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0例糖尿病肾病肾活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活检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70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或临床蛋白尿(CAU)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进行肾穿刺活检,观察肾活检组织病理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70例伴MAU或CAU的DM患者中,DN119例(70.0%),其中早期系膜增生者22例,典型DN表现者97例。在典型DN表现者中,结节性肾小球硬化47例(39.5%),弥漫性肾小球硬化50例(42.0%)。DN或DM合并其他肾脏病变51例(30.0%),其中DN合并IgA肾病13例(25.5%)、间质性肾炎8例(15.7%)、膜增生性肾炎2例(3.9%),DM合并IgA肾病10例(19.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7.8%)、微小病变肾炎4例(7.8%)、间质性肾炎6例(11.8%)、膜性肾病2例(3.9%)、新月体性肾炎2例(3.9%)。结论对临床不能确诊的T2DM蛋白尿患者应提倡做肾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将 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NC组,n=10),糖尿病肾病组(DN组,n=10),膜性肾病组(MN组,n=15),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组(DN+ MN组,n=20).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60 mg/kg)造模,48 h后血糖均高于16.7 mmol/L;待糖尿病肾病模型制造成功后按膜性肾病模型构建方法处理.留取2、4、6、8w大鼠24 h尿,测尿蛋白定量.8w后心脏采血、留取肾脏组织.结果 ①NC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好;DN组尿量增多,体重减轻;MN组出现摄食减少、尿量减少、大便稀等现象;DN+ MN组除上述表现外,部分出现腹水及肉眼血尿.②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模型各组尿蛋白量较正常组增多,DN+ MN组增多尤为明显.③病理改变:NC组大鼠肾脏病理无异常,DN组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等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表现,MN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僵硬,DN+ MN组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组织出现系膜增殖、基质增多、弥漫性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改变.结论 成功诱导出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肾活检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特点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肾活检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N)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变迁.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世纪末(1994-01-01至2000-12-31)至本世纪初(2001-01-01至2007-12-31)在本研究所行肾活检的24 709例患者中DN的流行病学特点. 结果:14年间2型DN在同期肾活检患者中所占比例从上世纪末2.57%升至本世纪初4.31%(P<0.01);DN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从10.9%升至18.8%(P<0.01).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53.0 vs 50.5,P<0.01).男女比例为1.66:1.2001~2007年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优于1994~2000年间患者(平均HbAlc 6.8% vs 7.5,P<0.01).单纯DN患者的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均大于合并非糖尿病肾病者(平均年龄51.7 vs 48.5岁,P<0.01;平均糖尿病病程84.9 vs 48.5月,P<0.01),而后组患者的肾脏病病程长于前组(平均肾脏病病程43.4 vs 24.7月).单纯DN患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DN合并非糖尿病肾病患者(45.1% vs 64.5%,P<0.01).血肌酐水平及肾功能不全的比例前组也高于后组(平均血肌酐水平127.2 vs93.4 μmol/L,P<0.01;38.8% vs 22.6%P<0.01).DN中有部分合并非糖尿病肾脏损害,按比例依次为IgA肾病66例(53%)、膜性肾病38例(31%)、紫癜性肾炎7例(6%)、乙肝相关性肾炎5例(4%)、脂蛋白肾病1例(1%)及其他7例(5%). 结论:通过大样本肾活检证实本世纪初同期肾活检患者中2型DN发生率较上世纪末明显增加,并表现出显著的年轻化趋势.DN合并非糖尿病肾病并不少见,表明肾活检在这类患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率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1 990~ 2 0 0 0年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 1 1 4例患者。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 1 4 .9%的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变 ,男性 1 3例 ,女性 4例 ,平均就诊年龄为 (51± 1 0 .2 )岁 ,31~ 65岁。在所有的非糖尿病肾脏病变中 ,IgA肾病的比率最高为 47.1 % ,其他依次为膜性肾病 1 7.6 % ,间质性肾炎 1 1 .7% ,高血压肾损害 5 .9% ,微型多动脉炎5 .9% ,肾淀粉样变性 5 .9% ,紫癜性肾炎 5 .9%。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蛋白尿 ,8例为镜下血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低。患者组织学呈现上述肾脏疾病相应的病理特征。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率为 1 4 .9% ,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IgA肾病和膜性肾病 ,其次为间质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微型多动脉炎、肾淀粉样变性、紫癜性肾炎。这部分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相对较短 ,临床和病理表现呈多样化特点 ,缺乏特征性的诊断指标。对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和 (或 )血尿的患者 ,不论有无眼底病变 ,肾活检都是一项排除非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凝血、纤溶状态。方法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DN)患者 2 7例 (DN组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2 3例 (CGN组 )。酶联免疫吸附法系统检测各项凝血、纤溶指标。结果 与CGN组患者相比 ,DN组患者的各项凝血、纤溶指标明显增高。结论 DN患者存在有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强的凝血、纤溶活性 ,亦存在相对凝血亢进的纤溶活性不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各期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已经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或高血压肾病而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主要病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指糖尿病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症.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30% ~ 4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自于DN.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与DN密切相关.TRPC6在肾小球表达异常,使系膜细胞及足细胞的钙内流异常而引起足细胞数量减少、肾小球高滤过、胞外基质(ECM)增多、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我们现对TRPC6表达异常与DN的关系及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该院进行肾活检的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的非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表现镜下血尿者4例,病理类型分别是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类和亚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肾病综合征者4例,病理类型分别是膜性肾病2例、系膜增生性骨炎和膜增殖性肾炎各1例;肾功能减退与糖尿病病史不相符者10例,占66.7%,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者7例,病理类型分别是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2例、系膜增生性肾类2例、IgA骨病、膜增殖性肾类和肾小球淀粉样变病各1例,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3例,病理类型均是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督病,伴有高血压性骨损害者8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的非糖尿病性肾病,患者患病之后肾功能明显减退,身体素质下降,同时该疾病还容易引发多种类型的并发症,比如说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患者的健康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与纤溶平衡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凝血、纤溶状态。方法  35例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患者 2 9例 ,按是否合并肾病综合征 (NS)分为 :DN- NNS组 19例 ,DN- NS组 16例 ,CGN- NNS组 16例 ,CGN- NS组 1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系统检测各项凝血和纤溶指标。结果 无论是否合并 NS,DN患者较 CGN组血中TM、PF1 2 、TAT、FPA及 PAI-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DN患者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合并更强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重视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u JM  Lu YH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179-180
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某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与之相关的疾病谱中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也逐年增加。调查显示,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DN累积患病率为30%~40%,2型糖尿病为15%~20%。由于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多,其所致DN人数明显多于1型糖尿病者。DN引发的终末期肾病(ESRD)已经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在美国约40%的ESRD病人是由DN所致,每年新增ESRD患者中50%以上是由DN引发。在我国DN所致ESRD占总ESRD的8%左右,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增长至15%。DN导致的死亡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居首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仅次于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糖尿病肾病(DN)的患病率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为22.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为34.7%,而且病史越长,患病率越高。据调查,我国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约1/4是DN患者,由此可见,DN可对肾脏造成直接损害——肾功能衰竭,另外,DN对心脏等其他脏器也有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1例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 101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分别为79例和22例。7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44例有肾脏病理资料,前4位分别是膜性肾病、Ig 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22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糖尿病肾病17例,其次是狼疮性肾炎和显微镜下血管炎。联合应用中等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原发性和继发性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均为感染、急性肾损伤和心血管疾病。结论老年肾病综合征中原发性所占比例较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Ig 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较为多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糖尿病肾病最多见。对于病理诊断明确的患者,联合应用中等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肾静脉血栓常合并肾病综合征,且许多病例肾组织学发现类似膜性肾炎,故曾认为肾静脉血栓是原因,肾病综合征是其结果。本文对36例肾病综合征作了预计性研究,于出院后随诊4~24个月。结果:本组肾静脉血栓12例(占33%)。其中,膜性肾小球肾炎10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无肾静脉血栓的肾病综合征24例。其中,膜性肾小球肾炎10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8例,肾淀粉样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仅25.8%的患者接受治疗,其中仅39.7%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1].由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治疗不正规,导致糖尿病肾病(DN)发生率逐年增高,且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2].因此,及时有效地阻断DN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来研究结果表明[3],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阻断RAS系统可延缓DN的进行性加重[4].我们对应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5.
约20%-40%的糖尿病(DM)患者最终发展成糖尿病肾病(DN),据资料统计在西方国家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failure,ESRF)的40%左右为DN所致,因此DN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对于DM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 2型糖尿病 (DM )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 (NDRD)与糖尿病肾病 (DN )在临床表现、病程、病理改变的异同 ,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2型DM患者 3 4例分为两组 ,合并NDRD组 2 2例 ,单纯DN组 12例。对两组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蛋白尿、血尿、肾功能、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肾脏病理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病程在NDRD组短于DN组 ;两组蛋白尿程度相似 ;血尿伴蛋白尿的发生率在NDRD组略多于DN组 ;肾功能损害在NDRD组更显著 ;伴高血压者DN组多于NDRD。视网膜病变并发率在DN组为 10 0 % ,且为Ⅱ~Ⅳ期病变 ,NDRD组仅有 2例伴发Ⅱ期病变。 3 0例患者行肾穿刺活检 ,12例呈不同阶段的DN ,18例伴发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结论 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者平均糖尿病病程多 <5年 ;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而肾功能正常者 ;单纯肾性血尿 ,或血尿加蛋白尿者 ;肾功能迅速减退者 ;不伴视网膜病变者 ;肾小管功能受损显著者 ,应考虑为DM并发非糖尿病性肾病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常见表现之一,也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患糖尿病15年后,34%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19%的2型患者会发展成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在美国糖尿病患者中10%—40%的死亡是由DN造成的。目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我们应用金水宝胶囊联合复方肾炎片治疗DN患者36例,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尿蛋白、肾功能的改变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青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清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阳性,肾活检组织学呈新月体肾炎合并膜性肾病,免疫病理IgG呈线状及颗粒状沉积于血管袢,电镜下见GBM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最终诊断为抗GBM肾炎合并膜性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因素,为DN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267例,其中DN患者102例(DN组),单纯糖尿病无肾病165例(NDN组),采集血糖等临床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DN组与NDN组的年龄、糖尿病(DM)病程、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