、对社会支持利用不足者 ;既往创伤经历、社会功能受限、亲人朋友因SARS死亡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影响。结论 :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高 ,其发生与既往创伤经历、社会功能受限、亲人朋友因SARS死亡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