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冰冰  王福音  干贤亮 《新中医》2022,54(19):130-132
目的:观察接骨七厘片辅助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四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 例。2 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手术复位治疗,术后患肢石膏固定。对照组术后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接骨七厘片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TNF-α、IL-6、CR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TNF-α、IL-6、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肱骨干骨折、桡骨干骨折、尺骨干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骨七厘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患者能够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水明斌  张雨 《新中医》2023,55(3):99-102
目的:观察接骨七厘胶囊联合鹿瓜多肽治疗股骨颈骨折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 响。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鹿瓜多肽 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联合接骨七厘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 碱性磷酸酶(ALP)、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 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 (P<0.05)。治疗前,2 组VAS、ODI 评分及 BMP-2、ALP、BGP、NGF、PDGF、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ODI 评分均降低(P<0.05),BMP-2、ALP、BGP、NGF、IGF-1、PDGF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VAS、 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MP-2、ALP、BGP、NGF、IGF-1、PD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接骨七厘胶囊联合鹿瓜多肽治疗股骨颈骨折 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较好,骨折愈合较快,骨代谢指标和各细胞因子水平、功能障碍、疼痛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强骨方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138例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 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血清白细胞 介素6 (IL-6) 、D-二聚体 (D-D) 、前列腺素E2 (PGE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护骨素 (OPG) 、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tPINP) 、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 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开始 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情况。 【结果】(1)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0% (65/69) ,对照组为82.61% (57/69) ,组 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 9.173,P<0.05) 。 (2) 治疗后,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 , 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且观察组对Harris评分的升高幅度及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 对照组 (P<0.05) 。 (3)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D-D、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 前升高 (P<0.05) ,且观察组对血清IL-6、D-D、PGE2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 对照组 (P<0.05) 。 (5)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BMP-2、OPG、t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 ,且观察组对血清BMP-2、 OPG、tPINP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而言, 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乐三七接骨丸对兔桡骨骨折血清及骨折端骨痂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2只普通级新西兰兔建立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后分别给予平乐三七接骨丸混悬液、骨肽片混悬液及0.9%氯化钠溶液灌胃。于术后第1、2、4、8周检测血清TGF-β1、BMP-2水平及骨痂组织TGF-β1、BM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1、2、4、8周,中药实验组血清及骨组织TGF-β1、BMP-2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中药实验组BMP-2表达在术后2周达到峰值,早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平乐三七接骨丸可能通过激活TGF-β/BMPs信号通路,诱导TGF-β1、BMP-2早期表达,并增加其表达量,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接骨促愈方联合阿法骨化醇对新鲜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愈合进程及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子新鲜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7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接骨促愈方辅助治疗。统计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痂生长评分及血清BMP-2、IGF-Ⅰ、IGF-Ⅱ及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肿胀及淤斑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及断端边缘骨痂生长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BMP-2、IGF-Ⅰ、IGF-Ⅱ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接骨促愈方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新鲜四肢骨折可有效促进临床症状消失,加快术后愈合进程,并有助于上调BMP-2、IGF-I、IGF-II及VEGF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香丹注射液骨折端注射,治疗家兔桡骨中段骨折的实验研究,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观察骨密度的测定情况,了解香丹注射液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家兔双侧桡骨中段3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分设香丹组、空白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香丹注射液、生理盐水骨折端注射、伤科接骨片灌胃。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证明有调节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从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面积(Area)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8天时,香丹组血肿吸收明显,骨折端肿胀明显减轻,改善骨折端血运;TGF-β、bFGF染色呈弱阳性表达。15天时香丹组骨愈合骨密度测定尚无明显优势;TGF-β、bFGF染色呈阳性表达。22天时香丹组和对照组骨愈合情况已无明显差别。31天时骨密度测定香丹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明显优于空白组;香丹组TGF-β、bFGF染色呈强阳性表达。结论:香丹注射液在骨折早中期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特点是改善骨折局部血循环;通过诱发成骨细胞的活性和增殖,直接刺激膜内成骨,促进细胞分化、成熟,并且激发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和骨连接素,加速胶原形成和钙盐沉积,提高骨痂质量,增强骨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瘀壮骨汤对胫骨骨折(闭合性)模型大鼠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影响。方法:随机取清洁级SD大鼠48只,制造骨折(闭合性)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4只,模型组骨折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化瘀壮骨组骨折后给予化瘀壮骨汤灌胃。观察两组骨折后3天、1周、2周、4周时苏木精-伊红染色情况及骨痂中TGF-β1、bFGF及BMP-7表达情况。结果:骨折1周后,化瘀壮骨组及模型组骨折病理变化差异不明显,骨折后2周及4周时化瘀壮骨组骨折病理修复比模型组明显(P0.05);化瘀壮骨组骨折1周、2周、3周及4周时TGF-β1、bFGF及BMP-7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程度不同的升高(P0.05)。骨折2周时化瘀壮骨组bF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骨折3周时化瘀壮骨组TGF-β1、BMP-7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化瘀壮骨汤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骨痂中TGF-β1、bFGF及BMP-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彬  李广彬 《新中医》2022,54(14):95-98
目的:观察接骨七厘片联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研究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联合接骨七厘片治疗。于术后12周比较2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2组PDGF、BMP-2、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上述骨愈合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AOFAS量表中疼痛感、活动与步行、稳定性与形状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上述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17.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联合接骨七厘片可促进胫腓骨骨折患者骨痂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接骨七厘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四肢骨折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骨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接骨七厘片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接骨七厘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外伤所致骨折愈合率.结论:接骨七厘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复方续断接骨丸对四肢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续断接骨丸对四肢骨折愈合作用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90例四肢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阿法骨化醇,1粒/次,2次/d;观察组服用复方续断接骨丸,1丸/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记录两组疼痛、肿胀和瘀斑消失时间;采用X射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检测治疗前后BMP,IGF,VEGF。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骨折愈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肿胀和瘀斑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8周,观察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BMP-2,IGF-I,IGF-Ⅱ和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续断接骨丸促进了骨痂的形成,促进骨折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MP-2,IGF-I,IGF-Ⅱ和VEGF等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