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病人92例,其中48例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为LSTC组(研究组),44例行腹腔镜胆囊完全切除术为LC组(对照组)。分析并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为(32.13±17.5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92.52±35.67)ml,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为(49.11±23.26)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59.18±45.26)ml,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安全可行,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Child A、B级)病人可行的一个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观察组),49例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结果:两组均有1例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体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满意,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相比,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脐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组(60例)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60例)采用经脐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及并发症。结果与A组比,B组手术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故而在临床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手术治疗的6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19例行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小切口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低于小切口组,术后第1天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较术前增高,但低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腹腔镜探查见胆囊三角炎性水肿粘连严重,中转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获成功。结论:在腹腔镜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痛苦轻、创伤应激反应小、胃肠功能恢复快,疗效显著;如果胆囊三角炎性水肿粘连严重、解剖不清应中转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应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将88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4例。单孔组应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组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破损例数、并发症、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腹壁美容度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两组术中出血量、胆囊破损例数、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孔组相比,单孔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86.29±8.23)min vs.(36.71±6.65)min,t=27.42,P0.001],但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低[(3.29±0.91)分vs.(5.29±1.12)分,t=-2.33,P=0.038],术后2个月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高[(4.86±0.67)分vs.(3.29±0.85)分,t=3.175,P=0.008]。结论应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当,而且还具有术后切口疼痛轻和切口瘢痕隐蔽等优点。但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手术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为126例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经脐入路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两组,其中64例发病48 h内(A组),62例发病48~72 h(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复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胆囊复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86.4±11.6)ml]显著高于A组[(44.9±16.1)ml](P<0.05)。B组7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1例中转开腹,术后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病变可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343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两组,220例行LC,123例行OC,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治的80例复杂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组(A组)和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组(B组),各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A组与B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87.3±12.5)mL,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45.8±15.7)mL,B组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术中6例中转开腹,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术中无中转开腹者,术后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3类患者所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部分切除术在不同类型的复杂胆囊病变中均能够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研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与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分析。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急性胆囊炎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其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0例为慢性组,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50例为急性组。对两组患者均于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或造瘘率、胆囊完整切除率、手术并发症(胆管损伤和术后胆瘘)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慢性组(94.16±31.05)min,急性组(70.06±23.46)min;术中出血量:慢性组(100.00±30.67)m L,急性组(60.00±15.83)m L;术后住院时间:慢性组(6.30±2.78)d,急性组(4.50±1.23)d。慢性组与急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手术:慢性组3例,中转率6%(3/50),急性组0例,中转率为0;中转腹腔镜胆囊造瘘术慢性组3例,急性组1例。变更手术方式(中转开腹+造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胆管损伤、术后胆瘘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未完整切除,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慢性组10例,急性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患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完整切除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优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但在中转手术方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照治疗措施分为两组,每组62例,A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胃肠功能、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疼痛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26%,高于B组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胆囊切除范围在微创复杂胆囊手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复杂胆囊疾病患者100例行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部分胆囊切除术组(A组)和全部胆囊切除术组(B组),每组均5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6.15±8.41)ml vs.(88.16±9.52)ml,B组患者明显多于A组(P0.05)。A组术中无中转开腹者,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胆瘘;B组术中8例中转开腹,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均早于B组(P0.05)。结论部分胆囊切除术在微创复杂胆囊手术患者中具有出血量少、术中安全性高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与分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在急性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单孔腹腔镜治疗,观察组实施PTGD后再进行单孔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中转三孔手术率、中转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组患者成功实施单孔腹腔镜率、中转三孔手术率、中转开腹手术率及死亡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联合PTGD在急性胆囊切除术中可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减少中转其他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一种主要用普通吸引器协助分离暴露胆囊三角的操作手法在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切除术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病人68例,女性38例,男性30例,其中有黄疸者(A组)26例,无黄疸者(B组)42例,两组均经MRCP检查排除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三孔术式,不用超声刀.术中主要通过吸引器的钝性剥、推及吸引,暴露出胆囊三角.胆囊管及胆囊血管用可吸收缝线结扎.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经腹腔镜完成全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9.7±13.4) min,显著长于B组的(30.1±10.7)min,P<0.01;术中出血量A组为(45.8±16.7) ml,显著多于B组的(20.4±13.5) ml,P<0.01;A组引流管放置数显著高于B组;A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除A组和B组各出现1例术后脐疝外,所有病例均无术后出血、胆漏、胆管损伤、腹腔感染、脐部切口感染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采用吸引器等普通腹腔镜器械可以完成结石嵌顿的重症炎性胆囊切除术,避免手术中转或次全胆囊切除;可吸收缝线可避免金属夹引起的并发症和减少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腹腔镜逆行与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为85例复杂胆囊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n=43)与B组(n=42),A组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通气时间、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第1天、第2天体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逆行与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患者均是安全、有效的,但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操作更简便,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214例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接受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14例患者(女125例,男89例)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2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6例,胆囊息肉6例.204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5.3%),9例因广泛致密粘连改为三孔法完成手术,1例术中明确为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完成胆囊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6.4±12.3)min,术中出血(24.0±8.3)mL.所有患者术后无出血、胆漏、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实用、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9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腹腔镜组实施LC,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中1例患者因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导致解剖困难,1例因胆囊床出血镜下止血困难,均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组均成功完成手术。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少于或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康复快等优势,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以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疾病发作到手术时间的不同把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2例分为A、B、C三组,A组症状发生到手术时间不到48h,共37例;B组症状发生到手术时间在48h到72h之间,共34例;C组症状发生到手术时间超过72 h,共31例。分别对三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包括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中转开腹例数;3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例数。结果 1 C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疼痛时间、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A、B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B组的各项术中情况亦高于A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2 A、B、C三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C组的中转开腹率最高,三组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A组和B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3 A、B、C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但三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疾病发作到手术在72h内疗效及患者的预后较好,对于超过72 h的在手术时应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间隔时间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2个月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纳入A组(n=70),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2~4个月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纳入B组(n=60),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4个月以上患者纳入C组(n=62),对比三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腹腔引流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统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出血、胆道损伤、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中转开腹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腹腔引流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情况上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转开腹比例、术中失血量最少、手术时间、腹腔引流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最短;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7%,低于A组的16.67%及C组的10.00%,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2~4个月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能取得更佳手术获益,不仅能减少术中中转开腹比例,也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为104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急诊组(n=46)与延期组(n=5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急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住院费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延期组(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恢复饮食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入院后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与保守治疗后延期手术相比,急诊手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及胆囊化脓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的优点,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