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锌对铅亚慢性暴露小鼠脑铅水平的影响,探索能拮抗铅毒性的锌剂量。[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铅染毒组灌胃0.8 mg/10 g体重醋酸铅溶液;锌对照组灌胃高剂量醋酸锌溶液;加锌实验组分别灌胃3个剂量(低、中、高)的醋酸锌及0.8 mg/10 g体重的醋酸铅混合溶液。每3天灌胃1次,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受试3个月后处死,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鼠的脑铅含量。[结果]各剂量锌实验组小鼠的脑铅含量低于铅染毒组,与空白对照组类似,且各锌实验组间小鼠脑铅含量类似。[结论]低、中、高剂量锌均能降低小鼠脑铅含量,锌可以拮抗铅在小鼠脑部的残留,低剂量锌可以拮抗铅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孕期铅染毒对仔鼠生理发育与行为能力的影响及其与锌的相互作用。方法 给孕期母鼠喂饲含有铅、锌及铅加锌的水,观察母鼠孕期体重变化及仔鼠成活率和体重变化;采用动物行为学观察方法测试并评价其子代鼠生理发育及行为学能力,并对仔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未对母鼠孕期体重增大产生不良影响的铅、锌剂量下,孕期铅染毒可降低仔鼠成活率,抑制仔鼠体重增长,延迟仔鼠生理发育及新生反射发育的同时,仔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合成与代谢紊乱,MDA含量明显增加,母鼠孕期给锌对仔鼠成活率、体重增长未见明显物保护作用。等摩尔锌对仔鼠新生反射发育有明显的干预效果,锌还可抑制铅所致仔鼠脑组织MDA含量增加的作用。铅染毒同时给半量的锌反而使其仔鼠生理发育时间有明显的延迟作用,并促进多巴胺和5-羧色胺分解。结论 孕期铅染毒对仔鼠生理发育与行为能力有不良的影响,锌的浓度不同所表现的联合作用类型也不同,锌与铅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复杂的,利用锌拮抗铅的神经毒作用时,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证实,儿童血铅水平在100μg/L左右时已能对儿童的智能发育、体格生长、学习记忆能力和感觉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儿童铅中毒的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大量研究证实营养因素是影响铅毒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食物中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以及机体的营养状态都对铅毒性的易感性产生影响。为了探讨有效的预防铅毒性措施,本文试图通过大鼠模型研究联合补充硒和锌,拮抗铅对机体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铅和血铅含量对学习记忆的影响与硒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食物铅进入机体后对记忆功能的影响以及补充锌和硒对铅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 10组 ,在基础饲料里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乳酸锌及醋酸铅 ,实验期为 12周。结果 染铅各组大鼠的脑和全血中铅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染铅各组中 ,从低硒缺锌到高硒高锌组大鼠的脑铅含量呈下降趋势 ,对照组大鼠的脑铅含量未检出。染铅各组大鼠血铅含量也不同程度地受饲料中硒和锌水平的影响 ,硒和锌对降低脑铅含量有协同作用 (P <0 0 0 1)。各组大鼠发生错误次数和到达终点所需时间明显不同 ,缺锌低硒染铅组发生的错误次数和所需时间显著高于其他染铅各组和对照组(P <0 0 5 ) ;补硒可显著改善染铅大鼠水迷宫实验所需时间和降低错误次数 (P =0 0 0 2和P =0 0 0 7)。大鼠水迷宫试验中随着脑铅和血铅含量的增加 ,到达终点所需时间延长和发生的错误次数增加。结论 良好的锌和硒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组织中铅的水平 ,提示可能具有拮抗铅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铅接触仔鼠学习记忆行为与海马bcl-2和bax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宫内及哺乳期铅接触仔鼠海马bcl 2和bax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探讨其在铅引起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饮水中加入醋酸铅的方法染毒SD大鼠 (2 0 ,2 0 0 ,2 0 0 0mg/L) ,6周后交配 ,自然分娩 ,于仔鼠断乳后停止铅接触。用暗室电击试验测试仔鼠学习记忆行为改变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铅和脑铅含量 ,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海马bcl 2和bax基因表达产物。结果  3个染铅组仔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染铅组仔鼠血铅和脑铅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结果显示 ,在海马CA1,CA3,DG (齿状回 )区 ,bcl 2表达平均灰度值各染铅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即染铅组表达低于对照组 ;bax表达平均灰度值中、高剂量染铅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即染铅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宫内和哺乳期铅接触可损害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为凋亡调控基因bcl 2和bax参与了这一毒性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6.
锌 钙 铅对儿童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脑发育敏感期受到铅暴露 ,锌、钙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它们对铅毒性的拮抗作用在近年来已引起了多方关注。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锌、钙、铅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神经机理研究进展 ,旨在为寻求预防儿童慢性铅中毒有效的营养手段提供一定的机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迎华  王莹  王青海  王超 《中国校医》2006,20(5):453-457
目的为客观评价某公司生产的杞枣口服液是否具有拮抗铅毒性的功效,是否对发育期铅染毒小鼠的重要脏体比和一些特征性生化指标具有保护作用,特进行本动物学实验。方法实验动物采用刚离乳的雄性昆明小鼠103只,随机分成8组,按照实验具体要求每天固定时间喂食给药。实验期3周,断头处死,采血并分离脑、肾、肝脏组织。测量血红蛋白、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眺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和一氧化氮(NO),计算脏体比。结果杞枣口服液可有效拮抗铅毒性,对发育期铅染毒小鼠的脏体比、血红蛋白、MDA、SOD、GSH、NO等指标具有保护作用。钙、锌(明确的铅拮抗剂)也具有一定的拮抗铅毒性作用.对GSH的影响优于口服液。但在重要的小鼠脏体比和SOD二项指标中未能证明其有效。口服液的剂量不同所表现的拮抗作用程度也不同,口服液高剂量组干预效果较好(MDA指标除外)。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该杞枣口服液具有拮抗铅毒性的功效,对发育期铅染毒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育期慢性低浓度铅暴露对仔鼠海马Homer1b/c蛋白表达变化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 30只孕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双蒸水(对照组)、0.05%、0.20%醋酸铅饮水(低、高剂量染铅组),断乳后仔鼠自行饮用含铅水至生后28 d,生后56 d采用跳台试验测试仔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仔鼠生后7、14、21、28 d海马Homer1b/c蛋白表达;血铅和海马脑铅含量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对照组、0.05%、0.20%醋酸铅组仔鼠跳台试验逃离潜伏期分别为(25.71±4.56)、(39.67±5.18)、(64.82±9.73)s,停留潜伏期分别为(234.89±25.85)、(147.15±19.26)、(83.56±14.52)s,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染铅组仔鼠逃离潜伏期明显延长、停留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生后7、14、21、28 d时,0.05%和0.20%醋酸铅组仔鼠海马Homer1b/c蛋白表达分别为(0.607±0.022)、(0.825±0.054)、(0.583±0.015)、(0.557±0.011)和(0.540±0.021)、(0.574±0.018)、(0.471±0.009)、(0.412±0.007)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铅暴露可降低仔鼠被动回避反应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染铅所致仔鼠海马Homer1b/c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哺期铅暴露所致仔代发育期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 母鼠从妊娠起始至仔鼠出生后7d染铅,原子吸收石墨炉法及火焰法测定出生后7d仔鼠的血、脑铅及脑组织微量元素铜、锌含量;同时测定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L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另外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脑海马区及附近皮质细胞凋亡数量的改变。结果 染铅使仔鼠血铅、脑铅水平升高,脑微量元素铜有下降趋势,同时脑LPO水平升高,SOD活性下降,且海马区附近皮质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尤其体现在高剂量染铅组。结论 铅的发育神经毒性与中枢神经系统铜等微量元素的改变、抗氧化能力下降及由此所致的细胞凋亡数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铁强化剂降低血铅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铁拮抗铅毒性的作用并比较几种铁强化剂的驱铅效果。方法: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硫酸亚铁组(FeSO4)、乳酸亚铁组(C6H10FeO6)和高、低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共7组,对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各组大鼠进行染铅。4周后,在继续染铅的同时,除前两组外,其余5组分别给予二巯基丁二酸(DMSA)、FeSO4、C6H10FeO6和高、低浓度的NaFeEDTA溶液。8周后实验结束,进行血铅的测定。结果:高、低浓度NaFeEDTA组的血铅水平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而且高浓度NaFeEDTA组的相对血铅下降量显大于硫酸亚铁组和乳酸亚铁组。结论:铁具有拮抗铅毒性的作用,而且NaFeEDTA对于降低大鼠血铅的作用优于硫酸亚铁和乳酸亚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内外铅锌暴露对大鼠子代生长发育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健康孕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铅组、高锌组、高锌高铅组。从受孕第14 d起分别给予相应饲料及饮水,子代断乳后饲以与其母亲相同的饲料和饮水。于出生时、1 w、4 w、8 w时测体重,分离8 w龄子鼠大脑、海马称重,观察海马病理改变,测定全血和海马铅、锌含量,主动回避反应(AAR)测试习得率和保持率。结果:高铅组全血和海马铅浓度显著升高(P<0.01),锌浓度显著降低(P<0.01);高锌组全血和海马锌显著升高(P<0.01);高锌高铅组全血和海马铅、锌浓度无显著改变。高锌组4 w时体重增长缓慢(P<0.01),8 w时更加明显,8 w龄大脑及海马重量显著降低(P<0.01);高铅组和高锌高铅组的体重、大脑和海马重量无显著改变。高锌组电镜超微结构见部分神经元胞体较小、细胞器减少、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其它各组光镜和电镜检查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高铅组和高锌组AAR习得率与保持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高锌高铅组(P<0.01)。结论:亚临床铅中毒对大鼠生长和脑发育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损害学习记忆功能,适量补锌能改善学习记忆功能。长期摄取高锌影响大鼠生长和脑发育,损害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牛磺酸锌(taurine-zinc,TZC)对染铅大鼠血清中铜、锌、钙、镁、铁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染铅组、TZC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给予醋酸铅灌胃(剂量30mg/kg),TZC各组在灌胃铅溶液前1h灌胃TZC(剂量分别为10mg/kg,50mg/kg,100mg/kg)。每天1次,共45d。实验结束后取全血测血铅,取血清测铜、锌、钙、镁、铁含量。[结果]各实验组大鼠血铅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各TZC组血铅显著低于染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铅组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锌、钙、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暴露可引起大鼠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降低,适量补充TZC可以降低血铅含量,减少体内微量元素流失。  相似文献   

13.
锌对染铅大鼠海马SS和SSmRNA阳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积胜  白银  闫蓓  王大宁 《营养学报》2003,25(4):374-377
目的 : 探讨锌对染铅大鼠学习记忆保护作用与海马生长抑素 (SS)及 SSm RNA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关系。方法 :  Wistar大鼠分别饮用 6.1 5 mmol/ L醋酸铅或含硫酸锌 3.1 0mmol/ L上述溶液三个月后 ,分别采用 Y-迷宫实验、原子吸收、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血和脑铅含量、海马 CA1区和 CA3区 SS及其 m RNA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 与对照组和铅锌组相比 ,染铅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P<0 .0 5) ,血铅和脑铅含量明显升高 (P<0 .0 1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染铅大鼠海马 CA1区和 CA3区 SS及 SS m 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减少 (P<0 .0 5)。但铅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 染铅对学习记忆功能影响可能与海马不同亚区 SS及其 m RNA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有关 ,锌对这些变化有一定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口铅摄入引起大鼠脑损害及对Hoxa9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铅对大鼠脑组织Hoxa9基因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铅毒性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低铅组、高铅组和对照组。低铅组和高铅组分别给予0.06%、0.20%醋酸铅水溶液自由饮用,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用Y型迷宫测试学习记忆功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和脑铅,mRNA原位杂交法测定Hoxa9基因表达,用HE染色法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低铅组和高铅组大鼠学习错误次数明显增加,对照组增加不明显。低铅组和高铅组大鼠学习错误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实验结束时大鼠的学习错误次数低铅组为31.8±2.26,高铅组为37.3±1.70,对照组为18.4±1.51。(2)低铅组和高铅组大鼠脑组织显著萎缩,细胞凋亡、坏死明显,小脑浦肯野氏细胞脱失明显。对照组脑组织无萎缩,细胞凋亡、坏死不明显。(3)低铅组和高铅组Hoxa9 mRNA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铅可影响Hoxa9基因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坏死,损害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5.
NaFeEDTA预防大鼠铅中毒的研究及其对锌、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TA)在预防大鼠铅中毒及减低铅毒性中的作用 ,同时研究其对锌、铜二元素的影响 ,采用随机分组的动物实验设计方法 ,将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高、中、低NaFeEDTA组 ,共 6组 ,除空白对照组外 ,对其余各组大鼠进行持续性染铅 ,而且除模型对照组外的 4个染铅组分别同时给予二巯基丁二酸 (DMSA)、高、中、低浓度的NaFeEDTA溶液。 5周后实验结束 ,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三个NaFeEDTA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同时其血铅、脑铅、肝脏铅、肾脏铅及胫骨铅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而且它们的肝脏铅、肾脏铅和胫骨铅含量与每日每只大鼠铁补充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432、- 0 61 34和 - 0 3878;除中、高浓度NaFeEDTA组的脑锌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以及低浓度NaFeEDTA组的肾脏铜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外 ,其余各NaFeEDTA组的脏器锌、铜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NaFeEDTA可有效提高大鼠的血红蛋白含量 ,能够预防大鼠铅中毒 ,减低铅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同时对体内锌、铜含量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铅对大鼠脑神经细胞钙分布和侧棘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血铅水平与神经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用电镜硝酸镧示踪法,钙细胞化学定位法和Golgi染色法,观察从断奶第一天起,饮用了3个月Pb2+水(分别为10和30mg/L)的幼鼠脑组织。结果低剂量组血铅浓度为对照组的167倍时,所观察的指标无明显改变。高剂量组血铅浓度为对照组的246倍时,可见神经细胞渗透性改变和Ca2+在质膜内的分布增加,同时部分神经细胞树突与轴突内微管解聚,轴突弯曲,树突远端直径变小和树突侧棘数减少。结论本实验发现的病理改变可能是铅引起发育中脑认知功能低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染铅大鼠子代脑铅含量及对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染铅大鼠子代脑铅含量及对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将Wistar 大鼠60 只随机分成高、中、低剂量和对照组, 进行醋酸铅饮水染毒实验。结果显示: 染毒各组大鼠子代脑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呈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悬崖回避试验阳性率较对照组低且有显著差异( P< 0-01) ; 学习、记忆功能染毒各组均比对照组时间明显延长( P< 0-01) 。提示: 铅通过母体对子代造成脑铅的蓄积, 导致早期行为发育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牛磺酸对高碘仔鼠脑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高碘仔鼠脑发育和智力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适碘组、高碘组、高碘+0.6%牛磺酸组(简称牛磺酸组),各组亲代小鼠饲养3个月后雌雄交配,测定各组30日龄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相关生化指标。结果:高碘组30日龄仔鼠脑蛋白质和DNA含量下降,牛磺酸组与适碘组差异无显性:高碘组30日龄仔鼠脑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适碘组和牛磺酸组明显升高,乙酸胆碱含量下降。与适碘组相比,牛碘酸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无统计学差异,而乙酰胆碱含量上升。结论:牛磺酸能拮抗高碘所致的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9.
铅对大鼠脑神经细胞钙分布的侧棘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lead levels and damage in neurone cells. METHODS: Young rats were fed with water containing 10 and 20 mg/L of lead for three months since the first day of their weaning. Lanthanum nitrate tracing, calcium cytochemical location technique and Golgi's stain were used to observe changes in rat brain tissues. RESULTS: There were no obvious changes in brain tissues of the low-dose group as its blood lead level reached 1.67 times high as that in control one. Permeability of neurone cells changed and distribution of calcium in plasmalemma increased and their cytoplasm disintegrated in part of the microtubule in the dendrites and axons of the neurones as its blood lead level in high-dose group reached 2.46 times high as that in control one.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hat pathological changes found in this study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crease in cognitive function caused by lead during their middle brain development in r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