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2006年5月美国洛杉矶市召开的消化疾病会议,对1999年制订的FD罗马Ⅱ诊断标准作了修改,正式发布了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1].欧美国家统计显示,FD人群发病率达19%~41%,平均32%;国内为18%~45%,占消化门诊的20%~40%.尽管FD十分常见,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现将近年来F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很常见的病症 ,发病率占普通门诊的 10 %~ 15 % ,占消化门诊的5 0 %左右 ,常规应用抑酸剂 ,促动力剂治疗 ,有时难以收到满意疗效 ,多次就诊 ,耗费较大 ,有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虽然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但近年来 ,精神心理因素 ,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1999~2 0 0 1年间我科应用百优解治疗消化不良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所有病人均符合罗马Ⅱ标准[1]的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即 :以腹胀 ,餐后饱胀为主 ) (2 )通过胃镜及B超、X线、实验室检查除外食道、胃…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症状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 99m Tc植酸钠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各临床亚型胃运动的情况 .方法  99m Tc植酸钠标记固体餐 ,对 30例 FD患者 (其中溃疡样型 10例 ,动力障碍型 10例 ,非特异型 10例 )及 1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核素检测分析 .结果 运动障碍样型及非特异型 FD患者胃半排空时间延迟 (87± 2 8min,89± 2 6 min vs6 1± 9min,P<0 .0 5 ) ,2 h胃排空率明显减少(6 3.0± 11.5 % ,5 7.7± 15 .5 % vs87.0± 10 .3% ,P<0 .0 1) ,而溃疡样型 FD与正常人比无差异 (P>0 .0 5 ) .结论 胃排空延迟在运动障碍样型及非特异型 FD病因中占重要地位 ,FD三个临床亚型之间发病机制既相同又略有不同 ;FD患者中有症状与胃排空之间存在不一致现象 ,所以核素胃排空检查在 FD胃运动功能的判定及指导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病机制. 方法: 以FD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罗马Ⅱ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3个临床亚型,每型患者随机取10人为一组,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做胃电图及胃排空检测. 胃排空检测后,再将30例FD患者分为2组,胃排空正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 利用胃电图仪记录胃电变化,通过99Tcm标记的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结果: ①30例FD患者中,胃排空延缓18例,占60.0%,其中,溃疡样型4例,动力障碍样型7例,非特异性型7例.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电图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胃排空正常组胃电图41.7%异常,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胃排空延迟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FD胃排空延迟组胃电图83.3%异常,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胃运动障碍是FD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1999年罗马委员会制定了胃肠功能紊乱的国际诊断标准,即罗马Ⅱ标型,2006年5月美国洛杉矶消化疾病学术会议对罗马Ⅱ标准作了修改,正式发布了罗马Ⅲ标准圈,使世界各国有一个共识,有助于FD诊断的规范和国际交流。欧美国家FD发病率为19%~41%,国内为18%~45%,占消化门诊的20%~40%。FD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倾向于认为其不是明确的单一疾病,而是包括多种不同机制和多因素所致的综合征,现将近年来关于FD发病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其诱发或加重因素与情绪、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 ,不少病人伴有轻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临床治疗单纯药物治疗复发率较高。本研旨在对比药物、药物合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FD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4月符合罗马Ⅱ标准[1]FD病人 ,依据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匹配的原则 ,分别选入 :一般药物治疗组 (药物组 ) 3 8例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 3 5 .8±2 .6)岁 ,平均病程 2 .8年 ;药物合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组 (干预组 ) 3 8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2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莫沙必利联用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139例经确诊的FD患者(诊断参照罗马Ⅱ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给予口服莫沙必利片5 mg/次,每日三次,黛力新片10.5 mg/次,每日一次;对照组63例,服用莫沙必利片5 mg/次,每日三次,疗程均为8周.治疗过程中禁止使用其他影响消化系统功能的药物.观察症状消失情况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5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莫沙必利组,同时,两者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起效快,病人症状缓解时间较短,而且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是目前治疗FD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方法对 2 0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及 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 (运动障碍型 ,FD组 )患者进行了空腹及脂餐后 6 0min血浆胃动素 (MTL)、血管活性肠肽 (VIP)、生长抑素 (SS)、胆囊收缩素 (CCK)水平测定。结果 FD组空腹及餐后MTL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VIP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SS测定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餐后FD组CCK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血浆MTL、CCK、VIP ,在FD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凤玉  史勇 《海南医学》2011,22(1):80-82
目的 探讨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采用心理学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医用焦虑抑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符合罗马Ⅱ标准,连续在消化专科门诊的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中,筛选出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测评,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并与同期2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9,(8):612-61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罗马Ⅲ标准将FD定义为:在缺乏能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证据的情况下,起源于胃及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表现,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烧灼感~([1])。罗马Ⅳ标准仍然沿用了该定义~([2])。胃酸异常分泌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FD的主要起病机制,抑酸及根治Hp是治疗FD的常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